沪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化学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化学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用下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的含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沪教版(全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60是由碳原子构成的B.石墨是一种细鳞片状固体
C.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属于混合物D.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
2.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等于2.0
B.甲和丙是反应物,乙可能是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甲、丙质量比为1:2
D.丁一定是化合物
3.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从而获得了2015年度诺贝尔奖,已知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有关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蒿素由42个原子构成
B.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2g
C.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D.青蒿素中C、H、O元素的质量比是15:22:5
4.如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甲与丙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丙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形成阳离子D.乙、丙、丁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5.水是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B.在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
C.水净化过程中加入明矾使悬浮物凝聚
D.生活中常通过煮沸来达到硬水软化的目的
6.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AB.BC.CD.D
7.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导管A连接提供氧气的钢瓶B.导管B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该装置可用来调节输出氧气的速率D.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率
8.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使视线同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为18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大于6毫升B.小于6毫升C.等于6毫升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毫升
9.用下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的含量。将粗铁丝加热,迅速伸入试管引燃红磷,同时塞紧胶塞,反应停止,待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管内产生大量白烟 B.活塞最后移动至10ml处
C.红磷燃烧后试管内剩余气体只有 D.该装置可通过推拉注射器活塞检查装置气密性
10.下图是同学们利用大可乐瓶设计的储气装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储存气体时,打开止水夹a、b,气体从d管进入,储存在下面的瓶子里,水被压入上瓶
B.取用气体时,可通过控制止水夹a、b,靠水的重力方便地将气体从c管排出
C.气体被储存在装置中,c导管不必安装止水夹
11.CuSO4·5H2O加热先失去结晶水,650℃时,CuSO4分解为CuO和气体。现将5.00gCuSO4·5H2O隔绝空气加热,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45℃时,未达到CuSO4·5H2O分解所需温度
B.H点对应的固体为CuSO4·2H2O
C.m=1.60
D.Q点对应的固体中铜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8:1
12.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充分反应(忽略挥发)。下列图像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B.2个C.3个D.4个
13.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 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汞得到氧化汞
B. 电解水的过程
C. 等质量镁片和铝片分别加入到过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
D. 向一定量碳酸钙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测定生成气体的质量
1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室模拟炼铁,实验时,连接好装置并检查不漏气后再进行后续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时先通入CO排出硬质玻璃管内的空气后,再点燃酒精喷灯
B.加热时,可观察到硬质玻璃管内固体逐渐变为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反应结束后,先停止通入CO,再熄灭酒精灯
D.盛满澄清石灰水的装置不仅可以收集多余的CO,而且可以检验并吸收反应生成的CO2
15.兴趣小组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实验可判断出铁、铜、锌的活动性顺序 B.两支试管混合后,固体总质量一定增加
C.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Zn D.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FeCl2、ZnCl2和CuCl2
第Ⅱ卷(非选择题)
16.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点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请从下列常见仪器的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1)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___;
(2)用酒精灯加热时需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_______;
(3)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___________;
(4)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
(5)实验室中常用作热源的是___________。
17.在化学学习中,常用实验探究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请思考以下几个探究实验:
(1)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若A实验中的烧杯是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可观察到烧杯壁上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B是利用金属铜消耗装置中的___________,使体系内压强减少,通过体积变化来推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如果获得实验数据小于空气中氧气的真实含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3)实验C中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___________来推测水的组成的,从研究方法来看,该实验与___________(填实验的代号)实验的方法相同。
18.用化学符号或名称填空。
(1)氦气_____; (2)镁元素_____; (3)氯离子_____; (4)2Ag_____;
(5)氯化钾_____; (6)4个硝酸分子_____; (7)硫酸铝:_________; (8)氯化铝:_____;
(9)氢氧化铜:_________;(10)氧化亚铁:_________;(11)碳酸铵:________;
(12)标出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1)下图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①D中的X=_______。
②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填序号)。
(2)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其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所示。
①己知丁是一种单质,则丁是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学习了金属冶炼后,小明同学设计了下图装置。
