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12市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按题型难易度知识点分类汇编-09实验题提升题知识点分类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469852/0-17100397260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12市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按题型难易度知识点分类汇编-09实验题提升题知识点分类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469852/0-171003972611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12市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按题型难易度知识点分类汇编-09实验题提升题知识点分类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469852/0-171003972613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江苏省12市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按题型难易度知识点分类汇编
江苏省12市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按题型难易度知识点分类汇编-09实验题提升题知识点分类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12市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按题型难易度知识点分类汇编-09实验题提升题知识点分类,共44页。
\l _Tc86 二.密度的计算与公式的应用(共1小题) PAGEREF _Tc86 \h 3
\l _Tc5458 三.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共1小题) PAGEREF _Tc5458 \h 4
\l _Tc24913 四.液体的密度测量实验(共1小题) PAGEREF _Tc24913 \h 4
\l _Tc12714 五.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共1小题) PAGEREF _Tc12714 \h 5
\l _Tc25617 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共1小题) PAGEREF _Tc25617 \h 6
\l _Tc24892 七.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共2小题) PAGEREF _Tc24892 \h 6
\l _Tc28808 八.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应用(共1小题) PAGEREF _Tc28808 \h 7
\l _Tc8808 九.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共1小题) PAGEREF _Tc8808 \h 9
\l _Tc20722 一十.实验 伏安法测电阻(共4小题) PAGEREF _Tc20722 \h 10
\l _Tc3718 一十一.实验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共2小题) PAGEREF _Tc3718 \h 13
\l _Tc31009 一.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共2小题) PAGEREF _Tc31009 \h 16
\l _Tc4730 二.密度的计算与公式的应用(共1小题) PAGEREF _Tc4730 \h 19
\l _Tc12638 三.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共1小题) PAGEREF _Tc12638 \h 21
\l _Tc28821 四.液体的密度测量实验(共1小题) PAGEREF _Tc28821 \h 22
\l _Tc2364 五.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共1小题) PAGEREF _Tc2364 \h 23
\l _Tc32406 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共1小题) PAGEREF _Tc32406 \h 24
\l _Tc23047 七.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共2小题) PAGEREF _Tc23047 \h 25
\l _Tc26849 八.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应用(共1小题) PAGEREF _Tc26849 \h 27
\l _Tc7615 九.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共1小题) PAGEREF _Tc7615 \h 31
\l _Tc19476 一十.实验 伏安法测电阻(共4小题) PAGEREF _Tc19476 \h 32
\l _Tc18100 一十一.实验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共2小题) PAGEREF _Tc18100 \h 41
一.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共2小题)
1.(2023•南通)小明在厨房炖汤,向沸腾的汤中加入盐,汤瞬间沸腾得更剧烈了。在跟同学讨论后,大家对水加盐后的变化,提出了丰富的猜想:
猜想1:盐水的沸点比水低;
猜想2:盐水的比热容比水小。
为验证猜想,小明用两只同型号的电水壶,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盐水和水,同时加热,用温度传感器测出它们的温度并记录在下表中。
小明描点作出水的温度t水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小红、小亮用其他型号电水壶进行上述实验,实验现象与小明相似。
(1)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中描点作出盐水温度t盐水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盐水和水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
(2)实验中,盐水的沸点是 ℃。小明认为盐水沸点低于100℃,所以猜想1是正确的;小红认为盐水的沸点比水高,所以猜想1是错误的。
你赞同谁的观点? 。
(3)进一步分析数据和图像可知,猜想2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的依据: 。
(4)小亮分析表中数据认为“水加盐后能更快沸腾”,你觉得他的说法是否可靠?请说明理由 。
2.(2023•宿迁)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组装实验装置时,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调整 (选填“烧杯”或“温度计”)的位置;
(2)实验中,水温升到90℃开始,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并记入表格,第3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读数是 ℃;
(3)由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 ;
(4)观察到气泡如图丙所示,这是水沸腾 (选填“前”或“时”)的现象。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这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这种判断是否正确: 。
二.密度的计算与公式的应用(共1小题)
3.(2023•常州)“商鞅方升”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容积是秦朝统一实施的体积标准一方升。方升有多大呢?小组同学对其复制品展开容积测量,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得空“商鞅方升”的质量。
②将“商鞅方升”内装入沙子直至沙子上表面与“商鞅方升”上表面齐平,测得“商鞅方升”与沙子的总质量。
③用小勺将沙子取出一部分装入量筒,测得“商鞅方升”与剩余沙子的总质量。
④测得量筒内沙子的体积。
问:(1)秦朝统一实施的体积标准——方升,相当于现代的多少升?
