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免疫与计划免疫》-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478284/0-171020040331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8.1.2《免疫与计划免疫》-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478284/0-171020040337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8.1.2《免疫与计划免疫》-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478284/0-171020040343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人教版 (新课标)生物八年级下册精品同步练习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同步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2023山东聊城中考改编)我们接种的疫苗和接种后在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分别是( )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2.(2023四川内江中考)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的炭疽时,利用绵羊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实验方法和过程如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组绵羊为实验组,乙组绵羊起对照作用
B.甲组绵羊注射脱毒病菌可引起特异性免疫
C.甲组绵羊第二次处理产生的抗体多于第一次处理
D.患炭疽的乙组绵羊死后,将其焚烧处理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2023四川广安中考)早在唐、宋时期,我国就有将天花病人的痘浆、痘痂等接种于健康人以预防天花的记载。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患过天花的人一般不会再患此病
B.皮肤和黏膜分别构成了阻挡天花病毒入侵的第一、第二道防线
C.通过接种痘浆、痘痂获得的免疫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健康人接种天花病人的痘浆、痘痂后体内可以产生相应抗原
4.(2023湖南常德一模)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叫( )
A.传染病 B.抗原 C.蛋白质 D.抗体
5.(2023北京二中教育集团期中)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被称为抗原,下列不属于抗原的是( )
A.移植的器官 B.流感疫苗 C.抗蛇毒血清 D.乙肝病毒
6.(2023江苏靖江校级月考)下列选项中,属于抗原的是( )
①进入患者体内的病原体
②接种到健康人体内的乙肝疫苗
③自身免疫器官产生的免疫细胞
④移植到烧伤患者面部的自身腿部皮肤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2023广东江城期末)下面反映的是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几道防线、发挥何种作用( )
病原体淋巴细胞抗体→抗原+抗体→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A.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B.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C.第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D.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8.(2023江苏海州一模)人体具有抵御病原体侵害的能力。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能力越强,对人体健康越有利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通常一种抗体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D.计划免疫可以使人体产生相应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9.(2023湖北宜昌中考改编)下列有关传染病和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吸毒者容易通过共用注射器传染
B.淋巴细胞可以包围细菌、衰老的细胞等,并将其消化分解
C.接种HPV宫颈癌疫苗预防宫颈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肺结核、狂犬病、白化病都是传染病
二、非选择题
10.(2022福建南安期末)猪副嗜血杆菌病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典型细菌性疾病之一,采用疫苗免疫是防治猪副嗜血杆菌病经济而有效的措施。在猪副嗜血杆菌灭活疫苗研制中,使用能显著提高免疫作用的佐剂对提高疫苗的效力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银杏叶提取物——黄酮苷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了研究银杏叶提取物——黄酮苷作为猪副嗜血杆菌灭活疫苗佐剂的可行性,某科研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①选取体重相近的同龄健康小鼠40只,然后随机平均分成4个小组。
②第一次分别给4个小组的每只小鼠皮下注射等量的低、中、高浓度佐剂疫苗和不加佐剂疫苗,14天后以同样的途径和剂量进行第二次免疫注射。在第一次免疫注射和第二次免疫注射后,分别测定小鼠血液中的IgG抗体(IgG抗体具有中和多种毒素的作用)水平,如图所示。
③在第二次免疫注射21天后给所有小鼠腹腔注射猪副嗜血杆菌毒株,记录小鼠临床表现,并统计小鼠死亡率,如表所示。
(1)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猪副嗜血杆菌灭活疫苗属于 (填“抗原”或“抗体”),该免疫方式属于 免疫。
(2)选取体重相近的同龄健康小鼠的目的是 。
(3)分析图中的数据,第二次免疫注射后,高浓度佐剂疫苗组IgG抗体水平
(填“高于”或“低于”)不加佐剂疫苗组,低浓度佐剂疫苗组和中浓度组佐剂疫苗的IgG抗体水平 (填“高于”或“低于”)不加佐剂疫苗组。
(4)分析表中的数据,能否得出“不同浓度的黄酮苷佐剂能提高猪副嗜血杆菌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的结论? 。理由是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这种传染病具有超强的传染性,致死率很高。非洲猪瘟病毒在猪的血液等组织和粪便中能存活6个月,在感染的生肉、未完全煮熟的猪肉制品中能存活3个月,在冻肉中可存活数年。
