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羧基带有3H标记的亮氨酸可以用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过程
B. 鲁宾和卡门通过检测18O的放射性情况,确定了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的来源
C. 用14C标记的葡萄糖来研究人体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线粒体中能检测到放射性
D. 可以用15N标记的脂肪来研究其在细胞中的代谢过程
2. 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在探究不同条件对α-淀粉酶活性影响时绘制的实验结果曲线(1~5号试管的pH或温度按等梯度逐渐升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3号试管为对照组,其余试管为实验组
B.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宜选用α-淀粉酶
C. 探究PH对该酶活性影响实验时,反应一段时间后,将5号试管条件改为3号条件后,淀粉水解时间明显变短
D. 探究温度对该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时,2、4号试管中酶催化速率相同,酶的结构和功能状态也相同
3. ATP荧光检测仪是基于萤火虫发光原理(如图所示)设计的仪器,它可以通过快速检测ATP的含量以确定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用于判断卫生状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检测仪的使用原理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B. 荧光素转变为荧光素酰腺苷酸是一个放能反应
C. 检测结果中荧光的强度很高说明该微生物细胞中一直存在大量ATP
D. 反应过程中形成的AM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4. 真核生物细胞周期可分为四个时期:DNA复制准备期(G1期)、DNA复制期(S期)、细胞分裂准备期(G2期)和分裂期(M期)。在3个培养皿中分别培养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甲、乙、丙三组某种动物的体细胞,每个培养皿中均含有DNA复制所需原料A,短时间培养后(培养时间远小于细胞周期的在意时期)测定每组细胞中A的含量和DNA总量,得到下图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注:●表示测定的细胞DNA总量,以乙组细胞的DNA含量平均值为1个计量单位;细胞松弛素b对动物细胞的作用类似于秋水仙素对植物细胞的作用
A. 细胞甲正处在G2期
B. 细胞丙可能处于分裂期的前期,正在发生联会
C. M期可以观察到赤道板
D. 用细胞松弛素b处理乙组细胞,培养较长时间后部分细胞会停留在丙组所示时期
5. 科学是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许多科学家为遗传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格里菲思利用两种肺炎链球菌做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 DNA衍射图谱为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结构的概念模型提供了依据
C.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所有生物
D. 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6. 下图是某细胞表达PER蛋白的相关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PER基因的转录可能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B. 过程①的原料为核糖核苷酸,酶是DNA聚合酶
C. 过程②的场所是核糖体,需要ATP提供能量
D. PER蛋白含量的相对稳定可能与过程③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7. 雌性蝗虫体细胞有两条性染色体,为XX型,雄性蝗虫体细胞仅有一条性染色体,为XO型。如果不发生基因突变和互换等特殊情况,一个AaXRO的蝗虫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细胞可产生4种精子,其基因型为AO、aO、AXR、aXR
B. 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仅有一条性染色体
C. 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含有的性染色体数为1条或0条
D. 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有两种基因型
8. 果蝇有翅(H)对无翅(h)为显性。在某实验室繁育果蝇种群中,部分无翅果蝇胚胎被转入小鼠W基因后(不整合到基因组),会发育成有翅果蝇,随后被放回原种群。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 H、W基因碱基序列完全相同,与h基因存很大差异
B. 转入W基因的果蝇变成了新的物种
C. W基因在小鼠和果蝇中功能完全相同
D. 种群中H、h基因频率可能保持相对稳定
9. 科学家研制了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人造子宫”,外部配置机器胎盘,与早产羊羔的脐带连通,羊羔在此“人造子宫”中待了4周,足月后,研究者发现,它们与在母羊子宫中足月出生的小羊一样健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电解质溶液应为羊羔的内环境
B. 液体成分每天需要定时更新以便保持其相对稳定
C. 羊羔可以通过血氧交换系统获得氧气并排出代谢废物
D. 羊羔体液中的CO2既是代谢废物,又可以充当信号分子
10.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等动物体内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如图),进而维持了内环境的稳态,复杂的机体才能够实现协调统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但免疫调节是不依赖信号分子而发挥作用
B. 信号分子进入细胞内,直接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C. 受体一般是蛋白质分子,不同受体的结构各异,因此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D. 激素和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都是在特定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11. 科学家用红光和远红光依次照射的方法,对一批莴苣种子进行处理,然后置于暗处。一段时间后,莴苣种子的发芽情况如下表所示,结合所学知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光照射处理方式
B. 光敏色素吸收红光或远红光后,可能通过改变自身结构来传递信息
C. 由实验结果可知,种子萌发率只是由光照的种类决定的
D.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远红光可能会逆转红光的作用
12. 塞罕坝在历史上曾是树木葱茏、禽兽繁集的皇家猎苑,后由于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呈现出了“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景象。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一代代人的艰苦努力,该地森林覆盖率由起初的11.4%提高到75.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塞罕坝的奇迹说明了人类活动可以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
B. 此区域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后群落结构一定不再变化
C. 塞罕坝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D. 塞罕坝的恢复,说明人类活动可以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利于人的方向演变