(2)实验后,小明评价刚才的测量过程,认为步骤较多。他设想:水的密度已知(ρ水=1×103kg/m3),上述步骤中用水代替沙子,只要完成步骤 (选填上述步骤序号的一个或多个),就能测出“商鞅方升”的容积。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小明的设想实际操作性不佳,表现在: 。
三.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共1小题)
4.(2023•泰州)小明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刚调节完天平平衡的情形。请你指出他调节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 。补上遗漏步骤后,为使天平重新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
(2)用调好的天平称石块的质量,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 g。接着他在量筒中倒入30mL的水,再将石块浸没在水中,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石块的密度为 g/cm3。
(3)以下操作会导致石块密度的测量值偏大的有: (多选,填字母序号)。
A.读取量筒示数时视线俯视液面
B.先测石块的体积后测石块的质量
C.石块放入量筒时有部分水溅起附在筒壁上
四.液体的密度测量实验(共1小题)
5.(2023•宿迁)小明利用托盘天平和图甲所示的注射器测量鸡蛋清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 台面上,把 移至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调节,直至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了如下操作:
A.用天平测出注射器的质量为10g;
B.用注射器吸取部分蛋清,从注射器上读出体积为16mL;
C.用天平测出蛋清和注射器的总质量为m,如图丙所示,m= g。
(3)根据以上数据可知,蛋清的密度ρ= g/cm3。实验后,小明发现注射器的尖端还有一点小“空隙”,“空隙”里也充满了蛋清,这会导致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 。
五.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共1小题)
6.(2023•苏州)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小明用一根长约20cm的圆柱状饮料吸管、一段细铁丝、石蜡和水等制作了一个简易密度计。
制作时,小明先将吸管两端剪平,铁丝密绕成小团后塞入吸管一端,再用石蜡将该端口堵住密封;接着,将吸管置于水中使其处于竖直漂浮状态(图甲),用笔在吸管上标记此时水面位置O;取出吸管,量出O点至封口端的距离H,通过分析与计算,在吸管上分别确定密度值0.8g/cm3、0.9g/cm3、1.0g/cm3、1.1g/cm3的位置并标上密度值。
使用时,将密度计静置于待测液体中,读出吸管壁上液面处的数值即为液体密度。
(1)O位置处的刻度值为 g/cm3;
(2)吸管漂浮在其他液体中时(图乙),液面下方的深度h= (用ρ水、ρ液、H表示);
(3)管壁上标注的4个刻度值,相邻两刻度值之间的距离 (相等/不相等);
(4)小明突发奇想,将制作好的密度计内铁丝从吸管上端倒出,缠绕到底部外侧,其它没有变化(图丙),他用这样“改装”后的密度计测同一液体密度,测量结果 (偏大/偏小/无变化);
(5)若增加塞入吸管中铁丝的质量,则制作的密度计精确程度将 。
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共1小题)
7.(2023•南通)如图所示,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他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移动棋子B,直至与A的像重合。
(1)选择与A完全相同的棋子B,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 关系。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是为了便于比较 ;
(2)改变自己的位置,观察棋子A的像。当他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将 。当他向右移动时,像的位置相对于玻璃板将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变”);
(3)移走棋子B,将一张白纸竖直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白纸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棋子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七.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共2小题)
8.(2023•宿迁)在实验操作大赛上,小明与小华分别展示了下面两个实验:
(1)图甲是小明展示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他在透明玻璃板中既能够看到蜡烛A的像,同时又能看见玻璃板后的蜡烛B,这是因为在玻璃与空气分界面处分别发生了 、 (选填“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
(2)图乙是小华展示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各元件位于图中的位置时,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 的实像。将蜡烛移至5cm刻度线处,其他元件的位置不变,若使清晰的像呈现在光屏上需在蜡烛与透镜间放置一个 眼镜。
9.(2023•苏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并将蜡烛烛焰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使像成在 。
(2)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部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列表中:
①凸透镜焦距f= cm。
②当物距u=20cm时,像距v= cm。
③当物距u=10cm时,像的性质是 。
(3)如图乙是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制作水球时呈现的情景,假设她稍向后远离水球,则她在球中所成的像将 (变大/变小/不变)。
八.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应用(共1小题)
10.(2023•常州)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球场草坪所用的自动灌溉工程得到了中国技术团队的支持。球场草坪种植的黑麦草,适合在湿度为50%的土壤中生长。
(一)灌溉技术
(1)传统灌溉采用如图(a)所示的喷洒技术,这会导致草叶灼伤,原因是:水喷洒在草叶上,如图(b)所示,透过水珠可见叶面正立、放大的 (虚/实)像,水珠作为 透镜,对阳光有 作用。
(2)技术团队选择如图(c)所示的地下渗透灌溉新技术,该技术既可避免草叶灼伤,又可节水,节水的原因是: 。
(二)电阻测量
自动灌溉系统需要湿敏电阻Rx,小明把Rx放入湿度为50%的土壤内,设计如图(d)所示的电路,测量Rx的阻值。
(3)图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这根导线上打“×”,并以笔画线重新连接该导线。
(4)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 (A/B)端。
(5)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测得多组数据如表格所示。实验②的数据如图(e)所示,电压表示数为 V,电流表示数为 A,根据实验①②③的数据可得:湿度为50%的土壤内Rx的阻值为 Ω。
(三)装置设计
(6)湿敏电阻Rx的阻值随所在土壤湿度变化的图像如图(f)所示。已知:蓄电池电压恒为6V;电磁继电器线圈电流大于0.2A时衔铁被吸下,小于0.2A时衔铁被弹回,线圈电阻不计;电动机的额定电压为220V。请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g)所示的电路连接,要求:闭合开关S,当土壤湿度低于50%时,电动机转动送水;当土壤湿度高于50%时,电动机不转停止送水。
(7)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 Ω。
(8)生物学家正在培育新品黑麦草,能在湿度低于50%的土壤中生长,一旦成功,电路中的电阻R0应换用阻值更 的定值电阻。
九.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共1小题)
11.(2023•无锡)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器材有:干电池3节(每节电压略小于1.5V),滑动变阻器3个(铭牌上分别标有“5Ωㅤ3A”“20Ωㅤ2A”“50Ωㅤ1.5A”字样),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阻值为5Ω、10Ω、20Ω的电阻各一个,导线若干。
(1)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 (选填“A”或“B”)端。
(2)闭合开关后,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为0,移动滑片P,两表指针不偏转。将与电压表“﹣”接线柱相连的导线从D端拆下,试触C点,电压表指针不偏转,试触B点,电压表指针偏转,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可能是 。
(3)排除故障后,重新开始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为0.7V,电流表示数为0.07A。移动滑片P,逐步增大R两端电压,记录电压表的示数U和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I。以电流I为纵坐标、电压U为横坐标,采用描点的方式,画出I﹣U图像,如图乙所示。依据图像,得到的结论是 ,实验中选用的滑动变阻器的铭牌上标有 字样,电源电压为 V。
(4)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为了能使用上一次的某一组实验数据,断开开关,将R换成5Ω,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为 A;断开开关,换接未使用过的一个电阻,正确操作后,电流表示数应为 A。
一十.实验 伏安法测电阻(共4小题)
12.(2023•南通)为测定标有“3.8V”字样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6V保持不变。
(1)闭合开关前,小明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应该对电流表 。他发现电路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该导线上画上“×”,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连线。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示数为零,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
(3)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分别为2.0V、3.8V、4.5V,记录下对应的电流表示数分别为0.22A、0.30A、0.32A,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小红认为有更精确的测量方案,她初步设计了图丙所示的电路,请从滑动变阻器(0~20Ω)、电阻箱(最低倍率是×1,元件符号)、电压表(0~3V)中选择两个器材,并将它们的电路元件符号填入图丙合适的虚线框中,帮助小红完成电路设计。
13.(2023•镇江)小明发现家中有一段足够长且粗细均匀的电阻丝,他想用来制作电加热器。不考虑电阻丝阻值随温度的变化。
(1)小明截取5cm长电阻丝,用图1电路来测量其阻值R0。
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请在图中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②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最 端。
