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3.2 *蜀相一课一练
展开◆文言基础训练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危乎高哉危:高
B.可以横绝峨眉巅绝:越过
C.以手抚膺坐长叹坐:因为
D.两朝开济老臣心济,扶助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问君西游何时还 ②开国何茫然
B.①映阶碧草自春色 ②天生丽质难自弃
C.①难于上青天 ②以其无礼于晋
D.①三顾频烦天下计 ②君臣相顾尽沾衣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使人听此凋朱颜
B.猿猱欲度愁攀援
C.砯崖转石万壑雷
D.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4.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B.以手抚膺坐长叹
C.剑阁峥嵘而崔嵬
D.出师未捷身先死
5.成语中的某些语素到今天仍保留着古义,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含义与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
A.海纳百川——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B.匪夷所思——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C.危言危行——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扪心自问——扪参历井仰胁息
6.下列对《蜀道难》《蜀相》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古蜀帝杜宇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B.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C.祠堂,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同族的人共同祭祀祖先的房屋,也指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物而修建的房屋。
D.丞相:中国古代官名,是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秦朝正式设置丞相,这个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7.下列对诗歌内容的鉴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B.诗歌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噫吁嚱”开篇,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C.诗中融神话传说、写景绘形于一炉,亦真亦幻,由山脚写至山顶,移步换景,逐一写来。
D.诗歌用了散文化诗句,字数不等,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
!”
(2)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 ”。
(3)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4)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 , ”。
(5)杜甫《蜀相》中“ ?
”两句,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
(6)杜甫《蜀相》中,“ ,
”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评价。
(7)杜甫《蜀相》中,“ ,
”两句,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抒发凭吊情怀。
(8)杜甫《蜀相》中,“ ,
”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
◆古代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
送友人入蜀①
李 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
[注]①这首诗作于天宝二年(743年),诗人当时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②君平:是汉代严遵的字,他不愿做官,过着隐居生活,曾经在成都市上以卖卜为生。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首联平实,颔联奇险,颈联转人舒缓,尾联深挚,语言简练朴实,笔力开阖顿挫。
B.颔联视角由高到低,峻山迎着人面拔地而起,“云气”傍着马头翻滚。
C.颈联中“笼秦栈”和“绕蜀城”相对,前者写山上蜀道风景,后者写山下春江绕城奔流。
D.本诗既劝勉友人不要沉溺于功名利禄中,又寄寓诗人在长安政治上受人排挤的深层感慨。
10.同样描写蜀道之难,《送友人入蜀》与《蜀道难》在写法和效果上有何不同?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1~12题。
(甲)春日忆李白①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②。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③。
(乙)天末怀李白④
杜 甫
凉风起天末⑤,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⑥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①天宝三载(744),李白遇杜甫于洛阳,深结厚谊。后李白往江东,杜甫赴渭北长安。②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③论文:此处指论诗。④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作于秦州。时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而还至湖南。⑤天末:天的尽头。秦州地处边塞,如在天之尽头。⑥魑魅:传说中山林里能害人的怪物。
1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是律诗,形式规整,言简而义丰,从诗题来看都表现了杜甫对李白的思念。
B.甲诗开头四句从诗坛地位、思想情趣、诗歌风格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做出高度评价。
C.乙诗首句以秋风比兴,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对友人关切的心情,言浅情深。
D.乙诗颈联,一“憎”一“喜”道出的是自古以来才智人士总是命途多舛的共同命运。
12.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课时把关练参考答案
3 蜀道难 蜀相
1.C(C.坐:空,徒然。一说坐下来。)
2.B(A.①疑问代词,什么;②副词,多么。B.代词,都是“自己”的意思。C.①介词,表比较;②介词,表对象。D.①动词,拜访,探望;②动词,看。)
3.B(B.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A、C、D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分别为“使……凋谢”“使……滚动”“使……回转”。)
4.A(A.“然后”在句中是“这样以后”的意思。今义为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5.C(A.含义相同,均为“河流”。B.含义相同,均为“不是”。C.含义不同,前者为“正直”,后者为“高”。D.含义相同,均为“摸”。)
6.D(“这个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有误。丞相的设置断断续续,作为官名的丞相在历史上存在时间并不长,明朝初年朱元璋曾废丞相。)
7.C(C.“由山脚写至山顶,移步换景,逐一写来”分析错误。诗歌并没有详细写由山脚攀登至山顶的过程,只是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8.(1)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2)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3)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4)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5)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6)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7)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8)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9.B(B.“颔联视角由高到低”错误。人在栈道上走时,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上升翻腾,视角是由低到高。)
10.①情感表达:《送》诗语调平缓自然,平静地叙述,情感委婉诚挚;《蜀》诗开篇极言蜀道之难,情感强烈,奠定了全诗雄放的基调,并随着情感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反复咏叹。②描写手法:《送》不以惊悚的字眼来夸张,而是轻言轻语,用栈道上“山道人面”“云傍马生”两个静景特写来凸显蜀道叠嶂中,一峰突起,如对绝壁,如临深谷的惊险、高危;《蜀》综合运用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等多种手法反复渲染蜀道之险,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蜀》还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与畏惧心理,侧面写出了山之高险。
11.C(C.“乙诗首句以秋风比兴”错误,以秋风起兴,没有比喻。)
12.①甲诗颈联既有对诗人身处渭北所见实景“春天树”的描绘,也有对李白身处江东远望“日暮云”的虚景想象,从两处着笔,虚实结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②乙诗首联实写秦州秋凉起兴,由此对景相思,设想李白于深秋时节在流放途中,从长江经过洞庭湖一带的情景,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李白深切的牵挂、怀念和同情,并为他的悲惨遭遇愤慨不平。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阅读理解,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同步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3.2 *蜀相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3.2 *蜀相同步测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从题材上看,《蜀相》属于,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