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时作业及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单元检测卷及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课时作业及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课时作业及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单元检测卷及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堂检测
展开知识点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1.他们是古代印欧人的一支,“既不是马车的创造者也不是铁器的发明人,这两种技术最初都源自美索不达米亚,但是他们对已有技术不断创新和提高,使之迅速被其他民族所接受”。“他们”指的是( )
A.苏美尔人B.赫梯人
C.波斯人D.雅利安人
2.印欧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创造了以“吠陀”为代表的古印度文化;巴尔干半岛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逐渐演变为后世的希腊人,并形成了古希腊文化;印欧人迁徙到西亚形成了赫梯等王国,使得游牧、半游牧民族逐渐融入农耕生活。这说明古代印欧人的迁徙( )
A.对不同地区的文明产生不同影响
B.加剧了印度被征服居民的不平等
C.对古代希腊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
D.导致西亚农耕文明遭受严重破坏
3.有学者认为:在民族迁徙的诸多原因中,自然环境的变迁尤其是气候的变化是民族迁徙一个非常重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根据历史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该论点依据的是( )
A.印欧人的迁徙B.魏晋北方民族大交融
C.阿拉伯人的扩张D.蒙元的南征
4.印欧人被看做现代西方人最初的祖先,游牧和迁徙是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大迁徙中,持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形成了赫梯人、波斯人。印欧人能够实现大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
A.原始农业畜牧业最早产生
B.经济发达物资储备丰富
C.铁器牛耕的发明和使用
D.驯化马、使用马拉战车
知识点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5.对以下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 )
A.经济重心南移B.农业生产恢复
C.民族交融加强D.社会分工扩大
6.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冲突是古代历史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游牧民族在冲突中一度取得优势,甚至消灭农耕世界的政权,改变亚欧大陆的政治版图,但在两者的冲突中,农耕世界稳步扩展,游牧世界日趋缩小是基本趋势,这是因为( )
A.游牧民族军事优势逐渐丧失
B.游牧民族不擅长对国家和社会的治理
C.农耕世界在技术、组织和文化上的优势
D.自然地理条件对游牧民族生产生活不利
7.从公元一世纪左右开始,以犍陀罗地区为中心,建立起来一种混合着东西方丰富而精美元素的古代印度佛教艺术。如图所示,犍陀罗佛教造像有着完美的身材比例,卷曲的头发,面部表情平静优雅,身上披着厚重的褶皱法衣。与这种艺术形成有关的事件是( )
①亚历山大东征 ②贵霜帝国的建立 ③蒙古西征 ④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③④
[答题区]
选考高分练
1.有些印欧人从未听说过美索不达米亚,但他们在遥远的迁徙过程中却使用了美索不达米亚发明的车轮和金属冶炼技术,这在从欧洲到印度甚至更远的地方,乃至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如此。这反映出( )
A.美索不达米亚人最早发明冶金术
B.民族的迁徙促进了文明传播
C.车轮和冶金技术帮助印欧人扩张
D.金属冶炼技术由印度人传播
2.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马、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向欧亚大陆迁徙,这次大迁徙引发了( )
A.基督教文化发展和传播
B.欧洲文化优势地位确立
C.亚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
D.罗马帝国统治受到冲击
3.谭其骧先生指出:“中原人民南迁,其所由之途径,顾多可寻……时邗沟已凿,穿通江、淮,故沟南端之江都及其对岸之镇江、武进,遂为山东及苏北移民之集合地。淮域诸支流皆东南向,故河南人大都东南迁安徽,不由正南移湖北也。”材料说明( )
A.交通:影响人口迁徙的因素
B.集镇:古代交通发展的结果
C.战争:地域文化演变的推力
D.移民:江南地区开发的关键
4.南宋孝宗以后的每一次北方人口南迁都会引起大争论,问题集中在是否接纳这些人、如何防范附载于他们身上的东北民族文化的扩散等方面。由于都城临安是北方新移民和东北移民的重要迁入地,所以每一次争论几乎都以临安为焦点。这一争论的实质是( )
A.南北方的文化冲突与碰撞
B.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的影响
C.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对立
D.南北方的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5.公元前12世纪,雅利安人将吐火罗人赶到了天山以东直至黄土高原一带。在“戎狄”的压力下,周人被迫南下东迁。由于紧密接触“蛮族”军事技术,同时也具有农耕文化的基础,周人得以比商人更迅速地、更彻底地完成了从步兵到车战的军事革命,灭了商朝。据此可知( )
A.印欧人迁徙至中国并建立了农耕文明的周朝
B.区域文化的融会影响了古代中国的政权更迭
C.周与商之间的战争是游牧与农耕文明的对决
D.华夏文明的产生打下了民族大迁徙的烙印
6.古埃及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且十分精确的太阳历,为古罗马指定作为今天公历重要基础的儒略历提供了重要参考;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被称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帝国被称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上述材料实质上说明( )
A.阿拉伯文化的落后
B.地域文化的交流
C.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D.人类文明多样化
7.西哥特人攻占罗马城后,首领阿图尔夫最初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希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但因为桀骜不驯的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最终他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这一变化说明( )