③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的U﹣I图线如图2所示,则R0= Ω。
(2)小明选择以下器材制作电加热器:熔断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2A);R1、R2是从上述电阻丝中截取的两段,R1长22cm;开关若干;导线若干。
①电阻丝R1= Ω。
②图3是小明制作的电加热器,其低温挡功率为880W,则R2长度为 cm。
③小明将图3改装成图4所示的电加热器。他调试时发现该电加热器不能正常工作,你认为原因是 。
④解决③中问题后,小明利用选择的器材又对图4电加热器进行改装,使其具有“四挡”调温功能,请帮他在图5虚线框内画出改装电路图。
14.(2023•连云港)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一待测电阻Rx的阻值,图中电源电压恒为6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
(1)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 端(选填“A”或“B”)。
(2)实验过程中向左移动滑片P,电压表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中测量多组电压和电流值的目的是 。
(4)若Rx为10Ω,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 。
15.(2023•苏州)小明选取了两根长度相等材料不同的合金丝a和b,连接成图甲电路。M为合金丝b的左端点,N为合金丝a的右端点,Q为在合金丝上可移动的触点。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至适当位置后,移动Q,发现电流表指针保持图乙所示位置不动,电压表读数U随QN之间的距离x的变化如图丙所示。
(1)电流表示数为 A。
(2)合金丝a的长度为 cm,其阻值为 Ω。合金丝b两端电压为 V。
(3)小明再利用合金丝a和其他器材测量一个未知电阻Rx的阻值,电路如图丁所示。
①请在图戊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他完成电路连接。
②电路连接好后,闭合开关S、S1,发现电压表无示数,检查发现是由于滑动变阻器出现 (断路/短路)。
③排除故障后,先闭合开关S和S1,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至适当位置,读出电压表示数U1;再断开S1,闭合S2,读出此时电压表示数U2,则待测电阻阻值为 (合金丝a的电阻用Ra表示)。
④若在步骤③中,小明在测量U2时,将S2闭合前,忘记断开S1,仍用原方法算出的待测电阻阻值 (大于/等于/小于)真实值。
一十一.实验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共2小题)
16.(2023•镇江)在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小兵连接的电路如图1所示。图2中图线a是V与A示数间的关系图线,图线b是一只定值电阻R0的U﹣I图线。电源电压U恒为3V,小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2.5V。则:
(1)L的额定功率为 W。
(2)图线a对应的过程中,R的调节范围为 Ω。
(3)若将R替换成R0,则L工作时的阻值为 Ω。
(4)若将R替换成与L相同的小灯泡,则根据图线可求得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约为 W。
17.(2023•徐州)如图甲所示,小明在做“比较两个灯泡的亮暗”的实验时,将A、B两个阻值不等的白炽灯泡,分别串联和并联在电路中。
(1)将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目的是控制电路中的 不变,比较灯泡的亮暗与 的关系。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 端。
(3)串联时,灯泡B两端的电压如图乙所示,为 V。
(4)将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时,小明在表格中记录的电流值有错误,请你帮他指出来: 。
江苏省12市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按题型难易度知识点分类汇编-09实验题提升题知识点分类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共2小题)
1.(2023•南通)小明在厨房炖汤,向沸腾的汤中加入盐,汤瞬间沸腾得更剧烈了。在跟同学讨论后,大家对水加盐后的变化,提出了丰富的猜想:
猜想1:盐水的沸点比水低;
猜想2:盐水的比热容比水小。
为验证猜想,小明用两只同型号的电水壶,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盐水和水,同时加热,用温度传感器测出它们的温度并记录在下表中。
小明描点作出水的温度t水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小红、小亮用其他型号电水壶进行上述实验,实验现象与小明相似。
(1)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中描点作出盐水温度t盐水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盐水和水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当温度较低时,随着加热的进行,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
(2)实验中,盐水的沸点是 99.8 ℃。小明认为盐水沸点低于100℃,所以猜想1是正确的;小红认为盐水的沸点比水高,所以猜想1是错误的。
你赞同谁的观点? 小红 。
(3)进一步分析数据和图像可知,猜想2是 正确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的依据: 水和盐水的质量和初温相同,当加热相同的时间时,水和盐水吸收的热量相同,比较盐水和水的温度,水升高的温度比盐水小,由c=可知,盐水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 。
(4)小亮分析表中数据认为“水加盐后能更快沸腾”,你觉得他的说法是否可靠?请说明理由 不可靠,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进行多次实验,通过一次实验得出结论,实验结论不可靠 。
【答案】(1)见解答图;当温度较低时,随着加热的进行,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2)99.8;小红;(3)正确;水和盐水的质量和初温相同,当加热相同的时间时,水和盐水吸收的热量相同,比较盐水和水的温度,水升高的温度比盐水小,由c=可知,盐水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4)不可靠,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进行多次实验,通过一次实验得出结论,实验结论不可靠。
【解答】解:(1)描点作出盐水的温度t盐水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下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盐水和水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共同特点:当温度较低时,随着加热的进行,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盐水的沸点是99.8℃;同样得出水的沸点是99.3℃,盐水的沸点比水高,所以猜想1是错误的,赞同小红的观点;
(3)观察图像可知水和盐水的质量和初温相同,当加热相同的时间时,水和盐水吸收的热量相同,比较盐水和水的温度,水升高的温度比盐水小,由c=可知,盐水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所以,猜想2是正确的。
(4)不可靠,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进行多次实验,通过一次实验得出结论,实验结论不可靠。
故答案为:(1)见解答图;当温度较低时,随着加热的进行,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2)99.8;小红;(3)正确;水和盐水的质量和初温相同,当加热相同的时间时,水和盐水吸收的热量相同,比较盐水和水的温度,水升高的温度比盐水小,由c=可知,盐水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4)不可靠,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进行多次实验,通过一次实验得出结论,实验结论不可靠。
2.(2023•宿迁)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组装实验装置时,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调整 烧杯 (选填“烧杯”或“温度计”)的位置;
(2)实验中,水温升到90℃开始,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并记入表格,第3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读数是 96 ℃;
(3)由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 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
(4)观察到气泡如图丙所示,这是水沸腾 时 (选填“前”或“时”)的现象。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这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这种判断是否正确: 不正确,因为撤去酒精灯,由于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继续吸热,所以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不能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 。
【答案】(1)烧杯;(2)96;(3)持续吸热,温度不变;(4)时;不正确,因为撤去酒精灯,由于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继续吸热,所以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不能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
【解答】解:(1)因为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的底部,所以需要先调整烧杯。
(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刻线往上示数越大,说明是零上,所以读数为96℃。
(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图丙中气泡往上越来越大,说明水蒸气含量越来越多,所以说明是沸腾时的气泡图像。
不正确,因为撤去酒精灯,由于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继续吸热,所以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不能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
故答案为:(1)烧杯;(2)96;(3)持续吸热,温度不变;(4)时;不正确,因为撤去酒精灯,由于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继续吸热,所以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不能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
二.密度的计算与公式的应用(共1小题)
3.(2023•常州)“商鞅方升”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容积是秦朝统一实施的体积标准一方升。方升有多大呢?小组同学对其复制品展开容积测量,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得空“商鞅方升”的质量。
②将“商鞅方升”内装入沙子直至沙子上表面与“商鞅方升”上表面齐平,测得“商鞅方升”与沙子的总质量。
③用小勺将沙子取出一部分装入量筒,测得“商鞅方升”与剩余沙子的总质量。
④测得量筒内沙子的体积。
问:(1)秦朝统一实施的体积标准——方升,相当于现代的多少升?
