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第二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题
展开一、选择题(共24分)
1. 对物理量的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下估测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1.5dm
B. 中央新闻联播时间大约30min
C.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10kg
D.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的是5m/s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即8dm,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半小时,即30min,故B符合题意;
C.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正确的是( )
A. 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不能选用没有零刻度线的刻度尺
B. 使用量筒测量体积时,应该选择量程尽可能大的量筒
C. 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物体放入托盘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D.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要使弹簧的轴线方向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答案】D
【解析】
【详解】A.没有零刻度线的刻度尺,可以把其它刻度线当作零刻度线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故A错误;
B.使用量筒测量体积时,为了减小误差,应该选择量程合适分度值小的量筒,故B错误;
C.根据天平使用方法可知,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物体放入托盘后,不能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故C错误;
D.根据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可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要使弹簧的轴线方向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故D正确。
故选D。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试卷,家威杏 MXSJ663 每日最新,性比价最高3. 如图是某物体在5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前1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
B. 在0~3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10m/s
C. 在1~3s内,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在3~5s内,该物体速度为5m/s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前1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在0~3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故B错误;
C.由图可知物体在1~3s内的s﹣t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路程没有增加,表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在3~5s内,该物体通过路程为10m,时间为2s,速度为
故D正确。
故选D。
4. 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所用时间之比是2: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 l:2B. 2:1C. 2:9D. 9: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由知道,甲乙的速度之比
故D正确。
故选D
5.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B.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D.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答案】B
【解析】
【详解】声音有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A正确;“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C正确;墙壁是固体,“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故D正确,故选B.
6. 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体温计用后应将液柱甩回玻璃泡
B. 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C. 测液体温度时,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读数
D.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体温计的特点,用后要将夜柱甩回玻璃泡内,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读取被测物体温度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使温度计离开测量物体,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 在EF段,该物质需要吸热
C. 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5min
D. 该物质可能是石蜡
【答案】BD
【解析】
【详解】分析可知,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是晶体。在BC段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BC段是该物质熔化的过程;该物质在EF段持续放热温度不变,因此EF段是该物质凝固的过程。
A.在t=5min时,该物质仍处于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EF段,该物质正处于凝固过程,该物质需要放热,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该物质熔化过程从第3min大约持续到第8min,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5min,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是晶体,石蜡没有固定熔点,是非晶体,该物质不可能是石蜡,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D。
8. 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冬天北方窗户上的“冰花”,出现在窗户的内侧表面
B. 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 文艺演出时舞台上释放的“白气”是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D. 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降低了室内的气温
【答案】A
【解析】
【详解】A.冬天北方窗户上的“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放热凝华成的小冰晶附在窗户的内侧表面,故A正确;
B.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错误;
C.文艺演出时舞台上释放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水珠,故C错误;
D.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加快皮肤表面空气的流速,加快皮肤表面汗液的蒸发,蒸发带走热量,降低皮肤温度,故D错误。
故选A。
9. 对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看见水中的鱼儿——光的直线传播B. 太阳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
C. 树荫下出现的圆形光斑——光的折射D. 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
【答案】D
【解析】
【详解】A.看见水中的鱼儿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不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
B.太阳下人影相随,即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是光的反射,故B错误;
C.树荫下出现的圆形光斑,它们是太阳的实像,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C错误;
D.用镜子增大空间感,是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成像时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有增大空间的感觉,故D正确。
故选D。
