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101,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为提高全体市民的防空安全意识,资阳市每年都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了使警报声传得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传得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 )
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根据这个内容,对本题进行分析。
【详解】因为相同响度的声音,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小,说明响度与离声源距离有关。例如:当我们听不清某个人说话的声音时,总是强调对方要“大点声”,就是要求对方说话时响度大;同理,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响度,故B符合题意。
2. 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说法合理的是( )
A.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比次声波大
B. 超声波的频率比次声波高
C. 可以利用超声波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
D. 次声波绕射能力差,传播距离近
【答案】B
【解析】
【详解】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也与温度有关,与声音的特性无关,次声波、可听声、超声波都是声音,故传播速度在相同介质中一样快,故A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因此超声波比次声波频率高,故B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不能利用超声波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故C不符合题意;
D.次声波绕射能力强,传播距离远,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宁芜铁路连接南京和芜湖,是中国最繁忙的单线铁路之一,如图是宁芜铁路位于秦淮区中华门的一段铁轨,枕木下方铺有大量碎石子,可以减震,从而有效减弱火车行驶过程中的噪声。下列与其控制噪声方法相同的是( )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试卷,家威杏 MXSJ663 每日最新,性比价最高
A. 学校附近禁止鸣笛B. 工厂里工人戴的防噪声耳罩
C. 高速公路旁的隔音板D. 路边的噪声监测仪
【答案】A
【解析】
【详解】枕木下方铺有大量碎石子,可以减震,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学校附近禁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工厂里工人戴的防噪声耳罩,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高速公路旁的隔音板,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题意;
D.路边的噪声监测仪,只能减弱噪声响度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拉猫是老北京流行的民间玩具。拉猫是用泥土做一个中空猫头,猫头底糊一层纸当鼓面。鼓面中央穿出一根棉线,棉线上涂上松香。当用手捏紧棉线向下拉动时,带动鼓面振动,加上猫头空腔起到共鸣腔的作用,从而发出声音。由于这种玩具发出的声音特别像猫叫,而且外形又故意做得酷似猫头,所以民间称之“拉猫”或者“叫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拉猫是主要空气柱振动发声B. 拉猫是主要共鸣腔振动发声
C. 声音像猫叫,是因为它们音调相近D. 共鸣腔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响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ABD.由题意可知,当用手捏紧棉线向下拉动时,带动鼓面振动,所以拉猫是主要鼓面振动发声,猫头空腔起到共鸣腔的作用,主要作用是提高响度,可以放大声音,故AB错误,D正确;
C.声音像猫叫,是因为它们音色相近,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故C错误。
故选D。
5. 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以下四幅图中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 )
A. 图甲,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
B. 图乙,纸锅烧水,水量减少
C. 图丙,附在铁丝网上霜的形成
D. 图丁,草叶上露珠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中“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可知,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汽化,根据汽化的规律,运用液体变成气体为汽化,分析推断.
【详解】A.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固体冰升华为气体,A项不合题意;
B.纸锅烧水,水量减少,这是液态水汽化为水蒸气,选项B符合题意;
C.附在铁丝网上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为霜,C项不合题意;
D.草叶上露珠的形成,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为水,D项不合题意.
6. 两块完全相同的平面镜上、下挂在竖直的墙壁上,两平面镜间有一定的距离,一物体放在平面镜前,如图甲所示,则经过两块平面镜成像后,物体的像可能是选项中的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据此分析可知,D图符合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故D正确.
故选D.
7. 如图所示,向两个杯子中分别倒入开水和冰水,下列有关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气温高,冰水杯口容易看到冒“白气”
B. 气温低,开水杯口容易看到冒“白气”
C. 气温越高,开水杯的内壁出现小水滴越多
D. 气温越低,冰水杯的外壁越不容易出现小水滴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气温高,冰水和外界温差越大,越容易发生液化现象,冰水杯口容易看到冒“白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气温低,开水和外界温差越大,越容易发生液化现象,开水杯口容易看到冒“白气”,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气温越高,开水和外界温差较小,不容易发生液化现象,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气温越低,冰水和外界温差越小,越不容易发生液化现象,冰水杯的外壁越不容易出现小水滴,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下表是1标准大气压下各种液体的沸点。在常温下将盛有表中某种液体的试管放入有水的烧杯中,在1标准大气压下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如图所示,水在烧杯中沸腾后,试管中的液体也沸腾了,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 )
A. 液态氮B. 酒精C. 水D. 亚麻油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表格得,液态氨的沸点﹣33.5℃,所以液态氮常温下立即沸腾,故A不符合题意;
BCD.因为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且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续加热后,发现试管内的液体沸腾起来了,说明乙试管中液体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则试管中液体的沸点一定低于100°C.所以由沸点表可得该物质是酒精,故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用红色激光笔照射外层是无色透明、内层是绿色透明的双层气球,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无色透明气球先爆破B. 绿色透明气球先爆破
C. 两层气球同时爆破D. 两层气球都不可能爆破
【答案】B
【解析】
【详解】用红色激光笔照射外层是无色透明内层是绿色透明的双层气球,无色透明气球会透过红光,不会吸收红光;而绿色透明气球只能透过绿光,会吸收红光,使得绿色气球内的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所以绿色透明气球会爆破,而无色透明气球不会爆破。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0. 以下几个研究实例:
①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用发声的音叉弹起乒乓球
②研究声音的传播时,将声波比作弹簧波
③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的概念
④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要用同一声源,并在声源的四周包上同样厚度的待测材料
⑤测量温度时,用温度计内的液柱长度反应温度的高低
这几个实例的做法中,所用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A. ④⑤
B. ①②⑤
C. ①③⑤
D. ①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用发声的音叉弹起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因此采用的是转换法;
.研究声音的传播时,将声波比作弹簧波,把弹簧波类比声波进行问题的研究,因此采用的是类比法;
.为了更便于探究光的传播问题,因此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的概念,故要采用的是模型法;
.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要用同一声源,并在声源的四周包上同样厚度的待测材料,研究问题与其中某一变量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变量不变,因此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测量温度时,用温度计内的液柱长度反应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液柱长度越大,因此采用的是转换法;
可见,研究方法相同的是①⑤。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1. 如图所示,图中tA、tB两点坐标的温度分别对应是某晶体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该晶体物质的温度 t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湾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共9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湾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