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4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最新优质教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1.古 代 诗 歌 五 首 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1.古 代 诗 歌 五 首 教学设计,共8页。
课题21.古 代 诗 歌 五 首(第一课时)主备教师张爱琳 辅备教师课型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古代诗歌五首》编入部编版七下第五单元,本单元的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字里行间闪烁着哲理的光彩,带给我们许多启迪” 。其学习内容主要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托物言志的手法,二是比较阅读的方法。本课的五首诗分别为《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它们被组合安排在这一课之中,必然有其内在的逻辑关联,因此,可以将这五首诗整合教学作为指导学生群诗学习的尝试。2.学习者分析本课已经接近七年级的尾声,学生通过近一学年的学习,初步掌握了阅读诗歌的一般方法,能够初步品读诗歌。但对诗歌的比较阅读没有接触,没有进行过群诗阅读,同时也未能完全深入理解诗歌。3.学习目标确定(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运用目标:掌握本单元中出现的词语。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以寄托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文化自信目标: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理解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积极、乐观、认真的对待自己的人生。思维能力目标:调动已有的阅读积累,掌握阅读本单元文章的基本方法,学习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加深理解,拓宽视野。学习运用点评的方式,以三言两语表述自己的观点。4.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学习难点:品味诗句,学习知人论世的评析方法,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5教法:朗读指导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引导法、演示法学法 讨论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6.教学准备 : 教师搜集资料,准备制作幻灯片,采用多媒体教学。 学习评价设计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用群诗阅读的理念阅读诗歌。从诗人的生平、诗歌创作背景的比较开始,再到对于诗人创作情景的想象,体会诗歌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从而体会到同样的题材,不同的心境,会有不同意境的诗歌;同样的作者,不同的境遇,也会写出不同情感的诗歌;不同时期的作者,因其遭遇相似的事件,也许也会写出相同情感的诗歌来;不同的诗歌,我们会体会不同的意境、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哲理,这也是我们学习诗歌的有趣之处。8.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环节一: 教师活动1 导入新课(见课件)(板书文题)学生活动1 辅备人修改意见: 个人二次备课: 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由燕昭王招贤纳士的故事说起,引导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相关背景,为体味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做必要的铺垫。环节二::预学展示教师活动21.作者简介。(参见课件“作者名片”栏目)2.写作背景。(参见课件课“背景链接”栏目)学生活动2学生记笔记活动意图说明: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环节三:朗读诗歌,感受节奏教师活动3由于诗歌体裁的特殊性,学习诗歌时,应先从诵读入手,感受其节奏美。1.读准字音。要求声音响亮,字正腔圆。可结合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和韵律。(2)师播放朗读录音,明确朗读节奏。3.读懂古诗大意。师:读诗,不仅要感受音韵之美,还要读出诗意之美。请同学们反复诵读诗歌,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意思。学生活动3生自由朗读诗歌,自主划分朗读节奏。(2)全班齐读诗歌,感受古体诗的节奏和韵律。同学们反复诵读诗歌,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意思。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层层推进,营造学习本诗的氛围,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古体诗的诗韵,为后面理解诗人情志做铺垫。环节四:知人论世,感悟诗情教师活动:生再次朗读诗歌,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思考下面的问题。设问1: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这两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设问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设问3:诗中描绘了空旷辽阔的意境,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设问4:诗人在这茫茫天地、悠悠岁月之间,对生命产生了什么思考?结合诗人的经历,体味诗中的哲理。师小结:《登幽州台歌》通过宏大的事物来衬托人的孤单渺小,表现诗人的孤独、悲伤之情,进而产生生命短暂、人生有限的思考。这首哲理诗,采用融理入情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苦闷的情怀。悲怆中激荡着豪情,质朴中蕴含着深思,大有“汉魏风骨”。学生活动4小组合作讨论后,每组选派代表回答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通过品析诗句,让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诗人的情志,并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学习如何鉴赏分析融理入情的哲理诗,从而深刻理解诗歌内涵。环节一: 望 岳教师活动5:导入新课(见课件)(板书文题)学生活动5第二环节:预学展示1.作者简介。本课“作者名片”栏目)2.写作背景。本课“背景链接”栏目)第三环节:诵读经典,感受诗韵1.读准字音。要求声音响亮,字正腔圆。可结合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和韵律。本诗是一首五言古诗,从句式方面看,五言古诗一般为“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本诗的句式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读懂古诗大意。反复诵读诗歌,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意思。 学生圈点批画生自由朗读诗歌,自主划分朗读节奏。(2)全班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层层推进,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五言古诗的诗韵,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意,为后面理解诗人情志做铺垫。环节四:知人论世,感悟诗情教师活动 4 生再次朗读诗歌,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思考下面的问题。