(2)实验后,小明评价刚才的测量过程,认为步骤较多。他设想:水的密度已知(ρ水=1×103kg/m3),上述步骤中用水代替沙子,只要完成步骤 ①② (选填上述步骤序号的一个或多个),就能测出“商鞅方升”的容积。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小明的设想实际操作性不佳,表现在: 在测量“商鞅方升”中水和“商鞅方升”的总质量时,容易把水洒出 。
【答案】(1)秦朝统一实施的体积标准——方升,相当于现代的0.202升;
(2)①②;在测量“商鞅方升”中水和“商鞅方升”的总质量时,容易把水洒出。
【解答】解(1)由图②可知:“商鞅方升”和沙子的总质量m2=1023.2g,由③可知:“商鞅方升”和剩余沙子的总质量m3=1007.2g,
所以量筒中沙子的质量m=m2﹣m3=1023.2g﹣1007.2g=16g,
由图④可知量筒中沙子的体积V=10mL=10cm3,
沙子的密度ρ===1.6g/cm3;
由图①可知:“商鞅方升”的质量m1=700g,所以“商鞅方升”装满沙子时沙子的质量m′=m2﹣m1=1023.2g﹣700g=323.2g,
“商鞅方升”装满沙子时沙子的体积V′===202cm3,即“商鞅方升”的容积V″=V′=202cm3=0.202L,
所以秦朝统一实施的体积标准——方升,相当于现代的0.202升;
(2)由图①可知“商鞅方升”的质量,在图②中装满水,测量水和“商鞅方升”的总质量,根据水的质量等于水和“商鞅方升”的总质量减去“商鞅方升”的质量可求出水的质量,根据V=可求出“商鞅方升”中水的体积,从而可求出“商鞅方升”的容积,故只需完成①②两步即可;
当“商鞅方升”装满水后,在测量“商鞅方升”和水的总质量时,需要让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容易把“商鞅方升”中的水洒出,实际操作不佳。
答:(1)秦朝统一实施的体积标准——方升,相当于现代的0.202升;
(2)①②;在测量“商鞅方升”中水和“商鞅方升”的总质量时,容易把水洒出。
三.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共1小题)
4.(2023•泰州)小明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刚调节完天平平衡的情形。请你指出他调节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 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 。补上遗漏步骤后,为使天平重新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调节。
(2)用调好的天平称石块的质量,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 28.4 g。接着他在量筒中倒入30mL的水,再将石块浸没在水中,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石块的密度为 2.84 g/cm3。
(3)以下操作会导致石块密度的测量值偏大的有: BC (多选,填字母序号)。
A.读取量筒示数时视线俯视液面
B.先测石块的体积后测石块的质量
C.石块放入量筒时有部分水溅起附在筒壁上
【答案】(1)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右;(2)28.4;2.84;(3)BC。
【解答】解:(1)图甲是调节完成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和游码的位置,遗漏的操作步骤是:将游码调零;
甲图中没有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横梁就平衡了,如果将游码调零,则指针会偏向分度盘左侧,此时要使横梁平衡,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由图乙知,石块的质量m=20g+5g+3.4g=28.4g;
由图丙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30mL,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后总体积为40mL,所以石块的体积V=40mL﹣30mL=10mL=10cm3;
石块的密度ρ===2.84g/cm3;
(3)A、量筒读数时,若视线俯视,读数比实际偏大,则计算出的体积会偏大,根据ρ=可知,m不变,V偏大,则所测得小石块的密度将偏小;
B、先测石块的体积,取出石块再测质量时,由于石块上粘有水,所以测得石块的质量变大,体积不变,根据ρ=可知,导致最终测得石块的密度会偏大;
C、有部分水被小石块溅起附在量筒水面上方的内壁,则小明所测小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偏小,计算出的石块体积偏小,使得密度测量值偏大。
故选:BC。
故答案为:(1)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右;(2)28.4;2.84;(3)BC。
四.液体的密度测量实验(共1小题)
5.(2023•宿迁)小明利用托盘天平和图甲所示的注射器测量鸡蛋清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 水平 台面上,把 游码 移至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端调节,直至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了如下操作:
A.用天平测出注射器的质量为10g;
B.用注射器吸取部分蛋清,从注射器上读出体积为16mL;
C.用天平测出蛋清和注射器的总质量为m,如图丙所示,m= 26.8 g。
(3)根据以上数据可知,蛋清的密度ρ= 1.05 g/cm3。实验后,小明发现注射器的尖端还有一点小“空隙”,“空隙”里也充满了蛋清,这会导致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 大 。
【答案】(1)水平;游码;右;(2)26.8;(3)1.05;大。
【解答】解:(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根据天平调平衡时遵循的原则:左偏右调,右偏左调,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
(2)由图乙所示可知,食用油和瓶的总质量:m=20g+5g+1.8g=26.8g,
(3)蛋清的质量:m′=m﹣m注射器=26.8g﹣10g=16.8g,
蛋清的体积:V=16mL=16cm3,
蛋清的密度:
ρ===1.05g/cm3;
由于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使得针筒内测量的蛋清体积偏小,由ρ=可知,质量不变,体积偏小,密度会偏大。
故答案为:(1)水平;游码;右;(2)26.8;(3)1.05;大。
五.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共1小题)
6.(2023•苏州)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小明用一根长约20cm的圆柱状饮料吸管、一段细铁丝、石蜡和水等制作了一个简易密度计。
制作时,小明先将吸管两端剪平,铁丝密绕成小团后塞入吸管一端,再用石蜡将该端口堵住密封;接着,将吸管置于水中使其处于竖直漂浮状态(图甲),用笔在吸管上标记此时水面位置O;取出吸管,量出O点至封口端的距离H,通过分析与计算,在吸管上分别确定密度值0.8g/cm3、0.9g/cm3、1.0g/cm3、1.1g/cm3的位置并标上密度值。
使用时,将密度计静置于待测液体中,读出吸管壁上液面处的数值即为液体密度。
(1)O位置处的刻度值为 1.0 g/cm3;
(2)吸管漂浮在其他液体中时(图乙),液面下方的深度h= (用ρ水、ρ液、H表示);
(3)管壁上标注的4个刻度值,相邻两刻度值之间的距离 不相等 (相等/不相等);
(4)小明突发奇想,将制作好的密度计内铁丝从吸管上端倒出,缠绕到底部外侧,其它没有变化(图丙),他用这样“改装”后的密度计测同一液体密度,测量结果 偏大 (偏大/偏小/无变化);
(5)若增加塞入吸管中铁丝的质量,则制作的密度计精确程度将 提高 。
【答案】(1)1.0;(2);(3)不相等;(4)偏大;(5)提高。
【解答】解:(1)如图甲所示,小明将吸管置于水中使其处于竖直漂浮状态,用笔在吸管上标记此时水面位置O,O位置处的刻度值为水的密度值1.0g/cm3;
(2)因为密度计是漂浮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等于本身的重力,则F浮水=F浮液=G,即ρ水gSH=ρ液gSh=G,可得:h=;
(3)因为h=,ρ水和H已知,h和ρ液是反比例函数,所以刻度分布不均匀,相邻两刻度值之间的距离不相等,且密度计的刻度由上至下数值逐渐增大,密度变大时h液变化越小;
(4)将制作好的密度计内铁丝从吸管上端倒出,缠绕到底部外侧,其它没有变化,再用这支密度计去测量同一液体的密度,此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
因为吸管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总体积减去铁丝的体积,
所以,吸管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会上浮一些,测得的密度值偏大,即测出的液体密度值大于实际值;
(5)若增加塞入吸管中铁丝的质量,密度计放入某液体中时,密度计竖直浸入液体的深度变大,O位置会上升,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也会变大,测量结果更准确。
故答案为:(1)1.0;(2);(3)不相等;(4)偏大;(5)提高。
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共1小题)
