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6课 冷战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6课 冷战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一:初识冷战,活动二:探究缘由,活动三:再识冷战,活动四:课堂小结,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材分析
《冷战》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16课的主要内容。本课主要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推行冷战政策。冷战开始后,出现了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斗争。本课包括“冷战的发生”、“德国的分裂”和“北约与华约对峙”三部分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2)了解为什么美国和苏联从战时的盟友转变为战后的敌手,冷战对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美苏冷战的相关材料、图片等资料,提高学生对不同史料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逐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体长期的冷战对峙,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从而形成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冷战的发生,北约与华约对峙。
2.难点:冷战对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准备
1.教学方法:启发式、史料分析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
2.教学准备:希沃白板5,搜集整理的图片、视频、史料等。
(五)教学过程:
导入:(根据单元导读内容进行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美苏两国之间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峙局面。
【活动一:初识冷战】(齐读材料和问题,然后分组选取代表进行回答)
材料:1946年1月20日,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在国会发表演说,他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成是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最大敌人,提出“对付这样的敌人在不排除武装进攻的前提下,应多从特殊的政治手段、外交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进行渗透。……我为这种渗透取个新名词,叫做‘冷战’。”
问题:据材料,指出“冷战”的提出者是哪国人?概括他认为的“冷战”具有哪些特点?
使学生认识到: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活动二:探究缘由】(结合材料及课文内容,进行分组抢答)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使民主、人权、和平思想深入人心,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据材料一,分析美国为什么推行“冷战” 而不是“热战” ?
材料二:1945年4月16日杜鲁门总统说:“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推行“冷战”的目的。
(3)据表格,概括美国推行“冷战”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4)结合图片,分析美国为什么对苏联等国推行“冷战”?对此苏联的态度如何?
(5)据漫画和材料,分析美苏“冷战”的原因还有哪些?
综合上述内容,使学生了解到冷战爆发的原因有: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③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增强,认为美国是苏联潜在的防御对象。④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⑤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不同等。
【活动三:再识冷战】(结合视频、图片材料及课文内容,分组讨论后,成员回答问题)
环节一:冷战的发生
(1)据视频内容,指出揭开“冷战”序幕的是谁?“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它的大规模运用指的是哪一事件?(初步构建知识结构)
备注一:丘吉尔1946年3月在富尔顿发表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华沙、柏林……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高压控制之下。”
备注二:今天希腊这个国家的生存,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正如希腊的情形一样,如果土耳其要得到它所需的援助,就得由美国供给它。我们是能够提供那种援助的唯一国家(世界已经分成两个敌对营垒)“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选择其一。一种是‘自由制度’,一种是‘极权政权’。”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上的讲话
备注三:……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在哈佛大学演讲
(2)据备注内容,分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和实质一样吗?它们给美苏带来了哪些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理解:杜鲁门主义是公开的宣称干涉他国的内政,马歇尔计划是采取较隐藏的方式控制他国。两者都以遏制苏联社会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称霸世界为目的。)
链接中考原题:
(1)据漫画A、B和C,分析马歇尔计划给美国带来了哪些好处?
(2)据漫画C和D,分析马歇尔计划给欧洲带来了哪些影响?
环节二:德国的分裂
①结合《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德国分裂的原因是什么?
②结合课文内容,指出什么是“柏林危机”?结合所学,分析其特点有哪些?
③结合地图,指出1949年德国分裂为哪两个国家?
④综合上述内容,分析为什么说德国分裂是冷战的产物?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东西方的对峙在这里得到集中的体现。
环节三: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①结合课文内容,填入北约与华约成立的时间、参加国家和签订条约等内容。
②结合两个文件的内容,概括两个集团奉行的共同原则。
③综合上述内容,概括北约与华约的性质。
④结合地图,分析北约与华约成立的影响?
(1)结合所学,将表格一填写完整。
(2)结合两个表格的内容,分析美苏冷战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
【活动四:课堂小结】(结合知识结构图,进行小结)
二战初期,美国为了称霸世界,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推行了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影响,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但是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思维,即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因此各国要摒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
【课堂练习】
1.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二战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这表明: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冷战”局面已经形成
C.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 D.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确立
2.有人认为“马歇尔计划远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这句话的含义是:①它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织部分;②企图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的作用;③它是以美国遏制苏联为目的;④起到了巩固欧洲资本主义秩序的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历史漫画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右侧漫画反映的史实是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B、绥靖政策的推行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冷战”政策的结束
4.下列国际会议中,由美国完全主导的是
A、签订《凡尔赛条约》的会议 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会议
C、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 D、签署《北大西洋公约》的会议
答案:1C
2C
3 C
4D
时间
总兵力
军费开支
军事基地及其他
黄金储备
工业产值
外贸出口
二战后初期
1230万
90多亿美元
数百个军事基地,最强大的海、空军,垄断原子弹
占资本主义世界3/4
占资本主义世界2/3
占资本主义世界1/3
北约
华约
成立时间
1949年
参加国家
苏联等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签订条约
成立影响
时间
表现
特点
形成原因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项目
洲际导弹
潜艇发射导弹
战略轰炸机
核弹头
年份
1968年
1978年
1968年
1978年
1968年
1978年
1968年
1978年
美国
1054枚
1054枚
656枚
656枚
545架
432架
4300枚
11000枚
苏联
858枚
1400枚
121枚
1015枚
155架
135架
1300枚
4500枚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6课 冷战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 冷战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新课讲授,小结和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公开课表格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