10. 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B. 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 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D. 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平面镜所成的像,物像等大,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蜡烛A的像与蜡烛B不再重合,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如图是一条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哪幅图的光路是错误的(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平行于主光轴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 晓晓在做测量密度实验时,分别测量了A、B两种不同物质的密度,并绘制了m-V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密度是2×10³kg/m³B. 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 质量相同时, 甲的体积是乙的2倍D. 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是 1∶2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像数据得,甲的密度是
故A正确;
B.密度是物质本身的性质,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变,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故C错误;
D.由图像数据得,乙的密度是
所以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是 2∶1,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共7题;共22分)
13. 加速上升中的卫星,相对于运载火箭是__________的,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_的,而从大的角度看,一切物体都在_______.(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答案】 ①. 静止 ②. 运动 ③. 运动
【解析】
【详解】[1]卫星由火箭运载,它们没有相对运动,因此卫星相对于火箭是静止的;
[2]卫星在上升过程中在远离地球,则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从大角度看,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14. “入班即静”要求同学们在教室养成轻声说话的习惯,说话声是由人的声带__________而发出声音,“轻声”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小。
【答案】 ①. 振动 ②. 响度
【解析】
【详解】[1]一切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说话声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2]“轻声”是指声音的的强度较弱,即声音的响度小。
15.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饺子在水里煮不会焦,而在油里炸会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_____不同;夏天常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利用了干冰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吸热;冬天贮藏菜的地窖中放一桶水是利用水的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使菜的温度不降太多。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瓶装液化气在常温下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法发生液化的。
【答案】 ①. 沸点 ②. 升华 ③. 凝固 ④. 压缩体积
【解析】
【详解】[1]饺子在水里煮不会焦,而在油里炸会焦,说明油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这是由于油和水的沸点不同。
[2]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成气态的二氧化碳需要吸收热量,从而使食品降温。
[3]冬天,在菜窖中加几桶水,温度降低时,水凝固成冰,放出热量,空气温度不至于很低,防止冻坏蔬菜。
[4]气态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瓶装液化气在常温下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发生液化的。
16. 夏天,青青的小屋里开了冷气,突然,青青发现玻璃窗上有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_______(选填“外侧”或“内侧”)。周末,青青到公园游玩,在湖边看到了“鱼戏莲叶间”的景象,青青看到的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所形成的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 ①. 液化 ②. 外侧 ③. 虚
【解析】
【详解】[1][2]夏天青青的小屋里开了冷气,突然青青发现玻璃窗上有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户外的水蒸气遇冷玻璃液化形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外侧。
[3]周末,青青到公园游玩在湖边看到了“鱼戏莲叶间”的景象青青看到的水中的鱼是由于来自水底鱼的光,进入空气射入人眼时发生光的折射所形成的,人眼逆着光看去在水底形成鱼的虚像,像得位置高于鱼的实际位置。
17. 显微镜的物镜是把微小的物体放大成_____(选填“虚”或“实”)像,目镜相当于拿放大镜看这个像。望远镜是:物镜把远处物体成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目镜也是相当于用放大镜再来看这个像。
【答案】 ①. 实 ②. 缩小
【解析】
【详解】[1]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即将载物台上的物体放在物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原理与投影仪相似;此时经过物镜所成的像恰好处于目镜的1倍焦距以内,故该像经目镜再次放大,所以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2]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物体通过物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通过靠近眼睛的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18. 把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离凸透镜15cm的地面上能看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当一个物体到该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能成一个倒立_____的实像。此成像原理与________的工作原理相同。照相机是利用物体在 ________倍焦距之外时,凸透镜能成倒立 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答案】 ①. 15 ②. 放大 ③. 投影仪(或幻灯机) ④. 2 ⑤. 缩小
【解析】
【详解】[1]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5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该点即为焦点,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15cm。
[2][3]焦距f=15cm,当一个物体到该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处于1焦与2焦之间,成倒立放大实像,成像原理与投影仪(或幻灯机)类似。
[4][5]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19. 2022年2月4日举行的北京冬奥会采用了最先进的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地下制冷管道内的液态二氧化碳 ____________吸收热量,使地面温度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再往地面上浇水,水会 ____________成冰(前两空均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水结为冰,体积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已知ρ水>ρ冰。
【答案】 ①. 汽化 ②. 凝固 ③. 变大
【解析】
【详解】[1]液态二氧化碳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所以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可以使地面温度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
[2]水是液态,冰是固态,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3]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但是冰的密度比水小,根据
可知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三、作图题(共12分)
20. 潭清疑水浅,安全记心间.如图,A 是水池底某点,请作出光线AO 的折射光线以及人从岸上看到A 的像A′.