13. 黄山市某动物园工作人员发现景区人流量过大会对圈养大熊猫的应激性产生影响。研究表明,一定程度的噪音导致大熊猫产生了应激反应,狭小单调的生活环境让熊猫也像人一样产生了心理问题。如何更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呢?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 应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墙上粘贴文明参观用语,尽量减少游客与大熊猫的互动
B. 圈养动物的压力来源不一样,大熊猫的应激性变动不仅仅是由噪音造成
C. 饲养员应重视“爱心饲养”,对大熊猫要有足够的关心和爱护
D. 应将动物园的大熊猫直接放归自然保护区,永久禁止开发和利用
1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井冈山绿色生态立体养殖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提升了南方丘陵地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效益。其中鱼为水稻除草、除虫,水稻为鱼提供小气候、饲料,鱼和水稻形成和谐共生系统。关于这种立体养殖模式,下列选项叙述错误的是( )
A. 这种立体种养模式有助于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B. 统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C. 鱼、鸭的粪便可以为水稻的土壤提供肥力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D. 设计该项目时,需根据各种生物的生态位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
15. 古徽州有许多美食深受人们喜爱,如徽州毛豆腐、灵山酒酿、臭鳜鱼、徽州臭豆腐等。制作臭豆腐时需要将豆腐浸入含有乳酸菌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的卤汁中发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卤汁中的乳酸菌和芽孢杆菌相互独立,没有种间关系
B. 制作臭豆腐时,豆腐相当于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C. 微生物产生并分泌出单细胞蛋白(单个细胞),可以提取出来用作动物饲料
D. 乳酸菌发酵产生了乳酸和二氧化碳,需定期排气
16. 治疗最凶险乳腺癌“HER2+”的抗体-药物偶联物(T-DM1)被纳入2023年医保目录名单。T-DM1是由曲妥珠单抗、细胞毒性药物DM1偶联形成。T-DM1作用机制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经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不可直接生产单克隆抗体
B. T-DM1中的抗体主要是发挥治疗效应,杀伤靶细胞
C. T-DM1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癌细胞
D. 曲妥珠单抗制备中可选择DM1作为抗原刺激小鼠产生免疫应答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7. 淀粉和蔗糖是光合作用的两种主要终产物,马铃薯下侧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主要运向块茎贮藏,红薯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主要运向块根储存。下图是马铃薯和红薯光合作用产物的形成及运输示意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②过程需要光反应阶段提供的____。提取并分离马铃薯下侧叶片叶肉细胞叶绿体的光合色素,层析后的滤纸上最窄色素带对应的色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____。
(2)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叶绿体内部有一些颗粒,它们被看作是叶绿体的“脂质仓库”,主要成分为磷脂,其体积随叶绿体的生长而逐渐变小,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
(3)为了验证光合产物以蔗糖的形式通过叶肉细胞进入韧皮部运输到根和茎,研究人员将酵母菌蔗糖酶基因转入植物,该基因表达的蔗糖酶定位在叶肉细胞的细胞壁上。结果发现转基因植物出现严重的小根、小茎现象,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根和茎得到的糖分不足,生长缓慢。此时,与非转基因植物相比,小根、小茎的转基因植物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原因是____。
18. 左图是甲(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乙(致病基因用B或b表示)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现家系成员中没有突变的发生且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请完成以下问题:
(1)甲病是____遗传病,乙病是____遗传病。
(2)5号的基因型是____。
(3)若7号与9号个体结婚,生育的儿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____。
(4)7号和8号均患有遗传病,从优生的角度分析,3号和4号个体最好生育____孩。
(5)若想知道9号个体是否含有乙病的致病基因,对家系中的6号、9号、10号个体与乙病有关基因进行基因检测(结果见右图),则9号个体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____。
19. 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2023年的主题是:健康人生,绿色无毒。有些兴奋剂就是毒品,它们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可卡因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毒品,它会影响大脑中利用神经递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感的神经元,进而引起人体多巴胺作用途径的异常,相关过程如图所示。可卡因还能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吸食可卡因者会产生心理依赖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多巴胺存储在细胞A中的____内,以____的方式释放到细胞A和细胞B的间隙。当人在高兴时,细胞B的膜内发生的电位变化是____。
(2)据图分析,吸食可卡因后,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____。
(3)长期吸食毒品后,会造成吸食者难以戒断。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长期吸毒者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数量会减少,由此推测吸毒难以戒断的原因可能是____。
(4)有学者提出适度运动可促进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数量的恢复。请以戒毒后的模型鼠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该观点,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____。
20. 太湖流域每年都会因N、P排放超标,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和饮水安全造成影响。如图为科研人员通过对太湖某区域的生物组成及其食物关系调查,绘制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一条以鲚鱼作为次级消费者的完整食物链:____。
(2)下表为太湖某区域生态系统一年内所有生物的能量分析数据(单位:kJ·m-2·a-1),其中I—IV表示该地区食物网中不同的营养级,能量X为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则表中能量Y表示的是____,该生态系统未利用的能量为____kJ·m-2·a-1(请用正整数表示)。
(3)工厂含铅废水的排放,会造成生物富集现象的发生,最终危害人类健康。生物富集是指:____,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
(4)如果人们不重视太湖的治理,太湖的水质会越来越差,最后导致水体发臭等,这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破坏。请提出一项治理太湖的措施____。
