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页未读,
继续阅读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核心知识梳理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核心知识梳理教案,共2页。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发展状况: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②《马关条约》签订后,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张謇,“实业救国”“状元实业家”)★进一步发展: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曲折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内优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发展特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庆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企业家代表: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还有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二、社会生活的变化:1.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19世纪70年代后,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2.社会习俗的变化: (辛亥革命给,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饮食: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婚丧: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娱乐:公园、咖啡馆在大都市风行一时。服饰: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受人青睐。3.特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时期辛亥革命前辛亥革命后剪辫男子剃发留辫强令男子剪掉辫子放足女子缠足劝禁女子缠足礼节跪拜礼鞠躬、握手礼称谓老爷、大人“先生”,体现自由平等第二十六课 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教育:(1)新式学校: = 1 \* GB3 ①洋务运动时期,先后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新式学校。 = 2 \* GB3 ②甲午战争后,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 3 \* GB3 ③百日维新期间,创办京师大学堂。(2)科举制度: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同时,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2.新闻:★(1)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创办了外文报刊。(2)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3)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3.出版:(1)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2)中共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二、文学艺术的成就文学鲁迅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橄文;《阿O瓜传》是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20世纪初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20世纪中期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绘画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颇深徐悲鸿《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鸿篇巨作,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音乐聂耳《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田汉作词《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国歌冼星海作曲《黄河大合唱》电影《定军山》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歌女红牡丹》1931年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发展状况: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②《马关条约》签订后,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张謇,“实业救国”“状元实业家”)★进一步发展: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曲折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内优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发展特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庆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企业家代表: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还有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二、社会生活的变化:1.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19世纪70年代后,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2.社会习俗的变化: (辛亥革命给,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饮食: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婚丧: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娱乐:公园、咖啡馆在大都市风行一时。服饰: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受人青睐。3.特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时期辛亥革命前辛亥革命后剪辫男子剃发留辫强令男子剪掉辫子放足女子缠足劝禁女子缠足礼节跪拜礼鞠躬、握手礼称谓老爷、大人“先生”,体现自由平等第二十六课 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教育:(1)新式学校: = 1 \* GB3 ①洋务运动时期,先后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新式学校。 = 2 \* GB3 ②甲午战争后,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 3 \* GB3 ③百日维新期间,创办京师大学堂。(2)科举制度: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同时,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2.新闻:★(1)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创办了外文报刊。(2)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3)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3.出版:(1)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2)中共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二、文学艺术的成就文学鲁迅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橄文;《阿O瓜传》是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20世纪初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20世纪中期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绘画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颇深徐悲鸿《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鸿篇巨作,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音乐聂耳《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田汉作词《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国歌冼星海作曲《黄河大合唱》电影《定军山》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歌女红牡丹》1931年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