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X、Y、Z、Q、R,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核外电子总数与其周期数相同,基态Y原子核外有7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Z的价层电子中的未成对电子有2个,Q与Z同族,R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内层全充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是非极性分子B.第一电离能:
C.R为金属元素,属于s区D.分子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2.现有四种晶体的晶胞,原子的排列方式如图所示,化学式为的是( )
A.B.C.D.
3.下列关于微粒间的作用力说法正确的是( )
①所有金属与所有非金属之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②金属的导电性、延展性均与金属键有关
③金属晶体的熔沸点一定高于分子晶体
④晶体的熔沸点:金刚石
⑤中的键成键原理完全相同
⑥分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晶体的熔点和沸点越高
⑦离子键的强弱:
⑧比熔沸点高
A.①③④⑦B.②④⑥C.②④⑦⑧D.⑤⑥⑦
4.超氧化钾被称为“化学氧自救剂”,可用于煤矿井下急救。如图为超氧化钾晶体的一个晶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构成的八面体空隙中B.超氧化钾的化学式为
C.晶体中的配位数是8D.超氧化钾晶体中只存在离子键
5.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蒸干溶液获取晶体
B.用装置乙验证镁和稀盐酸反应的热效应
C.用装置丙制备固体
D.用装置丁验证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6.茶叶中含有少量的咖啡因,它是一种简单有机物,其组成元素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依次递增,X、Y、Z在同一周期,其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第一电离能:
B.分子和键角,前者大于后者
C.分子中元素Y的杂化方式有两种
D.咖啡因溶于水的原因主要是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7.一种织物防火剂的结构如下。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基态Z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高能级电子数目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和Z可形成含有非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C.Z、Y、W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小
D.该物质中,Y、Z和W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
8.已知:水溶液中,呈蓝色,呈绿色,二者存在如下转化:。用的稀溶液做如图实验,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实验①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C.实验②中由于增大,导致平衡正向移动
D.由实验①可知配离子的热稳定性:
9.Cu、Au能形成多种组成固定的合金,其中一种晶体的晶胞结构(立方体)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晶体的化学组成可表示为CuAu
B.与1个Cu原子距离最近的Au原子是8个
C.Au填充了与之距离最近的Cu原子构成的正四面体空隙
D.根据图中信息,铜原子a的分数坐标为(1,0.5,0.5)
10.实验室以二氧化铈()废渣为原料制备含量少的,部分实验过程如下:
已知能被有机萃取剂(简称HA)萃取,其萃取原理可表示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浸”过程中做氧化剂
B.加氨水“中和”去除过量盐酸,目的是提高的萃取率
C.“反萃取”中用适量萃取剂分多次萃取,有利于将水层尽可能多地转移到有机层
D.“沉淀”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1.磷青铜是铜与锡、磷的合金,质地坚硬,主要用作耐磨零件和弹性元件。某立方磷青铜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参数为apm(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B.Ni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ds区,属于过渡元素
C.该晶体中,距离Sn原子最近的Cu原子有8个
D.该晶体密度计算式为
12.根据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法及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
A.AB.BC.CD.D
二、多选题
13.A、B、C、D、E为20号以前的元素,原子序数逐渐增大,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A与C同一周期,基态C原子的s轨道与p轨道电子数相等;D、E元素的基态原子都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它们相互作用形成的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并且离子最高能级的电子对数等于其最高能层的电子层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得电子能力越来越强,其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B.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小于C的有4种
C.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D.A、D和C、E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均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14.部分晶体及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胞中有8个,配位数是4
B.金刚石晶体中每个碳原子被6个六元环共用,每个六元环最多有4个碳原子共面
C.该气态团簇分子的分子式为或
D.三种物质对应的晶体熔沸点最高的是
15.(钴酸锂)常用作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以某海水(含浓度较大的LiCl、少量、、等)为原料制备钴酸锂的一种流程如下:
已知: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常温下,几种难溶物质的溶度积数据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高温时“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滤渣1主要成分有、
C.“洗涤”时最好选用冷水
D.“除杂2”调时,溶液中
三、填空题
16.硫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硫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是__________。
(2)①硫单质的一种结构为,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中C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
②、、键角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
(3)ZnS晶胞如图所示:
①由图可知,填在了形成的__________空隙中。
A.正四面体B.正六面体C.正八面体
②已知晶胞密度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为,
则晶胞边长为__________pm。
17.我国科学家构建了新型催化剂“纳米片”,该“纳米片”可用于氧化和吸附。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C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N、C、C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在空气中会被氧化成,中S原子采用__________杂化。已知氧族元素氢化物的熔沸点高低顺序为,其原因是__________。
(3)氰称为拟卤素,它的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结构,则分子中σ键、π键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
(4)氮和碳组成的一种新型材料,硬度超过金刚石,其部分结构如下图所示,它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18.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场馆建设使用了大量不锈钢材质,不锈钢属于铁碳合金,常含铬(Cr)、镍(Ni)等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某钛酸盐晶体结构模型如图所示。该晶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在晶体中1个C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O原子数目为__________个。
(2)铁合金用途广泛,某种铁镁合金储氢效率很高,其晶胞如图2所示。晶体中每个镁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铁原子有__________个,该铁镁合金中原子个数比__________;原子坐标参数可以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其中原子坐标参数A为(0,0,0),C为,B点坐标参数为__________。
(3)金属铬晶胞如图3,已知其密度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为,则晶体中铬原子的半径为__________cm(用含的表达式表示)。
19.分子人工光合作用的光捕获原理如图所示,是水氧化催化剂WOC在水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是析氢催化剂HEC在析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
回答下列问题:
(1)与Fe元素同周期,基态原子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金属元素有_______种,下列状态的铁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_______(填标号)。
a.b.
c.d.
