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讲 氯及其化合物(练)- 2024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专题】
展开考纲和考试说明是备考的指南针,认真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可增强日常复习的针对性和方向性,避免盲目备考,按方抓药,弄清楚高考检测什么,检测的价值取向,高考的命题依据。
2.精练高考真题,明确方向
经过对近几年高考题的横、纵向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三点:一是主干知识考查“集中化”,二是基础知识新视角,推陈出新,三是能力考查“综合化”。
3.摸清问题所在,对症下药
要提高后期的备考质量,还要真正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有如此,复习备考才能更加科学有效。所以,必须加大信息反馈,深入总结学情,明确备考方向,对症开方下药,才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符合高考立体网络化要求,才能实现基础→能力→分数的转化。
4.切实回归基础,提高能力
复习训练的步骤包括强化基础,突破难点,规范作答,总结方法,通过这样的总结,学生印象深刻,应用更加灵活。
第10讲 氯及其化合物
1.氯气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黄绿色气体B.密度比空气大
C.氯气与铜反应D.有刺激性气味
【答案】C
【解析】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氯气是黄绿色气体,A错误;密度属于物理性质,氯气密度比空气大,B错误;化学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氯气与铜反应,C正确;气味属于物理性质,氯气有刺激性气味,D错误;
故选C。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
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是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有白烟出现
D.漂白粉在空气中容易失效的原因是Ca(ClO)2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答案】C
【解析】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的氯水呈浅黄绿色,故A正确;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能说明氯水中含有Cl-,故B正确;氢气在氯气燃烧,有苍白色火焰现象,同时生成氯化氢气体,在瓶口遇到水蒸气会形成白雾,而不是白烟,故C错误;碳酸酸性大于次氯酸,所以Ca(ClO)2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HClO,HClO见光易分解,导致漂白粉失效,故D正确;答案选C。
3.下列关于氯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B.氯气、氯水、液氯是同一种物质,都属于纯净物
C.次氯酸不稳定,光照后产生氯气
D.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和2
【答案】A
【解析】氯气为一种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A正确;氯气和液氯是纯净物,氯水是混合物,B错误;次氯酸不稳定,光照次氯酸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C错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D错误;故选A。
4.用氯气消毒后的自来水配制下列溶液时,会使配制的溶液变质的是
①NaOH、②AgNO3、③Na2CO3、④FeCl2
A.②④B.③④C.②③④D.全部
【答案】D
【解析】氯水中的盐酸会和氢氧化钠、硝酸银、碳酸钠反应会导致变质,氯水中的强氧化性微粒氯气和次氯酸可以和氯化亚铁反应会导致变质,故会使配制的溶液变质的是①②③④,答案选D。
5.利用传感器和信息处理终端对氯水的光照实验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得到以下图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一可为光照过程中氯水的酸性变化情况为酸性越来越弱
B.图二可为光照过程氯水中HClO分子的变化情况
C.图三可为光照过程中氯气在瓶中的体积分数
D.氯水应保存在配有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中
【答案】D
【分析】氯水中存在如下平衡:Cl2+H2OHCl+HClO,光照时,氯水中的次氯酸遇光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生成物次氯酸的浓度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中氯离子和氢离子浓度增大,次氯酸和氯气分子的浓度减小。
【解析】由分析可知,光照时,次氯酸分解产生盐酸和氧气,所以氯水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pH减小,酸性越来越强,故A错误;由分析可知,光照时,光照过程氯水中HClO分子分解,会越来越少,与图示变化趋势不符,故B错误;由分析可知,光照时,氯水中氯气分子的浓度减小,体积分数减小,与图示变化不相符,故C错误;由分析可知,氯水中的次氯酸遇光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所以新制氯水通常保存在配有玻璃塞的棕色试剂瓶中防止次氯酸遇光分解,故D正确;故选D。
6.某温度下,将Cl2通入KOH溶液中,反应后得到KCl、KClO、KClO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ClO-与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3:1,则Cl2与KOH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B.C.D.