21. CRISPR/Cas9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组编辑技术,能对DNA分子中的基因进行编辑,引入人们想要的基因或破坏已有的基因。使用该技术,需要向待编辑的细胞中加入以下主要组分:人工合成的向导RNA.和一种来自细菌的核酸酶Cas9蛋白。其原理是向导RNA与DNA分子中希望被编辑的序列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后,Cas9蛋白再结合上去将与向导RNA结合的DNA进行切割,使DNA双链断裂,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推测Cas9蛋白切断的化学键是____。
(2)当DNA双链断裂后,可导入目的基因,目的基因的导入往往需要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基因表达载体上除了含有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还必须有____(写出两项即可)。
(3)目的基因在与运载体结合前需要用PCR技术进行大量扩增,该过程需要Taq酶,该酶与普通DNA聚合酶相比,特点是____。获得PCR产物后,常用____电泳法对PCR产物进行鉴定。
(4)与传统的限制酶切割基因技术相比,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明显优点是____。组别
光照射处理方式
发芽情况(%)
对照组
持续黑暗
8.5
组1
红光
98
组2
红光→远红光
54
组3
红光→远红光→红光
100
组4
红光→远红光→红光→远红光
43
生物类群
I
II
III
IV
V
同化能量
871.27×105
141.1×105
15.91×105
0.88×105
—
能量X
369.69×105
61.77×105
281×105
0.34×105
19.26×105
能量Y
501.58×105
79.33×105
13.1×105
0.54×105
192.59×105
黄山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
生物学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羧基带有3H标记的亮氨酸可以用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过程
B. 鲁宾和卡门通过检测18O的放射性情况,确定了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的来源
C. 用14C标记的葡萄糖来研究人体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线粒体中能检测到放射性
D. 可以用15N标记的脂肪来研究其在细胞中的代谢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同一元素中,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为同位素。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可能有差异,但组成的化合物化学性质相同。用物理性质特殊的同位素来标记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去向,就是同位素标记法。
【详解】A、科学家在豚鼠的胰腺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追踪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不能标记羧基,因为脱水缩合以后,羧基脱掉-OH,不能追踪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A错误;
B、鲁宾和卡门利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但是18O没有放射性,B错误;
C、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继续被氧化,所以用14C标记的葡萄糖来研究人体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线粒体中能检测到放射性,C正确;
D、脂肪不含N,所以不能用15N标记的脂肪来研究其在细胞中的代谢过程,D错误。
故选C。
2. 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在探究不同条件对α-淀粉酶活性影响时绘制的实验结果曲线(1~5号试管的pH或温度按等梯度逐渐升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3号试管为对照组,其余试管为实验组
B.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宜选用α-淀粉酶
C. 探究PH对该酶活性影响实验时,反应一段时间后,将5号试管条件改为3号条件后,淀粉水解时间明显变短
D. 探究温度对该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时,2、4号试管中酶催化速率相同,酶的结构和功能状态也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1~5号试管的pH或温度逐渐升高,说明实验的自变量是pH或温度,因变量是等量淀粉水解的时间,时间越短,酶的活性越高,则试管3对应的pH或温度为最适pH或温度。
【详解】A、图中1~5号试管均为实验组,A错误;
B、若探究pH对该酶活性的影响,酸性条件会使淀粉水解,不宜选用α-淀粉酶,B正确;
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3号试管的pH为最适pH,5号试管的pH显强碱性,5号试管中的酶因在强碱性条件下已经变性失活,所以再将5号试管条件改为3号的条件,淀粉水解时间不变,C错误;
D、探究温度对该酶活性的影响时,则2、4号试管中酶催化速率相同的原因不同,2号试管中酶的活性因低温而受到抑制,酶的空间结构并未改变,4号试管中的酶因高温而导致其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引起酶的活性降低,D错误。
故选B。
3. ATP荧光检测仪是基于萤火虫发光原理(如图所示)设计的仪器,它可以通过快速检测ATP的含量以确定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用于判断卫生状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检测仪的使用原理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B. 荧光素转变为荧光素酰腺苷酸是一个放能反应
C. 检测结果中荧光的强度很高说明该微生物细胞中一直存在大量ATP
D. 反应过程中形成的AM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ATP快速荧光检测仪中含有荧光素、荧光素酶等物质,用来快速检测食品表面的微生物,原理是荧光素与ATP接触形成荧光素酰腺苷酸,后者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被氧气氧化发光。
【详解】A、该检测仪的使用原理中运用了ATP的合成水解过程,所有生物细胞内都是一样的,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A正确;
B、荧光素转化为荧光素酰腺苷酸的过程需要消耗ATP,是一个吸能反应,B错误;
C、细胞内储存ATP很少,C错误;
D、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脱掉两个磷酸基团后的产物AMP,AMP不含有高能磷酸键(特殊化学键),不是高能磷酸化合物,D错误。
故选A。
4. 真核生物细胞周期可分为四个时期:DNA复制准备期(G1期)、DNA复制期(S期)、细胞分裂准备期(G2期)和分裂期(M期)。在3个培养皿中分别培养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甲、乙、丙三组某种动物的体细胞,每个培养皿中均含有DNA复制所需原料A,短时间培养后(培养时间远小于细胞周期的在意时期)测定每组细胞中A的含量和DNA总量,得到下图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注:●表示测定的细胞DNA总量,以乙组细胞的DNA含量平均值为1个计量单位;细胞松弛素b对动物细胞的作用类似于秋水仙素对植物细胞的作用
A. 细胞甲正处在G2期
B. 细胞丙可能处于分裂期的前期,正在发生联会
C. M期可以观察到赤道板
D. 用细胞松弛素b处理乙组细胞,培养较长时间后部分细胞会停留在丙组所示时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DNA总量以乙组细胞的平均值为1个计量单位,而丙组细胞的DNA总量在2左右,其DNA含量是乙组的二倍,推测丙组的DNA已经过复制;甲组细胞的DNA总量介于1—2之间,且其细胞中DNA复制所需的原料A的含量远高于乙组和丙组,推测甲组细胞应处于正在进行DNA复制的S期,而乙组为G1期或末期结束之后的状态(DNA未复制之前),丙组为DNA复制之后的G2期或M期。
