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484472/0-171029260849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484472/0-171029260852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484472/0-171029260854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484472/1-171029261342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484472/1-171029261345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484472/1-17102926134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温馨提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答案序号填涂在答题卡)
1.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冰雪融化B. 春风送暖C. 绿草如茵D. 泉水叮咚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冰雪融化、春风送暖、泉水叮咚都属于自然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绿草如茵体现了生物的生长特征,属于生命现象,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 我市某湿地公园内,一只雌野鸭带领几只小鸭正在水中觅食,看到游人接近后,雌鸭大声鸣叫并带领小鸭迅速游到湖中深水处。以上描述中,没有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 生物能繁殖后代B. 生物能排出代谢废物
C. 生物能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D.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一只雌野鸭带领几只小鸭正在水中觅食”,体现了生物能繁殖后代、能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看到游人接近后,雌鸭大声鸣叫并带领小鸭迅速游到湖中深水处”,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因此题干的描述中,没有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生物能排出代谢废物。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3. 龙眼和荔枝是广东名果,它们都不宜在北方种植,主要产生影响的因素是( )
A. 水分B. 空气C. 光照D. 温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详解】非生物因素中的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龙眼和荔枝是热带植物,适宜生长在温度高的南方,北方温度低不适宜龙眼和荔枝的生长,若在北方种植,其品质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龙眼和荔枝不宜在北方种植主要是受到温度的影响。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4. 下列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描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相同的选项是( )
A. 草盛豆苗稀B. 大树底下好乘凉C. 骆驼刺根系发达D. 北极熊皮下脂肪很厚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详解】A.草盛豆苗稀是指的草与豆苗争夺阳光、水分等,属于竞争关系,A错误。
B.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湿度,降低了周围环境温度,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B正确。
C.骆驼刺根系发达,这是与干旱少水的环境相适应,C错误。
D.北极熊皮下脂肪很厚,有利于保持体温,减少热量的散失,是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D错误。
故选B。
5. 什么方法的运用使生物学进入实证科学的行列( )
A. 调查法B. 观察法C. 实验法D. 比较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的运用,使得生物学进入实证科学的行列。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6. 小明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竹林里出现一只小松鼠。他猜想松鼠是不是吃竹笋呢?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他买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上述划线部分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B. 作出假设C. 实施计划D. 得出结论
【答案】C
【解析】
【分析】探究实验的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详解】A.提出问题是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表述这些问题,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A不符合题意。
B.作出假设是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B不符合题意。
C.实施计划是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记录现象、数据,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C符合题意。
D.得出结论是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在光线明亮的实验室里,观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细胞后再观察颜色较深的黑藻叶片细胞,为便于观察,此时应( )
A. 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 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 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 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当外界光线较亮时使用小光圈;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
【详解】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由于口腔上皮细胞透明度很高,所以视野要暗一些,所以使用平面镜和小光圈;再观察颜色较深的黑藻叶片细胞,就需要把视野调的亮一些,使用凹面镜和大光圈,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8.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该同学欲利用下列方法来判断污点出现的地方,下列哪种方法达不到目的( )
A. 移动装片B. 调节细准焦螺旋C. 转动目镜D. 更换物镜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难度适中。
【详解】A.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若出现污点,可通过移动装片的方法来判断污点的存在,当移动装片时,若污点移动证明污点在装片上,若污点不动,则可能在目镜或物镜上,A正确。