实验前要先通入一氧化碳,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再用酒精喷灯加热,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仪器⑤和⑧的名称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3)常用作热源的仪器是__________,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__(均填仪器名称)。
(4)用仪器①能否量取8.68mL溶液?___________(填“能”或“否”)。
22.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选项序号,下同)。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只有①③B.只有①②C.只有③④D.①②③④
(2)分析图1可知,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水分子不断运动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氢、氧原子不发生改变D.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3)图2是电解水的示意图,实验中的能量转化方式是:由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该反应基本类型为______。玻璃管b中的气体是______,打开活塞,在尖嘴处用火柴点燃,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图2可知,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玻璃管a连接的是电源正极
B.水分解过程中,水分子中的氢、氧原子可以再分
C.水中最好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D.产生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大约为2:1
(5)我市中小学、人民医院、大润发超市等场所设有直饮水机,其处理水的过程如图3所示。图中①对应的作用是______(填序号,下同),③对应的作用是______。
A.杀菌消毒 B.过滤 C.吸附杂质 D.蒸馏
(6)我国规定1L,合格的生活饮用水中,CaCO3的含量不超过450mg,则钙元素的含量不超过______g/L。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称为硬水,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并杀菌消毒,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某同学模仿物理课上学到的“串联电路”,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A中出现大量气泡,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稀盐酸逐渐进入D中,请看图回答问题。
(1)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燃烧条件分析B中出现燃烧现象的原因;
(3)E中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24.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缺______元素能导致佝偻病或骨质疏松。
(2)某同学的午餐:炖排骨、炒芹菜、米饭,其中富含糖类的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枝叶茂盛,叶色浓绿,可适当多施的肥料_______(选填“氮肥”“磷肥”“钾肥”)。
(4)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广泛使用医用口罩进行防护。
①医用口罩的中间层是用来隔离病毒的熔喷布。口罩隔离病毒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
②下图是某品牌医用口罩的外观及外剖面图,标识的部件所使用的材料有______(填序号)。
A.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③口罩鼻梁上的金属条通常采用铝条,铝条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5.小林同学发现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物质,通过化学学习知道该物质为铜锈,俗称铜绿,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提出问题]铜是在什么条件下锈蚀的?小林对此进行了探究。
[猜想]根据铜锈的化学式,猜想铜生锈可能是铜与水、氧气、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设计与实验]借鉴“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林设计“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如下图所示:
(1)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______试管中的光亮铜片最先生锈(填字母编号);
(2)从优化实验的角度考虑,A实验是多余的,他只考虑了水这个单一条件,而其它都是同时具备两个条件。C试管中除去光亮铜片、蒸馏水外,还有的另外一种物质为______;
(3)D试管中除光亮铜片外,还有的另外两种气体为______,从D试管的实验中,获得的结论是______;
[评价与改进]我认为小林设计的“铜片锈蚀的探究”实验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结论,还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可用文字或图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2021年12月9日,我国“天宫课堂”第一课成功授课。兴趣小组同学对其中的“泡腾片实验”很好奇,于是一起开展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维生素C(C6H8O6)具有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和治疗坏血病等作用。某品牌维生素C泡腾片主要成分如图。
(2)柠檬酸为食用酸类,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可增强体内正常代谢,适当剂量对人体无害。柠檬酸易溶于水,20℃时,其2%水溶液呈酸性。
(3)碳酸氢钠在医疗上是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的药剂之一,该反应能生产CO2。
【提出问题】维生素C泡腾片溶于水后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① 同学甲认为产生的气体中不可能含有CO和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H2易燃易爆,CO______。
② 同学乙认为产生的气体也不可能含有N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同学丙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O2、CO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试验】
【解释与结论】 同学丁认为由实验II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O2,理由是______。同学们经过讨论,设计了更为严谨的实验,最终证明了该气体中不含氧气。
【反思与评价】维生素C泡腾片的保存注意事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某兴趣小组做如下实验探究微粒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I得出的结论氨分子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1)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_______(填“有”或“无”),理由是___________。
(发现问题)
虽然课本上这个实验的现象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氨水的用量大、有很多氨气逸出大烧杯等。
(查阅资料)
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实验改进)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改用图丙装置探究微粒的运动性。在透明的废弃矿泉水瓶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滤纸条。用注射器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通过瓶壁扎入瓶内,并向瓶底挤入一定量的浓氨水。一会儿,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改进实验与课本实验相比较,有不少的优点,请你写出其中的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化学兴趣小组在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探究。
(1)酒精灯火焰周围加金属网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A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B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试管冷却后,同学们将试管中的固体取出,发现固体中仍有黑色物质,于是他们讨论,导致固体呈黑色的是什么物质呢?
