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8 茶馆(节选)课时练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480537/0-171022894270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8 茶馆(节选)课时练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480537/0-171022894274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二单元8 茶馆(节选)课时作业
展开◆语言文字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北京曲剧的创作队伍中,余笑予是位功底深厚的创作人才。在排演北京曲剧《少年天子》时,他要求演员通过外部动作帮助建立内心活动的表达。比如“家宴”一折,全场灯光压暗,全部是静止的剪影定格,只有在角色唱内心独白时,灯光才追到角色身上,角色也随之活动,在“动”与“止”中①,取得了很好的舞台效果。
顾威是为北京曲剧排演剧目最多的外请导演,对北京曲剧有深厚的感情。他导演的《茶馆》大幕拉开,台上茶馆里的演员们全部呈现定格剪影状态,随着一嗓子“来啦!一碗烂肉面”,一桌一桌的演员随着唱腔,由“止”变“动”。此番处理,恰与余笑予导演的《少年天子》“家宴”一场可谓②。
两位相隔十年未曾谋面的导演对北京曲剧传统的传承与延续体现在采用相似手法衔接了北京曲剧的风格样式。他们在舞台上刻画的人物、表演的唱段代代相传,让北京曲剧在全国戏曲舞台上占有③。如今,一批批新生代北京曲剧人接棒传统,正为讴歌新时代而不懈努力。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请结合材料,概括北京曲剧表演中“止”和“动”的含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茶馆》突破了传统的戏剧手法,不求故事情节的连贯,矛盾冲突的紧张激烈,而是采取了“人像展览式结构”,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的命运、沉浮,来完成作品的主题。剧作所反映的内容,时间之长,跨度之大,__⑴__,都是话剧创作中罕见的。①在全剧出场的70多个人物中,有名有姓的就至少50人。对这样多的人物,作家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主要人物由壮到老(如王利发等),贯穿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如刘麻子和小刘麻子、唐铁嘴和小唐铁嘴等) ;每一个角色都说自己的事儿,又和时代结合起来;无关紧要的人物,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而且剧中的各色人物哪怕只出场一次,②即使只有三言两语的台词,但都对深化作品的主题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剧中的人物都是地道的北京人,其性格特点、心理状态、精神气质、语言习惯都是我们民族在特定时代的产物;而环境则是典型的北京茶馆,茶馆的陈设、布局,人物间的对话,_⑵_。 尤其是作家还把曲艺这种民族的艺术糅进剧作之中,③不仅增加了我们民族艺术的表现力,更有机地介绍了剧情,解决了时间跨度大等难题。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6.文段中画波浪线的三个部分都有语病,请修改。
◆阅读理解
阅读《茶馆》(节选),完成6~9题。
6.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裕泰大茶馆里形形色色人物的各种活动,逼真地勾勒出了晚清时期社会动荡的图景。
B.康六女情节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凋敝的状况,老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
C.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在王利发面前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讲实业救国时自命不凡,但面对庞太监时却退缩懦弱。
D.结尾处众茶客们的谈话与表现,可以反映出这些小市民只在乎个人得失,苟活于世,对国事却漠不关心。
2.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的小事件组成,并没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这与课本上《雷雨》节选部分的写法大体相同。
B.王利发向常四爷低声介绍马五爷是信洋教、说洋话、吃洋饭的,连官面上都不惹他,侧面写出了当时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的猖獗。
C.作者用舞台说明中“搀着”这一细节刻画出庞太监的老态,用精彩的台词栩栩如生地再现出其封建余孽的形象。
D.文末“茶客甲”的“将!你完啦!”这句话一语双关,意味深长,暗示着晚清政府已走向末路,这个时代即将终结。
