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化学(全国通用)(考试版A4)
展开(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代号填在相应位置上。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23年9月23日晚,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奥体中心隆重开幕。开幕式的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吉祥物破水而出B.升五星红旗
C.点燃亚运火炬D.电脑合成“数字焰火”
2.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闻气体的气味B. 收集氢气
C. 验满二氧化碳D. 干燥氧气
3.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A.N2B.NH3C.NO2D.HNO3
4.下列有关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总水储量大,所以不需要节约用水
B.园林绿化经常采用滴灌
C.塑料瓶应投到“可回收物”的垃圾桶里
D.生活中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5.化学与生活、健康、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
B.霉变大米含有黄曲霉素,用水洗净后再煮饭
C.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
D.垃圾分类,有利减少废弃污染,变废为宝
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棉花灼烧后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白雾
C.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D.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片上进行称量
7.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CO+CuOCu+CO2B.
C.2Mg+CO2 C+2MgOD.
8.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使用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砷(As)、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砷和镓元素位于同一周期,砷位于第五主族
B.砷化镓的化学式为Ga3As5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D.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铝能与盐酸反应,故镓也可能与盐酸反应
9.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B.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C.生成物属于氧化物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10.用如图装置进行碳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A中黑色粉末变红时,证明碳粉与氧化铜发生了反应
B.当B中开始出现气泡时,证明碳粉与氧化铜开始反应
C.结束反应时,将导管移出试管再熄灭酒精喷灯主要是为了防止热的铜重新被氧化
D.反应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11.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获得成功的是
A.证明密度比空气大且能与水反应产生酸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将河水转化为纯净水
D.验证Mg和Fe的金属活动性大小
1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CO和的分子结构不同,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
B.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受腐蚀
C.阴离子带负电,所以带负电的粒子都是阴离子
D.向某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原物质一定含有
13.利用数字化实验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曲线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等质量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粉末状碳酸钙产生的CO2的质量较多
C.对比分析点a、b可知,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D.对比分析点c、d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产生的CO2的较多
1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5.将未打磨的铝片放入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a段时没有反应发生
B.b点时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a~c段时试管中溶液质量减少
D.d点时向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包括4小题。每空1分,共29分)
16.(7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原子 ;
(2)5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
(3)由60个原子构成的碳分子 ;
(4)3个亚铁离子 ;
(5)碳酸钠 ;
(6)甲烷 ;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单质 。
17.(8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厨房中的化学(柴-米-水-盐)进行调查后,得到了如下信息:
(1)柴——厨房燃料的变迁:①上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城市家庭以煤为燃料,煤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资源;②到70年代虽然仍以煤为主,但已将“蜂窝煤”取代了“煤球”,这样能使煤充分燃烧,请用化学知识解释其原因: ;③到了80-90年代管道煤气又取代了“蜂窝煤”;④今天,绿色上海世博会的亮点之一就是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衣食住行均与低碳密切相关,此时使用的能源多为清洁能源,例如 (请举1个例子)。
(2)米——分子料理中的米饭主要为我们提供的营养素是 (填序号)。
A.蛋白质B.糖类C.无机盐D.维生素
(3)水——喝水的主要目的是解渴、补水,因此以白开水、矿泉水为宜,尽量少喝饮料。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白开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从含有可溶性钙、镁离子量的多少,白开水属于 (填“硬水”或“软水”)。
(4)盐——厨房里的两只调料瓶中都放有白色固体,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精盐(NaCl)和碱面(Na2CO3)中的某一种,可用厨房中的 将它们区分开来。调料瓶的盖子是由塑料加工而成的,属于 材料(填“天然”或“合成”)。
18.(8分)元素的化合价和物质的类别是学习物质性质的两个重要方面,如图是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
(1)图中A点对应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它对应的物质类别X是 。
(2)NH3中有 种元素,其中N:H的元素质量比为 。
(3)图中C点对应的物质为大气污染物之一,写出其对应的化学式为 ,它是汽车在行驶时氧气和氮气反应所生成的,该反应过程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KNO3是一种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的肥料,它对应图中的 (填字母)点,其名称是 。
19.(6分)食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盐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人们很早就发现,从海里,盐湖里、盐井里和盐矿里,都能够开采出食盐。
(1)《汉代古火井碑序》记载:“诸葛丞相躬莅视察,改进技法,刳斑竹以导气(气指沼气),引井火以煮盐”,请写出文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通过晾晒海水可以得到粗盐和卤水,上图为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在结晶池中,继续风吹日晒,海水会变成食盐的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析出粗盐后,母液中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请根据下表回答:
①60℃将100gKNO3溶解在100g水中,然后降温到40℃,降温后析出固体的质量是 g。
②KNO3和NaCl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 。
③如下图所示,要使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试剂A是 。
A.生石灰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固体 D.氯化钠固体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每空1分,共13分)