B.调节细准焦螺旋可升降镜筒,使物象更为清晰,B错误。
C.当转动目镜时,若污点移动则证明污点在目镜上,反之在物镜或装片上,C正确。
D.当更换物镜时,若污点消失,则证明污点在物镜上,反之在目镜或装片上,D正确。
故选B。
9. “基因身份证”是记录人体特定遗传信息的芯片,所记录的这些信息主要来自人体细胞的( )
A. 细胞壁B. 细胞膜
C. 细胞核D. 液泡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位于DNA上,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详解】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故选:C。
【点睛】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遗传信息库。
10. 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视野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B. ②可能是由于加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C. 用碘液染色后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核
D. 细胞的放大倍数为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之和
【答案】D
【解析】
【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擦、 滴(清水)、撕 、展 、盖、 染 、吸。图中,①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②是气泡。
【详解】A.一般来说,气泡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呈现为具有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会变形、会移动;而细胞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不变形、不移动。因此,①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②为气泡,A正确。
B.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故②可能是由于加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引起的,B正确。
C.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故用碘液染色后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核,C正确。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故细胞的放大倍数为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之积,D错误。
故选D。
11. 科学家切除伞藻甲(伞“帽”形状为伞形)的伞“帽”并取出其细胞核,将伞藻乙(伞“帽”形状为菊花形)的细胞核置入伞藻甲中,一段时间后,从伞藻甲的伞柄上长出的伞“帽”形状为( )
A. 菊花形B. 一半菊花形,一半伞形C. 伞形D. 球形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则“生物性状主要有细胞核决定”,新组合的伞藻将来长出何种形状的伞帽是由细胞核决定的。
【详解】伞藻甲的伞帽为伞花型,伞藻乙的伞帽为菊花形帽,将伞藻甲(伞“帽”形状为伞形)的伞“帽”并取出其细胞核,将伞藻乙(伞“帽”形状为菊花形)的细胞核置入伞藻甲中,伞藻的伞帽性状取决于细胞核,则重组的伞藻长出来的伞帽与乙相同而与甲不同,即菊花形帽,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2. 图中的数字序号①、②、③均表示植物细胞的不同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过程③的结果是形成了输导组织、上皮组织等不同组织
B. 过程②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C. 过程①表示细胞生长
D. 过程②形成的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图中①表示细胞生长,②表示细胞分裂,③表示细胞分化。
【详解】A.③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各种组织。植物的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上皮组织是动物体的组织,A错误。
BD.②表示细胞分裂,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染色体,染色体首先要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BD正确。
C.过程①使细胞体积增大,表示细胞生长,C正确。
故选A。
13. “a→b→c→d”表示生物体的部分结构层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a为植物细胞,b可以表示叶B. 若a为动物细胞,c可以表示系统
C. 若a为草履虫,则无bcd结构层次D. d表示人体,则b可以是结缔组织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A.植物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若a为植物细胞,b表示组织,A错误。
B.动物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若a为动物细胞,c可以表示器官,B错误。
C.草履虫的单细胞生物,若a为草履虫,则无bcd结构层次,C正确。
D.动物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若d表示人体,则b是器官,D错误。
故选C。
14. 下列有关叶片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和④属于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B. ②属于营养组织,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C. ③属于输导组织,具有运输功能D. ⑤为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构成,是气体交换“窗口”
【答案】A
【解析】
【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属于营养组织,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含有的叶绿体较多,颜色较深,属于栅栏组织;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含有的叶绿体较少,颜色较浅,属于海绵组织;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
【详解】A.表皮包括①上表皮和④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错误。
B.②叶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可以利用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为植物提供营养,属于营养组织,正确。
C.③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正确。
D.⑤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正确。
故选A。
甜瓜是我国重要的栽培作物。甲、乙两地种植同一种甜瓜,但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经调查研究发现,在甜瓜生长季节,甲、乙两地除温度差别外,光照条件和栽培技术基本相同,详见右表。请完成下面小题。
