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山西省大同实验学校、倍加造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99,山西省大同实验学校、倍加造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推行的郡县制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读中国秦朝时期疆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秦朝疆域与现在我国疆域的共同点是( )
A. 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B 地跨寒、温、热三带
C. 西临太平洋
D. 海陆兼备
2. 秦朝初分36郡,现在我国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秦朝时期的长沙郡位于现( )
A. 贵州省B. 云南省C. 湖南省D. 广东省
【答案】1. D 2. C
【解析】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试卷,家威杏 MXSJ663 每日最新,性比价最高【1题详解】
读图可知,秦朝疆域比现在我国疆域范围小,A错误;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没有寒带,B错误;秦朝疆域与现在我国疆域共同点是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C错误;D正确。故选择D。
【2题详解】
秦朝初分36郡,现在我国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读图可知,秦朝时期长沙郡位于现今的湖南省范围内,C正确;贵州省与长沙郡相隔较远,A错误;云南省在秦朝时期有一部分不属于我国疆域,B错误;广东省位于南海郡,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疆域辽阔,为了方便管理、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基本实行省(自治区、 直 辖市、 特别 行政区 )、 县( 市、 自治县)、乡(镇、民族乡)三级行政区划。
劳动人口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劳动人口(15-64岁)增长数与该时期内劳动人口总数之比。下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1960-2045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
A. 1965年B. 1980年C. 2015年D. 2045年
4. 根据目前劳动人口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我国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 提早退休年龄B. 鼓励向海外移民
C. 大量引进国外劳动力D. 实施三孩生育政策
【答案】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劳动人口增长率大于0时劳动人口数量增加,劳动人口增长率小于0时劳动人口数量减少。读图可知,1965年,1980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大于0,劳动人口一直在增加,2015年劳动人口增长率等于0,此后劳动人口数量开始减少,所以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2015年。ABD错误,C正确。故选C。
【4题详解】
读图可知,目前劳动人口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是劳动人口数量在减少,因此要鼓励生育,增加人口。提早退休年龄会进一步加剧劳动力短缺问题,A错误;鼓励向海外移民,会进一步加剧劳动力短缺问题,B错误;大量引进国外劳动力,不是有效措施,C错误;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有利于增加人口,D正确。故选D。
【点睛】世界人口不能无节制的增长,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巴扎”意为集市、农贸市场,它遍布新疆城乡。这里平时有若干店铺,供售日杂百货。到新疆旅游的中外游客多爱到巴扎逛游、购物,体会巴扎的西域风情。完成下面小题。
5. 在巴扎里,我们最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A. 居民们欢庆泼水节B. 街头艺人演奏马头琴
C. 有很多维吾尔族同胞D. 小贩们向游客兜售藏袍
6. 巴扎主要分布省区的简称是( )
A. 内蒙古B. 新C. 甘D. 黔
【答案】5. C 6. B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中的材料可知,巴扎属于新疆,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A错误,马头琴是蒙古族人的乐器,B错误;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正确;藏袍是藏族人服饰,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巴扎属于新疆,内蒙古是内蒙古自治区简称,A错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B正确;甘是甘肃省简称,C错误;黔是贵州省简称,D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交错居住”,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
古人登长城时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读我国局部地区地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该游记所记载“北顾”的是我国某高原的深秋景色,该高原是( )
A. 黄土高原B. 内蒙古高原C. 青藏高原D. 云贵高原
8. 下列关于太行山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东侧是黄土高原B. 西侧是华北平原
C. 呈东北—西南走向D. 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答案】7. B 8. C
【解析】
【7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北顾”指的是太行山以北的地区,由此可以判断游记所记载“北顾”的是我国内蒙古高原的深秋景色,ACD错误,B正确。故选B。
【8题详解】
太行山脉的东侧是华北平原,西侧是黄土高原,AB错误;由图中山脉的走向可以看出,太行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C正确;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D错误;故选C。
【点睛】太行山脉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西接黄土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400余公里,它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也是黄土高原的东部界线。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下图示意我国某季节自然灾害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东部季风区发生气象干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季风不稳定B. 全年降水少
C. 蒸发量过大D. 植被覆盖少
10.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是( )
①降水多且集中②地势起伏大、坡度陡③森林覆盖率高④位于板块内部,地质稳定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9. A 10. A
【解析】
【9题详解】
所学知识可知,东部季风区发生气象干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夏季风不稳定,夏季风较弱,来的晚,走得早都会造成旱灾,A正确;东部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B错误;蒸发量不是东部季风区发生气象干旱的主要自然原因,C错误;植被覆盖率不是东部季风区发生气象干旱的主要自然原因,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是该地区降水多且集中在夏季,该地区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坡度陡,森林覆盖率高不是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西南地区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质不稳定。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
