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普阅读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传统节日活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春节燃放烟花爆竹B.清明节放风筝
C.端午节煮粽子D.中秋节酿桂花酒
2.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都正确的是( )
A.——两个乙醇分子
B.4H——4个氢元素
C.——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D.硫酸铁——
3.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色画《千里江山图》比采用同样颜料的《蒙娜丽莎》早300年,下表是《千里江山图》所用的部分矿物颜料,其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
A.蓝铜矿B.朱砂C.赭石D.砗磲
4.在生日宴上,小明同学不小心用生日蜡烛引燃了装有半杯水的纸杯,发现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
A.纸杯的着火点降低B.温度低于着火点
C.未与氧气接触D.纸杯不是可燃物
5.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下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标签受损B.污染药品
C.不容易点燃D.读数不正确
6.2022年4月,四川省眉山市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出土了“荣世子宝”金印。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金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的元素符号是B.金原子的质子数是79
C.金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0gD.单质金长期放置于空气中,容易被氧化
7.碳元素和氧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8.下列元素符号表示意义最多的是( )
A.NB.C.D.H
9.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10.关于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分子结构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图乙、图丙中的分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B.当由甲图变为乙图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图丙中的分子紧密有序排列,分子静止不动
D.当由甲图变为丙图时,水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改变
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生成白色烟雾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2.工业上常利用碳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来进行冶炼金属。有关还原性实验错误的是( )
A.两个实验都可以观察到,黑色固体最终变成了红色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铜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先通入一氧化碳,再点燃左侧酒精灯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尾气处理也可以通过气球收集
13.白铜是铜、镍()合金,某学习小组同学利用废弃的白铜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回收铜、镍,锌,则铜、镍、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B.C.D.无法判断
14.科学团队开发了一种具有双功能的分子筛膜催化反应器。其用于二氧化碳高效合成甲醇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B.分子筛膜反应后性质不变
C.该反应涉及到两种氧化物D.该反应不利于促进碳中和
15.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分类观念:生铁、石油、水银都属于混合物
B.宏微结合: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守恒思想: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水生成,证明该物质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D.证据推理: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16.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铜生锈的条件,一个月后发现铜丝未生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金属的腐蚀是金属从单质变成化合物的过程
B.在潮湿的空气中,铝比铁耐锈蚀
C.在有氧气和水的条件下,铜比铁易生锈
D.铜生锈可能与空气中的、和有关
二、填空题
17.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3)氯化钠的构成微粒有和_______。
(4)标出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5)石墨烯是一种单层碳原子晶体,是目前为止最薄的二维纳米材料。工业上可采用甲烷在高温和催化下分解制取石墨烯,同时产生氢气。石墨烯同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一样都是由_______组成的单质,写出工业上制取石墨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8.“打铁花”始于北宋,是流传于豫晋地区的传统焰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技艺是先化铁为汁,再用一把在水中浸泡处理过的柳木勺舀出高温铁水泼洒,铁水变成微小铁屑在空中燃烧。
(1)构成铁的微粒是_______。
(2)“打铁花”前,需将铁块化为1600℃左右的铁水,铁块化成铁水发生的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工匠们用水浸泡3~5天的柳(树)木瓢盛满铁水抛向高空,漫天火花。铁屑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属于_______反应(基本反应类型)
(4)盛满铁水的柳木瓢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
(5)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将熔化的铁水抛向空中,却发现有火星四射的现象,原因是_______。
19.央视栏目《典籍里的中国》展现了中国智慧。
(1)《茶经》记载“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山泉水中的硅酸(化学式为H2SiO3)有益人体健康,硅酸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价:可加入_______判断山泉水是否为软水:“茶香四溢”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其原因:_______。
(2)《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炼锡的场景:“凡煎炼亦用洪炉,人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鞴(指鼓入空气)熔化。”
①鼓入足量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从而提高炉温。
②“点铅勾锡”是炼锡的关键步骤,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其原因是_______。
(3)《肘后备急方》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提取药汁方法与实验室分离固液混合物操作相似,该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20.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装置B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_______(填装置序号)。
(3)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你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序号,选一项),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你选择的发生装置的优点有_______。