15. 该调查研究的单一变量为
A. 光照B. 空气C. 温度D. 水
16. 据表分析,造成甲地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的原因中不包括
A. 昼夜的温差较大B. 夜间光合作用强
C. 夜间呼吸作用弱D. 糖类消耗量较低
17. 如果在大棚中种植甜瓜,以下措施中不能提高甜瓜产量的是
A. 提高二氧化碳浓度B. 合理密植
C. 缩短白天光照时间D. 合理施肥
【答案】15. C 16. B 17. C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我们知道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增加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
【15题详解】
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一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单一实验变量。由题干信息“经调查研究发现,在甜瓜生长季节,甲、乙两地除温度差别外,光照条件和栽培技术基本相同”可知,该调查研究的单一变量为:温度,故选C。
【16题详解】
粮食作物的子粒饱满以及瓜果甜与否,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而在夜晚无光,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温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白天温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多,夜晚温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弱,分解的有机物少(糖类消耗量较低)。因此温差越大,植物体内的有机物积累越多,粮食作物的子粒越饱满,瓜果越甜。所以A、C、D三选项说法正确,B说法不正确,故选B。
【17题详解】
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故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能提高大棚中甜瓜的产量,A正确。
B.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了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避免造成浪费,又不至于让叶片相互遮挡,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B正确。
C.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故缩短白天光照时间会降低大棚中甜瓜的产量,C错误。
D.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合理施肥利于植物生长,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8. 寒冬时节,腊梅“先花后叶”,即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娇艳的花朵就已开满树枝。由此推测,腊梅开花过程中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是( )
A. 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B. 花瓣光合作用所合成的
C. 树皮光合作用制造的D. 植物上一年制造储存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体内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其中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筛管的功能是把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自上而下运输到其它器官。
【详解】A.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是水和无机盐,并输送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故A错误。
B.花瓣属于植物体的生殖器官,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B错误。
C.组成树皮的细胞一般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故C错误。
D.植物的叶片经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腊梅在早春时节,当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时,有机物来自上一年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并储存于树干,在开花时通过筛管输送到花瓣,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制造场所以及植物体内的能量转换器作用。
19. 某种植物可以通过输导组织向叶片输送有毒物质防止昆虫啃食。龟甲(一种昆虫)能巧妙选择食用部位,避免因毒液流出而中毒。据此推测,龟甲在取食时没有破坏的结构是( )
A. 叶肉B. 叶脉C. 上表皮D. 下表皮
【答案】B
【解析】
【分析】叶的结构:
【详解】A.叶肉属于营养组织,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含有的叶绿体较多,颜色较深,属于栅栏组织;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含有的叶绿体较少,颜色较浅,属于海绵组织,A错误。
B.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光合作用需要的水分、无机盐就是由叶脉中的导管运输到叶肉细胞里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叶脉中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的。所以,结合题干信息可知,龟甲在取食时没有破坏的结构是含有输导组织的叶脉,B正确。
CD.叶的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CD错误。
故选B。
20.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生的主要部位是叶绿体
B.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C. 呼吸作用所需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D. 适当提高温度可以降低呼吸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解答即可。
【详解】A.呼吸作用发生的主要部位是线粒体,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A错误。
B.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自身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正确。
C.呼吸作用所需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C错误。
D.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D错误。
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
21. 取一枝新鲜植物的枝条,将其下端插入滴有红墨水的溶液中,3—4小时后,叶片中的“经络”变红了。依据这种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A. 水分在植物体内从下往上运输B. 运输有机物的是导管