【详解】A、甲组细胞的DNA总量介于1—2之间,且其细胞中DNA复制所需的原料A的含量远高于乙组和丙组,推测甲组细胞应处于正在进行DNA复制的S期,还没完成复制,A错误;
B、丙组细胞的DNA总量在2左右,其DNA含量是乙组的二倍,推测丙组的DNA已经过复制,处于G2期或M期,部分细胞丙可能处于前期,由题意可知该细胞具有细胞周期,减数分裂细胞不具有细胞周期,所以不可能发生联会,B错误;
C、赤道板是虚拟的,不能观察到,C错误;
D、细胞松弛素b对动物细胞的作用类似于秋水仙素对植物细胞的作用,因此,最后会使细胞质无法正常分离,用细胞松弛素b处理乙组细胞(G1期或末期结束之后的状态),培养较长时间后部分细胞会停留在丙组(DNA复制之后的G2期或M期)所示时期,D正确。
故选D。
5. 科学是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许多科学家为遗传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格里菲思利用两种肺炎链球菌做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 DNA衍射图谱为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结构的概念模型提供了依据
C.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所有生物
D. 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1、摩尔根用果蝇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2、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详解】A、格里菲思利用两种肺炎链球菌做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A错误;
B、DNA衍射图谱为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结构的物理模型提供了依据,B错误;
C、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C错误;
D、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其过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D正确。
故选D。
6. 下图是某细胞表达PER蛋白的相关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PER基因的转录可能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B. 过程①的原料为核糖核苷酸,酶是DNA聚合酶
C. 过程②的场所是核糖体,需要ATP提供能量
D. PER蛋白含量的相对稳定可能与过程③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解:图中①表示转录,②表示翻译,③表示通过调节,抑制PER基因的表达。
【详解】A、PER基因可能只存于细胞核中,转录可能只发生在细胞核中,A正确;
B、过程①表示转录,原料为核糖核苷酸,酶是RNA聚合酶,B错误;
C、过程②表示翻译,场所是核糖体,需要ATP提供能量,C正确;
D、过程③抑制了PER基因的表达,属于负反馈调节,维持了PER蛋白含量的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B。
7. 雌性蝗虫体细胞有两条性染色体,为XX型,雄性蝗虫体细胞仅有一条性染色体,为XO型。如果不发生基因突变和互换等特殊情况,一个AaXRO的蝗虫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细胞可产生4种精子,其基因型为AO、aO、AXR、aXR
B. 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仅有一条性染色体
C. 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含有的性染色体数为1条或0条
D. 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有两种基因型
【答案】A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该蝗虫基因型为AaXRO,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该个体产生的精子类型为AO、aO、AXR、aXR,但是该细胞只能产生2种类型的精子AO、aXR或aO、AXR,A错误;
B、结合题意可知,雄性蝗虫体内只有一条X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离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此时雄性蝗虫细胞中仅有一条X染色体,B正确;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雄蝗虫的性染色体为X和O,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只有1个含有X染色体,即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细胞含有的性染色体数为1条或0条,C正确;
D、该蝗虫基因型为AaXRO,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若不考虑变异,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2个次级精母细胞,两种基因型,D正确。
故选A。
8. 果蝇有翅(H)对无翅(h)为显性。在某实验室繁育的果蝇种群中,部分无翅果蝇胚胎被转入小鼠W基因后(不整合到基因组),会发育成有翅果蝇,随后被放回原种群。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 H、W基因碱基序列完全相同,与h基因存在很大差异
B. 转入W基因的果蝇变成了新的物种
C. W基因在小鼠和果蝇中功能完全相同
D. 种群中H、h基因频率可能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H基因决定了果蝇有翅,而W基因转入无翅果蝇后,也发育为有翅,说明H、W基因序列可能具有高度相似性,但是无法说明H、W基因碱基序列完全相同,与h基因存在很大差异,A错误;
B、判断新物种的依据是生殖隔离,而有翅和无翅是一对相对性状,仅凭相对性状无法判断新物种形成与否,B错误;
C、W基因来自于小鼠,转入无翅的果蝇胚胎后,果蝇发育为有翅,因此W基因在小鼠和果蝇中功能可能不同,C错误;
D、在种群数量足够大,没有迁入迁出、突变等因素下,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基因频率是相对稳定的,所以种群中H、h基因频率可能保持相对稳定 ,D正确。
故选D。
9. 科学家研制了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人造子宫”,外部配置机器胎盘,与早产羊羔的脐带连通,羊羔在此“人造子宫”中待了4周,足月后,研究者发现,它们与在母羊子宫中足月出生的小羊一样健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电解质溶液应为羊羔的内环境
B. 液体成分每天需要定时更新以便保持其相对稳定
C. 羊羔可以通过血氧交换系统获得氧气并排出代谢废物
D. 羊羔体液中的CO2既是代谢废物,又可以充当信号分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食物的消化吸收,需要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氧气进入内环境、二氧化碳排出体外,需要通过呼吸系统才能完成;代谢废物排出体外,需要排泄系统来完成。总之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直接相关的系统有消化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详解】A、电解质溶液提供的液体环境相当于母羊的子宫,子宫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人造子宫"需每天注入定量的电解质溶液以确保“羊水"得到更新,满足“羊水”营养物质的供应,故液体成分每天需要定时更新以便保持其相对稳定,B正确;
C、据图分析,血氧交换系统可保证氧气供应二氧化碳排出,进而维持电解质溶液相对稳定,因此羊羔可通过血氧交换系统获得氧气,排出代谢废物,C正确;
D、羊羔体液中的CO2既是代谢废物,又可以充当信号分子,参与呼吸调节,D正确。
故选A。
10.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等动物体内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如图),进而维持了内环境的稳态,复杂的机体才能够实现协调统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但免疫调节是不依赖信号分子而发挥作用
