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内蒙古卷)(考试版A4)
展开(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试卷和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2.考生必须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大题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 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1分)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甲) (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历经沧桑仍绵延不绝。历史文化的xūn( )陶,既在思接千载的古诗文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中。
(2)古诗文是文化的薪火。读古诗文就是读百种生活、千样人生,在这些作品里,你可赏自然之趣,“树绕村庄,① ”;你可寄思乡之情,“② ,燕然未勒归无计”;你可悟人生之理,“③ ,病树前头万木春”;你可知情感之真,“春蚕到死丝方尽,④ ”;你可抒报国之志,“了却君王天下事,⑤ ”。此外,读“苟全性命于乱世,⑥ ”(《出师表》),你应慕(甲) 淡泊名利的志趣;读“⑦ ?留取丹青照汗青”(《过零丁洋》)你定知文天祥坚贞不屈的气节。
(3)日常生活是文化的载体。当博物馆“打卡”成为休闲娱乐的方式,当扬州剪纸受到顾客青睐,“活起来”的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有民族的优良传统。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让它们亲民而不再“高冷”,有趣但不失厚重,这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 )宝的必经之路。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xūn陶( ) 瑰( )宝
(2)请根据括号内的解释在甲处填出相应的词语,请你乙处填上人物名字。(2分)
(3)根据语境,在第(2)段画横线处,用正楷字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7分)
2.某中学开展了“光盘行动”(光盘,即把碗、盘里的饭菜吃光)主题教育活动。请阅读“某中学学生调查统计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表反映的主要问题。(2分)
3.下面这则感谢信有一处格式错误、一处用语不得体,请你找出并修改。(2分)
感 谢 信
尊敬的王老师:
①首先,让我们向您致以衷心的感谢!在我校每周六举办的“好读书、读好书”活动中,您给予了我们殷切的关心和指导。②您虽然已经退休,还关注着我们的课余学习。③通过您热心为我们讲名著里的故事和自己的读书经历,我们从中受到很多教益。④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不负众望,奋发进取。⑤贵校的领导也十分感谢您的善举。⑥请允许我们全体师生再次向您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祝您身体安康!
敬礼
此致
XX学校学生会
2024年2月28日
(1)格式:
(2)用语不得体:
4.你学校要组织一次评选名著中的“最佳友人”的活动,请你参与。(5分)
A孙悟空(《西游记》) B (《水浒传》) C (《红星照耀中国》)
(1)请根据词云图的提示,写出相应的人名。(2分)
(2)以上三位候选人,谁是你心中的“最佳友人”?请仿照示例,结合相关情节及人物性格特征说明理由。(3分)
示例:海伦是我心中的最佳友人,因为她善良、友好。在简·爱被罚站后海伦第一时间安慰她、鼓励她;在简·爱愤愤不平时,海伦教会她包容、忍让。好的朋友会带给你力量,帮助你成长。
5.下面是语语同学在“有朋自远方来”活动中的主持词。请你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5分)
大家好!很荣幸我能够担任本次“有朋自远方来”活动的主持人。首先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光临,感谢你们在百忙中参加我班的活动。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就是为了更好地交到朋友,一起走进初中生活。其实交朋友是一件可以练习的事情,只有你打破自己的障碍,就会走出自己的圈子,就一定会发现更多的知己。活动结束后,恳请老师不吝赐教。
(1)主持词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动词的一项是( )(1分)
A.担任 B.感谢 C.活动 D.聚集
(2)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2分)
(3)在班级网站论坛版块,有人发起一个题为“心中的友情”的帖子,请你仿照留言示例跟帖留言。