7.(2023•南通)如图所示,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他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移动棋子B,直至与A的像重合。
(1)选择与A完全相同的棋子B,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 大小 关系。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是为了便于比较 像和物体到达平面镜的距离 ;
(2)改变自己的位置,观察棋子A的像。当他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将 不变 。当他向右移动时,像的位置相对于玻璃板将 不变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变”);
(3)移走棋子B,将一张白纸竖直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白纸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棋子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 像。
【答案】(1)大小;像和物体到达平面镜的距离;(2)不变;不变;(3)不能;虚。
【解答】解:(1)实验中的两棋子要求大小相同,这是为了探究物像的大小关系;实验中选择方格纸,这样更便于比较像和物体到达平面镜的距离;
(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所以远离玻璃板,它的像大小不变,当他向右移动时,人靠近玻璃板,棋子不动,像不动,所以像的位置不变。
(3)此实验中的白纸相当于光屏,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棋子的像不会出现在白纸上。
故答案为:(1)大小;像和物体到达平面镜的距离;(2)不变;不变;(3)不能;虚。
七.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共2小题)
8.(2023•宿迁)在实验操作大赛上,小明与小华分别展示了下面两个实验:
(1)图甲是小明展示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他在透明玻璃板中既能够看到蜡烛A的像,同时又能看见玻璃板后的蜡烛B,这是因为在玻璃与空气分界面处分别发生了 光的反射 、 光的折射 (选填“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
(2)图乙是小华展示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各元件位于图中的位置时,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 缩小 的实像。将蜡烛移至5cm刻度线处,其他元件的位置不变,若使清晰的像呈现在光屏上需在蜡烛与透镜间放置一个 近视 眼镜。
【答案】(1)光的反射;光的折射;(2)缩小;近视。
【解答】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看到蜡烛A的像,是因为发生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透过玻璃板,能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B,光经过不同的介质,发生光的折射。
(2)由图乙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此时的物距大于2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将蜡烛移至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所成的像靠近凸透镜,而保持光屏位置不变,说明所加的镜片对光线具有发散的作用,所以放置的是近视眼镜。
故答案为:(1)光的反射;光的折射;(2)缩小;近视。
9.(2023•苏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并将蜡烛烛焰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使像成在 光屏中央 。
(2)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部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列表中:
①凸透镜焦距f= 15 cm。
②当物距u=20cm时,像距v= 60 cm。
③当物距u=10cm时,像的性质是 正立、放大、虚像 。
(3)如图乙是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制作水球时呈现的情景,假设她稍向后远离水球,则她在球中所成的像将 变小 (变大/变小/不变)。
【答案】(1)光屏中央;(2)①15;②60;③正立、放大、虚像;(3)变小。
【解答】解:(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蜡烛烛焰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①由表中数据可知,u=v=30cm,根据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2f=30cm,故凸透镜焦距f=15cm;
②当物距u=20cm,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物距等于第1次成像时像距,根据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故像距应该等于第1次成像时物距,即v=60cm;
③当物距u=10cm,此时u<f,根据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像的性质是正立、放大、虚像;
(3)水球相当于凸透镜,假设她稍向后远离水球,此时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她在球中所成的像将变小。
故答案为:(1)光屏中央;(2)①15;②60;③正立、放大、虚像;(3)变小。
八.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应用(共1小题)
10.(2023•常州)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球场草坪所用的自动灌溉工程得到了中国技术团队的支持。球场草坪种植的黑麦草,适合在湿度为50%的土壤中生长。
(一)灌溉技术
(1)传统灌溉采用如图(a)所示的喷洒技术,这会导致草叶灼伤,原因是:水喷洒在草叶上,如图(b)所示,透过水珠可见叶面正立、放大的 虚 (虚/实)像,水珠作为 凸 透镜,对阳光有 会聚 作用。
(2)技术团队选择如图(c)所示的地下渗透灌溉新技术,该技术既可避免草叶灼伤,又可节水,节水的原因是: 减少水的蒸发 。
(二)电阻测量
自动灌溉系统需要湿敏电阻Rx,小明把Rx放入湿度为50%的土壤内,设计如图(d)所示的电路,测量Rx的阻值。
(3)图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这根导线上打“×”,并以笔画线重新连接该导线。
(4)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 B (A/B)端。
(5)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测得多组数据如表格所示。实验②的数据如图(e)所示,电压表示数为 1.8 V,电流表示数为 0.2 A,根据实验①②③的数据可得:湿度为50%的土壤内Rx的阻值为 10 Ω。
(三)装置设计
(6)湿敏电阻Rx的阻值随所在土壤湿度变化的图像如图(f)所示。已知:蓄电池电压恒为6V;电磁继电器线圈电流大于0.2A时衔铁被吸下,小于0.2A时衔铁被弹回,线圈电阻不计;电动机的额定电压为220V。请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g)所示的电路连接,要求:闭合开关S,当土壤湿度低于50%时,电动机转动送水;当土壤湿度高于50%时,电动机不转停止送水。
(7)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 20 Ω。
(8)生物学家正在培育新品黑麦草,能在湿度低于50%的土壤中生长,一旦成功,电路中的电阻R0应换用阻值更 小 的定值电阻。
【答案】(1)虚;凸;会聚;(2)减少水的蒸发;(3)见上图;(4)B;(5)1.8;0.2;10;(6)见上图;(7)20;(8)小。
【解答】解:(1)小水滴接近圆形,所以其相当于一个焦距很小的凸透镜,透过水珠可见叶面正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地下渗透灌溉新技术,该技术既可避免草叶灼伤,又可节水,节水的原因是减小水的表面积,减少水的蒸发;
(3)电压表应与湿敏电阻并联接入电路,如图:
;
(4)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阻值最大处,即B端;
(5)电压表接入电路的是小量程,分度值为0.1V,示数为1.8V;
电流表接入电路的是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A;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1===11Ω,R2===9Ω,R3===10Ω,
则湿敏电阻的阻值:Rx===10Ω;
(6)由图像可知,湿度越大时,湿敏电阻Rx的阻值越小,控制电路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衔铁被吸合,电动机不转停止送水,反之电动机转动送水,湿敏电阻Rx与定值电阻R0串联,电磁继电器相当于开关,应控制火线,据此连接电路,如图:
;
(7)衔铁被吸下时电路总电阻:R===30Ω,