【答案】C
【解析】Cl2生成ClO-与是被氧化的过程,化合价分别由0价升高为+1价和+5价,ClO-与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3:1,则可设为1ml,ClO-为3ml,被氧化的Cl共为4ml,失去电子的总物质的量为1ml×(5-0)+3ml×(1-0)=8ml,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得失电子数目相等,Cl2生成KCl是被还原的过程,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则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也应为8ml,则被还原的Cl的物质的量为8ml,所以被还原的氯元素和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ml:4ml=2:1,故答案为C。
7.部分常见含氯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d的浓溶液可与c的固体反应生成b与e
B.a与钠反应产生白烟
C.在c物质中添加白醋能增强其漂白性
D.可用NaOH溶液吸收a物质,防止产生污染
【答案】A
【分析】含-1价氯的酸d是HCl、含+1价氯的酸e是HClO、含-1价氯的盐是b盐酸盐、含+1价氯的盐c是次氯酸盐,a是氯气。
【解析】浓盐酸与次氯酸盐反应生成盐酸盐和氯气,故A错误;氯气与钠反应产生氯化钠白烟,故B正确;次氯酸盐中添加醋酸生成次氯酸,能增强其漂白性,故C正确;氢氧化钠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可用NaOH溶液吸收氯气,防止产生污染,故D正确;故选A。
8.以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杂质为]为原料制备的流程如图:
氯化时控制温度在75℃左右进行,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为、的混合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过程中通入的速率越快越好
B.氯化后过滤,测定滤液中与的个数之比为2:3
C.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D.转化过程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D
【分析】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加入氯化钾后与次氯酸钙反应生成次氯酸钾,以此分析;
【解析】氯化过程中需要提高氯气的转化率,可减小氯气通入的速率,增加氯化环节与氯气的接触面积,A错误;根据,则,B错误;CaCO3不溶于水,滤渣主要成分为CaCO3,C错误;根据分析,转化过程方程式,D正确;故选D。
9.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浓度的溶液的碱性强于溶液
B.工业上可用石灰乳与反应制取漂白粉
C.和在点燃的条件下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如图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解析】根据越弱越水解,同浓度的溶液的碱性强于溶液,故A错误;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因此工业上可用石灰乳与反应制取漂白粉,故B正确;和在点燃的条件下安静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故C错误;碳酸氢钠到碳酸钠的转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0.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氯酸钠。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备氯气B.用装置乙处理余氯
C.用装置丙除去氯化氢D.用装置戊检验氯气
【答案】A
【解析】装置甲中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气,但该反应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故A错误;氯气能够和NaOH溶液反应,可以用装置乙处理多余的氯气,故B正确;生成的氯气中混有HCl气体,可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HCl气体,故C正确;氯气具有氧化性,能够和KI溶液反应生成I2,淀粉遇I2变蓝,可以用装置戊检验氯气,故D正确;故选A。
11.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通过下列实验验证与的反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资料:氯气易溶于四氯化碳,氨气极易溶于水,却难溶于四氯化碳
A.用和浓盐酸制备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B.A装置制备,E装置制备
C.反应时,装置C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黄绿色变浅,有白烟产生,说明生成了
D.尾气中的可用F装置来吸收
【答案】B
【分析】根据D中盛装碱石灰,C中导气管的位置可知,A装置利用固液混合物不需要加热制取氯气,E装置利用固液混合物不需要加热制取氨气,可以使用氨水和碱石灰反应,B中可以盛放干燥剂干燥氯气,氯气和氨气在C中相遇发生反应,尾气通入F装置进行收集,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高锰酸钾中Mn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降低到+2价,HCl中的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配平化学方程式为16HCl+2KMnO4=2KCl+2MnCl2+8H2O+5Cl2↑,氧化剂为高锰酸钾,还原剂为氯化氢,16分子中有10分子氯化氢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5,A正确;根据C中导气管的位置可知,A中制备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A装置制备Cl2,E装置中制备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且干燥氨气用碱石灰,氯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会吸收氯气,故E装置制备NH3,B错误;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黄绿色变浅,有白烟产生,说明氯气和氨气反应生成NH4Cl,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可知,氯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另一种生成物是N2,C正确;NH3极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氨气进入到有机层会上升,到有机物和生成物交界处被稀硫酸吸收,可以防止倒吸,D正确。