(4)装置E、F、G在实验室中都可收集气体,其中可用来收集氢气的是_______(填装置序号)。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5)用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已成为世界车用清洁燃料的发展方向。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极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固体醋酸钠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甲烷,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甲烷,你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序号)。
三、科普阅读题
21.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凝聚了许多科学家的心血。
材料一:1673年,波义耳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曲颈瓶中加热金属汞得到了金属灰(氧化汞),冷却后打开容器,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与原来金属相比质量增加了。
材料二:1756年,罗蒙诺索夫重做了波义耳的实验。他将金属锡()装入容器后密封、称量、加热,生成了白色的物质(氧化锡),待冷却后再次称量,发现容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但该发现没有引起当时科学家的广泛注意。
材料三:18世纪70年代,拉瓦锡通过定量研究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等实验,总结出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规律。
材料四:1908年德国化学家朗道耳特及1912年英国化学家曼莱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所用的容器和反应物质量为1kg左右,反应前后质量之差小于0.0001g,质量的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因此科学家承认了质量守恒定律。
(1)从现在的视角分析波义耳实验,金属灰比原金属增加的质量来自于_______。
(2)罗蒙诺索夫加热锡生成氧化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已知锡在其氧化物中呈+2价),罗蒙诺索夫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是在_______体系中进行实验。
(3)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带给我们的启示有_______(填序号)。
a.要善于总结前人的成果和经验
b.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c.实验的成功与否,只取决于药品的选择
d.更精准的技术手段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4)受科学家研究的启发,小丽继续做实验深入探究。如图三个实验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_(填序号)。实验A中,气球的作用有_______(写一点即可)。
(5)请结合所学知识,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
四、实验题
22.同学们对“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进行实验探究,请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目的】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
【探究思路】
(1)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_______,观察到的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宏观实验现象有_______(填一项)。
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间是否反应的实验设计依据是: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性质差异。
【提出猜想】
(2)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猜想二:_______。
【实验设计】
(3)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设计如表实验,将实验②补充完整。
(4)“实验设计③”的目的是_______。
【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
(5)猜想二成立,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
【反思交流】
(6)实验探究“无明显实验现象时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核心思路_______。(填序号)
A.设计对比实验B.控制实验条件C.获取事实证据D.逻辑推理判断
(7)根据实验结论进行猜想。将二氧化碳在深海中“封存”是减少碳排放的措施之一。但过多的会导致海水酸化,殃及海洋生物,真正实现“海洋封存”,任重而道远。导致海水酸化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五、计算题
23.老豆腐是夏津人民喜爱的早餐之一。豆腐的生产过程可以归纳为浸泡、磨浆、过滤、点浆、成型、加工等多个环节。点浆过程指豆腐由豆浆逐渐成块的过程,豆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有着抗氧化,改善骨质疏松等功效。
(1)大豆异黄酮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
(2)大豆异黄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结果保留0.1%)。
2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西汉时期《淮南万毕术》一书中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这是我国现代“湿法炼铜”的先驱。某大型工厂利用此原理处理含硫酸铜的废液回收金属铜时,向400kg的废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得到金属铜25.6kg。请计算废液中硫酸铜的质量。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有新物质生成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B.放风筝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C.煮粽子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D.酿桂花酒过程中有酒精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B。
2.答案:A
解析:A、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表示两个乙醇分子,故A正确;
B、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4H表示4个氢原子,故B错误;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可表示为,故C错误;
D、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硫酸铁中铁元素显+3价,硫酸根离子显-2价,则硫酸铁的化学式为,表示硫酸亚铁,故D错误;
故选:A。
3.答案:C
解析:A、蓝铜矿主要成分由四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朱砂主要成分中不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
C、赭石的主要成分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
D、碎磲的主要成分是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C。
4.答案:B
解析:A.纸杯的着火点不变,故选项错误;
B.杯有水,水能导热,且随着水的蒸发会吸收热量,导致纸杯下部分温度低于着火点,故选项正确;
C.空气中的纸杯与氧气充分接触,选项错误;
D.纸杯上部分可以燃烧,说明纸杯是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答案:C
解析:A、图中操作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液体会流出腐蚀标签,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图中操作滴管接触试管内壁,会污染药品,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会造成失火,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故选项符合题意。