C. 运输有机物是筛管D. 运输水分的是导管
【答案】A
【解析】
【分析】输导组织包括在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导管和筛管,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如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导管位于植物体茎内的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向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导管是由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上下两个细胞的细胞壁消失,因此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植物正是利用根、茎、叶等中的导管将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身体各部分的。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筛管可以将叶片制造的有机物从上往下的运输到根等器官。
【详解】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滴有红墨水的水中主要是水和无机盐,是由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的,叶片中的“经络”变红了,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从下往上运输。实验现象无法说明水分是导管运输的,因为叶片的“经络”中也有筛管,A正确。
故选A。
22. 移栽幼苗时,为了提高成活率,可以采取下列的哪些措施
①在阴雨天或早晚移栽,幼苗带土②不要碰掉枝叶③剪去一部分枝叶④给植物覆盖遮阴⑤及时施肥⑥让植株尽快光照,以制造营养
A. ①③⑤⑥B. ①②④⑤C. ①③④D. ①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
【详解】①幼苗带土,目的是保护根毛和幼根,可以提高成活率。选择阴天或傍晚移栽幼苗,可使蒸腾作用减弱,减少水分散失,提高成活率,正确。
②③④⑥移栽植物时,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给植物覆盖遮阴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②⑥错误、③④正确。
⑤移栽植物时,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这时施肥,会使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出现萎蔫现象,不利于成活,⑤错误。
故选C。
23. 我们吃的大米,实际上是水稻种子的什么结构( )
A. 胚根B. 种皮C. 胚乳D. 子叶
【答案】C
【解析】
【分析】双子叶植物的种子一般包括种皮和胚;单子叶植物的种子一般包括果皮和种皮、胚和胚乳。
【详解】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包括果皮和种皮、胚和胚乳,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所以,我们吃的大米,实际上主要是水稻种子的胚乳,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4. 把两粒大小相似,自身具备萌发条件的同种植物种子甲、乙分别种到肥沃和贫瘠的土壤中(其他外界条件相同),种子的萌发情况是( )
A. 甲种子先萌发B. 乙种子先萌发
C. 同时萌发D. 均不能萌发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 ①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②自身条件:胚是活的、发育成熟且完整的胚、足够的营养储备、不在休眠期。
【详解】阳光、土壤不是种子萌发的条件,把两粒大小相似,自身具备萌发条件的同种植物种子甲、乙分别种到肥沃和贫瘠的土壤中(其他外界条件相同),种子的萌发情况是同时萌发。
故选C。
25. 2022年,“太空水稻”在中国空间站完成了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培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稻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子叶中
B. 水稻种子萌发时,胚芽先突破种皮
C. 水稻植株主要靠根尖分生区吸收水分
D. 水稻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答案】D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根尖的结构和花的结构等内容。
【详解】A.水稻是单子叶植物,其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胚乳中,A错误。
B.水稻种子萌发时,首先吸水膨胀,然后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B错误。
C.根尖的成熟区具有大量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所以水稻植株主要靠根尖成熟区吸收水分,C错误。
D.雌蕊和雄蕊与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有关,所以水稻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D正确。
故选D。
26. 云南西双版纳的望天树是我国最高的树种。它的茎是由什么发育来的( )
A. 胚芽和芽轴B. 幼叶和胚芽
C. 芽轴和胚轴D. 幼叶和子叶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芽的结构中,芽轴将来发育成茎;在种子的结构中,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详解】在叶芽的结构,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伸长突出种皮,发育成根,不久,从这条根的周围又生出一些细根;此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种子萌发成幼苗。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7. 如图是植物体的某些器官或结构示意图,据图进行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甲图中结构①②③④共同组成种子的胚
B. 乙图中的1将来可发育成丙图中的a
C. 丙图中的b是由甲图中的②发育成的
D. 丁图中的B和C可以使根不断长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甲是菜豆种子的结构,其中①胚根,②胚轴,③胚芽,④子叶,⑤种皮;图乙是叶芽的结构,其中1幼叶、2芽轴、3芽原基;图丙枝条中a叶、b茎、c侧芽;图丙是根尖的结构,其中A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D根冠。
【详解】A.甲图中结构①胚根、②胚轴、③胚芽、④子叶共同组成种子的胚,A正确。
B.乙图中的1幼叶将来可发育成丙图中的a叶,B正确。
C.丙图中的b茎是由甲图中的③胚芽发育而成,C错误。
D.丙图中的结构B伸长区细胞的不断伸长和C分生区细胞的不断分裂可以使根不断长长,D正确。
故选C。
28. 有一个描述花生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指的是( )
A. 果皮、种皮、胚
B 种皮、种子、胚
C. 果皮、果实、种子
D. 果皮、种皮、种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只有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发育情况如图:
【详解】传粉和受精完成以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头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果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子房发育成果实。花生是由子房发育而来,属于果实,“麻屋子”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属于果皮,“红帐子”是珠被发育来的,是种皮,“白胖子”是受精卵发育来的是胚,A符合题意。
故选A。
29. 西瓜甘甜多汁,深受人们喜爱。下列关于西瓜形成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果皮由子房发育成B. 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雌蕊和雄蕊
C. 西瓜籽由胚珠发育成D. 花经历传粉和受精才能结出果实
【答案】A
【解析】
【分析】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子房的发育为:
【详解】A.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A错误。
B.雄蕊的花药里含有许多花粉粒,雌蕊的子房里含有胚珠。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雌蕊和雄蕊,B正确。
C.西瓜籽是西瓜的种子,由胚珠发育成,C正确。
D.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传粉和受精作用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D正确。
故选A。
30. 植被在生态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爱护植被,绿化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 对森林和草原实行依法治理和科学化管理
B. 开展广泛持久的义务植树,种草活动
C. 严禁在草场上过度放牧牛羊
D. 砍伐森林,以扩大楼房修建面积
【答案】D
【解析】
【分析】保护植被和绿化环境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至关重要。我们应该依法治理和科学化管理森林和草原,积极开展义务植树和种草活动,严禁过度放牧,同时避免砍伐森林以扩大建设规模。这些行为可以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为我们和后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详解】A.依法治理和科学化管理可以确保森林和草原的健康发展,维持生态平衡,避免破坏植被和生物多样性,A正确。
B.义务植树和种草活动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B正确。
C.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影响植被生长和土壤保持,破坏生态平衡和环境稳定性。可见,“严禁在草场上过度放牧牛羊”有利于保护环境,C正确。
D.砍伐森林会破坏植被覆盖,减少氧气产生量,加剧气候变化,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40分。除了注明之外,其余每空1分)
31. 洋葱由于含有天然的槲皮素可以保护心血管的健康,还含有维生素C和多种微量元素,不仅被誉为“蔬菜皇后”,更是有“心脏支架”的美称。洋葱也是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材料。它的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为研究生物细胞的结构特点,佳佳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洋葱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洋葱能吸收、转化光能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该结构位于___________(填“管状叶”或“鳞片叶”)的叶片细胞中。
(2)请写出甲植株的结构层次_________。洋葱和人体相比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______。
(3)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顺时针转动乙图中结构①时,眼睛要看 ______ ;要想观察到的洋葱细胞数目最多,图乙中选用的目镜和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为______ 倍。
(4)丙图是佳佳同学在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后绘制的细胞结构模式图,该模式图中存在错误,请你指正:多画了和少画了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佳佳在用小刀切鳞片叶时被一股刺鼻的味道熏出了眼泪,该物质来自于丙图中的 [ ]______ 。
(5)用显微镜观察管状叶的下表皮时若要使视野丁变为视野戊,请选择出正确操作步骤并排序 ______ (填序号)。
①向上移动玻片 ②向下移动玻片 ③转动转换器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⑤调节粗准焦螺旋
【答案】(1) ①. 叶绿体 ②. 管状叶
(2) ①.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②. 系统
(3) ①. 物镜 ②. 50
(4) ①. 叶绿体、细胞壁 ②. [⑤]液泡
(5)②③④
【解析】
【分析】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二者构成的主要不同是,植物体不具有动物体结构层次中的“系统”这一层次。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绿色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两者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绿色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小问1详解】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洋葱的管状叶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因此,洋葱能吸收、转化光能的细胞结构是叶绿体,该结构位于管状叶的叶片细胞中。
【小问2详解】
洋葱属于植物,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属于动物,动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二者构成的主要不同是,植物体不具有动物体结构层次中的“系统”这一层次。
【小问3详解】
按顺时针(顺时针下降镜筒或逆时针上升镜筒)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物镜接近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避免压碎玻片损坏镜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越少,视野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视野越亮。因此,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顺时针转动乙图中结构①时,眼睛要看物镜;要想观察到的洋葱细胞数目最多,图乙中选用的目镜和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为50倍。
【小问4详解】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绿色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两者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绿色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因此,丙图是佳佳同学在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后绘制的细胞结构模式图,该模式图中存在错误,请你指正:多画了和少画了的结构分别是叶绿体、细胞壁。佳佳在用小刀切鳞片叶时被一股刺鼻的味道熏出了眼泪,此物质来自于丙图中的⑤液泡。