8.课文节选部分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上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两处不同手法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9.老舍先生曾说:“茶馆是三教九流的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课文节选部分中茶馆里各色人物之间的冲突分别表现了怎样的社会矛盾?请简要分析。
课时把关练参考答案
8 茶馆(节选)
1.①相得益彰 ②异曲同工 ③一席之地(①处,语境指灯光与角色活动配合适当,应填“相得益彰”。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②处,语境指两种艺术形式在处理上取得相同的效果,应填“异曲同工”。异曲同工:比喻不同时代、不同人的文章、言论一样精彩,或不同的事情产生相同的效果。③处,语境“占有”,指一个位置,应填“一席之地”。一席之地:比喻应有的一个位置。)
2.两位导演相隔十年未曾谋面,却采用了相似的手法,衔接了北京曲剧的风格样式,体现了对北京曲剧传统的传承与延续。(首先抽出长句的主干,独立成句“传承与延续体现在风格样式”,或者改为“风格样式体现了传承与延续”;然后把“两位相隔十年未曾谋面的导演”化为单句“两位导演相隔十年未曾谋面”;把“对北京曲剧传统”放在“传承与延续”前面作定语;“采用相似手法”主语承“导演”承前省略,独立成句;“衔接了北京曲剧的风格样式”独立成句,让“风格样式”作主干句的主语。最后按照句子逻辑梳理即可。)
3.“止”指的是舞台上演员和灯光静止,呈现定格剪影状态。“动”指的是演员随唱腔而动,灯光随演员而动。(结合“全场灯光压暗,全部是静止的剪影定格”可知,“止”指的是舞台上演员和灯光静止,呈现定格剪影状态。结合“角色唱内心独白时,灯光才追到角色身上,角色也随之活动”可知,“动”指的是演员随唱腔而动,灯光随演员。)
4.⑴人物之众多 ⑵都是地道的北京味儿[第⑴空,此句是在介绍《茶馆》这部剧的独特之处,前面说到了“时间之长,跨度之大”,这里需要从另一个角度说它的独特之处,结构应该是“……之……”,再联系后文“70多个人物”可知,这里是说“人物之众多”。第⑵空,前面说“剧中的人物都是地道的北京人,其性格特点、心理状态、精神气质、语言习惯都是我们民族在特定时代的产物”,这里再具体说“环境则是典型的北京茶馆,茶馆的陈设、布局,人物间的对话”,当然都是富有北京特色的,因此可以写“都是地道的北京味儿”。]
5.①在全剧出场的70多个人物中,有名有姓的就至少50人(或“有名有姓的就有50余人”)。②即使只有三言两语的台词,也都对深化作品的主题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③不仅有机地介绍了剧情,解决了时间跨度大等难题,更增加了我们民族艺术的表现力。(①的语病是不合逻辑,“至少50余人”,“至少”和“余”自相矛盾,可以删掉其中一个;②“即使……但”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可以把“但”改成“也”;③“有机地介绍了剧情,解决了时间跨度大等难题”与“增加了我们民族艺术的表现力”二者构成递进关系,“不……更”后面的句子应当调换顺序。)
6.C(C.“面对庞太监却退缩懦弱”错,根据文中“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这是谦虚的说法,并不是真正的退缩懦弱。)
7.A(A.“这与课本《雷雨》节选部分的写法大体相同”错,《茶馆》并没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而《雷雨》有明暗两条线索。周朴园与蘩漪的冲突是明线,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关系则是暗线。)
8.①讽刺手法。“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 ”明里讽刺二德子欺软怕硬,暗中嘲讽腐败政府。②反语。“二德子,你威风啊!”“威风”一词看似夸赞实则施威,达到幽默效果。③夸张手法。“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为了讨好秦二爷,王利发言语夸张,让人忍俊不禁。
9.①常四爷与二德子之间的冲突,展现了二德子代表的市痞无赖和常四爷代表的正直百姓之间的矛盾;②刘麻子与康六之间的冲突,突出了中下层市民中的投机者与底层贫苦百姓之间的矛盾;③王利发与秦仲义之间的冲突,体现了小市民与民族资产阶级观念上的矛盾;④秦仲义与庞太监的冲突,表现了新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8 茶馆(节选)精品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8 茶馆(节选)精品一课一练,文件包含第8课《茶馆》节选教师版-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第8课《茶馆》节选学生版-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8 茶馆(节选)优秀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8 茶馆(节选)优秀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特点,文中画框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性必修 下册8 茶馆(节选)精品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 下册8 茶馆(节选)精品课时训练,共14页。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