设问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设问2:诗题叫《望岳》,但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都是写“望”字,并且角度有别。你能说说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设问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中的“钟”“割”二字用得非常好,请你分析好在哪里。设问4: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不是为了传情达意。尾联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和哲理?设问5: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杜甫。师小结:《望岳》中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体现了诗人乐学生活动4 1预设 雄伟高大、神奇秀丽。从“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2预设 首联: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远望)颔联: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近望)颈联:望到了泰山中云涌云翻时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林的景象。(细望)尾联:想象登上泰山顶峰,将四周群山看遍之景。(想象)诗人由远望到近望,再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上泰山顶峰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串,“望”字是全诗的线索。 辅备人修改意见: 个人二次备课: 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旨在通过品析诗歌内涵,让学生体会诗中借景抒情的手法,以及诗歌中所蕴含的诗人的情感和志趣,并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来进一步明确诗人的形象,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环节二:登飞来峰教师活动师:读杜甫的《望岳》,我们感觉到的不仅是诗人对泰山美景的赞颂,更是诗人勇攀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看看他在登上高山之后,又有怎样的感慨和情怀。(板书文题)学生活动3活动意图说明:从刚学过的古诗导入,既能对之前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又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到新的“登高”诗的学习当中。环节四:诵读经典,感受诗韵教师活动41.读准字音。要求声音响亮,字正腔圆。可结合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和韵律。3.读懂古诗大意。反复诵读诗歌,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意思。学生活动4要求声音响亮,字正腔圆。可结合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读准字音。2)师播放朗读录音,明确朗读节奏。(3)全班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绝句的诗韵,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意,为后面理解诗人的情志做铺垫环节五:知人论世,感悟诗情教师活动5生再次朗读诗歌,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思考下面的问题。设问1: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设问2:“闻说鸡鸣见日升”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设问3:结尾两句中的“浮云”和“最高层”有何含义?设问4: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从诗歌中读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设问5:学了这首诗,说说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师小结:《登飞来峰》中诗人虚写了富有朝气的登高望远之景,寄寓了高瞻远瞩的道理,表现了诗人的雄心抱负与改革决心。诗中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传达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生分组讨论,每一组选一名代表回答教师总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感受到陈子昂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感受到杜甫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体会到王安石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希望同学们能理解这些诗歌表现的哲理,让古代文化思想进入内心,滋润心田。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旨在通过品析诗句,让学生体会诗中借景抒情的手法,以及诗歌中所蕴含的诗人的情感和志趣。知人论世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诗歌内涵。板书设计 10.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预估时间:(1)背诵并用楷书工整、规范地默写这三首诗。(2)查阅资料,为剩余两首诗歌“知人论世”搜集相关信息。11.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制作多媒体课件12.教学反思与改进课题第2课时 《游山西村》及《己亥杂诗》学习目标确定1.反复诵读并背诵《登飞来峰》 《游山西村》及《己亥杂诗》(其五),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3.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学习难点: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环节一: 《游山西村》教的活动1.读准字音。要求声音响亮,字正腔圆。可结合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和韵律。古诗讲究平仄有序,音韵和谐,尤其是律诗,格律要求更严格。朗读时,重读句尾的韵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游山西村》韵字是:豚、村、存、门。3.读懂古诗大意。学生活动(1)生自由朗读诗歌,自主划分朗读节奏。2)师播放朗读录音,明确朗读节奏。(3)抽查朗读,全班齐读诗歌,感受律诗的节奏和韵律。反复诵读诗歌,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意思。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律诗严格的格律,体会其韵律美,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意,为后面理解诗人情志做铺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环节二: 知人论世,感悟诗情 教师活动1 再次朗读诗歌,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思考下面的问题。设问1:诗人游山西村时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设问2: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设问3: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说说其中的妙处。