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北京课改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精品同步练习
北京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生物与环境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生物与环境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随堂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沙漠中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1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跨学科·地理】(2023湖南邵阳中考)某高山植被的分布情况为: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温度 B.阳光 C.水分 D.空气
2.(2023广东汕头二模)红红去市场买黄粉虫喂鱼,发现黄粉虫都钻到谷糠下面,用勺子把黄粉虫放到谷糠上面,很快黄粉虫又往下面钻,最有可能影响黄粉虫的环境因素是(B8214001)( )
A.水分 B.阳光 C.空气 D.温度
3.(2023黑龙江绥化中考)沙漠中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4.【中华传统文化·节气】(2023江苏连云港中考)《礼记·月令》:“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描写的是立夏节气。影响上述生物活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温度 B.水分 C.空气 D.土壤
5.【新独家原创】2021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北京喇叭沟门原始森林景区举办了“北京怀柔喇叭沟门满族乡第六届金秋红叶文化节”,你认为影响红叶变红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温度 B.水分 C.土壤 D.空气
知识点2 生物之间相互影响
6.(2023重庆中考)《左氏春秋》记载了一种稻田杂草——稗草,它与水稻外形相似,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则水稻与稗草的关系是( )
A.竞争关系 B.寄生关系
C.合作关系 D.捕食关系
7.(2023黑龙江龙东地区三模)有甲、乙、丙三种动物,甲和乙均以丙为食,甲又以乙为食,甲和乙的关系可能是( )
A.竞争 B.捕食
C.竞争和合作 D.竞争和捕食
8.研究发现,某种蔬菜被蚜虫啃食时,会释放出一种信号。周围同种蔬菜收到信号后,可快速产生抵抗蚜虫的物质,以避免被大面积啃食。上述描述中生物间的关系包括( )
A.种内互助、寄生 B.种内互助、捕食
C.共生、捕食 D.竞争、寄生
9.【新独家原创】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下列关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内既有斗争也有互助
B.种间关系包括捕食、寄生、共生等
C.蛔虫与人属于寄生关系
D.种间只有斗争关系,没有互助关系
10.【教材变式·P58资料分析变式】达尔文对生物之间的关系有这样的描述:“牛喜欢吃三叶草;三叶草要靠土蜂传粉;田鼠吃土蜂的蜜和幼虫,捣毁土蜂的巢;猫捕食田鼠,因此养牛的农民爱养猫”。下列对于上述描述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牛和三叶草、田鼠和土蜂之间都有捕食关系
B.三叶草与土蜂之间是寄生关系
C.蜂群内的多只土蜂生活在一起有合作关系
D.猫少了,三叶草的数量就会减少
11.【新独家原创】如图,七星瓢虫以蚜虫为食,蚂蚁为了获得蚜虫分泌的“蜜露”会保护蚜虫驱赶瓢虫,以上描述中没有体现的关系是( )
A.种间互助 B.捕食关系
C.种间斗争 D.竞争关系
12.【跨学科·数学】(2022湖南双峰模拟)下列三幅图分别表示两个生物种群随时间(t)推移而发生的数量(n)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幅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甲
乙
丙
A.竞争、捕食、共生 B.捕食、竞争、共生
C.竞争、共生、捕食 D.共生、捕食、竞争
能力提升全练
13.【中华传统文化·谚语】(2023四川资阳中考,1,★☆☆)民间素有“惊蛰雨雷,小麦成堆”的农谚。农谚中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分 B.阳光 C.空气 D.温度
14.【中华传统文化·节气】(2023湖南张家界中考,2,★☆☆)二十四节气文化博大精深,它根植于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融汇了先进的农学思想。“夏至种豆,重阳种麦”体现了什么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温度 B.水分 C.阳光 D.空气
15.【跨学科·语文】(2023山东滨州中考,19,★☆☆)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中不乏与生命现象相关的佳句,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16.(2023湖南衡阳中考,2,★☆☆)同一品种的结球甘蓝在北京栽培时,叶球重1~3千克;引种到西藏后,叶球的重量可达6.5千克。这一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
17.(2023四川凉山中考,2,★☆☆)“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诗句中的鼠与雀、狐与兔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
A.仅捕食 B.仅竞争
C.合作和捕食 D.竞争和捕食
18.(2023北京燕山二模,8,★☆☆)“冰糖心”苹果产自新疆的阿克苏,其果核透明,味道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阿克苏地区年日照时长多达2 600小时,昼夜温差大。影响这种苹果品质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温度和水分 B.光照和温度
C.水分和光照 D.土壤和水分
19.(2022北京延庆一模,26,★☆☆)“荒漠地区生物种类少”“菊花在秋天开花”,在上述生物学现象中起主要作用的非生物因素分别是( )
A.水、光照 B.光照、温度
C.水、水 D.光照、水
素养探究全练
20.【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2北京通州一模)非洲肯尼亚大草原上的某种金合欢长满了锐利的大而中空的刺,蚂蚁栖居其中,并以金合欢嫩叶尖端为食。有人针对此现象提出这样的问题:“蚂蚁栖居在金合欢中,这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影响吗?如果有影响,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呢?”
