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61 群落的演替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486301/0-171030482564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最新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61 群落的演替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486301/0-17103048256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最新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61 群落的演替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486301/0-171030482573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一遍过(全国通用)
最新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61 群落的演替
展开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61 群落的演替,共13页。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高三生物的考试并不仅仅是考概念,学会知识的迁移非常重要,并要灵活运用课本上的知识。
不过特别强调了从图表、图形提取信息的能力。历年高考试题,图表题都占有比较大的比例。那些图表题虽不是教材中的原图,但它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是对教材内容和图表的变换、深化、拓展,使之成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图文转换能力的有效途径。
3、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攻坚”,突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部分知识通常都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做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一点对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很重要。尤其是对于错题。错题整理不是把错题抄一遍。也不是所有的错题都需要整理。
考点61 群落的演替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1.演替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eq \x(裸岩阶段)→eq \x(地衣阶段)→eq \x(苔藓阶段)→eq \x(草本植物阶段)→eq \x(灌木阶段)→eq \x(森林阶段)
3.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不同点
4.群落演替的特征
(1)方向:一定的方向性。
(2)能量: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
(3)结构:营养结构变得复杂,物种多样性增加。
5.群落演替的原因
(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
(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
(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5)人类活动的干扰。
考向一 群落演替类型的判断
1.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其中④→⑤过程中,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该群落的演替是在保留植物种子和土壤条件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A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但也属于群落的演替,B错误;①→⑤的过程中,乔木逐渐增加,草本植物逐渐下降,其中④→⑤过程中,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C正确;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D错误。
解题技巧
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
(1)从起点上判断
①初生演替的起点为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
②次生演替的起点为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环境。
(2)从时间和速度上判断
①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的是初生演替。
②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的是次生演替。
2.在一块弃耕地上可预测的演替顺序为: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早期演替树木→晚期演替树木→顶级群落。这可以利用“资源比假说”来解释:物种优势是由光和营养物质这两种资源的相对利用的有效性决定的。下图显示了一块弃耕地上物种从A~E的取代顺序,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最先进入的物种多为一年生杂草,它们对土壤营养物的要求低但对光有较高需求
B.后来替代物种相对前面被替代的物种较为高大,且耐荫的能力也较强
C.顶级演替后若发生火灾,可预测此后的演替过程与初生演替一定相同
D.在演替期间,营养物的有效性随枯枝落叶的积累而增加,光的水平因遮荫而减弱
【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最先进入的物种多为一年生杂草,它们对土壤营养物的要求低但对光有较高需求,A正确;B、后来替代物种相对前面被替代的物种较为高大,如灌木比草本高达,且耐荫的能力也较强,B正确;C、顶级演替后若发生火灾,发生的次生演替不一定能达到顶级群落,C错误;D、在演替期间,营养物的有效性随枯枝落叶的积累而增加,光的水平因遮荫而减弱,会发优势种群的替代,D正确。故选C。
考向二 群落演替的趋势和规律
3.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b点时只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d点时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
C.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
D.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b点和d点均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数量逐渐增多,丰富度增加,抵抗力稳定性升高,恢复力稳定性降低,B、C正确;在灌木和乔木占优势前,草本植物数量逐渐增加,在灌木和乔木占优势后,草本植物数量减少,最终趋于稳定,D正确。
技法提炼
群落演替的方向和结果分析
(1)群落演替的方向
①自然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②最终的演替结果主要由演替地所处的气候条件决定。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很难形成森林。
(2)群落演替的结果
①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②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③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的变化,使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
4.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大
【答案】A
【解析】A、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植被彻底消失,乙地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B、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若没有外力干扰,都可演替到森林阶段,B正确;C、初生演替要依次经历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C正确;D、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加,D正确。故选A。
1.1883年,印尼的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经历多年以后,此地形成一片森林,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森林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
B.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只与它们的栖息空间有关
C.人类的旅游可能使此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沙丘上发生的演替与该火山发生的演替属于不同的类型
2.一个湖泊干涸后,由沼泽湿地向滩涂湿地转化,逐渐发展为草原,最终形成森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湖泊演变为森林的过程为次生演替,该过程物种的丰富度增加
B.该湖泊形成森林后,群落中就没有地衣、苔藓等生物了
C.湿地的减少对当地的气候及蓄洪都有影响
D.该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植物的分层主要取决于阳光
3.甲湖湖水退却,逐渐暴露出底部沙丘,在沙丘上最后发展为山毛榉—槭树林群落;乙农田弃耕后发展成栎—山核桃群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湖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乙地的演替过程进行得比较缓慢
C.不同演替阶段上群落中的动物种群有差异
D.任何群落演替的结果最后都会发展成为森林
4.某池塘群落演替的过程如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演替的顺序为丁→甲→丙→乙,演替过程中群落的能量输入大于能量输出
B.图示只展示了部分演替过程,演替将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没有终点
C.图示四个过程中的群落均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且垂直分层不尽相同
D.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群落演替的方向可能发生改变
5.生物群落演替过程中,P 为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R 为所有生物的总呼吸量,下列有关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的过程中,P/R 逐渐减小,达到顶极群落时 P/R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88 生态工程,共13页。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80 PCR技术,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试题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50 体温调节,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试题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