师小结:《游山西村》是一首记游的七言律诗。本诗紧扣“游”字,按照“叙事—写景—抒情”的顺序,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表达了对古朴淳厚的乡村民俗的留恋和热爱之情。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探究 每组选派代表回答 辅备人修改意见: 个人二次备课: 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通过品析诗歌中富含哲理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以及诗中蕴含的哲理,再次体会诗歌借景抒情、景中寓理的写法。由浅入深地分析,有利于学生深刻领会诗歌的内涵环节三: 己亥杂诗教师活动2导入新课(见课件)学生活动2活动意图说明:从诗歌写作的背景入手,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诗歌的学习中环节三:预学展示1.作者简介。2.写作背景。教师活动3诵读经典,感受诗韵1.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和韵律。3.读懂古诗大意。反复诵读诗歌,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意思。2)师播放朗读录音,明确朗读节奏。学生活动3要求声音响亮,字正腔圆。可结合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读准字音1)生自由朗读诗歌,自主划分朗读节奏。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韵,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意,为后面理解诗人情志做铺垫。环节四:知人论世,感悟诗情教师活动4生再次朗读诗歌,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思考下面的问题。设问1:诗人为什么要辞官回家?设问2:我们通过哪两句诗可以体会出被迫辞官的龚自珍的心情?设问3:龚自珍愤而辞官后,是否从此不再关心国家的命运呢?设问4:结合写作背景,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形象?师小结:《己亥杂诗》(其五)抒发了诗人离京南返的无尽愁绪,也表达出诗人虽已辞官,仍决心为国效力、奉献终生的决心,以及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着挚爱之情。全诗寄情于物,形象贴切,浑然一体,感人至深。学生活动4学生分组讨论,并选代表回答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巧妙地将诗歌和写作背景糅合在一起,让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志趣环节五:总结存储教师活动5.教师总结。本课学习了三首诗,让我们又获得了新的教益。《游山西村》中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们明白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令人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己亥杂诗》(其五)中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爱国忧民、无私奉献精神。希望同学们能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古代的诗歌艺术,让这些经典文化伴你们健康成长。学生活动510.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预估时间:(1)背诵并用楷书工整、规范地默写这二首诗。(2)选择感受最深的一首,发挥想象,写成一篇文章。(500字左右)11.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游山西村》:融情于景,耐人咀嚼。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己亥杂诗》(其五):构思巧妙,立意深远。这首诗构思新颖独特,一反历代文人对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情调,歌颂了落花的积极作用,从而表明自己虽然离开了以前的职位,但是为国家、社会、民众献身的决心始终不变。此诗格调激昂向上,历来为人们所传诵。12.教学反思与改进
课题21.古 代 诗 歌 五 首(第一课时)主备教师张爱琳 辅备教师课型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古代诗歌五首》编入部编版七下第五单元,本单元的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字里行间闪烁着哲理的光彩,带给我们许多启迪” 。其学习内容主要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托物言志的手法,二是比较阅读的方法。本课的五首诗分别为《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它们被组合安排在这一课之中,必然有其内在的逻辑关联,因此,可以将这五首诗整合教学作为指导学生群诗学习的尝试。2.学习者分析本课已经接近七年级的尾声,学生通过近一学年的学习,初步掌握了阅读诗歌的一般方法,能够初步品读诗歌。但对诗歌的比较阅读没有接触,没有进行过群诗阅读,同时也未能完全深入理解诗歌。3.学习目标确定(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运用目标:掌握本单元中出现的词语。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以寄托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文化自信目标: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理解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积极、乐观、认真的对待自己的人生。思维能力目标:调动已有的阅读积累,掌握阅读本单元文章的基本方法,学习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加深理解,拓宽视野。学习运用点评的方式,以三言两语表述自己的观点。4.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学习难点:品味诗句,学习知人论世的评析方法,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5教法:朗读指导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引导法、演示法学法 讨论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6.教学准备 : 教师搜集资料,准备制作幻灯片,采用多媒体教学。 学习评价设计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用群诗阅读的理念阅读诗歌。从诗人的生平、诗歌创作背景的比较开始,再到对于诗人创作情景的想象,体会诗歌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从而体会到同样的题材,不同的心境,会有不同意境的诗歌;同样的作者,不同的境遇,也会写出不同情感的诗歌;不同时期的作者,因其遭遇相似的事件,也许也会写出相同情感的诗歌来;不同的诗歌,我们会体会不同的意境、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哲理,这也是我们学习诗歌的有趣之处。8.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环节一: 教师活动1 导入新课(见课件)(板书文题)学生活动1 辅备人修改意见: 个人二次备课: 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由燕昭王招贤纳士的故事说起,引导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相关背景,为体味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做必要的铺垫。环节二::预学展示教师活动21.作者简介。(参见课件“作者名片”栏目)2.写作背景。(参见课件课“背景链接”栏目)学生活动2学生记笔记活动意图说明: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环节三:朗读诗歌,感受节奏教师活动3由于诗歌体裁的特殊性,学习诗歌时,应先从诵读入手,感受其节奏美。