(1)你对这一问题作出的假设是: ,依据是: 。
(2)如表是用金合欢幼苗进行实验探究的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实验的变量是 ;研究人员选择的两个检测指标是 。
(3)分析表中记录的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据此,你还想继续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合理即可)
(4)该实例说明,蚂蚁与金合欢之间存在着 的关系。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A 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会下降6℃左右,因此在高山上海拔越高温度越低,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温度,A符合题意。
跨学科解读 本题是生物与地理的一个跨学科试题。解题时首先要了解地理中海拔与温度的关系,然后联系生物中生物与环境的相关知识点作答。
2.B 由题意可知,黄粉虫都钻到谷糠下面,用勺子把黄粉虫放到谷糠上面,黄粉虫很快又往下面钻,说明最有可能影响黄粉虫的环境因素是阳光。
3.B 沙漠干旱少雨,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
4.A 立夏后,温度逐渐升高,各种动植物的活动和生长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影响题述生物活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
5.A 秋天时,气温降低,叶片中的叶绿素被分解,叶黄素、叶红素等显现出来,所以某些植物的叶片颜色会逐渐由绿变红。
6.A 水稻与稗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
7.D 甲以乙为食,属于捕食关系;甲和乙均以丙为食,属于竞争关系。
8.B 蚜虫啃食蔬菜属于捕食行为,蔬菜被啃食后,会向周围同种蔬菜发出信号,以避免被大面积啃食,属于种内互助。
9.D 不同种的生物之间有的也有互助关系,D错误。
10.B 三叶草要靠土蜂传粉,土蜂要从三叶草的花中获取食物,因此三叶草与土蜂之间可以看成种间互助关系,B错误。
11.D 七星瓢虫吃蚜虫,属于捕食关系;蚂蚁为了获得蚜虫产生的“蜜露”会保护蚜虫,说明蚂蚁与蚜虫之间有种间互助关系;蚂蚁会驱赶瓢虫体现了种间斗争的关系。
12.D 甲图表现为两种生物同步增长或衰退,即共生关系;乙图表现为两种生物“此起彼伏”的不同步关系,即捕食关系;丙图表现为两种生物“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关系,即竞争关系。
跨学科解读 本题需要在能够正确理解和分析数学曲线图的基础上,结合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作答。
能力提升全练
13.A 农谚“惊蛰雷鸣,小麦成堆”,意思是假如惊蛰时节下雨,农作物就生长良好,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分对农作物的影响。
14.A “夏至种豆,重阳种麦”意思是应在夏至前后种大豆,在重阳节前后种小麦,两个时节的环境温度不同,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符合题意。
15.B 诗句中“落红”化作“春泥”的现象,与腐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有关,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符合题意。
跨学科解读 本题需要在正确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再结合生物学中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相关知识,仔细分析选项,作出判断。
16.B 同一品种的结球甘蓝在北京栽培时,叶球重1~3千克;引种到西藏后,叶球的重量可达6.5千克,因为西藏与北京环境不同,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
17.D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是说粮仓充足了鼠、雀食物充足,说明鼠与雀是竞争关系;草没有了,兔会因缺少食物而数量减少,狐也会因兔的减少而缺乏食物,体现了狐与兔之间是捕食关系。
18.B 阿克苏地区日照时间长,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而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较低,苹果树的呼吸作用弱,有机物消耗得少,使苹果中积累的有机物多,因此味道甜美。可见,影响这种苹果品质的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和温度。
19.A “荒漠地区生物种类少”主要是受水分的影响,菊花在日照时间短的环境中才能开花,故“菊花在秋天开花”主要是受光照的影响。
素养探究全练
20. (1)蚂蚁栖居在金合欢中,这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害 蚂蚁以金合欢嫩叶尖端为食 (2)有没有蚂蚁栖居 金合欢幼苗10个月中的存活率和金合欢幼苗生长的高度 (3)蚂蚁栖居在金合欢中,这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利 蚂蚁能分泌什么物质促进金合欢的生长(合理即可) (4)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解析 (1)对题干问题作出的假设是蚂蚁栖居在金合欢中,这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害,依据是蚂蚁以金合欢嫩叶尖端为食。(2)从题表中可以看出,该实验的变量是有没有蚂蚁栖居,研究人员选择的两个检测指标是金合欢幼苗10个月中的存活率和金合欢幼苗生长的高度。(3)分析题表中记录的数据可知,有蚂蚁栖居的金合欢幼苗10个月中的存活率高,而且幼苗生长的高度也高,因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蚂蚁栖居在金合欢中,这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利。由此还可以继续探究:蚂蚁能分泌什么物质促进金合欢的生长?(4)该实例说明,蚂蚁与金合欢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金合欢幼苗的
生长状况
没有蚂蚁
栖居的金合欢
有蚂蚁栖
居的金合欢
10个月中的存活率(%)
43
72
幼苗生长的高度(厘米)
5月25日
0
0
6月16日
6.2
31.0
8月3日
10.2
72.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中素养综合测试--北京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免疫一课一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京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传染病课后复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不属于传染病特点的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