12.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易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Cl2的5倍,其水溶液在较高温度与光照下会生成ClO与ClO。ClO2是一种极易爆炸的强氧化性气体,实验室制备ClO2的反应为2NaClO3+SO2+H2SO4=2ClO2+2NaHSO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Cl2能溶于水,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B.HClO不稳定,可用于棉、麻漂白
C.ClO2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水体杀菌消毒
D.FeCl3溶液呈酸性,可用于蚀刻电路板上的铜
【答案】C
【解析】Cl2用于工业制盐酸,是因为氯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故不选A;HClO用于棉、麻漂白,是因为HClO具有漂白性,故不选B;ClO2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水体杀菌消毒,故选C;FeCl3用于蚀刻电路板上的铜,是因为Fe3+能氧化金属Cu,利用Fe3+的氧化性,故不选D;故选C。
13.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只有氯气有颜色,为黄绿色,氯水呈浅黄绿色是因为含有氯气,A项正确;溶液呈酸性,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项正确;溶液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只能是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得到AgCl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氯离子,C项正确;只有氯气有颜色,为黄绿色,但是氯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氯水颜色消失说明氯气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而不能说明次氯酸存在,D项错误;答案选D。
14.已知:将一定最的通入100mL 6 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物中可能有NaCl、NaClO、,且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高低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
B.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的物质的量为1.2ml
C.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可能为0.4ml
D.反应后溶液中
【答案】C
【分析】设产物中NaCl、NaClO、NaCl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b、c,则根据电子守恒可知a=b+5c,根据钠元素守恒可知a+b+c=6ml/L×0.1L=0.6ml,据此分析解答。
【解析】若反应后溶液中,6≠(6+1×5),不符合得失电子数相等,故A错误;根据分析NaCl、NaClO、NaClO3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6ml,即n(Cl)=n(Na)=0.6ml,n(Cl2)=0.5n(Cl)=0.3ml,故B错误;NaCl为唯一还原产物,若转移0.4ml电子,则生成0.4ml NaCl,即a=0.4,带入a=b+5c、a+b+c=0.6,得b=0.15、c=0.05,有符合实际的解,所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可能为0.4ml,故C正确;将a=b+5c、a+b+c=0.6联立可得2a=0.6+0.4c,所以产物中NaClO3越多,NaCl的物质的量越大,当产物只有NaCl和NaClO3时,NaCl的物质的量达到最大值,此时a=5c、a+c=0.6,解得a=0.5,c(NaCl)=0.5ml÷0.1L=5ml/L,即反应后溶液中c(NaCl)≤5ml•L-1,故D错误;故选C。
15.卤素的应用广泛,常运用于化学工业尤其是有机合成工业上。下列关于卤素单质或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漂白液中次氯酸钠的电离方程式:NaClO =Na+ +Cl-+O2-
B.向溴化亚铁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的离子方程式:2Fe2+ +Cl2=2Fe3++2Cl-
C.在含有KI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H+、Mg2+、、
D.加热含1mlHCl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的混合物,产生5.6L(标准状况)的氯气
【答案】B
【解析】次氯酸钠在水溶液中电离形成钠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A错误;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氯水中氯气具有氧化性,向溴化亚铁中滴加氯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2+ +Cl2=2Fe3++2Cl-,B正确;碘离子具有还原性,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故不能共存,C错误;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过程中会不断变稀,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故得到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小于5.6L,D错误;故选B。
16.某溶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含有一定量的NaOH),既能杀菌消毒又能漂白。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该溶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Cl2+2OH-=Cl-+ClO-+H2O
B.该溶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合产生Cl2:2H++Cl-+ClO-=Cl2↑+H2O
C.该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产生O2:2ClO-+H2O2=2Cl-+O2↑+2OH-
D.该溶液加白醋可增强漂白作用:CH3COOH+ClO-=HClO+CH3COO-
【答案】C