A.罗马帝国的法律体系完善
B.日耳曼文明落后于罗马文明
C.人口迁徙带来了文化认同
D.罗马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答题区]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以来,分布在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陆续向内地迁徙,内迁的少数民族很多,迁徙持续不断,此起彼伏。北方汉族人口向江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大规模流亡迁徙。魏晋时期,汉族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各少数民族的控制,并补充内地居民的不足,经常招引或强制他们入居内地……与汉人杂居的少数民族与汉人一样要纳租调、服劳役,即“服事供职,同于编户”。十六国时期,北方政权多为少数民族所建立,兴亡不定,冲突激烈,他们大多推行汉族传统政治制度。
——摘编自王子今、方光华《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材料二 日耳曼人的家乡在欧洲北部,他们不断向西迁徙,公元2世纪开始居住在罗马帝国的东部和北部边境。376年,日耳曼人当中的东哥特人在匈奴人西进的压力下,向东罗马帝国皇帝请求许可他们成为帝国的臣民,并许诺提供赋税和军队。戏剧性的是,他们在两年后打败了不可战胜的罗马军团。几年后,日耳曼人中最著名的西哥特人也开始了大迁徙。6世纪,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建立的王国日渐兴盛。东哥特人所建立的王国则包括多瑙河沿岸的多个行省和意大利。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也由日耳曼人各支所建立。法兰克国王克洛维在496年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589年西哥特国王卡列德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摘编自[英]诺曼·戴维斯《欧洲史》(上卷)等
(1)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所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耳曼人迁徙对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6世纪中西方历史发展的共同特征。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学考达标练
1.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大约在公元前2千纪,赫梯人改进了冶铁技术,能够大量制造更为廉价而有效的武器。后来赫梯人锻造铁器的方法迅速传播开来,把这种技术带到了世界各地,最后传遍了整个欧亚大陆。他们广泛使用马和马拉战车,组建了强大的军队,B项正确;苏美尔人不属于印欧人,排除A项;波斯人、雅利安人都不符合材料所述,排除C、D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创造了以‘吠陀’为代表的古印度文化……印欧人迁徙到西亚形成了赫梯等王国,使得游牧、半游牧民族逐渐融入农耕生活”等信息可知,材料主要反映印欧人迁移对不同地区文明发展产生了不同影响,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印度被征服居民的社会不平等,排除B项;据“巴尔干半岛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逐渐演变为后世的希腊人,形成了古希腊文化”可知,其对希腊文化有一定影响,但并非最深远影响,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强调印欧人迁徙对迁入地区文明的影响,未体现农耕文明遭受破坏,排除D项。
3.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的对外扩张主要和传统商路的改变有关,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符合题意;印欧人的迁徙、魏晋北方民族大交融及蒙元的南征均与环境因素有关,排除A、B、D项。
4.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印欧人最早驯化了马,并使用马拉战车,提升了其战斗力,因此能够进行大迁徙,D项正确;原始农业畜牧业最早产生在西亚等地区,排除A项;经济发达物资储备丰富不是印欧人的特点,排除B项;铁器最早是西亚发明的,排除C项。
5.答案:C
解析:根据壁画“北方内迁少数民族耕耙图”可知,这一时期北方内迁少数民族受到汉族农耕文明的影响,根据壁画“北部边境汉人放牧图”可知,这一时期汉人受北方游牧文明的影响,由此可见,两幅壁画体现魏晋时期民族交融加强,C项正确;魏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没有南移,排除A项;从这两幅壁画无法看出农业生产恢复,排除B项;壁画信息无法体现社会分工扩大,排除D项。
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游牧民族在冲突中一度取得优势,甚至消灭农耕世界的政权,改变亚欧大陆的政治版图,但在两者的冲突中,农耕世界稳步扩展,游牧世界日趋缩小是基本趋势”可知,游牧民族生产力相对落后,因此在征服农耕民族后往往又被其先进文明所征服,C项正确;游牧民族军事优势并未丧失,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游牧民族的国家治理,排除B项;游牧民族征服了农耕世界,因此不存在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利,排除D项。
7.答案:A
解析:亚历山大东征,最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犍陀罗佛教造像兼有印度和希腊风格,和亚历山大东征有关,犍陀罗艺术主要指贵霜时期的佛教艺术,①②正确,A项正确;犍陀罗佛教造像风格,与蒙古西征、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无关,排除③④,排除B、C、D项。
选考高分练
1.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但他们在遥远的迁徙过程中却使用了美索不达米亚发明的车轮和金属冶炼技术……”,可以看出民族迁徙的过程中,促进了文明的传播,B项正确;“最早发明”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民族迁徙带来的文明传播,未涉及扩张,排除C项;“金属冶炼技术由印度人传播”,表述错误,排除D项。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马、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向欧亚大陆迁徙”可知,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马、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向欧亚大陆迁徙,本民族的文明传播到欧亚地区,促使亚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C项正确;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排除A项;近代以后欧洲文化优势地位才逐步确立,排除B项;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统治受到冲击,排除D项。