( )
【答案】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解析】
【详解】先过折射点垂直界面作出法线,再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画出折射光线,注意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将两条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其交点即为人所看到的A点的像的位置A′,如图所示:
21. 如图所示是一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 )
【答案】
【解析】
【详解】先过入射点垂直于平面镜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所以反射角为90°−30°=60°,则入射角也为60°,光路图如图所示;
22. 请完成如图所示透镜的光路图。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由图可知,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则入射光线是过焦点的,如图所示:
23. 如图,一束光垂直于凹透镜的主光轴射向平面镜,请在图中画出该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再通过凹透镜折射的光路图。
【答案】
【解析】
【详解】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已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90°-45°=45°
据此画出反射光线;又知入射光线垂直于主光轴,所以可知反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再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共30分)
24.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cm;
(2)按图乙安装器材时,需要调节烛焰的中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___;
(3)当三者处于图乙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像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透镜成像和此相同的是___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4)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的环境应该___________(选填“较暗”或“较亮”)一些;蜡烛烧短后,光屏上的像将向___________移动。
【答案】 ①. 10.0 ②. 同一高度 ③. 倒立 ④. 放大 ⑤. 投影仪 ⑥. 较暗 ⑦. 上
【解析】
【详解】(1)[1]根据焦距的定义,由甲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
f=30.0cm-20.0cm=10.0cm
(2)[2]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的中心、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3)[3][4]由图可知,此时物距为15cm,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能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5]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应用的是这个原理。
(4)[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为了能观察到光屏上清晰的像,实验的环境应该较暗一些。
[7]由于光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所以蜡烛烧短后,烛焰向下移动,光屏上烛焰的像将向上移动。
25. 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本实验应该在较______(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为确定像的位置,用______(选填“厚”或“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将蜡烛A点燃后放在玻璃板前方,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使它与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或“等效替代”)法;
(2)A、B两根蜡烛的大小和形状应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这样便于验证像和物的______关系;
(3)小明增大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则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实验表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相对于镜面是______的;
(4)用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如图乙所示,像将会呈现在蜡烛B的______(选填“上方”“正中”或“下方”)。
【答案】 ①. 暗 ②. 薄 ③. 等效替代 ④. 相同 ⑤. 大小 ⑥. 不变 ⑦. 对称 ⑧. 下方
【解析】
【详解】(1)[1]实验时,蜡烛点燃,环境较暗时,成像的蜡烛和环境对比度比较大,并且蜡烛比较亮,蜡烛在玻璃板中成像会更清晰。
[2]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都可以成像,玻璃板如果薄,两个像距离近,测量误差小,实验效果好;反之,较厚的玻璃板两面,都可以成像,会出现了两个不重合的像,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3]本实验用与A蜡烛完全相同的B蜡烛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这是等效替代法的应用。
(2)[4][5]A、B两根蜡烛的大小和形状应相同,比较B蜡烛与A的像,验证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3)[6]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等,故小明增大蜡烛A到平面镜距离,则像的大小不变。
[7]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且相遇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故像与物相对于平面镜对称。
(4)[8]根据对称性,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如图乙所示,像将会呈现在蜡烛B的下方。
五、计算题(共12分)
26.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答案】(1);(2)600m
【解析】
【详解】(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火车过桥时,由得:
27. 小银同学用天平称出一钢球质量为711g,将该钢球浸没于盛有200mL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300mL处。(已知ρ钢=7.9×103kg/m3,ρ酒精=0.8×103kg/m3)。求:
(1)此钢球的体积;
(2)该钢球空心部分体积;
(3)若在空心部分注满酒精,该钢球的总质量是多少。
【答案】(1)100cm3;(2)10cm3;(3)719g。
【解析】
【详解】解:(1)此钢球的体积
V球=V2-V1=300mL-200mL=100mL=100cm3
(2)钢的密度
ρ钢=7.9×103kg/m3=7.9g/cm3
钢球钢的体积
该钢球空心部分体积
V空=V球-V钢=100cm3-90cm3=10cm3
(3)空心部分注满酒精时酒精的体积
V酒精=V空=10cm3
酒精的密度
ρ酒精=0.8×103kg/m3=0.8g/cm3
空心部分注满酒精时的质量
m酒精=ρ酒精V酒精=0.8g/cm3×10cm3=8g
钢球的总质量
m=m球+m酒精=711g+8g=719g
答:(1)此钢球体积是100cm3;
(2)该钢球空心部分体积是10cm3;
(3)若在空心部分注满酒精,该钢球的总质量是719g。
193,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十六中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193,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十六中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第二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第二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第二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第二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63,甘肃省武威市第二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63,甘肃省武威市第二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