D、读取液体体积,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不正确;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B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金的元素符号是Au,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质子数为79,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金原子的质子数是79,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0,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长期放置于空气中,不易被氧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7.答案:A
解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或离子属于同一种元素。故碳元素和氧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A。
8.答案:C
解析:
A、N可表示氮元素,还可以表示一个氮原子;
B、该符号可表示2个钠原子;
C、可表示氦元素,表示一个氦原子,还能表示氦气这一纯净物;
D、H可表示氢元素,还可以表示一个氢原子。
C.故选C。
9.答案:D
解析: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故不符合题意;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原因是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故不符合题意;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原因是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故不符合题意;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符合题意
10.答案:D
解析:A.图甲为气态水分子、图乙为液态水分子、图丙为固态水分子,三者为水分子的不同状态,为同一物质,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错误;
B.由图可知,当由甲图变为乙图时,气态水分子变为液态水分子,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错误;
C.图丙为固态分子,分子紧密有序排列,但分子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还是在不断运动,错误;
D.由图可知,当由甲图变为乙图时,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改变,正确;
故选D。
11.答案:D
解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生成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2.答案:B
解析:A、碳和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中,黑色固体最终变成了红色,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碳和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其中铜元素化合价从+2价到0价,碳元素从0价到+4价,发生改变,故B不正确,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空气,防爆炸,再点燃酒精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中,一氧化碳有毒,尾气处理也可以通过小气球收集,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答案:B
解析:白铜是铜、镍合金,加入过量稀盐酸,镍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镍和氢气,铜和稀盐酸不反应,故固体A为铜,说明锌、镍比铜活泼,溶液B中含反应生成的氯化镍和过量的盐酸,加入过量锌,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锌和盐酸镍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镍,说明锌比镍活泼,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故选:B。
14.答案:C
解析: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1个二氧化碳分子与3个氢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1个甲醇分子和1个水分子,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改变,故A说法错误;
B、根据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所以分子筛膜反应后化学性质不变,故B说法错误;
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共涉及4种物质:、、、,其中和属于氧化物,故该反应涉及到两种氧化物,故C说法正确;
C、该反应是和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促进碳中和,缓解温室效应,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15.答案:B
解析:A、生铁是由铁、碳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石油是由汽油、柴油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水银是汞的俗称,由汞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因此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由H、O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故该物质中一定含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但是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还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答案:C
解析:A、金属的腐蚀,实际上是金属与氧气、水等发生反应,是金属从单质变成化合物的过程,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潮湿的空气中,铝比铁耐锈蚀,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铜生锈的条件,一个月后发现铜丝未生锈,说明在有氧气和水的条件下,铜不如铁易生锈,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铜生锈的条件,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固体能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进入盛有铜丝的试管中,一个月后发现铜丝未生锈,说明铜生锈可能与空气中的、和有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7.答案:(1)
(2)
(3)
(4)
(5)碳元素;
解析:(1)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氮气,氮气的化学式为;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铝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3)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所以氯离子的符号为;
(4)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高锰酸钾中,钾为+1价,氧为-2价,根据化学式代数和为0可知,锰为+7价,故填:;
(5)①石墨烯同金刚石、石墨和$\mathrm{C}_{60}$(足球烯)一样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②工业上,可采用甲烷()在高温和催化下分解制取石墨烯,同时产生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答案:(1)铁原子或
(2)物理
(3);化合
(4)水蒸发吸热,温度达不到木瓢的着火点
(5)铁水与氧气接触面积比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
解析:(1)铁由铁原子构成,故填:铁原子或;
(2)铁块化成铁水,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①铁屑燃烧即铁屑高温条件下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
②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4)由于在水中浸泡处理过的柳木勺舀出高温铁水时水分蒸发使柳木勺温度始终在柳木勺着火点以下,所以柳木勺没有燃烧,故填:水蒸发吸热,温度达不到木瓢的着火点;
(5)将铁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不能燃烧,而将熔化的铁水抛向空中,却能火星四射产生铁花,原因是铁水与氧气接触面积比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更容易燃烧。
19.答案:(1)+4;肥皂水;分子在不断做不规则运动
(2)提高炉内氧气的浓度,使木炭充分反应,放出热量;形成合金,熔点降低
