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北京版第六章 生物的呼吸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同步测试题
展开知识点1 种子的呼吸
1.【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3北京昌平一模)同学们利用萌发和干燥的绿豆种子探究呼吸作用,密封一段时间后打开瓶塞,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7206003) ( )
A.甲瓶为干燥的种子,乙瓶为萌发的种子
B.甲瓶蜡烛熄灭,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
C.乙瓶蜡烛继续燃烧,说明产生了氧气
D.甲瓶种子的呼吸作用比乙瓶种子旺盛
2.(2023广东中考模拟)如图是西瓜在某密闭温室中一段时间内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西瓜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B.曲线bc段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的产物有二氧化碳
D.曲线cd段上升的原因是植物在c点开始进行呼吸作用
3.【新独家原创】河南是我国小麦主产区,其小麦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四分之一。2023年河南省财政紧急下拨资金2亿元,专项用于小麦烘干,确保小麦质量,确保颗粒归仓,确保农民收益。下列相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把烘干的小麦种子放在带瓶塞的广口瓶内,2小时后,将燃烧的蜡烛伸入瓶内,蜡烛继续燃烧
B.把烘干的小麦种子放在带瓶塞的广口瓶内,2小时后,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放入瓶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
C.烘干的小麦种子即使处于适宜萌发的外界环境,小麦种子也不会萌发
D.烘干的小麦种子还能进行微弱的生命活动
4.【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3北京海淀期中)同学们利用黄豆种子探究呼吸作用,实验方法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7206003) ( )
A.种子煮熟后无法进行呼吸作用
B.两组装置需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
C.两个注射器中应放置等量的种子
D.乙组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
知识点2 植物体的各个器官都要进行呼吸
5.【学科素养·生命观念】我国北方的农民在冬季到来之前,常把白菜放在地窖中储存,地窖一般只留一个可以开启的出口。人们取菜时,要先打开出口,过段时间再进窖,对此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白菜在地窖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B.打开地窖后直接进去取菜
C.打开出口,地窖内的气体可以与外面的空气流通
D.人在缺氧的环境中无法正常呼吸
6.(2023北京通州一模)如图是检验植物某种生理活动释放某种气体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验证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B.验证呼吸作用释放氧气
C.验证光合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D.验证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7.【跨学科·数学】(2023福建丰泽期末节选)为研究植物呼吸作用,小明同学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①选取两份质量及生长状况相同的、具有完整根、茎、叶的新鲜菠菜,编号为甲组和乙组。
②甲组菠菜用开水烫3分钟,乙组不做处理,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不透光且密闭的恒温箱中。
③将相同的气体浓度传感器探头分别置于恒温箱内(如图1),采集24小时装置内氧气浓度数据(如图2)。(本实验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1)实验采用不透光的恒温箱,是为了避免
。
(2)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实验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写一点即可)。
(3)分析图2,乙组氧气浓度的变化是 。
能力提升全练
8.【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2四川德阳中考,28,★☆☆)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装置并开展了相关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丙 丁
A.甲装置将叶片部分遮光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
B.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C.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丁装置必须放在黑暗环境下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
9.(2023北京海淀期末,19,★☆☆)为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同学们将萌发的和煮熟的大豆种子放在两个广口瓶中密封,一段时间后打开瓶塞,观察点燃的蜡烛在瓶中燃烧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两瓶中应放置等量同种种子
B.将两瓶种子放在适宜温度下
C.甲瓶中放置的是煮熟的种子
D.可证明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10.【项目式学习·实验情境】(2023四川成都中考,8,★☆☆)将如图所示的两支试管放在温暖的地方静置数小时后,试管甲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乙内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该实验能验证种子萌发时( )
A.会释放二氧化碳 B.会吸收氧气
C.会释放能量 D.会产生水
11.(2023江苏连云港中考,15,★☆☆)观察法、实验法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下列实验中,实验用品与使用目的相匹配的是(B7206003) ( )
12.(2022北京海淀期末,17,★★☆)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③应包裹黑色的布使其不透光
B.通入空气①前应去除其中的二氧化碳
C.排出的气体②中,氧气含量高于①
D.装置④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
13.(2023北京通州期中,31,★★☆)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生物小组的同学选取多种实验材料进行以下实验。将新鲜的实验材料置于广口瓶中,密封放置温暖处4个小时(上午8~12点),然后将每种实验材料分别进行如图甲、乙所示操作,实验结果如表所示。(B7206003)
(1)空广口瓶在本实验中起 作用;2~6组的广口瓶中,加入燃烧的蜡烛后,蜡烛立即熄灭,说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加入清水后排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
(2)第7组的广口瓶中,蜡烛继续燃烧、石灰水无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新鲜芹菜叶在有光条件下进行 ,干扰了实验结果。为了避免该生理活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生物小组的同学们将实验方案修正为 。
素养探究全练
14.【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2北京海淀期末)采摘后的猕猴桃若贮藏不当,容易腐烂,影响其营养价值。为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分别在1 ℃、5 ℃、10 ℃和16 ℃条件下贮藏猕猴桃,并测定果实的呼吸强度。果实的硬度变化可作为评价果实贮藏情况的指标,当猕猴桃软化到一定程度则不适宜贮藏,因此停止测定,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猕猴桃贮藏不当会影响其营养价值,这是因为猕猴桃细胞在贮藏过程中会进行呼吸作用,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的 (填细胞结构名称)中,会分解有机物。因此,可以通过果实的呼吸强度来衡量贮藏效果。
(2)本实验探究了 对猕猴桃呼吸强度的影响。选取大小均匀、成熟度相对一致的果实,体现了实验设计的 原则。每组选用30个猕猴桃的目的是 。
(3)由实验结果可知, ℃最适于贮藏猕猴桃,其判断依据是 。
(4)研究发现,呼吸作用还依赖于细胞内的多种活性物质才能顺利进行,这些物质的活性越高,呼吸作用越旺盛。由此推测,为猕猴桃喷洒
(填“促进”或“抑制”)这些物质活性的药剂,可以进一步提高猕猴桃的贮藏效果。