【点睛】西南地区东临中南地区,北依西北地区,包括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重庆直辖市等五个省。西南地区地形结构复杂,主要以高原、山地为主,其中成渝地区是该地区人口最稠密、交通最便捷、经济最发达的区域。
自古以来,文明多依河而生河流在人类发展历史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河流是大地的血脉,是生命的源泉。读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我国外流河大部分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复杂多样B. 地形复杂多样
C. 地势西高东低D. 水资源丰富
12. 下列关于图中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河流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B. ②河流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
C. ③河流最终注入北冰洋D. ④河流到了境外被称为湄公河
13. ⑤河流经常断流,其河水补给主要是( )
A. 地下水B. 高山冰雪融水
C. 跨流域调水D. 夏季风带来的雨水
【答案】11. C 12. C 13. B
【解析】
【11题详解】
我国外流河大部分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主要原因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故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与气候、地形和水资源丰富程度关系不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是黄河,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是长江,A错误;②是长江,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B错误;③是额尔齐斯河,最终注入北冰洋,C正确;④是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流到国外后被称为湄公河,D错误。结合题意。故选:C。
【13题详解】
⑤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该河流的补给主要是夏季的高山冰雪融水,B正确;地下水对其量较小,A错误;跨流域调水不是其主要的补给来源,C错误;该地区深居内陆,受夏季风影响小,D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并且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这种地势,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
2023年1月到9月,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619万标准箱,预计到今年年底突破4800万标准箱,有望连续14年位列全球第一,这与长江“黄金水道”的特点密不可分。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长江( )
A. 发源于各拉丹冬峰B. 向东注入黄海C. 结冰期较长D. 流经黄土高原
15. 长江成为“黄金水道”的自然优势有( )
①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②干流横贯东西,支流遍布南北
③上游水流湍急,含沙量大④下游江阔水深,水流平缓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14 A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A正确;长江向东注入东海,B错误;长江只在沱沱河、当曲河、通天河等极少部分位于青藏高原的河段有结冰期,其余绝大部分河段都没有结冰期,C错误;长江不流经黄土高原,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长江成为“黄金水道”的自然优势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干流横贯东西,支流遍布南北、下游江阔水深,水流平缓等优势,①②④正确,长江上游水流湍急,但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低,③错误。故选B。
【点睛】长江发源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共11个省级行政区,注入东海,全长6387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3个小题,共35分)
16. 我们伟大的祖国,疆域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物产丰饶。在这片宽广美丽的土地上,中华儿女共同创造了辉煌的建设业绩,谱写了灿烂的时代篇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一辽阔的疆域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众多的邻国,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地理位置优势明显。
(1)说出图中序号①②③代表的邻国。
(2)简要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探究二众多的人口
2023年3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为14.12亿人,比上年减少85万人。其中,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下图为我国各地区人口数量占比饼状图。
(3)根据资料中的数据,计算出我国2022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4)说出图中人口数量占比最多的地区,并总结我国的人口分布规律。
【答案】(1)①是蒙古;②是印度;③是日本。
(2)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小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光热条件好,南北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旅游业等;我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便于从陆路与各国联系;我国海岸线漫长,便于发展海洋事业,海上交通便利,可通过海洋与世界各国联系,利于发展对外贸易等。
(3)-0.60‰。 (4)东部地区,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的疆域图和我国各地区人口数量占比饼状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中国的邻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人口自然增长率求法、人口分布规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运用的素养。
【小问1详解】
①在中国的北侧是蒙古;②在中国的西南侧是印度;③与中国隔海相望,在中国的东侧日本。
【小问2详解】
从纬度位置分析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小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光热条件好,南北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旅游业等;从海陆位置分析,我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便于从陆路与各国联系,我国海岸线漫长,便于发展海洋事业,海上交通便利,可通过海洋与世界各国联系,利于发展对外贸易等。
【小问3详解】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6.77‰-7.37‰=-0.60‰。
【小问4详解】