【查阅资料】稀硫酸中加入氧化铜粉末,溶液会变为蓝色。
【作出猜想】甲同学:氧化铜;乙同学:木炭;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确定固体成分,同学们决定对固体进行探究。
【设计实验】
乙同学的实验,取固体粉末少许,在酒精灯上灼烧,发现有火星,则他确定自己的猜想正确。
有人认为乙同学的结论错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你的猜想正确,在乙同学实验的基础上再取固体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看到_______的现象,则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讨论交流】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结束时要注意,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防止试管炸裂。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0
2.0
3.0
2.0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2.4
5.4
A
B
C
D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氧气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的体积的变化得出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的熔化物,防止集气瓶底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后便于观察氧气何时收集满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I
将一片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装有水的试管中
有大量气泡产生
II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该气体中不含O2
III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气体中含有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A、C60是由碳60分子构成的,错误;
B、石墨是一种细鳞片状固体,正确;
C、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属于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红磷和白磷的混合物,正确;
D、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正确。
故选A。
2、C
【分析】根据表格可知,甲反应后质量减少了(4.0g-1.2g=2.8g),是反应物;丙反应后质量减少了(3.0g-2.4g=0.6g),是反应物;丁反应后质量增加了(5.4g-2.0g=3.4g),是生成物。
【详解】A、X=4.0g+2.0g+3.0g+2.0g-1.2g-2.4g-5.4g=2.0g;A正确;
B、由于参加反应的甲、丙质量总和=生成的丁的质量,所以,甲和丙是反应物,乙可能是催化剂。B正确。
C、参加反应的甲、丙质量比=2.8g:0.6g =14:3。C错。
D、丁是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3、C
【详解】A、由青蒿素的化学式:C15H22O5,则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构成的,一个青蒿素是由15+22+5=42个原子构成的,故A错误;
B、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通常省略,不是克,故B错误;
C、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故C正确;
D、青蒿素中C、H、O元素的质量比是:,故D错误;
故选C。
4、B
【详解】A、乙质子数为11,属于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A正确;
B、甲为稀有气体氦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性质稳定,丙最外层2个电子,容易失去两个电子,甲与丙元素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错误;
C、丙原子最外层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阳离子,C正确;
D、乙、丙、丁元素原子都是核外三个电子层,位于同一周期,D正确。
故选:B。
5、B
【详解】A、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因此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B、在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不都是物理变化,例如杀菌消毒,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水净化过程中加入明矾,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悬浮杂质,使悬浮物凝聚 ,加速沉降,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生活中常通过煮沸,使水中的钙镁离子形成沉淀,从而达到软化水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6、A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故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量筒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故通过量筒中水体积的变化得出氧气的体积,不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不符合题意;
D、排水法收集氧气,集气瓶内装满水,可用水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集气瓶中水被排尽后,说明氧气已经集满,故便于观察氧气何时收集满,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详解】A、导管A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氧气可以经过水从B导出进入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将氧气从导管A通入,导管B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装置可用来判断输出氧气的速率,但是不能调节输出氧气的速率,调节输出氧气的速率时要通过阀门,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根据冒出气泡的快慢可以判断该装置输出氧气的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8、B
【详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使视线同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为18毫升,说明一开始液体的体积为18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点,读数为12毫升,仰视读数,读取数值小于实际数值,使剩余液体的体积大于12mL,所以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小于6毫升。
故选B。
9、C
【详解】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A正确。
B、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装置中压强减小,活塞向左移动,移动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即150mL×1/5=30mL。活塞移动后的刻度:
40mL-30mL=10mL。B正确。
C、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燃烧后试管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还有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C错。
D、注射器活塞不能自由推拉说明装置气密性好。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10、B
【详解】A、打开止水夹a、b,气体从d管进入,储存在下面的瓶子里,由于气体压力的作用,水被压入上瓶,这是利用排水集气法来收集气体,选项说法正确;
B、取用气体时,由于c是与外界通着,打开止水夹a、b,靠水的重力即可方便地将气体从d管排出,选项说法错误;
C、由于a是可关闭的,且竖直的玻璃管中有水,起到液封的作用,故气体被储存在装置中时,c导管不必安装止水夹,选项说法正确。