目前,这种病毒只在猪类中传染,并不会传染给其他动物,也不会直接感染人类。对于被感染的猪肉,经过30分钟的70 ℃高温处理就可以将非洲猪瘟病毒杀灭。人吃了这种猪肉,对人类也不会造成危害。目前全球没有预防非洲猪瘟的有效疫苗。一旦发现疫情,国际惯例均为封锁疫区,对感染的猪进行全部捕杀或焚毁等无害化处理。预防非洲猪瘟的关键是用高温或消毒剂杀灭病毒;其次是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和其他动物进入养殖区域,并对进出人员、车辆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同时尽可能封闭养猪区域,避免其与野猪、其他动物接触;此外,严禁使用厨余垃圾或泔水等喂养生猪。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非洲猪瘟病毒属于 (选填“抗原”或“病原体”)。
(2)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猪,属于传染病流行的哪个基本环节?答:属于 。
(3)对进出人员、车辆进行严格消毒处理,严禁使用厨余垃圾或泔水等喂养生猪,这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个措施?答:属于 。
(4)把感染死亡的猪埋在土壤深层,过一段时间发现死猪不见了,只剩下些残骸。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被食肉动物挖开泥土吃了
B.不法分子把猪肉盗走加工卖了
C.被地下微生物分解了
D.起初根本就没有埋下死猪
(5)预防非洲猪瘟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去防疫站举报乱扔死猪行为
B.大力宣传不要吃猪肉
C.不要进入封锁疫区
D.进出养猪场的人员都要消毒
答案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
1.答案 B 疫苗通常是由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其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给人体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注射疫苗后会产生抗体,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有针对性的,因此给人体接种疫苗后在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2.答案 D 患炭疽的乙组绵羊死后,将其焚烧处理属于控制传染源。
3.答案 A 皮肤和黏膜构成了阻挡天花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B错误;通过接种痘浆、痘痂获得的免疫功能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健康人接种天花病人的痘浆、痘痂后体内可以产生相应抗体,D错误。
4.答案 B 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体器官等,故B符合题意。
5.答案 C 能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就是抗原。C选项中抗蛇毒血清具有抵抗蛇毒的作用,属于抗体,不属于抗原。
6.答案 A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①进入患者体内的病原体、②接种到健康人体内的乙肝疫苗都属于抗原;③自身免疫器官产生的免疫细胞、④移植到烧伤患者面部的自身腿部皮肤都是自身的成分,不会引起免疫反应,不属于抗原。A正确。
7.答案 A 皮肤和黏膜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图示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8.答案 A 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能力过强时,易出现过敏反应。
9.答案 A 吞噬细胞可以包围细菌、衰老的细胞等,将其消化分解,B错误;接种HPV宫颈癌疫苗预防宫颈癌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白化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遗传病,不是传染病,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0.答案 (1)抗原 特异性 (2)控制单一变量 (3)低于 高于 (4)不能 不是任何浓度的黄酮苷佐剂都能提高猪副嗜血杆菌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比如高浓度的黄酮苷佐剂反而降低了猪副嗜血杆菌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
解析 (1)疫苗通常是由减毒的或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属于抗原,注射疫苗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2)实验中选取体重相近的同龄健康小鼠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3)分析图中的数据,第二次免疫注射后,高浓度佐剂疫苗组IgG抗体水平低于不加佐剂疫苗组,低浓度佐剂疫苗组和中浓度佐剂疫苗组的IgG抗体水平高于不加佐剂疫苗组。(4)分析表中的数据,不能得出“不同浓度的黄酮苷佐剂能提高猪副嗜血杆菌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的结论,因为不是任何浓度的黄酮苷佐剂都能提高猪副嗜血杆菌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
11.答案 (1)病原体 (2)传染源 (3)切断传播途径 (4)C (5)B
解析 (1)非洲猪瘟病毒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是非洲猪瘟的病原体。(2)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猪属于传染源。(3)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所以题述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4)自然界中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使其重新回到环境中,供植物重新利用。(5)经过检疫合格的猪肉可以放心食用。
项目
第一次处理
第二次处理
方法
结果
方法
结果
甲组绵羊
注射脱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注射强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乙组绵羊
不注射脱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注射强毒病菌
患炭疽
组别
小鼠死亡率/%
低浓度佐剂疫苗组
20
中浓度佐剂疫苗组
25
高浓度佐剂疫苗组
70
不加佐剂疫苗组
4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课后测评,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同步训练题,共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