(2)含有多个配位原子的配体与同一中心离子(或原子)通过螯合配位成环而形成的配合物为螯合物。1ml中通过螯合作用形成的配位键有_______ml。
(3)中的C、N、O三种元素都能与H元素形成含A-A(A表示C、N、O元素)键的氢化物。氢化物中A-A键的键能()如下表:
A-A键的键能依次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多原子分子中有相互平行的p轨道,它们连贯、重叠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p电子在多个原子间运动,像这样不局限在两个原子之间的π键称为离域π键,如苯分子中的离域π键可表示为。N元素形成的两种微粒、中,中的离域π键可表示为______,、、的键角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20.工业上用粗铜电解精炼所产生的阳极泥[主要含硒化亚铜()和碲化亚铜()]为原料,进行综合回收利用的某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是两性氧化物,微溶于水。
②25℃时,亚碲酸()的,。
(1)“烧结”时的固体产物主要为、和,该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浸取渣制取硫酸铜溶液时,试剂X最好选用_______。
a.b.c.d.浓硫酸
(3)常温下,溶液的pH_______7(填“<”、“>”或“=”)。加入稀硫酸调pH时需控制pH范围为4.5~5.0,pH过大或过小都将导致碲的回收率偏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还原过程的主要目的是将“烧结”时生成的少部分进行转化,写出“还原”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是,是极性分子,A错误;
B.第一电离能,B错误;
C.Cu为金属元素,属于ds区,C错误;
D.分子中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无孤电子对,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D正确;
答案选D。
2.答案:B
解析:A.M的个数为,N的个数为1,化学式为MN或NM,故A不选;
B.M的个数为,N的个数为,化学式可为,故B选;
C.M的个数为,N的个数为,化学式为MN或NM,故C不选;
D.M的个数为,N的个数为,化学式可为MN或NM,故D不选;
故选:B。
3.答案:C
解析:①金属与非金属可形成共价键,如氯化铝为共价键形成的共价化合物,故①错误;
②金属键是由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形成的作用力,金属能发生形变及导电、导热,则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及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这些性质均与金属键有关;故②正确;
③金属晶体的熔沸点不一定高于分子晶体,比如汞在常温下为液体,而蔗糖为固体;故③错误;
④金刚石、SiC、Si为共价晶体,晶体的熔沸点为金刚石;故④正确;
⑤中的键有共价键和配位键,成键原理不相同,故⑤错误;
⑥分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与晶体的熔点和沸点无关,故⑥错误;
⑦一般来说相应离子半径越小,带电量越大,离子键越强,所以NaF、NaCl、NaBr、NaI离子键的强弱:;故⑦正确;
⑧中存在分子内氢键,使熔沸点降低;中存在分子间氢键,使熔沸点增大,故⑧正确;
故选C。
4.答案:A
解析:A.由晶胞结构可知,位于构成的八面体空隙中,A项正确;
故选:A。
5.答案:B
解析:B.镁和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试管温度升高,气体热胀冷缩,试管内压强增大,U型管中红墨水会出现左低右高现象,能够验证镁和稀盐酸反应的热效应,故B正确;
C.溶液中的与溶液中的能发生双水解,生成沉淀和气体,装置丙无法制备固体,故C错误;
D.溶液和反应时无明显现象,无法利用该实验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B
解析:A.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变大,第一电离能变大,N的2p轨道为半充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第一电离能:,A正确;
B.分子和分别为,两者均为直线形构型,则键角相等,B错误;
C.分子中形成单键的N原子为杂化,形成双键的N原子为杂化,故分子中元素N的杂化方式有两种,C正确;
D.咖啡因分子O、N电负性较大,可以和水分子形成氢键,其溶于水的原因主要是与水分子形成氢键,D正确;
故选B。
7.答案:D
解析:A.X和Z可形成含有非极性键的极性分子,例如过氧化氢分子,A正确;
B.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N的非金属大于P,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B正确;
C.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由于非金属性:,则Z、Y、W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小,C正确;
D.由图可知,该物质中磷形成5个共价键,不是8电子结构,D错误;
故选D。
8.答案:C
解析:实验②中加入NaCl固体后,增大,平衡正向移动,C项正确。
9.答案:D
解析:
10.答案:B
解析:A.由流程可知,“酸浸”过程中四价转化为三价,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根据电子守恒可知,则中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故A错误;
B.加氨水“中和”去除过量盐酸,降低氢离子浓度,利于平衡向萃取的方向移动,目的是提高的萃取率,故B正确;
C.“反萃取”中用适量萃取剂分多次萃取,有利于将有机层尽可能多地转移到水层,故C错误;