【小问5详解】
从图丁和图戊可以看出,图戊细胞的位置是在图丁视野的下边,且图戊中的物像比图丁中的物像大。这是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后换用高倍物镜观察,首先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显微镜下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因此应该将图丁的玻片标本向下方移动,即步骤②;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即步骤③;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即步骤④。
3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认为光合作用是植物的“专利”。但有一种奇特的动物——绿叶海蛞蝓会通过一些小手段“绿”了自己,再通过晒太阳来更好地生存。绿叶海蛞蝓有着一个叶片状的身体,身体中还有类似于叶脉纹路的消化管。进食时用它的齿舌将藻类的细胞壁破坏,将海藻丝牢牢固定在口中,吸出藻类的内容物,从中分离出叶绿体,储存到消化道分支小管的细胞里(如图)。在窃取了海藻的叶绿体后,绿叶海蛞蝓还把海藻的基因和自身染色体进行结合,形成新的基因,和叶绿体共同合成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蛋白质。新基因不仅能够存在于绿叶海蛞蝓本身的身体之中,还能被它们当做礼物馈赠给自己的后代,使之也拥有能够修复叶绿体能力的基因。
资料二:普宁竹蔗是甘蔗的一种,主要盛产于普宁洪阳地区。它虽含糖少,但却以其蔗肉松脆,味道清甜,兼有清热利尿、益血补肝功效等独特优点而深受人们喜爱。竹蔗适合栽种于降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种植竹蔗时,要选择大田生长较好,没有病虫危害(尤其是棉蚜虫)的新植蔗梢作种。
(1)资料一中绿叶海蛞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___,成年绿叶海蛞蝓消化小管细胞中含有的能量转换器为___。
(2)成年绿叶海蛞蝓适于进行光合作用的形态、结构特点有:___(写出一条即可)。
(3)资料二中竹蔗适合栽种于降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这说明非生物因素中的___、___和___对竹蔗的生长有重要影响。如果竹蔗田里杂草多,会荫蔽竹蔗,抑制幼苗的生长,竹蔗和杂草属于___关系;地下的虫害喜欢咬食蔗芽、蔗根,害虫和竹蔗属于___关系。
(4)甘蔗以颜色分,有青皮、紫皮两大类,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这属于___多样性。
【答案】(1) ①. 细胞 ②. 叶绿体和线粒体
(2)①身体呈叶片状;②身体中有类似于叶脉的纹路——消化管,叶绿体位于消化管内,分布广泛;③含有控制执行光合作用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写出一点合理的即可)
(3) ①. 水分 ②. 光照 ③. 温度 ④. 竞争 ⑤. 捕食
(4)遗传##基因
【解析】
【分析】(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2)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4)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小问1详解】
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以资料一中绿叶海蛞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绿叶海蛞蝓是动物,有着一个叶片状的身体,细胞中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小问2详解】
根据短文内容可知:成年绿叶海蛞蝓适于进行光合作用的形态、结构特点有身体呈叶片状,可以增加吸收光的面积;身体中有类似于叶脉的纹路---消化管,叶绿体位于消化管内,分布广泛;含有控制执行光合作用蛋白质合成的核基因。
【小问3详解】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竹蔗适合栽种于降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这说明非生物因素中的水、温度和阳光对竹蔗的生长有重要影响。竹蔗田里杂草多,会荫蔽竹蔗,抑制幼苗的生长,竹蔗和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地下的虫害喜欢咬食蔗芽、蔗根,害虫和竹蔗是捕食关系。
【小问4详解】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甘蔗以颜色分,有青皮、紫皮二大类,俗称红甘蔗、白甘蔗或青甘蔗、黑甘蔗。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这属于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33. 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在棉花上放25粒蚕豆种子,最后放在不同的环境里培养。数日后观察种子萌发的情况,记录如下,请回答:
(1)实验设计中,乙和丙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出现了_______个变量。
(2)若用甲和乙进行对照实验,可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甲和丙对照,变量是 __________,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蚕豆种子萌发与光____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4)将一些蚕豆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放在适宜温度下,种子没有萌发,主要原因是________
A.缺少土壤 B.缺乏空气 C.缺少阳光 D.种皮太厚
(5)蚕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_______,它将发育成植物的_________。
(6)有人提出:“在一定温度下,用低浓度盐水浸泡蚕豆种子,会加快蚕豆种子的萌发吗?”请你帮助完成以下探究实验。
①将100粒籽粒完整饱满,大小形状相似蚕豆种子平均分为A、B两组,A组浸泡在2%的_____________中,B组浸泡在___________中,在相同条件下浸泡一段时间。
②将浸泡后的两组种子分别放入A、B培养皿中,放置在同一温暖的地方并注意保湿。
③观察记录A、B两组培养皿中已萌发种子数,并比较两组种子萌发所需的时间。
预测实验结果:在A、B两组种子萌发数目相同的情况下,若所用时间________(选填“A>B”或“A=B”或“A<B”),则说明2%的盐水可以加快蚕豆种子的萌发。
【答案】 ①. 2 ②. (蚕豆)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吗 ③. 光 ④. 无关 ⑤. B ⑥. 胚根 ⑦. 根 ⑧. 盐水 ⑨. 清水 ⑩. A<B
【解析】
【分析】甲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甲与乙、乙与丙以水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甲与丙以光照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详解】(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乙和丙具有两个变量光照和水分,因此不能形成对照实验。
(2)若用甲和乙进行对照实验,唯一的变量是温度,可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吗?