B. 信号分子进入细胞内,直接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C. 受体一般是蛋白质分子,不同受体的结构各异,因此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D. 激素和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都是在特定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这三个系统各自以特有的方式在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发挥作用,它们之间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取代另外两方。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如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等),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受体一般是蛋白质分子,不同受体的结构各异,因此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通过这些信号分子,复杂的机体才能够实现统一协调,稳态才能够得以保持。
【详解】A、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这三个系统各自以特有的方式在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发挥作用,它们之间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取代另外两方。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如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等),A错误;
B、信号分子一般不进入细胞,与膜上受体结合,不直接参与蛋白质的合成,B错误;
C、受体一般是蛋白质分子,不同受体的结构各异,因此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通过这些信号分子,复杂的机体才能够实现统一协调,稳态才能得以保持,C正确;
D、激素和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不都是在特定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如脂质类的激素合成场所在内质网,D错误。
故选C。
11. 科学家用红光和远红光依次照射的方法,对一批莴苣种子进行处理,然后置于暗处。一段时间后,莴苣种子的发芽情况如下表所示,结合所学知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光照射处理方式
B. 光敏色素吸收红光或远红光后,可能通过改变自身结构来传递信息
C. 由实验结果可知,种子萌发率只是由光照的种类决定的
D.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远红光可能会逆转红光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干及表格信息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光照射处理方式对莴苣种子的发芽率的影响,自变量是不同光照射处理方式,因变量是莴苣种子的发芽情况,持续黑暗作为对照组。
【详解】A、分析题意,科学家用红光和红外光依次照射的方法,对一批莴苣种子进行处理,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处理方式,A正确;
B、光敏色素吸收红光或远红光后,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改变,可能通过改变自身结构来传递信息,B正确;
C、组2、3、4的光照种类均相同,但是处理方式和发芽率不同,故由实验结果可知,种子萌发率并不只是由光照的种类决定的,C错误;
D、由实验结果可知,种子萌发率与最后一次光照的类型密切相关,当最后一次光照为远红光时,萌发率明显下降,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远红光可能会逆转红光的作用,D正确。
故选C。
12. 塞罕坝在历史上曾是树木葱茏、禽兽繁集的皇家猎苑,后由于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呈现出了“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景象。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一代代人的艰苦努力,该地森林覆盖率由起初的11.4%提高到75.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塞罕坝的奇迹说明了人类活动可以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
B. 此区域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后群落结构一定不再变化
C. 塞罕坝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D. 塞罕坝的恢复,说明人类活动可以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利于人的方向演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①利于群落演替的人类活动: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封山育林等。②不利于群落正常演替的活动:滥砍滥伐、滥捕滥猎、填湖造地等。
【详解】A、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一代代人的艰苦努力,该地森林覆盖率由起初的11.4%提高到75.5%,塞罕坝的奇迹说明了人类活动可以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A正确;
B、自然演替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并不是一个绝对稳定的状态,群落结构还会随气候变化等因素发生改变,B错误;
C、塞罕坝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环境、发展生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C正确;
D、塞罕坝区域内发生的一系列演替过程,均主要由人类活动参与引起,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
故选B。
13. 黄山市某动物园工作人员发现景区人流量过大会对圈养大熊猫的应激性产生影响。研究表明,一定程度的噪音导致大熊猫产生了应激反应,狭小单调的生活环境让熊猫也像人一样产生了心理问题。如何更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呢?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 应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墙上粘贴文明参观用语,尽量减少游客与大熊猫的互动
B. 圈养动物的压力来源不一样,大熊猫的应激性变动不仅仅是由噪音造成
C. 饲养员应重视“爱心饲养”,对大熊猫要有足够的关心和爱护
D. 应将动物园的大熊猫直接放归自然保护区,永久禁止开发和利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就地保护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易地保护是指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详解】A、黄山市某动物园工作人员发现景区人流量过大会对圈养大熊猫的应激性产生影响,应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墙上粘贴文明参观用语,尽量减少游客与大熊猫的互动,A正确;
B、研究表明,一定程度的噪音导致大熊猫产生了应激反应,狭小单调的生活环境让熊猫也像人一样产生了心理问题,圈养动物的压力来源不一样,大熊猫的应激性变动不仅仅是由噪音造成,B正确;
C、大熊猫也存在心理问题,饲养员应重视“爱心饲养”,对大熊猫要有足够的关心和爱护,C正确;
D、不应将动物园的大熊猫直接放归自然保护区,需要圈养一段时间后,再观察其生存状态和能力,达标后放归自然保护区,并不是永久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合理开发利用,D错误。
故选D。
