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湖南省双峰县芙蓉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141,湖南省双峰县芙蓉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地球仪上的纬线( )
A. 相交于一点B. 互相平行C. 呈半圆状D. 互相垂直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球仪上,纬线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 下列有关东、西半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0°和180°经线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B. 发达国家多数在西半球
C. 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多数在东半球D. 使用联合国工作语言的居民,多数在西半球
【答案】C
【解析】
【详解】0°和180°经线是划分东西经度的分界线,A错误;从东西半球来看,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东半球,B错误;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多数在东半球,C正确;联合国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六种语言,使用居民多分布在东半球,D错误。故选C。
3. 本初子午线是
A. 东西经度的分界线B.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 存在地球上一条线D. 和赤道等长的一条线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是我们为了研究地球的方便,假想出来的一条线,A正确,C错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的经线,B错误;.本初子午线的长度不到赤道长度的二分之一,D错误。故选A。
4.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试卷,家威杏 MXSJ663 每日最新,性比价最高A. 首都北京正是夏季B. 上海昼比夜长
C. 这一天称为夏至日D. 我国正是少雨的季节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时间是6月22日前后,因此首都北京正值夏季,A正确;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因此位于北半球的上海的昼比夜长,B正确;这一天称为夏至日,C正确;我国正值夏季,正是多雨的季节,D错误。故选D。
5. 南极考察队从北京出发去南极,一共经过的热量带数量( )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们根据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我国北京位于北温带,南极位于南寒带,从北京出发到南极,途经地球五带中的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共经过了4个温度带。故选C。
6. 绘制一幅学校的平面图,采用下列哪个比例尺最合适( )
A. 1:500000B. 1:100000C. 1:5000D. 1:300000
【答案】C
【解析】
【详解】比例尺就是个分数,在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大分数越小,也就是比例尺越小,因此选项中的比例尺由大到小排列为:C>B>D>A,学校平面图的范围很小,所以应选用大的比例尺,表示内容才最详细,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 造成大陆漂移的原因是
A. 板块运动B. 地球的自转C. 地球公转D. 人类活动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详解】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大陆漂移的原因是板块运动,地球自转、公转等地球的运动和人类的活动与大陆漂移无关。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大陆漂移假说,牢记即可。
8. 下面四幅图中A相对于B的方向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西北、东北、西南、西北B. 西南、东北、西北、西北
C. 正北、正西、西南、东北D. 东北、西北、西北、西南
【答案】C
【解析】
【详解】第一幅图标有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确定为北极地区,AB位于同一条经线上,A在B的正北方;第二幅图标有“N”,确定为北极地区,A、B在同一纬线上,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确定A在B的正西方向;第三幅图是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指示北方,可得出A点在B点西南方向;第四幅图,根据纬度向北度数越大,判定该图为北极地区,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确定A在B的东北方向。故选:C。
9. 西北风的意思是( )
A. 由西吹向北的风B. 由西北吹来的风
C. 向西北吹去风D. 由北吹向西的风
【答案】B
【解析】
【详解】所谓的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因此西北风的意思就是由西北方向吹向东南方向的风,故本题选B。
10. 当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越来越大时( )
A. 这个地区出生的婴儿越来越多,与死亡无关
B. 死亡的人数越来越少,与出生婴儿多少无关
C. 出生率越来越大于死亡率
D. 出生率与死亡率越来越趋于平衡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当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越来越大时,说明该地出生率越来越大于死亡率,故选C。
11. 如图中的民居建筑特色反映的自然环境是( )
A. 炎热干旱的沙漠B. 终年严寒的地区C. 炎热多雨的气候D. 地势高峻的高原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中民居屋顶坡度大,是为了方便排水,推测此地降水充足;此民居高大宽敞,便于通风凉爽,推测此地气候炎热。故排除ABD,选C。
12. 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很久很久以前,台湾岛和大陆是相连的。其原因是( )
A. 火山爆发和海啸B. 地壳变动和海陆升降
C. 登山运动员携带的物品和人们的填海造陆D. 气候变化和冰川消融
【答案】B
【解析】
【详解】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很久以前是海洋,由于地壳的运动,演变为现在的高山;很久很久以前,台湾岛和大陆是相连的,由于海平面的升降,形成海洋。故选:B。
13. 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是
A. 英语
B. 汉语
C. 法语
D. 日语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在世界语言中,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故选:A。
14. 下列对面积居世界第三位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达国家B. 人口也居第三位
C. 资本主义国家D. 发展中国家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陆地面积来看,位于世界前三位的国家是俄罗斯、加拿大和中国,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A错误,D正确。中国人口居世界第一位,B错误;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C错误。 故选D。