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则定值电阻R0=R﹣Rx=30Ω﹣10Ω=20Ω;
(8)生物学家正在培育新品黑麦草,能在湿度低于50%的土壤中生长,湿敏电阻的阻值变大,通过控制电路的电流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总电阻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规律可知需减小定值电阻的阻值。
故答案为:(1)虚;凸;会聚;(2)减少水的蒸发;(3)见上图;(4)B;(5)1.8;0.2;10;(6)见上图;(7)20;(8)小。
九.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共1小题)
11.(2023•无锡)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器材有:干电池3节(每节电压略小于1.5V),滑动变阻器3个(铭牌上分别标有“5Ωㅤ3A”“20Ωㅤ2A”“50Ωㅤ1.5A”字样),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阻值为5Ω、10Ω、20Ω的电阻各一个,导线若干。
(1)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 B (选填“A”或“B”)端。
(2)闭合开关后,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为0,移动滑片P,两表指针不偏转。将与电压表“﹣”接线柱相连的导线从D端拆下,试触C点,电压表指针不偏转,试触B点,电压表指针偏转,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可能是 导线BC断路 。
(3)排除故障后,重新开始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为0.7V,电流表示数为0.07A。移动滑片P,逐步增大R两端电压,记录电压表的示数U和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I。以电流I为纵坐标、电压U为横坐标,采用描点的方式,画出I﹣U图像,如图乙所示。依据图像,得到的结论是 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实验中选用的滑动变阻器的铭牌上标有 “50Ωㅤ1.5A” 字样,电源电压为 4.2 V。
(4)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为了能使用上一次的某一组实验数据,断开开关,将R换成5Ω,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为 0.4 A;断开开关,换接未使用过的一个电阻,正确操作后,电流表示数应为 0.1 A。
【答案】(1)B;(2)导线BC断路;(3)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50Ωㅤ1.5A”;4.2;(4)0.4;0.1。
【解答】解:(1)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阻值最大处,即B端;
(2)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示数为0,说明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示数为0,说明电压表与电源没有连通;将与电压表“﹣”接线柱相连的导线从D端拆下,试触C点,电压表指针不偏转,试触B点,电压表指针偏转,说明此时电压表与电源连通,电压表并联的电路断路,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可能是导线BC断路;
(3)由图乙可知,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斜线,故得到的结论是: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由图甲可知,电源为三节干电池串联,每节电压略小于1.5V,则电源电压应该大于3V,小于4.5V;
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为0.7V,电流表示数为0.07A,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和欧姆定律可知,电源电压为:
U=0.7V+0.07A×R滑大……①;
若选用“5Ωㅤ3A”的滑动变阻器,代入①式,则U=1.05V,不符合题意;
若选用“20Ωㅤ2A”的滑动变阻器,代入①式,则U=2.1V,不符合题意;
若选用“50Ωㅤ1.5A”的滑动变阻器,代入①式,则U=4.2V,符合题意;
故实验中选用的滑动变阻器的铭牌上标有“50Ωㅤ1.5A”字样,电源电压为4.2V;
(4)将R换成5Ω,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0.02A,其示数为0.4A,则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
UV=I2R2=0.4A×5Ω=2V;
由图乙可知,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R1===10Ω,故未使用过电阻的阻值为20Ω;
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应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故换接20Ω的电阻,正确操作后,电流表示数应为:
I3===0.1A。
故答案为:(1)B;(2)导线BC断路;(3)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50Ωㅤ1.5A”;4.2;(4)0.4;0.1。
一十.实验 伏安法测电阻(共4小题)
12.(2023•南通)为测定标有“3.8V”字样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6V保持不变。
(1)闭合开关前,小明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应该对电流表 调零 。他发现电路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该导线上画上“×”,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连线。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示数为零,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小灯泡短路(或电压表短路) 。
(3)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分别为2.0V、3.8V、4.5V,记录下对应的电流表示数分别为0.22A、0.30A、0.32A,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12.7 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小红认为有更精确的测量方案,她初步设计了图丙所示的电路,请从滑动变阻器(0~20Ω)、电阻箱(最低倍率是×1,元件符号)、电压表(0~3V)中选择两个器材,并将它们的电路元件符号填入图丙合适的虚线框中,帮助小红完成电路设计。
【答案】(1)调零;见解答图;(2)小灯泡短路(或电压表短路);(3)12.7;(4)见解答图。
【解答】解:(1)闭合开关前,小明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电流表指针没有与零刻度线对齐,说明电流表使用前没有调零,故应该对电流表调零;
原电路图中,滑动变阻器和电流表串联后与灯泡并联,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是错误的,在测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实验中,灯泡、滑动变阻器和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如下图所示:
;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电压表示数为零,说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短路或电压表短路,即电路故障可能是小灯泡短路(或电压表短路);
(3)通过灯泡的电流随灯泡两端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故当灯泡两端电压为3.8V时,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30A,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R==≈12.7Ω;
(4)电压表量程0~3V,小于灯泡额定电压,为了更精确的测量,可将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因为电源电压为6V,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6V﹣3.8V=2.2V时,此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故三个器材中选择滑动变阻器和电压表,电路设计如下图所示:
。
故答案为:(1)调零;见解答图;(2)小灯泡短路(或电压表短路);(3)12.7;(4)见解答图。
13.(2023•镇江)小明发现家中有一段足够长且粗细均匀的电阻丝,他想用来制作电加热器。不考虑电阻丝阻值随温度的变化。
(1)小明截取5cm长电阻丝,用图1电路来测量其阻值R0。