D.“沉淀”时、氨水、碳酸氢铵反应生成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基态铜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因此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A错误;
Ni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属于过渡元素,位于d区,B错误;
以任一顶点处的Sn为例,距离Sn最近的Cu位于相邻面的面心,一个晶胞中有3个,每个Cu被两个面共用,该Sn被8个晶胞共用,因此距离Sn最近的Cu有个,C错误;
由均摊法可知,每个晶胞中含有1个Sn、3个Cu、1个P,摩尔质量为342g/ml,因此晶体密度为,D正确。
12.答案:C
解析:A.中铵根离子也会水解且使溶液显酸性消耗醋酸根离子水解的氢氧根离子,故无法通过分别测浓度均为和NaF溶液的pH来判两种离子的水解程度,A错误;
B.NaClO溶液具有漂白性,不能使用pH试纸测其pH,B错误;
C.等pH且等体积的HA溶液和盐酸分别与足量NaOH固体反应,前者消耗NaOH固体的量更多,说明HA是弱电解质,电离微弱,C正确;
D.只有25℃时,pH=7才可以说明溶液为中性溶液,D错误;
故选C。
13.答案:BD
解析: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则甲烷、氨气、水的稳定性乙醇增强,故A错误;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氮原子的2p轨道为稳定的半充满结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则第一电离能小于氧元素的有锂、彼、硼、碳,共4种,故B正确;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但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形成的酸性不一定越强,如次氢酸的酸性弱于碳酸,故C错误;
D.碳元素和氯元素可以形成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六氯乙烷,氧元素和钾元素可以形成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过氧化钾,故D正确;
故选BD。
14.答案:AC
解析:
15.答案:BC
解析:B.根据流程图,“除杂1”是除去,“除杂2”是除去,滤渣1主要成分有,故B错误;
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洗涤”时最好选用热水,故C错误。
16.答案:(1)
(2)杂化;sp杂化;
(3)A;②
解析:(1)S位于周期表中第3周期,第VIA族,其价层电子排布式为,则基态硫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是;
(2)根据S单质的结构判断,S原子与其他S原子形成两根共价键,本身还有两对孤电子对,则有4个杂化轨道,因此杂化方式为。
17.答案:(1);N
(2);氧族元素的氢化物,都是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分子间能形成氢键,的熔沸点最高
(3)3:4
(4)
解析:(1)C为27号元素,则基态C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第ⅡA族大于第ⅢA族,第ⅤA族大于第ⅥA族,同主族从上到下电离能逐渐减小,则N、C、C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N;
(4)氮和碳组成的一种新型材料,硬度超过金刚石,其部分结构如图所示,氮原子个数为4,碳原子个数为,它的化学式为。
18.答案:(1);12
(2)4;1:2;
(3)
解析:(2)由图可知,晶体中每个镁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铁原子有4个;该铁镁合金中原子个数比;Fe与距离最近的Mg的距离为晶胞棱长的,以此计算B点z坐标为,再由C坐标参数可知,B点的坐标参数为;
(3)由图可知铬原子的半径为晶胞棱长的,晶胞棱长为,则晶体中铬原子的半径为cm。
19.答案:(1)3;c
(2)8
(3)C、N、O中心原子上孤电子对数目越多,排斥作用越大,形成的化学键越不稳定,键能就越小
(4);
解析:(2)中每个Ru与周围的四个N原子通过螯合配位成环形成配位键,有结构简式可知1ml中通过螯合作用形成的配位键有8ml;
(3)乙烷中的碳原子没有孤电子对,肼中的氮原子有1对孤对电子,过氧化氢中的氧原子有两对孤对电子,C、N、O中心原子上孤电子对数目越多,排斥作用越大,形成的化学键越不稳定,键能就越小。
20.答案:(1)
(2)c
(3)<;是两性氧化物,溶液酸性增强或碱性增强都能发生反应而导致碲元素损失
(4);
解析:(1)阳极泥主要含硒化亚铜()和蹄化亚铜(),通过在氧气和固体中烧结,生成、和,通过元素守恒和电子转移守恒,得到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2)浸取渣主要成分为,Cu元素化合价为+1,其转化为铜元素化合价为+2的硫酸铜,需要加入氧化剂,选项中,氧化性很弱无法氧化,会引入新杂质,浓硫酸氧化需要加热条件,过氧化氢作氧化剂还原产物为水,不会引入新杂质,故答案为c。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
A
比较和的水解常数
分别测浓度均为和NaF溶液的pH,后者大于前者
B
比较HClO和的酸性强弱
室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为0.1ml/LNaClO溶液和0.1ml/L溶液的pH,前者大于后者
酸性:
C
证明HA为弱酸
等pH且等体积的HA溶液和盐酸分别与足量NaOH固体反应,前者消耗NaOH固体的量更多
HA为弱酸
D
测量某溶液的酸碱性
某温度下,用pH计测量0.1ml/L的NaA溶液的pH值为7.0
该溶液为中性溶液
物质
346
247
207
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济宁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济宁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