D、下边瓶中可放入石灰石,上边的瓶中放入稀盐酸,即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且通过打开、关闭止水夹b,可以使反应随时发生、停止,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1、B
【详解】A、0-45℃时,固体质量不变,故该温度还没有达到CuSO4·5H2O分解所需温度,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H点时,硫酸铜中结晶水还未全部失去,故H点对于固体为硫酸铜和CuSO4·5H2O的混合物,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650℃时,CuSO4分解为CuO和气体,故m点的固体为氧化铜质量,5gCuSO4·5H2O中铜元素质量为,则氧化铜质量为:,故m=1.6,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Q点对应固体质量为1.44g,说明氧化铜也发生了分解,生成铜的氧化物中氧元素质量为1.44g-1.28g=0.16g,则铜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1.28g:0.16g=8:1,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B
【详解】①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氢气的体积从0开始增加,所以①错。
②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增加,至完全反应,溶液质量不变。所以②正确。
③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体积增加,至完全反应,氢气体积不变。所以③错。
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氢元素质量不变。所以④正确。
综上所述:②④正确。
即选择B。
13、B
【详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知,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汞得到氧化汞,物质总质量保持不变,选项描述与图像相符。
B.电解水的过程,生成氢气与氧气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选项描述与图像不相符。
C.等质量镁片和铝片分别加入到过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镁活性强于铝,所以镁反应所需时间更短,等质量的铝产生氢气更多,选项描述与图像相符。
D.向一定量碳酸钙固体中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质量先增加后由于碳酸钙反应为,所以气体质量不变,选项描述与图像相符。
故选:B
14、C
【详解】A、实验时先通人CO排出硬质玻璃管内的空气后,再点燃酒精喷灯,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高温条件下发生爆炸,正确;
B、加热时,一氧化碳高温下与氧化铁反应产生铁和二氧化碳,可观察到玻璃管内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正确;
C、反应结束后,先熄灭酒精喷灯,冷却后再停止通入CO,防止水倒吸造成试管炸裂,防止灼热的铁被空气中氧气氧化,错误;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和石灰水反应;盛满澄清石灰水装置不仅可以收集多余的CO,而且可以检验并吸收反应生成的CO2,正确。
故选C。
15、D
【解析】根据图中现象可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锌>铁>铜,在进行实验时,铁不能与氯化锌反应,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氯化亚铁和铜,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没有剩余,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Zn,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亚铁、氯化锌,可能含有氯化铜。
【详解】A、根据铁不能与氯化锌反应,能与氯化铜反应,可以判断出铁、铜、锌的活动性顺序,故A说法正确;
B、由反应的质量关系可知,所以两支试管混合后,固体总质量一定增加,故B说法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Zn,故C说法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FeCl2、ZnCl2,可能含有CuCl2,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6.
(1)B
(2)E
(3)C
(4)A
(5)F
【解析】(1)
试管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2)
烧杯用酒精灯加热时需垫上石棉网。
(3)
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4)
集气瓶是用于收集气体。
(5)
实验室中常用酒精灯加热。
17.
(1)杯壁变得模糊,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或有一层白膜)
(2) 氧气##O2 铜丝量少未完全耗尽装置内的氧气(装置漏气、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或注射器的活塞来回推拉次数太少等,合理即可)
(3) 2H2O2H2↑+O2↑ 元素的种类 A
【解析】(1)
蜡烛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会使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杯壁变得模糊,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或有一层白膜);
(2)
铜能与氧气反应,实验B是利用金属铜消耗装置中的氧气,故填:氧气或O2;
实验数据偏小,可能是铜量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等原因,故填:铜丝量少未完全耗尽装置内的氧气(装置漏气、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或注射器的活塞来回推拉次数太少等,合理即可);
(3)
实验C是电解水实验,反应方程式为,故填:;
电解水实验能从生成物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推测水中元素组成,故填:元素的种类;
实验A也是利用生成物来推测反应物可能含有的元素,故填:A。
18.
(1)
(2)Mg
(3)
(4)2个银原子
(5)KCl
(6)
(7)
(8)
(9)
(10)
(11)
(12)
【解析】(1)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名称,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表示这种物质,氦气:;
(2)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名称,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表示这种物质,镁元素:Mg;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注离子所带电荷,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字为“1”时,省略不写,氯离子;
(4)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名称,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表示这种物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Ag:表示2个银原子;
(5)氯化钾是由氯离子和钾离子构成的,化学式为:KCl;
(6)分子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4个硝酸分子:;
(7)硫酸铝是由硫酸根和铝离子构成的,硫酸铝:;
(8)氯化铝是由氯离子和铝离子构成的,氯化铝:;
(9)氢氧化铜是由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且铜离子化合价为+2价,氯离子化合价价为-1价,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氢氧化铜;
(10)氧化亚铁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铁元素化合价为+2价,氧化亚铁:;
(11)碳酸铵是由碳酸根和铵根离子构成的,碳酸铵:;
(12)硝酸铵是由硝酸根和铵根离子构成的,显+1价,离子显-1价,设铵根离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硝酸根离子中氮元素化合价为,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标出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19.