留言示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友情就是真心相待、彼此祝福。(2分)
你的留言:
二、古诗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0题。
【甲】
西江月·黄陵庙①
张孝祥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③,准拟④岳阳楼上。
【乙】
净业寺观水记
〔明〕王心一
长安以水为奇遇,每坐对砚池盂水,与天光相映,便欲飞身溟海,一溯洪流。而净业寺在都城之北,面临清波,汪洋数十顷,两涯之间,几不辨牛马。而一望镜彻,直令人心一空。
予厌苦尘污。一日,舍舆⑤循涯而步,见有败荷如盖,余香乘风来扑入鼻。忽木鱼响歇隔林笙歌隐隐出红楼中,觉耳根如洗。转视昔日从马驴间听传呼声,顿隔人天。已而,穿萝寻径,复有小筑,自为洞天。四顾竹树,交加成帷,更为奇绝。予乘小酣,暂憩草裀⑥。顷刻,西山落日,斜挂树杪⑦,如轮如烛,返照水面矣。
归来抱膝对砚池盂水,余兴欲勃,便欣然神往,遂漫为追次③其事。倘他日乞得冷曹⑨,借吏隐闲身,再觅句以志胜事,当不负此佳境也。
【注释】①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②波神:水神。③霓裳:唐代名曲。④准拟:准定。⑤典:车。⑥草裀(yīn):草地。⑦杪(miǎ):树枝的细梢。⑧追次:追忆,记录。⑨冷曹:清闲的官职。
6.秀阿里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1)面临清波
(2)四顾竹树
(3)遂漫为追次其事
(4)再觅句以志胜事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长安以水为奇遇 不以疾也
B.便欣然神往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而净业寺在都城之北 水陆草木之花
D.更为奇绝 又为活板
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限断2处)
忽 木 鱼 响 歇 隔 林 笙 歌 隐 隐 出 红 楼 中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而一望镜彻,直令人心一空。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三峡》)
10.“一切景语皆情语”。甲文“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与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都写到了水,它们修辞手法相同,所表达的作用却各不相同,请结合诗文内容简要分析。(3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14分)
寂静之音
梁亚军
①他坐在我的旁边,身边是他的妈妈。我并不认识他们,只是因为一个活动,才坐在一起。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坐在一起,也没有说话的愿望,只想维持这种陌生的关系。说话确实是多余的,因为他是一个失去听力的孩子,现在通过人工耳蜗,又失而复得般有了听力。但他重新听到的声音,还是与我们不同。因此,可以说因为声音,他和我们处于不同的世界。
②坐在旁边,有一段时间,他几乎一动不动,手上拿着妈妈的手机,只有两个拇指在屏幕上滑动。手机上播放的是视频,但没有声音。与嘈杂的声音比较起来,他应该更喜欢寂静。那寂静就是空白之声,不仅赦免了他,也赋予他不去倾听的安全和自由,而解除了焦虑和不安。如果这个房间和世界,也可以装进一部手机,或者有一个消音键。我想他一定会果断地关闭所有的声音,在寂静中,只让世界呈现在眼前,专注地去看或者凝视。
③他现在确实做到了,心无旁骛,一意孤行。房间里的声音,仿佛与他无关。旁边的几个比他小一点的孩子,在跑动、喊叫,他们受到了声音的鼓励,那些声音从寂静中升起,但他们感觉不到寂静,一个有着声音的世界,才是他们需要的。他们的欢愉也一如这些声音,被说出和表达,寂静的他不会加入进来。也许他的妈妈有这样的愿望,她不时扭过头来看儿子,一只手,在他身上抚摸着,一遍又一遍,轻微的力量持续不断,就像说给儿子的话,是无声的。
④他一定感觉到了母亲的抚摸,透过一层薄薄的衣服,渗透进他的身体和心灵,那是他们两个之间才有的交流,私密而又隐忍。只是他依然一动不动,没有对母亲表示出亲昵的动作,A他的安静是一种奇异的安静,沉默就是他的语言,他就是一块沉默的冰。
⑤六七岁,像他这样年龄的孩子失去听力,一般都是先天的,在筛查听力的时候被发现。这对初为父母的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出生的喜悦变为悲伤,欢乐的氛围消散,不幸的感觉把痛苦塑造成形。他就像一个新鲜的果子,但带着缺陷。基因、遗传、药物、病毒感染等都可以造成先天性的耳聋。接受这样一个孩子并不容易,求医治疗,住院打针,各种各样的偏方,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从希望开始到绝望结束。
⑥还好在绝望的尽头,在医学治疗无能为力的地方,人类的科技给耳聋患者重新带来了希望,又有了国家政策的救助和支持,从无声到有声,人工耳蜗变成了最好的中介。