1.读准字音。要求声音响亮,字正腔圆。可结合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和韵律。(2)师播放朗读录音,明确朗读节奏。3.读懂古诗大意。师:读诗,不仅要感受音韵之美,还要读出诗意之美。请同学们反复诵读诗歌,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意思。学生活动3生自由朗读诗歌,自主划分朗读节奏。(2)全班齐读诗歌,感受古体诗的节奏和韵律。同学们反复诵读诗歌,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意思。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层层推进,营造学习本诗的氛围,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古体诗的诗韵,为后面理解诗人情志做铺垫。环节四:知人论世,感悟诗情教师活动:生再次朗读诗歌,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思考下面的问题。设问1: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这两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设问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设问3:诗中描绘了空旷辽阔的意境,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设问4:诗人在这茫茫天地、悠悠岁月之间,对生命产生了什么思考?结合诗人的经历,体味诗中的哲理。师小结:《登幽州台歌》通过宏大的事物来衬托人的孤单渺小,表现诗人的孤独、悲伤之情,进而产生生命短暂、人生有限的思考。这首哲理诗,采用融理入情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苦闷的情怀。悲怆中激荡着豪情,质朴中蕴含着深思,大有“汉魏风骨”。学生活动4小组合作讨论后,每组选派代表回答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通过品析诗句,让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诗人的情志,并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学习如何鉴赏分析融理入情的哲理诗,从而深刻理解诗歌内涵。环节一: 望 岳教师活动5:导入新课(见课件)(板书文题)学生活动5第二环节:预学展示1.作者简介。本课“作者名片”栏目)2.写作背景。本课“背景链接”栏目)第三环节:诵读经典,感受诗韵1.读准字音。要求声音响亮,字正腔圆。可结合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和韵律。本诗是一首五言古诗,从句式方面看,五言古诗一般为“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本诗的句式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读懂古诗大意。反复诵读诗歌,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意思。 学生圈点批画生自由朗读诗歌,自主划分朗读节奏。(2)全班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层层推进,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五言古诗的诗韵,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意,为后面理解诗人情志做铺垫。环节四:知人论世,感悟诗情教师活动 4 生再次朗读诗歌,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思考下面的问题。设问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设问2:诗题叫《望岳》,但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都是写“望”字,并且角度有别。你能说说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设问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中的“钟”“割”二字用得非常好,请你分析好在哪里。设问4: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不是为了传情达意。尾联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和哲理?设问5: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杜甫。师小结:《望岳》中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体现了诗人乐学生活动4 1预设 雄伟高大、神奇秀丽。从“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2预设 首联: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远望)颔联: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近望)颈联:望到了泰山中云涌云翻时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林的景象。(细望)尾联:想象登上泰山顶峰,将四周群山看遍之景。(想象)诗人由远望到近望,再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上泰山顶峰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串,“望”字是全诗的线索。 辅备人修改意见: 个人二次备课: 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旨在通过品析诗歌内涵,让学生体会诗中借景抒情的手法,以及诗歌中所蕴含的诗人的情感和志趣,并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来进一步明确诗人的形象,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环节二:登飞来峰教师活动师:读杜甫的《望岳》,我们感觉到的不仅是诗人对泰山美景的赞颂,更是诗人勇攀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看看他在登上高山之后,又有怎样的感慨和情怀。(板书文题)学生活动3活动意图说明:从刚学过的古诗导入,既能对之前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又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到新的“登高”诗的学习当中。环节四:诵读经典,感受诗韵教师活动41.读准字音。要求声音响亮,字正腔圆。可结合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和韵律。3.读懂古诗大意。反复诵读诗歌,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意思。学生活动4要求声音响亮,字正腔圆。可结合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读准字音。2)师播放朗读录音,明确朗读节奏。(3)全班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绝句的诗韵,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意,为后面理解诗人的情志做铺垫环节五:知人论世,感悟诗情教师活动5生再次朗读诗歌,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思考下面的问题。设问1: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设问2:“闻说鸡鸣见日升”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设问3:结尾两句中的“浮云”和“最高层”有何含义?