读图可知,东部地区人口数量占比为39.93%,比重最大。我国的人口分布规律是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项目主题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项目背景我国疆城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气候的复杂多样使我国的自然环境丰富多样,从而诞生了各具特色的饮食、民居、出行方式、文化等,但也为民众生产生活带来许多问题。某地理社团开展了以“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同学们项目化学习的内容。
任务一收集信息
(1)说出图中字母AB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
任务二分析探究
气候会对自然界中的河流水文特征、植被类型等产生影响;生产生活中的农业类型、民居建筑形式、居民饮食习惯等也很大程度受气候的影响。
(2)简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显著原因。
(3)我国河流在气候的影响下呈现出不同的水文特征,试列举长江、黄河的任一水文特征差异,并阐述该水文特征差异形成的气候原因。
(4)在气候的影响下,我国各地的民居、农作物、饮食等生产生活形式皆有区别,试列举一例差异并解释气候在其形成中的作用。
任务三成果展示
(5)请你结合以上项目化学习和生活经验,分析气候对家乡生产生活的影响。
【答案】(1)A是亚热带季风气候;B是高山高原气候。
(2)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很大。
(3)(示例一)差异:长江无结冰期,黄河有结冰期。原因:长江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冬季气温高于0℃;黄河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气温低于0℃。(示例二)差异:长江水量大,黄河水量小。原因:长江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黄河主要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
(4)(示例一)差异:甘肃的房屋建筑屋顶很平,浙江的房屋建筑屋顶坡度很大。原因:甘肃位于内陆地区,降水较少,房屋平顶易于晾晒农作物;浙江位于沿海地区,降水丰富,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
(示例二)差异:湖南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陕西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原因:湖南降水充沛,气候温暖;陕西降水较少,气温较低。
(5)受气候的影响,农业生产南方地区种植水稻,北方地区种植小麦。生活方面北方地区传统民居坐北朝南,墙体厚,窗户小,屋顶坡度小;南方地区墙体薄、窗户大,屋顶坡度大。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A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B位于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形成高寒的高山高原气候。
【小问2详解】
我国东部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很大,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劲吹来自亚欧大陆的偏北风。
【小问3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试题,以长江、黄河的任一水文特征差异为参照,阐述该水文特征差异形成的气候原因。例如差异:长江无结冰期,黄河有结冰期。原因:长江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冬季气温高于0℃;黄河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气温低于0℃。差异:长江水量大,黄河水量小。原因:长江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黄河主要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
【小问4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试题,分析气候影响。气候对民居的影响:我国北方民居大多坐北朝南,门窗朝南开放,这样不仅有利于阳光进入,而且夏季有东南风习习吹入,冬季可以躲避来自西北寒冷气流的的侵袭。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屋顶倾斜,有利于排水和通风。西北地区干旱少雨,屋顶较平。气候对饮食的影响:从口味偏向来看,北方气候偏冷而干燥,因此吃的蛋白质制品、豆制品更多,平常喜欢吃葱蒜之类的调味品。南方气候潮湿,沿海地区温度较高,因此以水稻为主食。中南地区气候湿热,如湖南、重庆、四川等地偏向吃辣,食辣可以祛湿。内蒙古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以草地为主,畜牧业发达,当地的饮食以牛羊肉为主。
【小问5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试题,比如受气候的影响,我国南北方生产、生活方面表现并不一致,农业生产南方地区种植水稻,北方地区种植小麦。而生活方面北方地区传统民居坐北朝南,墙体厚,窗户小,屋顶坡度小;南方地区墙体薄、窗户大,屋顶坡度大。
18.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在汛前要调水调沙,就是利用工程设施和调度手段,通过水流的冲击,将水库里的泥沙和河床上的淤沙适时送入大海,从而减少库区和河床的淤积,增大主槽的行洪能力。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一黄河的概况
2023年6月21日至7月11日,历时20天的调水调沙调度,三门峡水库排沙量0.40亿吨,小浪底水库排沙量1.25亿吨,库区净冲刷0.85亿吨,入海水量42.59亿立方米,入海沙量0.27亿吨,水库排沙效果显著。
(1)说出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
(2)简析黄河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
探究二黄河的贡献
“黄河九曲十八弯,富了宁夏中卫川”“贺兰山下果因成,塞北江南旧有名”。黄河泛滥所形成的大型冲积平原,为人类文明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自然基础。
(3)黄河为流域内城市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试列举一例。
探究三黄河的治理
经过多年治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由监测以来最严重的45万平方公里减少到23.13万平方公里,同时黄河输沙量大幅减少,区域内已经历史性实现了主色调由“黄”转“绿”。
(4)为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请因地制宜提出治理方案。
【答案】(1)巴颜喀拉山脉;渤海。
(2)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3)提供灌溉水源;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
(4)在上、中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黄河流域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涉及黄河的概况、开发和治理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自西向东流,最后注入渤海。
【小问2详解】
黄河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黄河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大量泥沙进入黄河,含沙量增加。
【小问3详解】
黄河为流域内城市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城市生活用水,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等。
【小问4详解】
为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在上、中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大同实验学校、倍加造中学八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素养评估地理试卷,共2页。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素养评估地理试卷(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