⑦但愿他听到的声音就是一束光,但愿他的心因此而变得明亮。即使从听见声音到辨别声音,对他来说还是一个缓慢的康复的过程。人工耳蜗并非完美,它的局限无法媲美人类耳朵完美的构造,但光会慢慢地来临。即使他不喜欢那些听不清的声音,但能听见母亲的声音就是一种喜悦,那喜悦的情绪也会传递出去,给她年轻的妈妈,喜悦的情绪因此而扩大,散布到他的家庭。
⑧他今天和妈妈来参加一个朗诵节目,因为人工耳蜗而重获的听力,使他开口说话成为可能,后面我听到了他的声音,B一个沉默的孩子,开始时有些紧张、胆怯,说话的声音颤抖着,慢慢地变得镇定和响亮,生涩的词语脱口而出,涌出喉咙。
⑨他和妈妈为了这次朗诵,一定练习了很久,一遍一遍的重复,就是他日常康复的功课。从声母、韵母到音节,从音节到一个个字词,再从字词到一个个完整的句子,仿佛回到了人之初。从出生时响亮的哭声中重新获取那条人类获救的语言之舌,虚无的词被说出,获得了自己的发音。
⑩C他的妈妈在下面凝视着,嘴唇无声地开合。看得出来,她习惯性地进入了和儿子练习的角色。现在儿子的声带就是她的声带,儿子的声音就是她的声音,他们训练有素,因此能融合无间。按照规则,他的朗诵只有三分钟。这是他们共有的三分钟,也是我了解她们的三分钟,当他朗诵完从舞台上走下来,我对他的了解已经有所深入,因为朗诵的声音,他不再是一个沉默的孩子,D从沉默中涌出来的声音就像日光辉映,温柔地笼罩在他身上,连他自己也感觉到了。他从舞台上走下来时,几乎是飞快地跑到妈妈身边。他毕竟还是个孩子,孩子的天性会不经意地流露出来。有一个瞬间,我甚至忘记了他是一个失去听力的孩子。
⑪他终于放下妈妈的手机,那朗诵的三分钟,在他身上发生了作用,那是从他身体里发出来的声音,就像敏感的触角,让他跟周围的世界有了更加深入的沟通。他曾经把喧嚣的世界感知为寂静,现在在寂静中重新把世界感知为声音。这将是崭新的一天,但愿他在朗诵中已经体验到说和听的愉悦,同时获得了信心,并在不断训练中得到持续的康复,因此,他的生活,每一天都会变得不同。走出这个房间,将是更加广阔的世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在各种各样的声音中敞开着,但只有在语言中才能说出它的意义。
⑫从听到说,大音希声,一如寂静之音。我们先有听觉,然后再听到那声音;大巧若拙,锻造着语言之舌,我们先有获救之舌,然后说出那声音,而这并不总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有删改)
11. 选文第③段描写了什么场景?有何用意?(4分)
12. 请简要概括“我”在文中所起的作用。(3分)
13. 批注式阅读是深含中国文化意蕴的文学作品赏析手法,心有所感,笔墨追录,三言两语,切中肯綮。请在ABCD四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批注。(2分)
14. “那朗诵的三分钟,在他身上发生了作用……”联系上下文,猜想“朗诵的三分钟”发生了什么作用?(2分)
15. 假如长大后的“他”被邀请参加《朗读者》,请你为“他”拟定一个关键词,并围绕这个关键词从你所学过的课文中选择一篇,作为朗读材料,并说说选择它的理由。(4分)
关键词:
课文题目:
理由: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18题。(7分)
【材料一】
曾几何时,“影子教育”成了一个热词,说的正是校外培训机构的不断扩张,孩子们很多课余时间,也交给了补习机构,“负担越减越重,睡眠越减越少”的情况普遍存在。靠“刷题”“填鸭式”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很难适合将来的社会发展。《意见》出台。也是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等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双减”政策推出后,各地也有相对应举措来推动政策落地。比如,江苏明确将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2小时,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这2个小时的时间。能够开展各种兴趣活动,把学生自由探索、身心健康发展的时间还给孩子,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北京的“双减”措施则包括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多数书面作业,学校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授新课等等。
需要警惕的是。如果学生没有在学校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没有改变教育资源不均衡现状,教育领域内的“剧场效应”就不会消解,对培训的需求可能还会通过其他手段满足。
【材料二】
“双减”后国庆假期,孩子们在家的时间分配图
░参加素质类学科培训 ▒外出旅游 ▓在家做作业,查缺补漏 □劳逸结合
【材料三】