【解析】该溶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A正确;次氯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氯气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H++Cl-+ClO-=Cl2↑+H2O,B正确;该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产生O2: ClO-+H2O2=Cl-+O2↑+ H2O,C错误;该溶液加白醋可生成次氯酸,增强漂白作用:CH3COOH+ClO-=HClO+CH3COO-,D正确;故选C。
17.工业上将氯气通入到石灰乳中制备漂白粉,制备流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漂白粉是混合物
B.“反应”中是氧化剂,石灰乳是还原剂
C.漂白粉配成溶液后必须加入盐酸才能制得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D.工业制备漂白粉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A
【分析】石灰乳中通氯气,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经过蒸发过滤得到以次氯酸钙为有效成分的漂白粉。
【解析】漂白粉中含有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等,为混合物,A正确;石灰乳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氯气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B错误;漂白粉配成溶液后,在空气中遇到二氧化碳,强酸制弱酸即可得到次氯酸,加盐酸可能会发生副反应产生氯气,C错误;工业制备漂白粉过程加入的是石灰乳,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拆,D错误;故选A。
18.利用如图装置制备ClO2,并以ClO2为原料制备NaClO2。已知:高于60℃时,NaClO2分解生成NaClO3和NaC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2SO3和H2O2均作还原剂
B.装置②,④的作用分别是防倒吸、吸收未反应的污染气体
C.从装置④反应后的溶液中获得晶体,可采用常压蒸发结晶
D.反应结束时,通氮气的目的是将仪器中残留的气体排入④中
【答案】C
【分析】1中发生反应2 NaClO3 + Na2SO3 + H2SO4 2ClO2↑ + 2 Na2SO4 + H2O,3中ClO2为原料制备NaClO2,2ClO2+2NaOH+H2O2=2NaClO2+2H2O+O2,高于60℃时,NaClO2分解生成NaClO3和NaCl,故选择冷水浴,4中的氢氧化钠吸收未反应的ClO2,据此分析解题。
【解析】1中发生反应2 NaClO3 + Na2SO3 + H2SO4 2ClO2↑ + 2 Na2SO4 + H2O,S的化合价升高,Na2SO3为还原剂;2ClO2+2NaOH+H2O2=2NaClO2+2H2O+O2中O元素化合价也升高,H2O2为还原剂,A正确;装置②,④的作用分别是防倒吸、吸收生成的ClO2,防止污染空气,B正确;Cl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6ClO2+6NaOH=NaCl+NaClO3+3H2O,氯酸钠提取工艺以蒸发冷却结晶法和盐析法为主,C错误;反应结束时,通氮气的目的是将仪器中残留的气体排入④中,排空污染气体,保证试验结束安全,D正确;故选C。
19.无水四氯化锡(SnCl4)可用于制作FTO导电玻璃。实验室可用熔融的锡与氯气反应制备SnCl4,装置如图
已知:①Sn、SnCl2、SnCl4有关的物理性质如下表所示:
②Sn的性质与Fe相似;SnCl4在空气中极易水解;Cl2易溶于SnCl4。
下列关于上述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A装置不能换成启普发生器,C中盛放浓硫酸,F中盛放浓NaOH溶液
B.收集器中收集到的液体略显黄色,是因为有部分Cl2溶解在了SnCl4中,可加入饱和Na2SO3溶液萃取提纯SnCl4
C.当观察到装置F上方出现黄绿色气体现象时才开始点燃酒精灯,待锡熔化后适当增大氯气流量,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
D.本实验装置有缺陷,需要改进,应在装置E、F之间添加一个装浓硫酸的洗气瓶
【答案】B
【分析】A制备氯气,B装置除氯气中的氯化氢,C装置干燥氯气,D中锡和氯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SnCl4蒸气,E装置收集SnCl4,F装置吸收氯气,防止污染。
【解析】KClO3晶体不是块状固体,它和浓盐酸反应的发生装置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B中盛放饱和食盐水,除去中的氯化氢气体;C中盛放浓硫酸,除去中的水蒸气;F中盛放浓NaOH溶液,用于尾气的吸收,故A正确;极易水解,故除去中的部分应选择蒸馏操作,故B错误;当观察到装置F上方出现黄绿色气体现象时,此时装置中的空气被排空,才开始点燃酒精灯,则可防止锡被O2氧化,待锡熔化后适当增大氯气流量,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故C正确;为防止F装置中的水蒸气进入收集器,使水解,产品变质,在装置E、F之间添加一个装浓硫酸的洗气瓶,故D正确。
20.四氯化锡常温下呈液态,熔点-33℃,沸点144℃,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强烈水解生成金属氧化物并产生有刺激性的白色烟雾,可用作媒染剂、催化剂等。实验室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四氯化锡(夹持装置略)。
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仪器A的名称是 。
(2)按照气流方向连接装置,接口顺序为 。
(3)实验开始时需向圆底烧瓶中缓慢滴加浓盐酸,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后才能点燃乙处的酒精灯,判断装置中空气已排尽的现象是 。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的装置是 (填“甲”或“乙”)。
(4)丙装置的作用是 ,若没有丙装置,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5)仪器B的作用是 。
(6)实验制得26.1g ,则至少需向乙中通入标准状况的氯气 L。
【答案】(1) 蒸馏烧瓶
(2)afgihbcjkd(e)
(3)装置中充满黄绿色气体 乙
(4)吸收多余的氯气,并防止水蒸气进入具支试管
(5)冷凝回流
(6)4.48
【分析】甲装置为浓盐酸和制取氯气,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杂质:和,先通过丁装置的饱和食盐水除去,再过戊装置的浓硫酸除去,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在乙装置中和锡反应生成,沸点较低,用己装置冷凝收集,因为易发生水解,所以装置最后接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可以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也可以吸收尾气中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1)甲装置为浓盐酸和制取氯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仪器A为蒸馏烧瓶;
