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课后测试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课后测试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22页。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课后测试 一、单选题1.下列做法与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无关的是( )A.将铁丝在空气中加热到红热,再伸入盛满的集气瓶B.酸奶中添加增稠剂C.夏季用冰箱储存新鲜食品D.实验室制时选择小颗粒石灰石2.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CaCO3(s)=CaO(s)+CO2(g)△H=+178.5kJ・mol-1,该反应低温才能自发B.通常化学反应的△S 越大,越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所以△S>0时反应必能自发C.某反应的△H>0,△S<0,则该反应就不能自发进行D.任何情况下,温度都不可能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3.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关于物质熵的大小比较,合理的是( ) A.1molCH4(g)<1molH2(g) B.1molH2O(g)<2molH2O(g)C.1molH2O(s)>1molH2O(l) D.1mol干冰>1molCO2(g)4.关于有效碰撞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所有碰撞为有效碰撞B.增大反应物浓度能够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定增大C.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D.增大压强,活化分子数一定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定增大5.汽车尾气通过系统中的催化转化器可有效减少尾气中的CO、NO等向大气排放。在催化转化器中发生的反应有,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均来自于汽油的不完全燃烧B.因为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时,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小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使CO和NO完全转化,从而达到尾气的无毒排放D.相同条件下,2 molCO(g)和2 molNO(g)的总能量高于2 molCO2(g)和1 mol N2(g)的总能量6.我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报道了化合物1催化氢化机理。由化合物1(固体)→化合物2(固体)过程的机理和相对能量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合物1→化合物2的过程中包含、、三个基元反应B.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的平衡转化率C.图中化合物1和的总能量大于化合物2的总能量D.过程①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7.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可通过如下反应实现转化:2NO(g)+2CO(g)2CO2(g)+N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转化22.4LNO,转移电子数为2×6.02×1023B.该反应ΔHv逆。答案为1mol/(L⋅min);>;(4)A.随着反应进行CO2减少,其体积分数减小,平衡时CO2体积分数不变可判断平衡,A项符合题意;B.随着反应进行,体系中气体减少,恒容下压强降低,平衡时压强不变可判断平衡,B项符合题意;C.反应中CH3OH和水物质的量1:1 产生,两者浓度之比为1:1,无法判断平衡,C项不符合题意;D.气体质量守恒,恒容所以反应中密度一直不发变化,密度不变无法判断平衡,D项不符合题意;E.v正=v逆反应平衡,生成H2为逆向反应而生成H2O为正向且两者速率之比符合系数之比,该特征可判断平衡,E项符合题意;故选ABE。(5)反应达平衡,CO2由0.8mol降低至0.2mol,变化量为0.6mol,转化率=变化量起始量×100%=0.6mol0.8mol×100%=75%。答案为75%;(6)a极CH3OH变为CO2发生氧化反应为原电池的负极,而b极O2变为H2O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答案为负;(7)A极CH3OH变为CO2发生氧化反应,则电极A的反应式为CH3OH+H2O-6e-=CO2+6H+。答案为:A极CH3OH变为CO2发生氧化反应。 【分析】(1)根据放热反应中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依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 (3)利用v=Δc/Δt计算;依据图像分析; (4)依据化学平衡的特征“等”和“定”进行分析判断; (5)反应达平衡,CO2由0.8mol降低至0.2mol,变化量为0.6mol,。答案为75%; (6)原电池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25.【答案】(1)(2)>(3)0.0375 mol∙L−1∙min−1;75%(4)D(5)乙>甲>丙(6)B【解析】【解答】(1)根据方程式得出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2) 在3min末 还未达到平衡,此时反应仍朝正反应方向进行,得出 (正 )〉 (逆) 。(3)列三段式求 起始浓度(mol/L) 0.5 1.5 0 0变化浓度(mol/L) 0.375 1.125 0.375 0.375平衡浓度(mol/L) 0.125 0.375 0.375 0.375V(CO2)=0.375/10=0.0375 mol∙L−1∙min−1H2转化率=1.125/1.5=75%(4)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增大压强均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分离出CH3OH即减小浓度,速率减慢,答案:D(5)把甲、乙丙容器中的速率都转换成V(CO2).甲:V(CO2)=0.1 mol∙L−1∙s−1,乙:V(CO2)=0.12mol∙L−1∙s−1,丙:V(CO2)=0.08 mol∙L−1∙s−1, 则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反应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乙>甲>丙 。(6)A.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但不一定成比例就达到平衡,A错误;B.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见效的反应,当压强不变时反应平衡,B正确;C. 单位时间内每消耗方向正向进行,同时生成,反应正向进行,都朝同一个方向,C错误;D.根据密度公式 ρ=m/V ,反应前后都是气体,气体质量不变, 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 V不变,则密度ρ不变,D错误;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和平衡移动的相关知识,整体难度不大,简单。1.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常用方法:先换算成同一物质、同一单位表示,再比较数值的大小。2.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两种方法(1)动态标志:v正=v逆≠0 ①同种物质:同一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②不同物质:必须标明是”异向”的反应速率关系。如aA+bB≒cC+dD,V正(A)/V逆(B)=a/b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2)静态标志:“变量”不变 在未达到平衡时不断变化、在达到平衡时不再发生变化的各种物理量(如各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或浓度、百分含量、压强、密度或颜色等),如果不再发生变化,即达到平衡状态。 可简单总结为“正逆相等,变量不变”。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 滴入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滴入K3[Fe(CN)6]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滴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时间(s)012345n(NO)(mol)0.0200.0100.0080.0070.0070.007 2A(g)+3B(g) 3C(g)起始(mol/L)11.50转化(mol/L)0.50.750.75平衡(mol/L)0.50.75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