一些家长以为靠“时间+汗水”的疯狂培训就能提分,过度看重分数的高低。其实家长更应关注孩子的进步表现和成长过程。家长与其掉进“疯狂培训”的陷阱,不如静下心来理性、科学育子。要纠正违背和谐成长规律之偏。眼下,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患上“教育焦虑症”,给孩子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甚至透支其身心健康。深层次原因在于家长没有深刻认识和把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一常识所蕴含的教育规律,总是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应明了。如果任孩子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恶性加重下去,将会摧毁教育的根基。家长需转变观念,学校课程才是“正餐”,私下补习不但不能胜出,反而会坏了孩子的“胃口”,影响健康。
【材料四】
“双减”新政引发教培行业大变局。但是细观“双减”前后中央和地方的一系列相关动作,就会发现此次教育改革之非比寻常。比如上海、北京等地率先推行大学区改革,在中者招生中大幅扩大分配到校名额。有力遏制学区房价格非理性上涨,逐步推进房产与教育脱钩。又有上海、北京和深圳纷纷推出教师全面轮岗制度,优质教师通过有序的轮岗制度进行规范化流动,打破“名校壁垒”和“学区壁垒”。
事实上,此次“双减”新政发出了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强烈信号:教育改革不再是小修小补的局部性改革,而是具有政策组合拳攻势的系统性改革。此次“双减”新政及其系列政策的出台,事实上就是一种高度观照到影响教育的外部要素的思维,是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的典型,颇有深化教育改革再发力之意味。
16.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双减”政策出台后,各地推出的举措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只要学校能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就会消解学生对培训的需求。
B.“疯狂培训”的危害极大,既违背了学生和谐成长的教育规律,也给孩子带来了难以承受的压力,甚至会透支其身心健康。
C.“双减”政策落地后,全国大多数的城市针对教育领域的痼疾,出台了系列组合拳式政策,预示此次改革非同寻常。
D.京沪等地教育领域内部大学区改革、教师全面轮岗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实际上正是基于影响教育发展的外部要素的观照。
17.落实“双减”政策,对政府、学校、家长都提出了要求。请根据材料,说说政府层面可以做出哪些调整?(3分)
18.小深上初三后,刚接触化学这门新学科还不适应,成绩暂时不理想,小深妈妈非常焦虑,周末给他安排了很多补习班,小深感觉压力很大、负担很重。请你结合材料,劝一劝小深妈妈。(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9分)
“阅读社交”让读书更有趣
①在碎片化阅读盛行的当下,一些年轻人开始重拾“文字之美”,他们从浅阅读、快餐式阅读中回归,严肃、经典的文学名著和人文专著重新走红,成为“心头好”。与此同时,年轻人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值得关注的变化,书籍的数字化与社交媒体的发展,为他们打开了“阅读社交”这扇崭新的大门,引领了一股在阅读中分享、在分享中阅读的风潮。
②这股风潮不仅让年轻人更愿意抽时间读书,也使阅读变得更加富有乐趣。在网络平台上分享读书感悟,与同龄人在社交媒体上互动……这些行动表明了当代青年对阅读的需求。社交化阅读,不仅仅是阅读形式的变化,也赋予了阅读新的角色与功能。
③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为社交化阅读提供了技术平台,作为“数字原住民”,年轻人特别容易接受和适应这种阅读方式。与此同时,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将阅读与社交结合到一起,也符合读者的心理需求。事实上,阅读不只是读者从书本中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读者发挥自身主体性,得出感悟与结论的过程。对于这些感悟,倘若有交流的渠道,大多数读者都不想敝帚自珍。事实上,“阅读社交”并非全然是一个新现象,只不过在过去往往要依赖读书会等线下活动。今天,通过网络与人交流何其便利,社交化阅读的风潮再度兴起, 并不令人意外。
④社交化阅读以人为核心,倡导共同创造和多向互动,从而最大化地实现阅读价值。这一过程不仅强调参与和分享,还激发了青年参与社会交往的热情。多媒体集成的特性,也让社交化阅读有更多的“讨论素材”,增强了社交的有效性。此外,网络时代的社交化阅读,几乎没有门槛限制,这使更多人能够加入到“全民阅读”的队伍之中。
⑤尽管社交化阅读在青年群体中大受欢迎,但也有人担忧,这种阅读方式是否存在弊端。确实,以社交为导向的阅读,可能导致“浅阅读”现象,使部分读者不求甚解,只把读书当作社交的“必要成本”。与此同时,社交化阅读也容易导致读者以“切片”的方式阅读严肃著作,从而影响了阅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导致误解和庸俗化解读。但是,笔者想要强调:对许多年轻人而言,只有先踏过“开始阅读”这道门槛,才能去谈阅读质量的高低,“深阅读”或许比“浅阅读”更好,但“浅阅读”无疑胜过“不阅读”。除此之外,碎片化阅读的弊端也并非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克服。