1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井冈山绿色生态立体养殖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提升了南方丘陵地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效益。其中鱼为水稻除草、除虫,水稻为鱼提供小气候、饲料,鱼和水稻形成和谐共生系统。关于这种立体养殖模式,下列选项叙述错误的是( )
A. 这种立体种养模式有助于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B. 统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C. 鱼、鸭的粪便可以为水稻的土壤提供肥力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D. 设计该项目时,需根据各种生物的生态位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能力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详解】A、结合题干“其中鱼为水稻除草、除虫,水稻为鱼提供小气候、饲料”可知这种立体种养模式有助于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A正确;
B、统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B正确;
C、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是指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鱼、鸭的粪便可以为水稻的土壤提供肥力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C错误;
D、设计该项目时,需根据各种生物的生态位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遵循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D正确。
故选C。
15. 古徽州有许多美食深受人们喜爱,如徽州毛豆腐、灵山酒酿、臭鳜鱼、徽州臭豆腐等。制作臭豆腐时需要将豆腐浸入含有乳酸菌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的卤汁中发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卤汁中的乳酸菌和芽孢杆菌相互独立,没有种间关系
B. 制作臭豆腐时,豆腐相当于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C. 微生物产生并分泌出单细胞蛋白(单个细胞),可以提取出来用作动物饲料
D. 乳酸菌发酵产生了乳酸和二氧化碳,需定期排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腐乳的制作原理: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适宜温度为15°C~18°C;毛霉能够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别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A、乳酸菌和芽孢杆菌生活在同一环境下会竞争营养物质和空间等,故卤汁中的乳酸菌和芽孢杆菌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
B、制作臭豆腐时,豆腐相当于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能够给微生物提供其生长所需的营养,B正确;
C、单细胞蛋白是微生物菌体,不是由微生物分泌的,C错误;
D、乳酸菌发酵产物是乳酸,不会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B。
16. 治疗最凶险乳腺癌“HER2+”的抗体-药物偶联物(T-DM1)被纳入2023年医保目录名单。T-DM1是由曲妥珠单抗、细胞毒性药物DM1偶联形成。T-DM1作用机制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经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不可直接生产单克隆抗体
B. T-DM1中的抗体主要是发挥治疗效应,杀伤靶细胞
C. T-DM1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癌细胞
D. 曲妥珠单抗制备中可选择DM1作为抗原刺激小鼠产生免疫应答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于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强,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因此可以把抗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跟放射性同位素、药物等相结合,制成“生物导弹”。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定位导向作用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在原位杀死癌细胞。疗效高,副作用小,位置准确。
【详解】A、经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含有各种杂交瘤细胞)不可直接生产单克隆抗体,还需经过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A正确;
B、T-DM1由曲妥珠单抗、细胞毒性药物DM1偶联前成,分析题图曲妥珠单抗可以与细胞膜表面的HER2+特异性结合,将DM1准确带至乳腺癌细胞,细胞毒性药物才能杀伤靶细胞,B错误;
C、T-DM1(大分子)通过胞吞运输进入癌细胞,C错误;
D、DM1是细胞毒性药物,不能与HER2+特异性结合,其免疫小鼠后产生的抗体也不能与HER2+特异性结合,所以不选择它作为制备单抗的抗原,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7. 淀粉和蔗糖是光合作用的两种主要终产物,马铃薯下侧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主要运向块茎贮藏,红薯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主要运向块根储存。下图是马铃薯和红薯光合作用产物的形成及运输示意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②过程需要光反应阶段提供的____。提取并分离马铃薯下侧叶片叶肉细胞叶绿体的光合色素,层析后的滤纸上最窄色素带对应的色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____。
(2)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叶绿体内部有一些颗粒,它们被看作是叶绿体的“脂质仓库”,主要成分为磷脂,其体积随叶绿体的生长而逐渐变小,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
(3)为了验证光合产物以蔗糖的形式通过叶肉细胞进入韧皮部运输到根和茎,研究人员将酵母菌蔗糖酶基因转入植物,该基因表达的蔗糖酶定位在叶肉细胞的细胞壁上。结果发现转基因植物出现严重的小根、小茎现象,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根和茎得到的糖分不足,生长缓慢。此时,与非转基因植物相比,小根、小茎的转基因植物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原因是____。
【答案】(1) ①. ATP和NADPH ②. 蓝紫光
(2)颗粒中的脂质参与构成叶绿体中的膜结构
(3) ①. 叶肉细胞壁上的蔗糖酶水解蔗糖,导致进入韧皮部的蔗糖减少 ②. 光合作用产物不能及时运出细胞,造成产物积累,不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①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的CO2的固定阶段,②是暗反应中的C3的还原阶段。从图中可以看出,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其产物磷酸丙糖可以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淀粉,也可以被运出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细胞质基质中合成蔗糖,蔗糖可以进入液泡暂时储存起来;蔗糖也可以通过韧皮部被运至茎块细胞,在茎块细胞内合成淀粉。
【小问1详解】
②是暗反应中的C3的还原阶段,需要光反应阶段提供的ATP和NADPH。提取并分离马铃薯下侧叶片叶肉细胞叶绿体的光合色素,层析后的滤纸上最窄色素带(含量最少)为胡萝卜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蓝紫光。
【小问2详解】
