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第4课)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第4课) 课件,共48页。
古诗三首引入新课秋天是美丽的,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赞美秋天、描绘秋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古人眼中的秋天吧!引入新课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引入新课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引入新课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字词识读hán部首:宀笔画:12组词:寒冷 饥寒 寒假造句:那条山脉如同天然屏障,阻挡了北方的寒冷。jìng部首:彳笔画:8组词:径直 径自 小径造句:那是一条绿草茵茵的小径,弯弯曲曲地伸向了远方。字词识读xié部首:斗笔画:11组词:斜阳 斜线 倾斜造句:桌子不平,连桌上的水杯都倾斜了,水差点洒出来。字词识读shuāng部首:雨笔画:17组词:冰霜 砒霜 风霜造句:他饱经风霜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字词识读zèng部首:贝笔画:16组词:捐赠 赠送 赠言造句:他将30万元人民币捐赠给家乡。 字词识读gài 部首:⺷笔画:11组词:瓶盖 遮盖 掩盖造句:山间的小路全被大雪遮盖住了。字词识读jú部首:艹笔画:11组词:菊花 野菊造句:秋天到了,公园里的菊花纷纷开放了。字词识读cán部首:歹笔画: 9组词:残酷 残忍 残疾造句:委员会为建立一所残疾学校而努力。字词识读jūn部首:口 笔画: 7组词:君王 君主造句:他是一位圣明的君主。字词识读chéng部首:木笔画:16组词:橙子 橙黄 橙红造句:家乡运来的橙子,人人都抢着购买。字词识读sòng部首:辶笔画:9组词:目送 送行 送人造句:大家目送浩浩荡荡的人们过了浮桥。字词识读tiǎo部首:扌笔画: 9组词:挑站 挑动造句:他很有信心去迎接这次奥数比赛的挑战。字词识读径 斜 赠 残 犹 傲 君 橙 橘 挑jìnɡ xié zènɡ cán yóu ào jūn chénɡ jú tiǎo字词识读挑:用细长的物件逗引。促织:俗称蟋蟀,也叫蛐蛐。萧萧:风声。篱落:篱笆。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擎:举,向上托。字词识读开始春天秋天下一个本文的三首古诗都是写 ___________ 。秋天天朗气清春暖花开 ______ ___ 不是描写秋天的成语。春暖花开下一个蚯蚓蟋蟀______ 也叫促织。蟋蟀下一个夕阳枫叶“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写 _________ 特有的美。枫叶下一个 三首诗写的都是什么季节?秋天课文解读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课文解读石径石径山行:在山中行走。课文解读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倾斜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课文解读绵长弯曲课文解读课文解读课文解读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因为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课文解读课文解读赠刘景文:送给刘景文。 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刘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课文解读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举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课文解读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您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从哪里能看出这首诗写的是秋季?课文解读橙黄橘绿课文解读 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课文解读课文解读夜书所见: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课文解读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风声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之人的思乡之情。课文解读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拨弄 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寻找并拨弄蟋蟀。篱笆课文解读促织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上、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课文解读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含义:首先,必须对所写的景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感受;其次,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写的景物之中;再次,写景是次,抒情是主,写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运用:借景抒情 感谢您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