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请在图中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②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最 右 端。
③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的U﹣I图线如图2所示,则R0= 5 Ω。
(2)小明选择以下器材制作电加热器:熔断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2A);R1、R2是从上述电阻丝中截取的两段,R1长22cm;开关若干;导线若干。
①电阻丝R1= 22 Ω。
②图3是小明制作的电加热器,其低温挡功率为880W,则R2长度为 33 cm。
③小明将图3改装成图4所示的电加热器。他调试时发现该电加热器不能正常工作,你认为原因是 高温挡工作时电流大于熔断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
④解决③中问题后,小明利用选择的器材又对图4电加热器进行改装,使其具有“四挡”调温功能,请帮他在图5虚线框内画出改装电路图。
【答案】(1)①图见解答;②右;③5;(2)①22;②33;③高温挡工作时电流大于熔断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④图见解答。
【解答】解:(1)①动变阻器、电流表与电阻丝串联接入电路,滑动变阻器应该一个上接线柱和一个下接线柱接入电路,电路图如图所示:
②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要处于阻值最大处,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最右端;
③由图2可知,当R0两端的电压为3V时,通过R0的电流为0.6A,
根据I=可知,R0的阻值:R0===5Ω;
(2)①R0是一根5cm长的电阻丝,则电阻丝每cm的电阻值为1Ω,
则电阻丝R1的阻值:R1=22cm×1Ω/cm=22Ω;
②由图3可知,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R1、R2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大,由P=可知,此时电路中的总功率最小,电加热器处于低温挡;
由P=可知,低温挡工作时电路中的总电阻:R===55Ω,
根据串联的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R2的阻值:R2=R﹣R1=55Ω﹣22Ω=33Ω;
则R2的长度为:L==33cm;
③由图4可知,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R1、R2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由P=可知,此时电路中的总功率最大,电加热器处于高温挡;
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高温挡工作时,干路的总电流:I高=I1+I2=+=+≈16.7A,
根据题意可知,熔断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2A,则高温挡工作时熔断器会熔断,所以该电加热器不能正常工作;
④根据P=可知,当电路中的电阻改变时,电路中的功率发生改变,据此设计四个不同电阻的电路,实现使其具有“四挡”调温功能,
由于R1、R2的阻值不相等,当只有R1或只有R2工作时,分别是一个挡位,当R1、R2串联时是一个挡位,当R1、R2并联时是一个挡位,电路图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①图见解答;②右;③5;(2)①22;②33;③高温挡工作时电流大于熔断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④图见解答。
14.(2023•连云港)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一待测电阻Rx的阻值,图中电源电压恒为6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
(1)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 A 端(选填“A”或“B”)。
(2)实验过程中向左移动滑片P,电压表的示数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中测量多组电压和电流值的目的是 取平均值减小测量的误差 。
(4)若Rx为10Ω,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 10﹣50Ω 。
【答案】(1)A;(2)变大;(3)取平均值减小测量的误差;(4)10﹣50Ω。
【解答】解:(1)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前,为保护电路,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阻值最大处的A端;
(2)实验过程中向左移动滑片P,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由分压原理,变阻器的电压变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3)实验中测量多组电压和电流值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测量的误差。
(4)根据电压表的量程知待测电阻的最大电压为3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分得的电压最小为:
U滑=6V﹣3V=3V;
变阻器的电压是电压表示数的1倍,若Rx为10Ω,由分压原理可知,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小是10Ω;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越大,变阻器的电压越大,电压表示数越小,故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可连入电路中,若Rx为10Ω,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10﹣50Ω。
故答案为:(1)A;(2)变大;(3)取平均值减小测量的误差;(4)10﹣50Ω。
15.(2023•苏州)小明选取了两根长度相等材料不同的合金丝a和b,连接成图甲电路。M为合金丝b的左端点,N为合金丝a的右端点,Q为在合金丝上可移动的触点。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至适当位置后,移动Q,发现电流表指针保持图乙所示位置不动,电压表读数U随QN之间的距离x的变化如图丙所示。
(1)电流表示数为 0.4 A。
(2)合金丝a的长度为 10 cm,其阻值为 20 Ω。合金丝b两端电压为 2 V。
(3)小明再利用合金丝a和其他器材测量一个未知电阻Rx的阻值,电路如图丁所示。
①请在图戊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他完成电路连接。
②电路连接好后,闭合开关S、S1,发现电压表无示数,检查发现是由于滑动变阻器出现 断路 (断路/短路)。
③排除故障后,先闭合开关S和S1,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至适当位置,读出电压表示数U1;再断开S1,闭合S2,读出此时电压表示数U2,则待测电阻阻值为 (合金丝a的电阻用Ra表示)。
④若在步骤③中,小明在测量U2时,将S2闭合前,忘记断开S1,仍用原方法算出的待测电阻阻值 大于 (大于/等于/小于)真实值。
【答案】(1)0.4;(2)10;20;2;(3)①如上图所示;②断路;③;④大于。
【解答】解:(1)图乙中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4A;
(2)闭合开关,电路为串联电路,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至适当位置后,移动Q,发现电流表指针保持图乙所示位置不动,电流表示数为0.4A,此时Q位于M处,电压表测量整段a、b两端的电压,由图丙知当QN=10cm时,电压表示数出现了变化,合金丝a的长度为10cm,a两端电压Ua=8V,a、b两端的电压Uab=10V,由欧姆定律可知a的阻值R===20Ω,由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合金丝b两端电压为Ub=Uab﹣Ua=10V﹣8V=2V;
(3)①由图丁可知,合金丝a左端与开关S2右端接线柱连接,如下图所示:
②电路连接好后,闭合开关S、S1,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Rx和合金丝a两端电压,发现电压表无示数,原因可能是电路存在断路或电压表所测电路短路,故障出现在滑动变阻器位置的话应为滑动变阻器断路;
③先闭合开关S和S1,滑动变阻器、合金丝a、Rx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测Rx和合金丝a两端电压,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至适当位置,读出电压表示数U1为Rx和合金丝a两端电压,再断开S1,闭合S2,滑动变阻器、合金丝a、Rx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测Rx两端电压为U2,由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合金丝a两端电压Ua=U1﹣U2,由串联电路的电压分理可得:即=,
得Rx=;