设问4: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从诗歌中读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设问5:学了这首诗,说说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师小结:《登飞来峰》中诗人虚写了富有朝气的登高望远之景,寄寓了高瞻远瞩的道理,表现了诗人的雄心抱负与改革决心。诗中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传达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生分组讨论,每一组选一名代表回答教师总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感受到陈子昂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感受到杜甫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体会到王安石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希望同学们能理解这些诗歌表现的哲理,让古代文化思想进入内心,滋润心田。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旨在通过品析诗句,让学生体会诗中借景抒情的手法,以及诗歌中所蕴含的诗人的情感和志趣。知人论世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诗歌内涵。板书设计 10.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预估时间:(1)背诵并用楷书工整、规范地默写这三首诗。(2)查阅资料,为剩余两首诗歌“知人论世”搜集相关信息。11.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制作多媒体课件12.教学反思与改进课题第2课时 《游山西村》及《己亥杂诗》学习目标确定1.反复诵读并背诵《登飞来峰》 《游山西村》及《己亥杂诗》(其五),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3.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学习难点: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环节一: 《游山西村》教的活动1.读准字音。要求声音响亮,字正腔圆。可结合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和韵律。古诗讲究平仄有序,音韵和谐,尤其是律诗,格律要求更严格。朗读时,重读句尾的韵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游山西村》韵字是:豚、村、存、门。3.读懂古诗大意。学生活动(1)生自由朗读诗歌,自主划分朗读节奏。2)师播放朗读录音,明确朗读节奏。(3)抽查朗读,全班齐读诗歌,感受律诗的节奏和韵律。反复诵读诗歌,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意思。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律诗严格的格律,体会其韵律美,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意,为后面理解诗人情志做铺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环节二: 知人论世,感悟诗情 教师活动1 再次朗读诗歌,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思考下面的问题。设问1:诗人游山西村时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设问2: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设问3: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说说其中的妙处。师小结:《游山西村》是一首记游的七言律诗。本诗紧扣“游”字,按照“叙事—写景—抒情”的顺序,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表达了对古朴淳厚的乡村民俗的留恋和热爱之情。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探究 每组选派代表回答 辅备人修改意见: 个人二次备课: 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通过品析诗歌中富含哲理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以及诗中蕴含的哲理,再次体会诗歌借景抒情、景中寓理的写法。由浅入深地分析,有利于学生深刻领会诗歌的内涵环节三: 己亥杂诗教师活动2导入新课(见课件)学生活动2活动意图说明:从诗歌写作的背景入手,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诗歌的学习中环节三:预学展示1.作者简介。2.写作背景。教师活动3诵读经典,感受诗韵1.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和韵律。3.读懂古诗大意。反复诵读诗歌,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意思。2)师播放朗读录音,明确朗读节奏。学生活动3要求声音响亮,字正腔圆。可结合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读准字音1)生自由朗读诗歌,自主划分朗读节奏。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韵,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意,为后面理解诗人情志做铺垫。环节四:知人论世,感悟诗情教师活动4生再次朗读诗歌,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思考下面的问题。设问1:诗人为什么要辞官回家?设问2:我们通过哪两句诗可以体会出被迫辞官的龚自珍的心情?设问3:龚自珍愤而辞官后,是否从此不再关心国家的命运呢?设问4:结合写作背景,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形象?师小结:《己亥杂诗》(其五)抒发了诗人离京南返的无尽愁绪,也表达出诗人虽已辞官,仍决心为国效力、奉献终生的决心,以及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着挚爱之情。全诗寄情于物,形象贴切,浑然一体,感人至深。学生活动4学生分组讨论,并选代表回答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巧妙地将诗歌和写作背景糅合在一起,让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志趣环节五:总结存储教师活动5.教师总结。本课学习了三首诗,让我们又获得了新的教益。《游山西村》中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们明白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令人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己亥杂诗》(其五)中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爱国忧民、无私奉献精神。希望同学们能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古代的诗歌艺术,让这些经典文化伴你们健康成长。学生活动510.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预估时间:(1)背诵并用楷书工整、规范地默写这二首诗。(2)选择感受最深的一首,发挥想象,写成一篇文章。(500字左右)11.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游山西村》:融情于景,耐人咀嚼。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己亥杂诗》(其五):构思巧妙,立意深远。这首诗构思新颖独特,一反历代文人对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情调,歌颂了落花的积极作用,从而表明自己虽然离开了以前的职位,但是为国家、社会、民众献身的决心始终不变。此诗格调激昂向上,历来为人们所传诵。12.教学反思与改进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