(1) 8 BC##CB
(2) N2 2CO+2NO2CO2+N2
【解析】(1)
由示意图D可知,核内质子数是18,核外电子数也是18,所以,X=8。
由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总称,可知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B和C,质子数都是17。
(2)
①由图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是一种单质,反应前有氮原子氧原子和碳原子,生成物已经有了碳原子和氧原子,所以丁是氮气。
②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配平后为:2CO+2NO22CO2+N2。
20.
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红色粉末逐渐变黑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点燃未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详解】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装置中有空气,若先点燃酒精灯加热,再通入一氧化碳可能会有爆炸的危险,因此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再用酒精喷灯加热的原因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实验过程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红色粉末)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黑色)和二氧化碳,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红色粉末逐渐变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的二氧化碳进入B装置,发生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结束后为防止刚被还原出的铁粉,再次被氧化,要继续通一氧化碳,一直到装置冷却,故反应过程中有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所以C装置的作用是点燃未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故填: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红色粉末逐渐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未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21.
(1) ⑥
(2) 烧杯 玻璃棒
(3) 酒精灯 胶头滴管
(4) 否
【分析】(1)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中试管、蒸发皿、坩埚可直接加热。故填:⑥
(2)仪器⑤和⑧的名称分别是酒精灯、玻璃棒。故填:酒精灯 玻璃棒
(3)常用作热源的仪器是酒精灯,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胶头滴管。故填:酒精灯 胶头滴管
(4)量筒只能准确到0.1mL,不能量取8.68mL溶液。故填:否
【点睛】量筒只能准确到0.1mL。
22.
(1) D
(2) ACD
(3) 电 化学 分解反应 氢气 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4) AC
(5) C A
(6) 0.18 加热煮沸
【解析】(1)
①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天然循环,过程中由液体变为气态过程中不会带走水中的杂质,可以实现水的自身净化。说法正确;
②通过图可知,水的天然循环是水蒸发变为水蒸气,水蒸气凝结以雪或雨的形式反应地面,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说法正确;
③水蒸发需要吸收热量,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说法正确;
④水的天然循环通过降雨和径流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2)
A、水蒸发,水分子运动到其他位置,说明水分子不断运动。正确;
B、在水蒸发的过程中,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之间间隔变大。B错。
C、水蒸发的过程中,氢、氧原子没有改变;C正确。
D、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是物理变化。D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ACD。
(3)
电解水中能量转化方式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水是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是一变多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b中气体较多,是氢气,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4)
A、电解水是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气体体积小的是氧气,与电源正极相连;体积大的是氢气,与电源负极相连,a中气体较少是氧气连接的是电源正极。正确。
B、水分解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水分子中的氢、氧原子在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错误。
C、纯水中自由移动的离子较少,为增强导电性水中最好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增强水的导电性。正确。
D、产生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大约为1:2。错误。
所以正确的是AC。
(5)
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除去水中色素和异味,所以图中①对应的作用C吸附杂质,紫外线能杀菌消毒所以,图中③对应的作用是A杀菌消毒。
(6)
450mg碳酸钙中钙元素的含量=,所以钙元素的含量不超过0.18g/L。
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并杀菌消毒,可采用的方法是煮沸。煮沸可以使部分钙镁离子转换为沉淀析出。
23.
(1)CaCO3+2HCl=CaCl2+ H2O+CO2↑
(2)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
(3)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解析】(1)稀盐酸逐渐进入D中,石灰石与稀盐酸接触就会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故填:CaCO3+2HCl=CaCl2+ H2O+CO2↑。
(2)A中出现大量气泡即为氧气,所以B中出现燃烧现象的原因是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
(3)D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进入E中,二氧化碳遇到紫色石蕊溶液中的水会生成显酸性的碳酸,所以E中的实验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24.
(1)钙##Ca (2)米饭 (3)氮肥
(4)过滤 BC##CB
【解析】(1)
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故填:钙或Ca。
(2)
淀粉属于糖类,主要存在于稻、麦、玉米种子中。所以米饭是富含糖类的食物,故填:米饭。
(3)
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故填:氮肥。
(4)
①过滤是使液固或气固混合物强制通过多孔性介质,将其中的悬浮固体颗粒加以截留的操作。口罩隔离病毒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过滤。
②铝制鼻梁是金属材料;合成纤维耳绳、聚丙烯无纺布、超细聚丙烯纤维熔喷布属于合成材料。故选:BC。
③常温下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铝与氧气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
25.
