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乐东黄流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
展开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i-28 Ag108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 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的中国化学家是
A. 侯德榜B. 拉瓦锡C. 屠呦呦D. 张青莲
【答案】C
【解析】
【详解】A、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故A错误;
B、拉瓦锡首次确定了空气的组成,故B错误;
C、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解决抗疟治疗失效难题,故C正确;
D、张青莲院士测定了相对原子质量,故D错误。
故选:C。
2. 健康饮食就在身边,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西瓜榨汁B. 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C. 制作冰淇淋D. 鲜奶制酸奶
【答案】D
【解析】
【详解】A、西瓜榨汁,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食品未发生反应,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制作冰淇淋,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鲜奶制酸奶,发生了缓慢氧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3.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硫酸铜B. 大理石C. 空气D. 磁铁矿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硫酸铜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
B、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试卷,家威杏 MXSJ663 每日最新,性比价最高C、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还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4.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基本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闻药品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味飘进鼻孔中,不能凑到瓶口去闻,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倾倒液体时,试管倾斜,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试管口,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瓶塞未倒放,标签未朝向手心处,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氮气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有毒,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导致酸雨的发生,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导致酸雨的发生,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 3O——3个氧元素B. SO3——1个三氧化硫分子
C. O3——3个氧原子D. Ca+2——个钙离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3O表示3个氧原子,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能论种类,不能论个数,不符合题意;
B、SO3可以表示1个三氧化硫分子,或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1个硫原子、3个氧原子等,符合题意;
C、O3可以表示臭氧这种物质,1个臭氧分子等,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氧原子表示为:3O,不符合题意;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一个钙离子表示为:Ca2+,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在实验室用固体NaCl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若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配制溶液的浓度将会
A. 增大B. 减少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用固体NaCl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若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取数值小于实际数值,则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溶液质量偏大,则配制溶液的浓度将会减小。
故选B。
8. 炎炎夏日,很多同学喜欢吃水果味的雪糕。然而食品公司在制造这类雪糕时,大多不用新鲜的水果,如制造菠萝雪糕时,在原料中加入的是一种能够散发菠萝香味的物质——戊酸乙酯(化学式是C7H14O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C7H14O2共有23个原子B. C7H14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 C7H14O2中有1个O2D. C7H14O2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42:7:16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每个C7H14O2分子由7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共23个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C7H14O2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式可知,每个C7H14O2分子中含2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D、C7H14O2中C、H、O三种元素质量比:,符合题意。
故选D。
9.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A. 反应Ⅰ前后原子数目改变B. 反应中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 反应Ⅱ丙中N的化合价为+3价D. 想要得到更多H2,应减少反应Ⅱ的发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反应Ⅰ为肼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Ⅱ为肼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氨气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不符合题意;
C、反应Ⅱ丙中氢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氮元素显-3价,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Ⅰ生成氮气和氢气,反应Ⅱ生成氨气和氮气,故想要得到更多H2,应减少反应Ⅱ的发生,符合题意。
故选D。
10.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A. 鉴别:在实验室通过尝味道鉴别白酒和白开水
B. 除杂: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氧化铜
C. 检验:用灼热的氧化铜检验无色气体是否为一氧化碳
D. 制备:工业上用过氧化氢制备氧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实验室中,不能用品尝味道的方法鉴别化学物质,故A错误;
B、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和盐酸不反应,可以除去杂质,故B正确;
C、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观察到黑色固体变为红色,氢气也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同样能观察到黑色固体变为红色,故C错误;
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备氧气,故D错误。
故选B。
11. 关于化学上的归类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大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不正确;
B、木炭、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都是黑色固体,正确;
C、蜡烛燃烧是剧烈氧化,不正确;
D、氯化钠、水受热不分解,高锰酸钾受热易分解,不正确。
故选B。
12. 把NaCl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个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溶剂的质量可能不变B. 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D. 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NaCl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继续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详解】A、若是通过加溶质的方法使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溶剂的质量不变,故A正确;
B、若是通过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为为饱和溶液,则溶质的质量不变,故B正确;
C、若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为为饱和溶液,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
D、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氯化钠,但可以溶解其它物质,故D正确。
故选C。
13. 为验证Mg、Fe和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是
A. 将Mg分别加入FeCl2、CuSO4溶液中B. 将Fe和Cu分别加入MgCl2溶液中
C. 将Mg、Fe分别加入CuSO4溶液中D. 将Fe分别加入MgCl2、CuSO4溶液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将Mg分别加入FeCl2、CuSO4溶液中,镁能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铁,有黑色固体析出,说明镁比铁活泼,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镁比铜活泼,但是无法探究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B、将Fe和Cu分别加入MgCl2溶液中,铁、铜均与氯化镁不反应,均无明显现象,说明镁比铁、铜活泼,但是无法探究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C、将Mg、Fe分别加入CuSO4溶液中,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镁比铜活泼,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比铜活泼,但是无法探究镁和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D、将Fe分别加入MgCl2、CuSO4溶液中,铁与氯化镁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镁比铁活泼,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比铜活泼,可以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符合题意。
故选D。
14. 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取一定质量的AgNO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反应后生成Ag、O2、X的质量分别为21.6g、mg、9.2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gNO3的质量为30.8gB. m=3.2
C. X的化学式为NO2D. 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硝酸银中的银元素完全转化到了银单质中,则硝酸银的质量为:,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mg=34g-21.6g-9.2g=3.2g,即m=3.2,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银中银元素的质量为21.6g,氮元素的质量为:,氧元素的质量为:34g-21.6g-2.8g=9.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则生成的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的质量为2.8g,氧元素的质量为:9.2g-2.8g=6.4g,则该氮的氧化物的分子中N、O原子的个数比为:,则X的化学式为:NO2,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5. 请用给定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铜 ②干冰 ③硝酸铵 ④石墨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
(2)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明显降低的是________。
(3)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________。
(4)可用于制作电线的是__________。
【答案】15. ② 16. ③
17. ④ 18. ①
【解析】
【小问1详解】
干冰升华吸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故填:②;
【小问2详解】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故填:③;
【小问3详解】
石墨质软,且是灰黑色,容易留下痕迹,可用于制铅笔芯,故填:④;
【小问4详解】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作电线,故填:①。
16. 甲醇(CH3OH)转化为甲醛(HCHO)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氧化物为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单质为______。
(2)请把上图生成物的微观示意图补画齐全_______。
【答案】16. ①. H2O ②. O2
17.
