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被压扁的沙子备课课件ppt
展开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大生物,曾“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但是我们现在知道这种生物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灭绝的?可谓是众说纷纭,至今仍然是科学的一个谜。今天我们来学习《被压扁的沙子》,本文是破解此迷的一个观点,看看能否让你信服。
1.了解文章说明的事理,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2.比较阅读,掌握两篇文章的不同特点;3.增强科学意识,能从多角度看待问题。
1.通读课文,思考问题: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说法?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撞击说”和“火山说”。
①“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6 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②“火山说”的依据: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2.作者在本文中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依据又是什么?
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星球撞击。
依据一: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石层中,发现了斯石英 ——压扁的沙子。
依据二: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
3.理清本文的行文思路。
(2—6)探讨恐龙大灭绝,介绍两种学说“撞击说”和“火山说”,揭示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
(7—11)解释斯石英的成因,重点说明其性质,为排除“火山说”提供科学依据。
(12—17)依据科学理论,进一步断定有斯石英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运动,从而得出结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1.在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中,作者为什么肯定“撞击说”而否定“火山说”?
在作者看来,有论据验证的理论才能成立。作者对苏联科学家的实验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
①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②斯石英的原子之间结合地极为致密,在通常条件下,斯石英可以保持数百万年。
③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过巨大陨石的撞击。
④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作者由此认为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⑥加上科学家又有新的发现:在岩层年龄为6 500万年的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中,检验到了斯石英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就这样,作者最后确认,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⑤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作者认为,地壳深处的斯石英可以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由此作者断定: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
2.辨析下列说明方法,并完成下表。
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灭绝的巨大灾难。
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中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说明并不是所有科学家都认为恐龙的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引出“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的话题,并解释了其形成原因。
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说明了斯石英只存在于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准确直观,令人信服。
(1)“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一句中标红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并不”“以至于”“最后”等词语的使用,增强了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使作者表述的意思层层推进。
(2)“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一句中连用“似乎”“肯定”,是否矛盾?
“似乎”表猜测的语气,“肯定”表不容置疑的语气,看似矛盾,实则不然。之所以用“似乎”,是因为作者并没有亲眼目睹斯石英出现在地壳深处,只好用猜测的语气。之所以用“肯定”,是因为根据科学理论,斯石英的形成必须具备巨大的压力,而地壳深处就存在着巨大的压力。
4.结合上下文,分析文章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的作用。
(1)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这是俏皮话,但并非无稽之谈。星体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作者作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2)即非常纯的沙子。
这是对“二氧化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易被人理解接受;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杂质。
(3)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这一句起类比说明的作用,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成普通的沙子,把事理说得简明透彻,通俗易懂。作者随笔幽默了一下,也表现作者思维的活跃。
5.本文题目是“被压扁的沙子”,内容却是恐龙灭绝的原因,这是否偏离主题?
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之所以产生,与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性强,能够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且文题对本文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6.这两篇文章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是否相同?
不相同。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灭绝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个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第二篇,恐龙的灭绝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7.《被压扁的沙子》和《恐龙无处不有》两文有什么异同之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中心思想等方面比较)
①说明内容:《恐龙无处不有》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撞击。
②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采用的都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科学发现→观点产生→科学研究→印证观点。这是一种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逻辑说明顺序。
③说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
④说明语言:准确简练,浅显易懂,幽默风趣。
⑤主题思想:课文所选两篇就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文章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有新的发现;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提出问题:恐龙灭绝的原因
得出结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而不是火山活动
作者以科学发现和科学实验的成果为依据,层次清楚地说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令人信服。地球的秘密还有很多,期待同学们用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去一一发现。
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1)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 )(2)“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 )(3)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被压扁的沙子精品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被压扁的沙子精品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核心素养目标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6《被压扁的沙子》课件pptx、核心素养目标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6《被压扁的沙子》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教课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被压扁的沙子,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语言,说明顺序,说明文阅读,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思路,恐龙灭绝的原因,撞击说,火山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二单元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单元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课堂教学课件ppt,共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旧知回顾,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合作研讨比较阅读,品析语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