20.(5分)结合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实验。此实验的目的是 。
(2)乙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连接好装置后,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打开止水夹, (填操作步骤和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若实验测得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则可能的原因是 。
(3)丙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证明铁生锈与水有关的实验现象是 ,设计实验④的目的是 。
21.(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双氧水、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开展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研究。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 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② 。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a. 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让气体进入瓶中
b. 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c. 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置于桌面
A.bacB.abcC.acb
(4)若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如何验满: 。
(5)选用B 装置来制取氧气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后,若要分离出二氧化锰,可将残留物经过滤、洗涤、干燥。过滤操作时,需将圆形滤纸折叠。下列滤纸折叠过程图示中,正确的是 (选填“甲”或“乙”)。
甲: A→B→C 乙: A→B→D
(6)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若滤液仍浑浊,下列可能的原因有 。(写一条即可)
四、推断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每空1分,共4分)
22.(4分)A~J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B、C为常见的气体,F是一种常见的酸,G溶液颜色为黄色,J在医疗上用来配制生理盐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C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③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
(4)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五、科普阅读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每空1分,共9分)
23.(9分)请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氢能作为一种储量丰富、来源广泛、热值高的清洁能源,是未来主要能源。制氢、储氢和用氢是目前重点关注的问题。
制氢:可利用太阳能和化石燃料来制备氢气,方法如下图所示。
储氢:氢气储存方式主要有金属氢化物储氢、低温液化储氢、高压压缩储氢、碳基材料储氢等。
金属氢化物储氢是把氢以氢化物的形式储存在金属或合金中,比液化储氢和高压储氢安全,并且有很高的储存容量。下图为一些储氢材料(以储氢后的化学式表示)的质量储氢密度和体积储氢密度。
(已知:质量储氢密度储氢后氢元素在储氢材料中的质量分数,体积储氢密度=储氢后单位体积的储氢材料中储存氢元素的质量)
用氢:目前,作为燃料,液氢已应用于航天领域;作为化学电源,氢氧燃料电池已经被应用,如用作汽车的驱动电源等。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对氢气的开发和利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氢气终将会成为主要能源之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能”具有的优点是 。(填一点即可)
(2)从节能的角度分析,上述图中获得最理想的方式是 。
(3)用作碳基储氢材料的“碳纳米管”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
(4)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低温、高压储氢的原理 。
(5)结合图示,下列储氢材料中最理想的是______。(填序号)
A.B.C.D.
(6)储氢材料中储存氢元素的质量是 。
(7)氢氧燃料电池是将 能直接转化为 能的装置。一定条件下,氢氧燃料电池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六、科学探究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每空1分,共9分)
24.(9分)小明和妈妈在一次外出就餐的时候对盛“花甲粉”的容器产生了兴趣。经询问知道这是“锡纸餐盒”。这一发现引起了小明的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们一起来到实验室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1】“锡纸”是锡制成的吗?
【查阅资料】
“锡纸”是锡箔或铝箔和涂层粘合而成;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
【提出猜想】
(1)猜想I: ;猜想Ⅱ:“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进行实验】
(2)
【交流讨论】
(3)取“锡纸片”打磨,其目的是 。
(4)下列物质中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是______(填序号)。
A.氯化铜溶液B.硝酸银溶液C.硫酸钠溶液D.硫酸亚铁溶液
【提出问题2】为什么称为“锡纸”?
【查阅资料】
最初的锡纸是锡造的,但质软,熔点较低,到160℃以上就开始脆化,从而限制了它在食品包装方面的使用。铝价格较低,且熔点较高,加热到660℃以上才开始熔化。适用于普通食品包装,烘焙食品,既干净卫生又能保持食品原有风味。
【补充实验】
(5)根据上述资料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锡纸”的成分 。
【趣味实验】
(6)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请根据燃烧条件分析,其中的原因是 。
【活动延伸】
(7)通过实验,大家对铝充满了兴趣。查找发现“铝”无处不在:飞机、汽车、火车、船舶、宇宙火箭、人造卫星、电线电缆等都是由铝合金制成的。据此,请推测铝合金可能具有的性质 。(写出一条即可),请归纳,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
七、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6分)
25.(6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为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假设鸡蛋壳中除碳酸钙外的其他成分都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
(1)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2)试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取样,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B
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C
测定某地雨水的酸度
取样,用玻璃棒蘸取少量雨水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读出pH
D
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
将20g氯化钠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固体完全溶解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NaCl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KNO3
31.6
45.5
63.9
85.5
110
138
169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
猜想Ⅱ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化学(全国通用)(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这是一份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化学(全国通用)(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题,推断题,科普阅读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全国通用)-学易金卷: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全国通用)-学易金卷: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文件包含化学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化学全国通用考试版docx、化学全国通用参考答案docx、化学全国通用答题卡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陕西卷)(考试版)A4: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陕西卷)(考试版)A4,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