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第1页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第2页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优秀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优秀达标测试,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汉书·货殖传》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巩固政权、稳定局势,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汉高祖就是( )
    A.刘彻 B.刘秀 C.刘邦 D.刘恒
    2.《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 )
    A.郡县制 B.大一统
    C.盐铁官营,统一铸币D.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3.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这表明统治者( )
    A.轻徭薄赋 B.以法治国 C.提倡节俭 D.软弱无力
    4.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这一年处在( )
    5.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了一个繁荣的局面,史称( )
    A.楚汉之争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短暂的统一

    6.“秦朝统治思想的失误带来的严重后果,逼迫汉朝建国之初的思想家痛定思痛,深刻反省,进行新的抉择。”“新的抉择”是指( )
    A.实行休养生息 B.建立中央集权 C.提倡独尊儒术 D.推行文化专制
    7.人口数量是一个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国情。如图是秦末至西汉文帝时期的人口数量变化表。a阶段人口数量下滑和b阶段人口数量迅速提升,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C.科技进步,人丁兴旺 D.重视民生,以民为本
    8.《汉书·货殖传》记载:“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门市……”材料主要描述的历史现象是( )
    A.从事农业生产的越来越多B.从事手工业生产的越来越多
    C.从事商业致富的越来越多D.从事纺织刺绣的越来越多
    9.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记载说:“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据此可知汉初
    A.尊崇儒术深得民心 B.“盐铁官营”收益颇丰
    C.开元盛世后生活腐化 D.休养生息政策成效显著
    10.成语“贯朽粟陈”出自《史记·平准书》:“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描绘了西汉早期国库钱粮富足的景象,这种景象的出现原因是
    A.文景之治的成果B.“推恩令”的颁布 C.铁犁牛耕的使用D.盐铁专卖的推行
    11.“萧规曹随”是指西汉著名的丞相萧何辅佐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高祖死后,惠帝即位,萧何推曹参为相。曹参什么事都不做,守着萧何的政策不变,为汉文帝、汉景帝的统治打下基础。“萧规曹随”说明( )
    A.汉初用人不善 B.休养生息政策继续推行
    C.提倡节俭治国 D.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12.不同的社会因素对一定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说明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
    (2)参照上图,请任意选择工程中“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一处,说明它的“水利”功能。
    材料三:《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接秦之敝(同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同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颜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3)材料记述了汉初怎样的社会局面?统治片采取了什么政策加以改善?
    (4)综上材料,谈谈对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的认识。

    13.【历史解释】(2023·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懂。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
    A.严刑峻法 B.休养生息 C.盐铁官营 D.重文轻武
    14.【史料实证】(2022·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3月,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项考古成果确认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否定了元代文献记载霸陵在凤凰嘴的观点,此事表明( )
    A.历史文献可信度高于考古发现 B.考古发现可信度高于历史文献
    C.考古发现不能作为历史证据 D.历史文献记载的都不是真实的
    15.(2023·山西·统考中考真题)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
    A.以农为本 B.戒奢从简 C.兴修水利 D.重农抑商
    16.(2022·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汉书》中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年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这反映的治世局面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7.(2022·广东·统考中考真题)汉代体育项目众多,包括蹴鞠、骑射、步射、击剑、格斗等,深受民众喜爱,甚至帝王也参与“斗虎”“格熊”活动。这反映出,汉代社会风尚的一个侧面是( )
    A.崇尚勇武 B.含蓄内敛 C.悠然清闲 D.宁静纯朴
    18.(2022·广西梧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图选自某书的部分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是
    A.秦始皇 B.汉献帝 C.汉高祖 D.汉武帝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A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A
    11.【答案】B
    12.【答案】(1)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出现;各国开始了适应政治经济变化的社会变革。(每项可得)
    (2)选择“鱼嘴”:具有分水功能。
    选择“飞沙堰”:具有分洪功能,还可以减少泥沙淤积(一条可得)
    选择“宝瓶口”:引水灌溉农田。
    (3)汉朝初年,由于长年战乱,人民生活困苦艰难。
    休养生息政策
    (4)开放试题。围绕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展开。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水利工程、适合的政策等等都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
    13.【答案】B
    14.【答案】B
    15.【答案】A
    16.【答案】A
    17.【答案】A
    18.【答案】C
    第二章消灭项羽,建立汉朝
    第三章确立典章,设立制度
    第四章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相关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同步练习: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同步练习: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馀财,看漫画,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当堂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