⑥为了提升社交化阅读的效果,读者首先不妨试着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培养个人的阅读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这包括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做笔记的意识,在讨论中注重观点的原创性等。其次,提供在线阅读与分享交流服务的平台,也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创新社交化阅读体验。最后,社会各界可以共同努力,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开展,创造健康、丰富的阅读环境,引导青年群体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阅读习惯。通过这些策略,可以有效提升社交化阅读的质量,使之成为一种更加积极和持久的文化趋势。
⑦“阅读社交”的流行,既是技术进步使然,也是青年精神世界的一种发展。年轻人的热情参与,与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结合到一起,可以为更多人提供更深层次、更全面的阅读体验。社交化阅读的前景值得期待,而要将美好愿景化为现实,需要社会对阅读文化持续关注、悉心培育。
(文/杨鑫宇,有删改)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1分)
20.第③段加点词语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
“阅读社交”并非全然是一个新现象,只不过在过去往往要依赖读书会等线下活动。
21.阅读选文第④~⑥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下面的分析。(2分)
第④段,先列举(1) ,第⑤段针对有人担忧“社交化阅读存在弊端”做了回应,强调(2) ,而且碎片化阅读的弊端也能有针对性地加以克服。第⑥段则具体阐述了提升社交化阅读质量的策略。
22.除了文中所提到的,你还有什么读书方法?请仿照第⑥段“首先……,其次……,最后……”的句式写出来。(3分)
四、写作(50分)
23.下面是从杭州亚运会传来的素材。请你根据消息写作的要求以《甘肃日报》记者的身份自拟标题写一则短新闻。120字左右。(10分)
杭州亚运会武术套路男子刀术棍术全能决赛在杭州萧山瓜沥文化体育中心举行。全能项目分两场进行,9月27日上午进行了男子刀术决赛,下午进行了男子棍术决赛。上午的男子刀术决赛中,常志昭第九位出场,获得9.826分。下午进行的男子棍术决赛中,常志昭首先登场,行云流水的动作获得9.800分。最终,两场比赛常志昭均位列第一,两场分数相加,他以总分19.626分的好成绩夺得全能金牌。这也是本届亚运会甘肃选手获得的首枚金牌。
24.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作。(40分)
校报《青青文苑》举办征文活动,围绕“善良”这一话题给出两个作文题目,请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向《青青文苑》投稿。
①请以“善是心灵阳光的照射”为题,写一篇作文。
②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茫茫人海中,你来我往,能够在人海中相识是一种缘分,要格外珍惜。怀着友好、平和的心态,尽自己所能善待他人,才会播下爱的种子,社会才会和谐发展;但爱默生说“你的善良,必须有点儿锋芒,否则就等于零”。一个人越是善良,待人的底线应该越高一些。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600字以上。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长沙卷)(考试版A4): 这是一份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长沙卷)(考试版A4),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默写,中国人把航天梦藏在这些名字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山西卷)(考试版A4): 这是一份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山西卷)(考试版A4),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准字音,是学好古诗文的第一步,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山西卷)(考试版A4): 这是一份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山西卷)(考试版A4),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准字音,是学好古诗文的第一步,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