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
展开①无以,则王乎( ) ②吾不忍其觳觫 ( ) ③将以衅钟( )
④齐国虽褊小( ) ⑤予忖度之( ) ⑥便嬖 ( )
⑦莅中国( ) ⑧吾惛 ( ) ⑨庠序( )
⑩孝悌 (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 ____________
①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②保民而王 ____________
③吾何爱一牛 ____________
④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____________
⑤以羊易之 ____________
⑥有复于王者 ____________
⑦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____________
⑧以及人之老 ____________
⑨缘木而求鱼 ____________
⑩殆有甚焉 ____________
⑪ 其若是,孰能御之 ____________
『文言知识』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释义。
①王说,曰 “______ ”同“_______ ” ____________
②为长者折枝 “______ ”同“_______ ”,____________
③刑于寡妻 “______ ”同“_______”, ____________
④然后快于心与 “______ ”同“_______”, ____________
⑤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______ ”同“_______”, ____________
⑥盖亦反其本 “______ ”同“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同“_______”, ____________
⑦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______ ”同“_______”, ____________
⑧是罔民也 “______ ”同“_______”, ____________
⑨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______ ”同“_______”, ____________
⑩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______ ”同“_______”, 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
①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古义: ②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古义: ③莅中国而抚四夷
古义:
今义:爱惜,爱护。
今义:隐藏不露;潜伏的,藏在深处的。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3.找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指出活用现象并释义。
①权,然后知轻重 , ,
②然后从而刑之 , ,
③树之以桑 , ,
④危士臣 , ,
⑤朝秦楚 , ,
⑥以一服八 , ,
⑦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 ,
⑧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 , ,
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
⑩为甘肥不足于口与 , ,
⑪小固不可以敌大 , ,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说明。
①故王之不王,不为也
②是以后世无传焉
③臣未之闻也
④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⑤吾何快于是
⑥树之以桑
⑦申之以孝悌之义
⑧臣闻之胡龁曰
⑨将以衅钟
⑩百姓之不见保
『整体感知』
1.阅读文本,简要说说孟子是怎样提出“王道”思想的。
2.孟子“保民而王”的主张实现的措施是什么?
3.孟子认为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在当时能实现吗?
【参考答案】
『字词积累』
1.①wàng ②hú sù ③xìn ④biǎn ⑤duó ⑥pián bì ⑦lì ⑧hūn ⑨xiáng ⑩tì 2.①道, 动词,述说、谈论 ②保, 动词, 安定、安抚 ③爱,动词, 吝惜、舍不得 ④隐, 动词, 痛惜, 哀怜 就, 动词, 走向 ⑤易, 动词,交换 ⑥复, 动词, 禀报 ⑦明, 名词, 视力 ⑧ 及, 动 词 , 推 及、 推广 到 ⑨缘, 动词, 攀 缘 , 攀 登 ⑩殆, 副词, 恐 怕、可能 ⑪ 其, 连词,表假设,如果
『文言知识』
1.①说 悦 高兴 ②枝 肢 肢体 ③刑 型 典 范 、榜样 ,这里作动词 ,做榜样 ④与 欤 语气词 ⑤采 彩 绚丽的颜色 ⑥盖 盍 何不 反 返 回到 ⑦涂 途 道路 ⑧罔 网 这里作动词, 张网捕捉, 比喻陷害 ⑨已 矣 表示确定语气 ⑩颁 斑 花白
2.①吝惜, 舍不得 ②痛惜,哀怜 ③中原地区
3.①权 名词用作动词 称量 ②刑 名词用作动词 处罚 ③树 名词用作动词 种植 ④危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处于险境 ⑤朝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朝见 ⑥服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降服, 降伏 ⑦远, 形容词用作动词, 远离 ⑧异 形容词的意动 用法 对……感到奇怪 ⑨第一个“老” 形容词用作动词 敬爱;第二个“老” 形容 词用作名词 老人 ⑩肥甘 形容词用作名词 美味的食物 ⑪小、大 形容词用作名词 小的势力、大的势力
4.①判断句, “也”表判断 ②宾语前置句, 即“以是后世无传焉” ③宾语前置句, 即“臣 未闻之也” ④主谓倒装句, 即“百姓之谓我爱宜乎也” ⑤状语后置句, 即“吾何于是快” ⑥状语后置句, 即“以桑树之” ⑦状语后置句, 即“以孝悌之义申之” ⑧省略句, 省 略引出对象的“于” ⑨省略句,省略介词宾语“之” ⑩被动句,“见”表被动
『整体感知』
1.齐宣王想听称霸的事, 孟子则将问题岔开, 提出“无以, 则王乎”的话题, 提出“保民而 王”的主张。从逻辑来看,“保民”的根源在于有“不忍之心”,而“不忍之心”的作用, 又在于推行仁政, 推行仁政的措施在于“制民之产”。孟子的议论始终围绕“保民而王”这 个论题展开,整个论证层层深入,衔接紧凑,体现出极强的逻辑性。 2. “保民而王”分三个步骤: 一是要推恩, 即把自己的仁心推及百姓; 二是要“制民之产” , 让百姓生活富足;三是要“教民”,要让百姓懂得基本的礼义。
3.①孟子描绘了一个百姓安居乐业, 社会道德高尚, 恬静和谐, 带有浪漫色彩的小农经济社 会。勾画出一幅美好的政治蓝图——衣食无忧,知礼守义,天下归心,远人来服。 ②孟子的理想社会, 在古代, 尤其是“霸道”盛行的战国时期是难以实现的。尽管齐宣王愿 意让孟子陈述自己的主张,却没有一个统治者真正愿意践行。
高中语文14.1 促织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a href="/yw/tb_c4001858_t4/?tag_id=42" target="_blank">14.1 促织学案设计</a>,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祝福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52_t4/?tag_id=42" target="_blank">12 祝福导学案</a>,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1 谏逐客书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46_t4/?tag_id=42" target="_blank">11.1 谏逐客书导学案</a>,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