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为脂质和蛋白质,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叶绿体内部有一些颗粒,它们被看作是叶绿体的“脂质仓库”,其体积随叶绿体的生长而逐渐变小,可能的原因是颗粒中的脂质参与构成叶绿体中的膜结构。
【小问3详解】
结合题图,转基因植物出现严重的小根、小茎现象,其原因叶肉细胞壁上的蔗糖酶水解蔗糖,导致进入韧皮部的蔗糖减少,根和茎得到的糖不足,生长缓慢。此时,与非转基因植物相比,小根、小茎的转基因植物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物不能及时运出细胞,造成光合产物积累,不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导致小根、小茎的转基因植物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
18. 左图是甲(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乙(致病基因用B或b表示)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现家系成员中没有突变的发生且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请完成以下问题:
(1)甲病是____遗传病,乙病是____遗传病。
(2)5号的基因型是____。
(3)若7号与9号个体结婚,生育儿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____。
(4)7号和8号均患有遗传病,从优生的角度分析,3号和4号个体最好生育____孩。
(5)若想知道9号个体是否含有乙病的致病基因,对家系中的6号、9号、10号个体与乙病有关基因进行基因检测(结果见右图),则9号个体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____。
【答案】(1) ①. 常染色体隐性 ②. 伴X染色体隐性
(2)AaXBXb (3)5/12
(4)女 (5)XBXb
【解析】
【分析】由遗传系谱图可知,5号和6号都正常,但其女儿9号患甲病,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现家系成员中没有突变的发生且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故乙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由于2号患有乙病,4号患病而5号正常,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小问1详解】
由遗传系谱图可知,5号和6号都正常,但其女儿9号患甲病,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现家系成员中没有突变的发生且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故乙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由于2号患有乙病,4号患病而5号正常,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小问2详解】
结合(1)的分析,9号甲病基因型为aa,故5号甲病基因型为Aa,2号乙病基因型为XbY,而5号正常,故5号基因型为AaXBXb。
【小问3详解】
5号基因型为AaXBXb,6号基因型为AaXBY,9号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7号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若7号与9号个体结婚,生育的儿子只患一种病的情况为:1/2aaXBXB与2/3AaXbY、1/2aaXBXb与1/3AAXbY、1/2aaXBXb与2/3AaXbY,故生育的儿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2×2/3×1/2+1/2×1/3×1/2+1/2×2/3×1/2×1/2+1/2×2/3×1/2×1/2=5/12。
【小问4详解】
7号和8号均患有遗传病,3号基因型为AaXBY,4号基因型为AaXbXb,从优生的角度分析,3号和4号个体最好生育女孩,避免乙病的发生。
【小问5详解】
5号基因型为AaXBXb,6号基因型为AaXBY,9号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对家系中的6号、9号、10号个体与乙病有关基因进行基因检测(结果见右图),故基因长度为7.9表示B基因,基因长度为9.5表示b基因,则9号个体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Xb。
19. 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2023年的主题是:健康人生,绿色无毒。有些兴奋剂就是毒品,它们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可卡因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毒品,它会影响大脑中利用神经递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感的神经元,进而引起人体多巴胺作用途径的异常,相关过程如图所示。可卡因还能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吸食可卡因者会产生心理依赖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多巴胺存储在细胞A中的____内,以____的方式释放到细胞A和细胞B的间隙。当人在高兴时,细胞B的膜内发生的电位变化是____。
(2)据图分析,吸食可卡因后,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____。
(3)长期吸食毒品后,会造成吸食者难以戒断。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长期吸毒者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数量会减少,由此推测吸毒难以戒断的原因可能是____。
(4)有学者提出适度运动可促进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数量的恢复。请以戒毒后的模型鼠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该观点,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____。
【答案】(1) ①. 突触小泡 ②. 胞吐 ③.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 ①. 上升 ②. 可卡因可以作用于多巴胺转运载体,吸食可卡因后,会封闭多巴胺转运载体,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上升
(3)长期吸食毒品后,还会使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的数量减少,使突触变得不敏感,吸毒者必须持续吸食可卡因才能维持兴奋,会造成吸食者难以戒断
(4)实验思路:将若干只戒毒后的模型鼠均分为两组,一组适度运动,一组不运动,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鼠的精神状态;
预期结果:适当运动组相同时间内小鼠精神恢复较好
【解析】
【分析】神经元之间相接的结构是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分析图示,结构①是突触小泡,结构②是突触间隙(神经元之间的组织液),结构③是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小问1详解】
多巴胺存储在细胞A中的突触小泡内,以胞吐的方式(一次性释放较多神经递质)释放到细胞A和细胞B的间隙。当人在高兴时,由细胞A与细胞B构成的突触结构中发生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小问2详解】
分析图示,可卡因可以作用于多巴胺转运载体,吸食可卡因后,会封闭多巴胺转运载体,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上升。
【小问3详解】
长期吸食毒品后,还会使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的数量减少,使突触变得不敏感,吸毒者必须持续吸食可卡因才能维持兴奋,会造成吸食者难以戒断。
小问4详解】
有学者提出适度运动可促进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数量的恢复,即自变量为是否适当运动,因变量为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数量恢复的情况,可以模型鼠的精神状态为观察指标,故实验思路为:将若干只戒毒后的模型鼠均分为两组,一组适度运动,一组不运动,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鼠的精神状态;预期结果:适当运动组相同时间内小鼠精神恢复较好。