(3)实验甲和丙对照,变量是光,这两组种子的萌发数量差不多,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蚕豆种子萌发与光无关。
(4)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将一些蚕豆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放在适宜温度下,种子没有萌发,主要原因是缺乏空气,故选B。
(5)蚕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胚根,将来发育成植物的根。
(6)①该实验是探究用低浓度盐水浸泡种子,会加快种子的萌发,实验变量是低浓度盐水,甲组浸泡在2%的食盐水中作为实验组,乙组浸泡在清水中作为对照组。说明用低浓度盐水浸泡种子,会加快种子的萌发;③在甲、乙两组种子萌发数目相同的情况下,若所用时间A<B,则说明2%的食盐水可以加快大豆种子的萌发;若所用时间A>B,则说明2%的食盐水不可以加快大豆种子的萌发。
【点睛】该题考查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难度不大。
34. 践行“山水林湖田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发展理念,生物实践小组根据下面植物生理过程简图,走进田间地头,对提高果蔬大棚产量作指导;并向农民讲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学原理,感悟推行迟耕还林还草政策后,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空气湿度明显增加,空气质量显著增高。据图分析回答问题(图中①、②代表生理过程,A、B代表气体)。
(1)我国最早的农书《齐民要术》记载有“正其行,通其风”的种植方法。从生物学原理分析,“通其风”能使作物周围有充足的___,为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原料。
(2)图中植物进行①过程的场所是___,植物通过①过程为其它生物提供有机物;图中②表示___过程,其意义是释放有机物中的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3)果蔬大棚要提高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白天要适当增加___使①增强,产生更多的有机物;晚上要适当降低___,使②的速率减缓,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4)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原因之一是,绿色植物通过①过程吸收空气中的___,放出___,使空气质量提高。
(5)空气湿度增加的原因是大量的绿色植物通过___,将水分以气体的形式,从叶片的___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维持着生物圈的___循环。
【答案】34. 二氧化碳##CO2
35. ①. 叶绿体 ②. 呼吸作用
36. ①. 温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 ②. 温度
37. ①. 二氧化碳##CO2 ②. 氧气##O2
38. ①. 蒸腾作用 ②. 气孔 ③. 水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图示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
【小问1详解】
“通其风”是为了提供二氧化碳,能使作物周围有充足的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原料,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小问2详解】
①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意义是: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放出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是生物界中的能量源泉;②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意义是释放出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小问3详解】
在一定范围内,环境温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强,环境温度越低,呼吸作用就越弱;因此降低温度可以使呼吸作用减弱,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因此要提高产量,果蔬大棚白天要增加光照(或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或光照时间),使①光合作用增强,产生更多的有机物;晚上要适当降低温度,使②呼吸作用的速率减缓,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小问4详解】
光合作用的意义:不但为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提供了有机物(食物),而且提供了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同时减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故绿色植物通过①过程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空气质量提高。
【小问5详解】
植物体从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以水蒸气的状态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这一过程叫作蒸腾作用。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比如通过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水,植物的茎和叶能缓冲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枯枝落叶能吸纳大量的雨水,补充地下水。平均温度℃
甲地
乙地
白天
33
33
夜间
12
22
装 置
甲
乙
丙
丁
场 所
黑暗中
黑暗中
日光下
日光下
温 度
23℃
0℃
23℃
0℃
棉花干温状态
潮湿
潮湿
潮湿
干燥
种子萌发的数量
24
0
23
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9,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共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