3.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原人民南迁,其所由之途径……时邗沟已凿,穿通江、淮,故沟南端之江都及其对岸之镇江、武进,遂为山东及苏北移民之集合地”,可以看出北民南迁的途径基本是沿着运河以及河流走向进行迁移,可见交通对人口迁徙的作用影响较大,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人口迁徙,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战争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人口迁徙的途径,未涉及对江南经济开发的作用,排除D项。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问题集中在是否接纳这些人、如何防范附载于他们身上的东北民族文化的扩散等方面”可知,这一争论实质是南北方的文化冲突与碰撞,A项正确;材料是人口南迁对文化的影响,不是经济重心对文化的影响,逻辑错误,排除B项;材料还涉及“北方新移民”,这部分人不一定是草原文明,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文化冲突不是民族融合,排除D项。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印欧人迁徙至中国,周人被迫南下东迁,并更迅速地、更彻底地完成了从步兵到车战的军事革命,灭了商朝,可见区域文化的融会影响了古代中国的政权更迭,B项正确;周朝并非印欧人建立,排除A项;周与商都是农耕文明,排除C项;华夏文明在印欧人的迁徙前就已经起源,印欧人的迁徙影响了华夏文明的发展而非产生,排除D项。
6.答案:B
解析:古埃及人的太阳历为古罗马儒略历提供了重要参考,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阿拉伯帝国被称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等,实质上说明古代地域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阿拉伯文化的落后,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全球化时代才逐步到来,排除C项;人类文明多样化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D项。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哥特人首领阿图尔夫最初并未意识到农耕世界或者罗马文明的力量,希望用哥特风俗取代罗马制度,但后来发现罗马的制度、法律以及文化有利于他巩固对哥特人的统治,因此他转而选择接受罗马的文化,这是落后的征服者被先进的征服者征服的典型例证,说明人口迁徙带来了文化认同,C项正确;《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完成标志罗马帝国法律体系的完善,排除A项;B项是材料现象,排除;材料的重点不是强调罗马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而是强调人口迁徙带来了文化认同,排除D项。
8.答案:(1)表现:少数民族与汉族双向迁徙(作答“北方少数民族由边疆向中原内迁,汉族由中原向四方迁徙”亦可);形成杂居局面;民族迁徙的浪潮持续不断。
原因:统治者的民族政策;躲避战乱的需要;北方政权更迭频繁;自然灾害的影响。
(2)影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世纪西欧政治的分裂;基督教与政权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基督教地位的提升;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促进区域文化交融与认同。
(3)共同特征:都出现游牧民族向农耕地区大规模迁徙的现象;迁徙民族建立众多政权,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都接受被征服者的先进文明。
解析:(1)表现:根据材料一“分布在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陆续向内地迁徙,内迁的少数民族很多,迁徙持续不断,此起彼伏。北方汉族人口向江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大规模流亡迁徙”得出少数民族与汉族双向迁徙;形成杂居局面;民族迁徙的浪潮持续不断。原因:根据材料一“汉族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各少数民族的控制,并补充内地居民的不足,经常招引或强制他们入居内地”“十六国时期,北方政权多为少数民族所建立,兴亡不定,冲突激烈,他们大多推行汉族传统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统治者的民族政策的影响;躲避战乱的需要;北方政权更迭频繁和自然灾害的影响。(2)影响:根据材料二“他们在两年后打败了不可战胜的罗马军团。几年后,日耳曼人中最著名的西哥特人也开始了大迁徙。6世纪,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建立的王国日渐兴盛。东哥特人所建立的王国则包括多瑙河沿岸的多个行省和意大利。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也由日耳曼人各支所建立”可知,日耳曼人的迁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世纪西欧政治的分裂;根据材料二“法兰克国王克洛维在496年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589年西哥特国王卡列德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可知,基督教与政权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基督教地位的提升;而且日耳曼人的迁徙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促进区域文化交融与认同。(3)2~6世纪中西方历史发展的共同特征综合所学内容和材料内容可知,都出现游牧民族向农耕地区大规模迁徙的现象;迁徙民族建立众多政权,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都接受被征服者的先进文明。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a href="/ls/tb_c400372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同步练习题</a>,共7页。
高中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后测评,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