20. 太湖流域每年都会因N、P排放超标,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和饮水安全造成影响。如图为科研人员通过对太湖某区域的生物组成及其食物关系调查,绘制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一条以鲚鱼作为次级消费者的完整食物链:____。
(2)下表为太湖某区域生态系统一年内所有生物的能量分析数据(单位:kJ·m-2·a-1),其中I—IV表示该地区食物网中不同的营养级,能量X为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则表中能量Y表示的是____,该生态系统未利用的能量为____kJ·m-2·a-1(请用正整数表示)。
(3)工厂含铅废水的排放,会造成生物富集现象的发生,最终危害人类健康。生物富集是指:____,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
(4)如果人们不重视太湖的治理,太湖的水质会越来越差,最后导致水体发臭等,这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破坏。请提出一项治理太湖的措施____。
【答案】(1)藻类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鲚鱼→鲌鱼
(2) ①. 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 ②. 6487000
(3)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
(4)减少含N、P物质的排放以减少对太湖水质的破坏,或投入生态浮床和种植挺水植物,能够一定程度抑制藻类等浮游植物生长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每一营养级能量的去路:①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②自身呼吸消耗,③分解者分解利用,④未被利用。
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一旦含有铅的生物被更高营养级的动物食用,铅就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
【小问1详解】
分析题图可知,以鲚鱼作为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的完整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为:藻类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鲚鱼→鲌鱼。
【小问2详解】
能量X+能量Y=同化的能量,能量X为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故Y表示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其中I—IV表示该地区食物网中不同的营养级,根据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该食物链为:I→II→III→IV,能量X表示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分解者分解利用和未被利用三部分,故I未被利用的能量=369.69×105−141.1×105−流向分解者的能量,II未被利用的能量=61.77×105−15.91×105−流向分解者的能量,III未被利用的能量=2.81×105−0.88×105−流向分解者的能量,IV未被利用的能量=0.34×105−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而V表示的为分解者,分解者的能量为19.26×105+192.59×105=211.85×105,故该生态系统未利用的能量=369.69×105−141.1×105−流向分解者的能量+61.77×105−15.91×105−流向分解者的能量+2.81×105−0.88×105−流向分解者的能量+0.34×105−流向分解者的能量=64.87×105即6487000kJ·m-2·a-1。
【小问3详解】
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一旦含有铅的生物被更高营养级的动物食用,铅就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
【小问4详解】
太湖流域每年都会因N、P排放超标,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故可以减少含N、P物质的排放以减少对太湖水质的破坏,或投入生态浮床和种植挺水植物,能够一定程度抑制藻类等浮游植物生长,以减弱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水质变差。
21. CRISPR/Cas9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组编辑技术,能对DNA分子中的基因进行编辑,引入人们想要的基因或破坏已有的基因。使用该技术,需要向待编辑的细胞中加入以下主要组分:人工合成的向导RNA.和一种来自细菌的核酸酶Cas9蛋白。其原理是向导RNA与DNA分子中希望被编辑的序列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后,Cas9蛋白再结合上去将与向导RNA结合的DNA进行切割,使DNA双链断裂,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推测Cas9蛋白切断的化学键是____。
(2)当DNA双链断裂后,可导入目的基因,目的基因的导入往往需要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基因表达载体上除了含有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还必须有____(写出两项即可)。
(3)目的基因在与运载体结合前需要用PCR技术进行大量扩增,该过程需要Taq酶,该酶与普通DNA聚合酶相比,特点是____。获得PCR产物后,常用____电泳法对PCR产物进行鉴定。
(4)与传统的限制酶切割基因技术相比,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明显优点是____。
【答案】21. 磷酸二酯键 22. 启动子、终止子
23. ①. 耐高温 ②. 琼脂糖凝胶电泳
24. 定点编辑基因,实验操作更加精准、高效
【解析】
【分析】1、绝大多数氨基酸都有几个密码子,这一现象称作密码子的简并。
2、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是: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其中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
3、分析题图:CRISPR基因转录的sgRNA可指引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使相应部位的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Cas9蛋白切断的化学键是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小问2详解】
基因表达载体上除了含有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
【小问3详解】
目的基因在与运载体结合前需要用PCR技术进行大量扩增,该过程需要TaqDNA聚合酶,与普通DNA聚合酶相比,其特点是耐高温。获得PCR产物后,常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PCR产物进行鉴定。
【小问4详解】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可使目的基因精确定点敲入,实验操作更加精准、高效。
组别
光照射处理方式
发芽情况(%)
对照组
持续黑暗
8.5
组1
红光
98
组2
红光→远红光
54
组3
红光→远红光→红光
100
组4
红光→远红光→红光→远红光
43
生物类群
I
II
III
IV
V
同化能量
871.27×105
141.1×105
15.91×105
088×105
—
能量X
369.69×105
61.77×105
2.81×105
0.34×105
19.26×105
能量Y
501.58×105
79.33×105
13.1×105
0.54×105
192.59×105
17,安徽省黄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17,安徽省黄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
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