④小明在测量U2时,将S2闭合前,忘记断开S1,此时电路仍为串联电路,但合金丝a被短路,滑动变阻器、Rx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测Rx两端电压,示数为U2,由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可知,步骤③时,U2=,此时U2′=,示数变大,仍用原方法算出的待测电阻阻值,则Rx=式子分子变大,分母变小,结果偏大。
故答案为:(1)0.4;(2)10;20;2;(3)①如上图所示;②断路;③;④大于。
一十一.实验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共2小题)
16.(2023•镇江)在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小兵连接的电路如图1所示。图2中图线a是V与A示数间的关系图线,图线b是一只定值电阻R0的U﹣I图线。电源电压U恒为3V,小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2.5V。则:
(1)L的额定功率为 0.625 W。
(2)图线a对应的过程中,R的调节范围为 25~2 Ω。
(3)若将R替换成R0,则L工作时的阻值为 6 Ω。
(4)若将R替换成与L相同的小灯泡,则根据图线可求得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约为 0.6 W。
【答案】(1)0.625;(2)25~2;(3)6;(4)0.6。
【解答】解:(1)由图1可知,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电流表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由图2可知,图线a是滑动变阻器的电压与电流关系图线;当灯泡两端电压为2.5V时,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3V﹣2.5V=0.5V,由图2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25A,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特点可知,灯泡额定电流为0.25A,则灯泡额定功率为:
PL=ULIL=2.5V×0.25A=0.625W;
(2)由图2可知,当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2.5V时,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为0.1A,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
R滑1===25Ω,
同理,当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0.5V时,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为0.25A,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
R滑2===2Ω,
故图线a对应的过程中,R的调节范围为25~2Ω;
(3)根据串联电路特点,由图2中图线a可知,当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2.5V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V﹣2.5V=0.5V,通过的电流为0.10A,记为A点,
当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1.5V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V﹣1.5V=1.5V,通过的电流为0.2A,记为B点;
当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0.5V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V﹣0.5V=2.5V,通过的电流为0.25A,记为C点,通过A、B、C三点在图2中画出灯泡的I﹣U图线,如下图所示:
,
若将R替换成R0,由灯泡的I﹣U图线可知,当电流为0.125A时,灯泡两端电压为0.75V,R0两端电压为2.25V,灯泡与R0两端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则L工作时的阻值为:
R===6Ω;
(4)若将R替换成与L相同的小灯泡,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此时每个灯泡两端为1.5V,由图2中灯泡I﹣U图线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约为0.2A,则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约为:
P'=UI''=3V×0.2A=0.6W。
故答案为:(1)0.625;(2)25~2;(3)6;(4)0.6。
17.(2023•徐州)如图甲所示,小明在做“比较两个灯泡的亮暗”的实验时,将A、B两个阻值不等的白炽灯泡,分别串联和并联在电路中。
(1)将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目的是控制电路中的 电流 不变,比较灯泡的亮暗与 电压 的关系。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 右 端。
(3)串联时,灯泡B两端的电压如图乙所示,为 1.2 V。
(4)将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时,小明在表格中记录的电流值有错误,请你帮他指出来: 流过灯泡A的电流应小于流过灯泡B的电流 。
【答案】(1)电流;电压;(2)右;(3)1.2;(4)流过灯泡A的电流应小于流过灯泡B的电流。
【解答】解:(1)将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由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可知,目的是控制电路中的电流不变,比较灯泡的亮暗与电压的关系;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右端,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
(3)由图可知,电压表的量程是0~3V,分度值为0.1V,此时的示数为1.2V;
(4)由I=可得R=,两灯串联时,电流相同,灯泡A两端的电压大于灯泡B两端的电压,说明灯泡A的电阻大于灯泡B的电阻;
两灯并联时,电压相等,由I=可知,流过灯泡A的电流应小于流过灯泡B的电流。
故答案为:(1)电流;电压;(2)右;(3)1.2;(4)流过灯泡A的电流应小于流过灯泡B的电流。T/min
0
1
2
3
4
5
6
7
8
t盐水/℃
32
50
65
79
89
98
99.8
99.8
99.8
t水/℃
32
48
62
75
84
92
98
99.3
99.3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水的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60
20
倒立、缩小、实像
2
30
30
倒立、等大、实像
3
20
4
10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电压表示数/V
1.1
2.6
电流表示数/A
0.1
0.26
Rx/Ω
灯泡
串联
并联
电压/V
亮暗
电流/A
亮暗
A
1.8
较亮
0.6
B
较暗
0.4
T/min
0
1
2
3
4
5
6
7
8
t盐水/℃
32
50
65
79
89
98
99.8
99.8
99.8
t水/℃
32
48
62
75
84
92
98
99.3
99.3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水的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60
20
倒立、缩小、实像
2
30
30
倒立、等大、实像
3
20
4
10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电压表示数/V
1.1
2.6
电流表示数/A
0.1
0.26
Rx/Ω
灯泡
串联
并联
电压/V
亮暗
电流/A
亮暗
A
1.8
较亮
0.6
B
较暗
0.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12市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按题型难易度知识点分类汇编-08实验题基础题知识点分类,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华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镇江焦山碑林全国闻名,小明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12市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按题型难易度知识点分类汇编-07作图题知识点分类,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按要求作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12市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按题型难易度知识点分类汇编-05 填空题基础提升题知识点分类,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盐、烧杯等,利用高脚玻璃杯做几个小实验,的形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