(5)在贮藏猕猴桃的过程中,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通过
的方法来提高贮藏效果。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D 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消耗氧气,导致伸入瓶中的蜡烛熄灭;干燥的种子呼吸作用微弱,几乎不消耗氧气,伸入瓶中的蜡烛能够继续燃烧;因此,甲瓶为萌发的种子,乙瓶为干燥的种子。甲瓶蜡烛熄灭,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时吸收了氧气。乙瓶蜡烛继续燃烧,说明干燥的种子呼吸作用微弱,没有消耗大量氧气,瓶内还有许多氧气。
2.D 曲线cd段上升的原因是植物在cd段呼吸作用的强度大于光合作用的强度,释放了二氧化碳。
3.C 烘干的小麦种子还能进行微弱的呼吸,如果处于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下,烘干的小麦种子也会萌发。
4.D 甲组与乙组可构成对照实验,变量是种子生命力的有无,其余条件应完全相同,因此,两组装置需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两个注射器中应放置等量的种子。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能产生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煮熟的种子无法进行呼吸作用,不能产生二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B 白菜在地窖中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人进入缺氧的地窖无法正常呼吸,打开出口,地窖内的气体可以与外界气体流通,待地窖中氧气含量升高后再进窖。
6.A 黑色塑料袋不透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可使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本装置可以用来检验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够释放二氧化碳。
7.(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2)取两份质量及生长状况相同的新鲜菠菜(或放入两个相同的不透光且密闭的恒温箱中,或用相同的气体浓度传感器探头)
(3)逐渐减小
解析 (1)采用不透光的恒温箱,是为了避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影响实验结果。
(2)本实验的唯一变量是菠菜细胞的生命力的有无;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应选取两份质量及生长状况相同的新鲜菠菜,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不透光且密闭的恒温箱中,将相同的气体浓度传感器探头分别置于恒温箱内。
(3)分析图2可知,乙组氧气浓度的变化是逐渐减小,因为新鲜菠菜的细胞能不断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恒温箱中的氧气。
能力提升全练
8.D 萌发的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在有光、无光环境下都能正常进行。因此,丁装置放在黑暗环境或明亮环境下都能观察到实验现象。
9.C 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瓶内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煮熟的种子已没有生命力,不再进行呼吸作用,瓶内的氧气不会减少;将燃烧的蜡烛放在装有萌发的种子的瓶子里,蜡烛会熄灭,因此甲瓶中是萌发的种子。
10.A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该实验能验证种子萌发时能够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11.C 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时,需要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产生,酒精的作用是褪去叶片中的叶绿素。植物的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用点燃的蜡烛可以检验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用碘液对细胞染色,这样在显微镜下能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核。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或湿纱布将小鱼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证小鱼的呼吸。
12.C 植物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排出的气体②中,氧气含量低于①。
13.(1)对照 消耗氧气 产生二氧化碳 (2)光合作用 将实验装置进行遮光处理
解析 (1)本实验中1组起到了对照作用。氧气有助燃作用,2~6组的广口瓶中,燃烧的蜡烛立即熄灭,说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吸收了大量的氧气;加入清水后排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2)第7组的广口瓶中,蜡烛继续燃烧、石灰水无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新鲜芹菜叶在有光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干扰了实验结果。为了避免该生理活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将实验装置进行遮光处理。
素养探究全练
14.(1)线粒体 (2)温度 单一变量 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3)1 1 ℃时猕猴桃的呼吸作用最弱 (4)抑制 (5)保鲜袋贮藏
解析 (1)猕猴桃贮藏不当会影响其营养价值,这是因为猕猴桃细胞在贮藏过程中会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呼吸作用能分解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等无机物。
(2)本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温度,因此本实验探究了温度对猕猴桃呼吸强度的影响。选取大小均匀、成熟度相对一致的果实,体现了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每组选用30个猕猴桃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3)由实验结果可知,1 ℃时猕猴桃的呼吸作用最弱,贮藏时间最长,所以1 ℃最适于贮藏猕猴桃。
(4)为猕猴桃喷洒抑制细胞内活性物质的药剂,可以进一步提高猕猴桃的贮藏效果。
(5)猕猴桃还可以用保鲜袋贮藏,保鲜袋能阻断空气,从而抑制猕猴桃的呼吸作用。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用品
使用目的
A
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酒精
检验是否产生淀粉
B
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
点燃的
蜡烛
检验呼吸产生氧气
C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碘液
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核
D
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湿纱布
防止小鱼呼吸
组别
材料
实验结果
1
空广口瓶
蜡烛继续燃烧;石灰水无变化
2
红薯的根
蜡烛立即熄灭;石灰水变浑浊
3
大蒜蒜瓣(茎)
4
菜花的花
5
樱桃番茄果实
6
萌发的黄豆种子
7
新鲜芹菜叶
蜡烛继续燃烧;石灰水无变化
初中生物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京版七年级下册<a href="/sw/tb_c2869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练习</a>,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代谢废物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下册<a href="/sw/tb_c2869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代谢废物随堂练习题</a>,共9页。
初中北京版第六章 生物的呼吸第四节 呼吸与呼吸作用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北京版<a href="/sw/tb_c9340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六章 生物的呼吸第四节 呼吸与呼吸作用复习练习题</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的高等类群,植物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在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