【点睛】世界上面积居第二位的国家是加拿大,是地广人稀的国家;从大洲的角度说,加拿大位于北美洲;从政治体制看,加拿大属于资本主义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加拿大属于发达国家。
15. 早期聚落大都选择在( )
A. 热带雨林地区B. 河流上游C. 山区D. 河流的中下游
【答案】D
【解析】
【详解】人类发展早期,对聚落形成和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自然环境;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土壤肥沃,适于耕作的河流中下游地区,如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等地区。 故选:D。
16. 有关聚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有聚落
②聚落是人们的集中居住地
③聚落的形成与自然条件无关
④聚落随人口和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行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①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有聚落,现在南极地区无聚落;故错;③聚落的形成与自然条件有密切联系;④聚落随人口和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故答案选C。
17. 下面大洋中,被五个大洲环抱的大洋组合是( )
A. 太平洋和印度洋B. 太平洋和大西洋
C. 大西洋和北冰洋D. 大西洋和印度洋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世界四大洋中,被五个大洲环抱的大洋是大西洋和太平不洋,印度洋只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包围,北冰洋只有被亚洲、北美洲和欧洲包围,故选B。
【点睛】
18. 下列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B. 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
C. 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D. 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答案】B
【解析】
【详解】世界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A错;
不管是哪个半球,陆地面积都小于海洋面积,B正确;
南极以陆地为主,北极以海洋为主,CD错;
选B
【点睛】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19. 下列空气质量和空气质量指数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是
A. 空气质量一级B. 空气质量指数35
C. 空气质量指数318D. 空气质量指数26
【答案】C
【解析】
【详解】空气质量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人们往往通过空气污染指数来认识空气质量,指数越大表示空气质量越差,相反,指数越低就表示质量越优,以上四种情况,空气质量指数是318时属于重度污染,对人体健康有害,空气质量指数0—50时,空气质量为一级,所以ABD三种对人体健康无害,故选C。
20. 人口增长过快,会造成( )
A. 人口老龄化B. 劳动力短缺C. 生态环境恶化D. 经济更加富裕
【答案】C
【解析】
【详解】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环境恶化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经济更加富裕与人口增长过快关系不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1. 北京市位于(40°N,116°E),会发生以下哪种现象( )
A. 四季更替B. 阳光直射C. 极昼D. 极夜
【答案】A
【解析】
【详解】北京市位于(40°N,116°E),北京市位于北温带,有四季更替现象,四季分明,A正确;南北回归线之间有阳光直射现象,南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BCD错误。故选A。
【点睛】南北半球的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
22. 我国领土最南端和最北端的纬度位置分别约为4°N和53°N,这决定了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
A. 热带B. 北温带C. 南温带D. 北寒带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我国领土最南端和最北端的纬度位置分别约为4°N和53°N,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故选B。
点睛】
23. 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南半球7月份气温分布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南半球7月份为冬季。读图可知,A图等温线从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且同纬度的海洋气温低于陆地,为北半球的夏季;B图等温线从北向南气温逐渐降低,且同纬度的海洋气温高于陆地,为南半球的冬季;C图等温线从北向南气温逐渐降低,且同纬度的海洋气温低于陆地,为南半球的夏季;D图等温线从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且同纬度的海洋气温高于陆地,为北半球的冬季。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24. 关于语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国家只有一种语言B.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C. 欧洲的国家都使用英语D. 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和南亚等地
【答案】B
【解析】
【详解】民族是具有共同的语言、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生活地域的人群,国家是由一个或多个的民族组成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语言,所以一个国家可能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语言,A错误,B正确;欧洲也有英、法、德、俄等语言,C错误;南亚地区不用汉语,D错误。故选B。
25. 关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停止B. 人口停止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
C. 劳力短缺,人口老龄化严重D. 人口增加过快,社会负担过重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人口问题是困扰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增加过快,社会负担过重,D正确。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停止;人口停止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劳力短缺,人口老龄化严重等,ABC错误。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50分)
26. 读“东西半球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或子母所代表时地理事物名称:
B____洋④____洲
(2)七大洲中,____州(写代号)全部位于南半球;赤道横穿____洲大陆(写代号)和非洲大陆。
(3)七大洲中,跨纬度最广的是____(写代号)。
【答案】(1) ①. 大西 ②. 欧
(2) ①. ③ ②. ②