【解析】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甲醇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醛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1详解】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则H2O属于氧化物;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O2是单质;
【小问2详解】
依据化学方程式,2个甲醇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甲醛分子和2个水分子,生成物的微观示意图为: 。
17.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集到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结合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金属X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滤液中的主要成份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除水外)
【答案】17. ①. 铁##Fe ②.
18. 使铁完全反应,除去铜中的铁
19. FeSO4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题意可知,由于需要将铜离子转化为铜单质,而溶液还必须为硫酸亚铁,即不能引入新杂质,所以可以加入铁将铜离子转化为铜单质,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金属混合物有产生的铜以及过量的铁,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硫酸和铜不反应,可以使铁完全反应,除去铜中的铁;
【小问3详解】
从滤液中可得到硫酸亚铁晶体,故滤液是硫酸亚铁溶液,故填:FeSO4。
18. 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由于钠离子能增强人体血管加快、血压升高。高血压、肾病、心脏病患者是不宜食用普通加碘食盐的。而低钠盐是以碘盐为原料,再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钾和硫酸镁,如图是NaCl、KCl、MgSO4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A点代表在160℃时,KCl物质的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60℃时,将等质量的NaC1、KCl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关系为:NaCl______KCl(填“>”、“<”或“=”)。
(3)从海水提取食盐采用日晒蒸发结晶法而不用降低饱和海水温度的方法,为什么?
【答案】18. 不饱和
19. > 20.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160℃时,A点在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则A点代表在160℃时,KCl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小问2详解】
60℃时,溶解度:氯化钾大于氯化钠,则该温度下,将等质量的NaC1、KCl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为:氯化钠大于氯化钾,所得溶液质量关系为:NaCl>KCl;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故从海水提取食盐采用日晒蒸发结晶法而不用降低饱和海水温度的方法。
三、简答题(每空2分,共8分)
19. 化学与“美丽海南”。
(1)化学让天更蓝:
①汽车尾气处理中使用了催化剂,该催化剂中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内容如下图所示,写出获取一条信息___________。
②未来氢能源汽车可实现零污染。在催化剂、光作用下,水分解获得氢能源,写出该方法获得氢能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化学让水更洁净:
①生活污水处理采用净水方法有哪些?___________(写出一种)
②如图是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一种装置,请从能源角度写出其优点。___________(写出一种)
【答案】19. ①. 钯为金属元素或原子序数为46或相对原子质量为106.4等 ②.
20. ①. 过滤或加入净水剂 ②. 使用新型能源,节约化石能源,减少污染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可获取的信息是:钯的原子序数为46或相对原子质量为106.4等,由“金”字旁可知,钯属于金属元素;
②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①生活污水处理过程实现固液分离,采用的净水方法有:过滤、加入絮凝剂等;
②由图可知,该装置利用太阳能获取淡水,使用了新型能源,可以节约化石能源,减少污染。
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14分)
20. 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
(2)如用装置A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若用装置D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_____端通入(选填“a”或“b”)。
(4)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时,都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
【答案】20. 长颈漏斗
21.
22. b 23. F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A装置适合固体加热反应,没有棉花,所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氢气难溶于水,用装置D收集氢气,氢气从短管端进入,即氢气应从导管口b端通入;
【小问4详解】
二氧化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时,都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F。
21. 某化学小组学习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后,发现同学们用同种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反应速率有所差异,于是猜测过氧化氢溶液在分解时的反应速率可能与催化剂的质量有关。于是该小组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中压强传感器测得反应过程中压强的变化情况如图b所示。
(1)写出图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图b是“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与相同体积、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混合”的实验结果。分析图b中的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
(3)除催化剂的质量外,猜测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因素还可能有___________。
【答案】21.
22. 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加入二氧化锰的质量越多,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
23. 溶液的浓度、接触面积、温度等(回答任意一个合理因素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加入二氧化锰的质量越多,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
【小问3详解】
除上述实验室制氧气的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催化剂用量之外,还有溶液的浓度、接触面积、温度等,回答任意一个合理因素即可。
五、计算题(8分)
22. 位于我省的“中国天眼”FAST,其“眼镜片”由金刚砂(SiC)制造,生产SiC的化学方程式为:。
(1)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2)消耗C的质量为18kg时,理论上可生产SiC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22. +4 23. 解:设理论上可生产SiC的质量为y
y=20kg
答:理论上可生产SiC的质量为20kg
【解析】
【小问1详解】
二氧化硅中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4;
【小问2详解】
见答案。选项
归类
物质
A
大气污染物
固体粉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B
黑色固体
木炭、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
C
缓慢氧化
蜡烛燃烧、人的呼吸、光合作用
D
受热易分解的物质
氯化钠、高锰酸钾、水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测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测化学试卷,共8页。
13,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乐东黄流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13,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乐东黄流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宁市济宁学院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济宁学院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化学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培养素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