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碳(或氧气) 二氧化碳和氧气 水是铜生锈的必要条件之一 取一支试管,放入一片光亮铜片,加入少量蒸馏水浸没部分铜片,充入二氧化碳后,塞紧橡皮塞,放置一段时间对比观察
【详解】猜想
由组成铜绿的四种元素,依据质量守恒的思想,其中C元素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H元素来自水,而O元素则可能来自二氧化碳、水或者氧气.故答:二氧化碳或;
设计与实验
(1)图A中上层的油层隔离了空气,其中的铜片也就只与水接触,远远不能满足铜锈蚀条件,因此放置时间再长也不会出现锈蚀;图B,试管中有水且敞口放置,其中铜片与水、二氧化碳、氧气都接触,应该是四支试管中最能满足锈蚀条件的,因此应该最先生锈;图C,试管内有水和空气,但因管口塞住,不能与外界空气产生气体交换,就会因二氧化碳量不足很难甚至不能出现生锈;图D,试管内因缺少水,不满足铜片锈蚀条件,不会出现生锈现象;故填:B;
(2)C管内是铜、水、少量空气,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含量很少可忽略其存在,因此可认为铜片只和水,氧气或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接触;故答:二氧化碳(或氧气);
(3)猜想铜片生锈应与水、氧气、二氧化碳相关,在探究实验中每只管内只控制一种物质,而D管中明显没有水,因此应设计为充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故答:二氧化碳和氧气;
从D试管的实验中,获得的结论是:水是铜生锈的必要条件之一;
评价与改进
根据所提供的四支试管,A管因只有水而被去除,B管内为二氧化碳、氧气和水,C管内为氧气和水,D管内为二氧化碳和氧气,综合起来就能发现缺少一组对比:铜片与水和二氧化碳接触而无氧气的影响,故填:取一支试管,放入一片光亮铜片,加入少量蒸馏水浸没部分铜片,充入二氧化碳后,塞紧橡皮塞,放置一段时间对比观察。
26.
有毒 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 二氧化碳##CO2 只有纯氧(氧气浓度较大)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生成的气体中可能含有较少量的氧气 保持干燥
【详解】[猜想与假设]
①H2易燃易爆,CO有毒,
②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没有氮元素,生成的气体中不可能有N2;
[进行试验]
III: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中含有CO2;
[解释与结论]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可能是没有氧气,也可能是氧气的浓度低,其中混有较多量的二氧化碳,也不复燃,故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
[反思与评价]从以上实验可以看出,维生素C泡腾片溶于水后产生的气体,故保存注意事项是保持干燥。
27.
A中溶液变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无 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不变色,可说明使酚酞变色的不是蒸馏水 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自下而上依次变红 节约药品或防止氨气逸出,不污染环境等
【详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而挥发出来的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了A烧杯中,而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则烧杯A的现象为溶液变红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2)由于酚酞试液中含有蒸馏水,而酚酞不变色,则说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色,而实验Ⅲ是验证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色,则实验Ⅲ没必要。
(查阅资料)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则挥发的氨气会不断上升,则能观察到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自下而上依次变红。
(实验反思)改进的实验中使用药品较少,能节约药品,且装置气密性更好,能防止氨气移出,不污染环境等。
28.
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黑色粉末变红色 氧化铜和木炭 木炭和氧化铜共存时加热也是相同现象 稀硫酸 溶液变为蓝色 先撤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详解】(1)酒精灯火焰周围加金属网的作用: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2)图中是固体加热装置,试管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试管A中碳和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气体,故A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红色;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B中发生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3)作出猜想:
木炭和氧化铜可能恰好反应、可能木炭过量、可能氧化铜过量、可能两者没有完全反应均有剩余;故猜想为氧化铜和木炭;
设计实验:
如果是氧化铜和木炭的混合物加热,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该实验只能说明有木炭,但无法说明没有氧化铜,故不能说明只有木炭;
已知,稀硫酸中加入氧化铜粉末,溶液会变为蓝色。故在乙同学实验的基础上再取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看到溶液变为蓝色的现象,则证明存在氧化铜和木炭;
讨论交流: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结束时要注意,正确的操作是先撤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试管中液体倒流炸裂试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炼铁模拟装置,下列对比实验能达到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