(2)根据以上分析,装置连接为:甲丁戊乙己丙,接口顺序为:afgihbcjkd(e);
(3)氯气为黄绿色气体,当装置中充满黄绿色气体,证明装置内的空气已排尽;为了防止倒吸,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的装置是乙;
(4)因为易发生水解,反应方程式为:,所以装置最后接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可以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也可以吸收尾气中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5)沸点较低,用己装置冷凝收集,所以仪器B的作用是冷凝回流;
(6)根据反应:,制得26.1g ,,消耗的,标况下体积为:。
21.某食盐样品中混有NaI杂质。为测定该样品的纯度,某同学设计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稀硫酸、H2O2也可用Cl2代替,请从图中四个装置中选用合适的装置(可重复使用)来完成向溶液A中通入过量氯气的实验,将所选择装置的选项字母填入方框,并在括号中写出装置内所放入的化学药品 、 、 、 、 。
(2)步骤③中萃取分液时所用的萃取剂可能是 。装置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步骤⑤中实验操作所用的仪器(火柴、玻璃棒和其他夹持类仪器除外)主要有 。
(4)试计算原食盐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温度很低时,I2和Cl2可能反应生成ICl,已知ICl具有和卤素单质相似的化学性质,以下推论不正确的是 。
A.ICl+H2O=HClO+HI
B.ICl和Zn反应时,ICl只作氧化剂
C.ICl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NaIO两种盐
D.ICl的氧化性介于I2和Cl2之间
【答案】(1) A B B B NaOH溶液
(2) 苯 MnO2+4H++2Cl-Mn2++Cl2↑+2H2O
(3)酒精灯、蒸发皿
(4)91.8%
(5)A
【分析】食盐样品加水溶解,用H2O2把I-氧化为I2;加入萃取剂萃取分液,上层液体中含有I2,说明萃取剂的密度比水小;下层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硫酸钠,依次加入氯化钡溶液、碳酸钠,过滤后加盐酸得氯化钠溶液,加热蒸发得到NaCl固体。
【解析】(1)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选择装置A;用饱和食盐水除氯气中的氯化氢,选洗气瓶B;把氯气通入溶液A中,选用装置B;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氯气,防止污染,选装置B。
(2)加入萃取剂萃取分液,上层液体中含有I2,说明萃取剂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步骤③中萃取分液时所用的萃取剂可能是苯。装置A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生成氯气、氯化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
(3)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固体,采取的实验操作为蒸发结晶,需要的仪器主要有蒸发皿、玻璃棒和酒精灯等;
(4)根据实验过程中信息,,根据I元素守恒,样品中,,则食盐样品中,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5)ICl+H2O=HCl+HIO,故A错误;ICl和Zn发生反应,碘元素化合价降低,ICl只作氧化剂,故B正确;ICl和NaOH溶液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Cl、NaIO两种盐,故C正确;
I2和Cl2反应生成ICl,ICl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ICl的氧化性介于I2和Cl2之间,故D正确。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
氯水中含有Cl2
B
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
氯水中含有H+
C
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氯水中含有Cl-
D
加入NaOH溶液,氯水浅黄绿色消失
氯水中含有HClO
物质
熔点/℃
沸点/℃
颜色、状态
Sn
232
2260
银白色固体
246
623
无色晶体
114
无色液体
第10讲 氯及其化合物(讲)- 2024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专题】: 这是一份第10讲 氯及其化合物(讲)- 2024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专题】,文件包含第10讲氯及其化合物讲-2024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讲座原卷版docx、第10讲氯及其化合物讲-2024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讲座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07讲 铁及其化合物(练)- 2024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专题】: 这是一份第07讲 铁及其化合物(练)- 2024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专题】,文件包含第07讲铁及其化合物练-2024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讲座原卷版docx、第07讲铁及其化合物练-2024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讲座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06讲 钠及其化合物(练)- 2024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专题】: 这是一份第06讲 钠及其化合物(练)- 2024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专题】,文件包含第06讲钠及其化合物练-2024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讲座原卷版docx、第06讲钠及其化合物练-2024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讲座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