(3)⑥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东西半球图”为材料,涉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与分布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B是轮廓呈“S”形的大西洋,④是位于亚欧大陆西部的欧洲。
【小问2详解】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据图可知,七大洲中,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是③南极洲,赤道横穿②所在的南美洲大陆和⑤所在的非洲大陆。
【小问3详解】
七大洲中,跨纬度最广的是亚洲,位于图中的⑥处。
27.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图中字母E代表的是____板块,F是____板块。
(2)板块之间的运动,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根据图中箭头指示的方向即可判断,如A板块与D板块之间的运动就是____。
(3)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如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中国四川汶川的8.0级地震就是在____板块与____板块的作用下形成的。
【答案】(1) ①. 美洲 ②. 南极洲
(2)碰撞挤压 (3) ①. 亚欧 ②. 印度洋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六大板块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板块运动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能力,区域综合认知、地理实践力的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由图可知,A代表的是亚欧板块,B代表的是非洲板块,C代表的是印度洋板块;D代表的是太平洋板块,E代表的是美洲板块,F代表的是南极洲板块;因此,字母E代表的是美洲板块,F是南极洲板块。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板块之间的运动,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依据板块运动方向判定,A、D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运动,此处位于世界的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因此,A板块与D板块之间的运动就是“碰撞挤压”。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四川汶川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28.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
(1)当地球公转到A、C两处时,北半球的节气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2)当地球位于D点时,意大利罗马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巴西的热带草原则为__________(干、湿)季。
(3)当地球位于B点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线上,北京的昼夜长短为________,站在北极点的某人,其影子朝向为________。
【答案】(1) ①. 春分(日) ②. 秋分(日)
(2) ①. 温和多雨 ②. 湿
(3) ①. 北回归##23.5°N ②. 昼长夜短 ③. 南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球公转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断、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气候类型的特征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当地球公转到A处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昼夜等长,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地球公转到B处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昼最长,为北半球夏至日;当地球公转到C处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昼夜等长,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当地球位于D点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意大利罗马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故其气候特点是温和多雨;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位于南半球巴西的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此时则为处于湿季。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当地球位于B点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的夏至,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位于北半球的我国北京此时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北极点为地球的最北点,站在北极点的某人,其影子朝向为南。
29. 下图是一幅1:20万地形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两地所在位置的地形名称:余村____,李村____。
(2)王村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山村,但在雨季来临时可能出现某种灾害。这种灾害可能是什么,为什么。____。
(3)以王村为基点,丁山的相对高度是____米。
(4)王村与大月山在图上的水平直线距离是7厘米,两地的实际水平直线距离是____。王村在大月山的____方向。
【答案】(1) ①. 山谷 ②. 鞍部
(2)滑坡或者泥石流。位于山谷,雨水汇聚冲刷
(3)650米 (4) ①. 140千米 ②. 西南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涉及地形部位的判读、相对高度的计算、比例尺的计算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余村是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山谷,李村是位于两座山之间的鞍部。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王村附近为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山谷,山谷处如果雨季来临,容易雨水汇聚冲刷,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小问3详解】
以王村为基点,王村的海拔为500米,丁山海拔是1150米,所以两地相对高度是1150米-500米=650米。
【小问4详解】
已知王村与大月山在图上的距离是7厘米,两地实际距离140千米,计算过程是7x2000000=14000000厘米=140千米。由图中指向标的指向可知,图中王村位于大月山的西南方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95,湖南省怀化市雅礼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共14页。
这是一份湖南省怀化市雅礼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我国地形地势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