(3)过滤;引流
解析:(1)①硅酸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学式代数和为0可知,所以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②肥皂水可以判断硬软水,硬水遇到肥皂水易起浮渣,软水遇到肥皂水产生很多泡沫,故填:肥皂水;
③茶香四溢,从分子角度解释其原因是分子在不停的运动,茶香分子不断地运动,被人的鼻子捕捉到,就闻到了茶香,故填:分子在不断做不规则运动;
(2)①鼓入足量空气的目的是提高炉内氧气的浓度,使木炭充分燃烧,该反应放热,从而提高炉温,故填:提高炉内氧气的浓度,使木炭充分反应,放出热量;
②炼锡时,有关键的一步“点铅勾锡”,即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其原因是形成合金后,合金的熔点比纯金属的熔点低,即形成合金,熔点降低,故填形成合金,熔点降低;
(3)由题可知,提取药汁方法与实验室分离固液混合物操作相似,所以该操作的名称是过滤,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0.答案:(1)分液漏斗
(2);A
(3)D或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或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
(4)EF或FE;b
(5)AE或AF
解析:(1)由图可知,置B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
(2)①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为固固加热反应,选择装置A进行反应;
(3)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反应,且反应装置具有优点,故选装置B或D;
②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③装置D中导管上的弹簧夹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装置B使用了分液漏斗可以通过控制液体的滴加来控制反应的速度;
(4)①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所以可以选择装置E、F收集氢气;
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使用F装置收集气体应从长管进,故填:b;
(5)实验室用固体醋酸钠与碱石灰共热制取甲烷,该反应属于固固加热反应,所以选择装置A制取;甲烷密度比空气小且极难溶于水,所以可以选择装置E或F收集气体,故填:AE或AF。
21.答案:(1)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2);密闭
(3)abd
(4)A;缓冲气压、形成密闭空间(写一点即可)
(5)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解析:(1)波义耳实验中,金属灰增加质量是参与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汞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汞;
(2)金属锡()加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物质(氧化锡),化学方程式为:;
罗蒙诺索夫实验说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在密封体系中进行实验;
(3)a、由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可知,拉瓦锡在总结玻义耳、罗蒙诺索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故科学发展要善于总结前人的成果和经验,说法正确;
b、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如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用到了定量方法,说法正确;
c、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实验方法、实验过程是否规范、实验数据、结论是否准确等多种因素,而不是单纯的药品选择,说法错误;
d、由材料四可知,更精准的技术手段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支持,说法正确;
故选abd;
(4)①A.装置为密闭装置,故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B.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逸散到空气中,质量减少,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酒精和水不发生化学反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②实验A中,红磷燃烧,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气球胀大,所以气球的作用有缓冲气压、形成密闭空间(写一点即可);
(5)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2.答案:(1)是否生成新物质;发光(合理即可)
(2)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3)向第二朵纸花喷蒸馏水
(4)验证二氧化碳是否使紫色石蕊纸花变色
(5)②③中纸花不变色,④中纸花变红色;
(6)ABCD
(7)
解析:(1)①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为:是否生成新物质;
②观察到的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宏观实验现象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伴有吸热,放热,发光等能量变化;
(2)根据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可推知猜想二:二氧化碳溶于水能与水反应或二氧化碳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类物质或二氧化碳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等,故填:二氧化碳溶于水能与水反应;
(3)分析整个实验可知,“实验设计②”是要验证水能否使纸花变色,故具体内容是向第二朵纸花喷水,故填:向第二朵纸花喷水;
(4)由实验内容可知,③为将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则“实验设计③”的目的是验证二氧化碳是否使紫色石蕊纸花变色;
(5)猜想二成立,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实验设计②中纸花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色,实验设计③中纸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实验设计④中纸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酸性物质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色,则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实验现象是:②③中纸花不变色,④中纸花变红色;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
(6)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可知,实验探究“无明显实验现象时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核心思路有: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实验条件、获取事实证据、逻辑推理判断等;故答案为:ABCD;
(7)由题干可知,过多的会导致海水酸化,殃及海洋生物,故导致海水酸化的物质是。
23.答案:(1)222
(2)81.1%
解析:(1)大豆异黄酮的相对分子质量=(15×12)+(10×1)+(16×2)=222;
(2)解:已知大豆异黄酮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
则大豆异黄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大豆异黄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1.1%。
24.答案:64kg
解析:解:设废液中硫酸铜的质量为x
解得:x=64kg
答:废液中硫酸铜的质量为64kg。
矿物
蓝铜矿
朱砂
赭石
砗磲
颜色
深蓝色
大红色
暗棕红色或灰黑色
暗棕红色或灰黑色
主要成分
序号
实验设计
①
向第一朵纸花喷稀醋酸
②
_______
③
将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④
将第四朵纸花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乐德州市夏津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利用下表中的装置进行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解释与应用,实验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