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化学课时过关提优精品AB练(原卷版+解析)
-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化学课时过关提优AB练1.2.2离子反应(基础过关A练)(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化学课时过关提优AB练1.2离子反应(阶段提优B练)(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化学课时过关提优AB练1.3.1氧化还原反应(基础过关A练)(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化学课时过关提优AB练1.3.2氧化剂和还原剂(基础过关A练)(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化学课时过关提优AB练1.3.3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基础过关A练)(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课一练,共16页。
1.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可以断定该物质一定是一种单质( )
2.Na2O2、Na2O都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二者均为碱性氧化物( )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 )
4.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
5.SO2、SiO2、CO均为两性氧化物( )
6.酸一定能电离出H+,但电离出H+的不一定是酸( )
7.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因吸附离子往往带有电荷( )
8.向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
9.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 )
10.Na2CO3·10H2O的风化是物理变化( )
11.Ceq \(――→,\s\up7(O2))COeq \(――→,\s\up7(Fe2O3))CO2eq \(――→,\s\up7(Na2O2))Na2CO3依次为化合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
题型一 分类法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1.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银、二氧化硫、硫酸、烧碱、食盐
B.碘酒、冰、硫酸氢钠、烧碱、碳酸钙
C.氢气、干冰、硝酸、纯碱、硝酸钾
D.铜、氧化铜、醋酸、石灰水、碳酸氢钠
2.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3.氢氟酸是HF的水溶液,HF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从组成和性质划分,HF属于
A.氧化物B.酸C.碱D.盐
4.根据某种共性,可将CO2、P2O5、SO2归为一类,下列物质中完全符合此共性而能归为此类物质的是( )
A.CaO B.SiO2 C.CO D.H2O
5.已知 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3PO2属于二元酸B.H3PO2属于三元酸
C.NaH2PO2属于酸式盐D.NaH2PO2属于正盐
6.经测定,一瓶气体中只含有C、O两种元素,通常情况下这瓶气体不可能是
A.一种化合物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两种化合物D.两种单质
7.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分类B. 物质分类
C. 地壳中元素含量D. 金属的化学性质
8.现有下列4组物质:
A.CaO、MgO、CuO、NO
B.CO、NaOH、KOH、Ba(OH)2
C.O2、Fe、Cu、Na
D.HCl、FeCl3、H2SO4、HNO3
按要求填空。
(1)上述表格中①是:_______;②是:_______;③是:_______;④是:_______(填化学式)。
(2)表中的①②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成分,二者在汽车尾气排气系统中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CO2和N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同素异形体是指同一元素形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与表中③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4)把表中④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可得到一种胶体,该胶体的颜色为:_______。
题型二 常见分散系及其区别
9.向烧杯中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棕色,停止加热,就制得了Fe(OH)3胶体。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属于混合物
B.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C.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0-9 -10-7m之间
D.利用丁达尔现象是区分胶体和溶液的一种常用方法
10.下列分散系最不稳定的是
A.向NaOH溶液中通入得到的无色溶液
B.向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的分散系
C.向沸水中滴入饱和的溶液得到的红褐色液体
D.向碘水溶液中滴加四氯化碳充分振荡后,静置后的下层液体
题型三 胶体的性质与制备
11.医学上对血液中毒最常用的净化手段是血液透析。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血液中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透过透析膜,血液内的毒性物质则可以透过,由此可以判断
A.蛋白质、血细胞不溶于水,毒性物质可溶于水
B.蛋白质以分子形式存在,毒性物质以离子形式存在
C.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直径大于毒性物质的粒子直径
D.蛋白质、血细胞不能透过滤纸,毒性物质能透过滤纸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铜颗粒(粒子直径为50~100nm)是一种胶体
B.向NaOH溶液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可制取Fe(OH)3胶体
C.直径在80nm左右的新冠病毒颗粒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在空气中不能形成气溶胶
D.将含0.1ml FeCl3的饱和溶液逐滴滴入到沸水中充分反应,得到的Fe(OH)3胶体微粒一定小于0.1ml
13.下列关于胶体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关于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都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分散系
B.将外加直流电源通过Fe(OH)3胶体,阴极处颜色变深,则说明Fe(OH)3胶体带正电荷
C.向Fe(OH)3胶体中加入大量盐酸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D.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制豆腐,是利用了胶体的聚沉性质
题型四 物质转化的应用
14.北京冬奥会或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2022年2月4日至2022年2月2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某同学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了5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你认为“五连环”中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
A.分解反应B.复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D.置换反应
15.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碱中都含有氢氧根,所以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C.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D.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都是碱
16.氯化锌在工业上作为生产活性炭的活化剂,使活性炭成为多孔性物,增大其表面积。在Zn、ZnO、ZnCO3、盐酸和CaCl2 溶液五种物质中,每两种物质反应能生成ZnCl2 的组合有
A.2 种B.3 种C.4 种D.5 种
17.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若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A.CuO、Ba(OH)2、CuSO4B.NaOH、HNO3、K2CO3
C.KOH、FeCl3、Na2CO3D.NaOH、Ba(NO3)2、H2SO4
18.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酸性氧化物
B.反应②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图中的部分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
19.在硫酸、二氧化碳、铜、氯化钠、生石灰、一氧化碳、纯碱、铁和炭粉中,有5种物质符合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连线的两物质均能发生反应。
(1)请推断这5种物质分别为①_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和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项
碱性氧化物
酸
碱
盐
纯净物
A
氧化镁
硫酸
氢氧化钾
氯化铁
乙醇
B
过氧化钠
氢硫酸
烧碱
碳酸钙
胆矾
C
氧化镁
次氯酸
氢氧化铜
熟石灰
氯水
D
三氧化硫
硝酸
纯碱
生石灰
碱式碳酸铜
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分类标准
金属氧化物
碱
金属单质
酸
不属于该类别的物质
①
②
③
④
B练——阶段提优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建议时间:30分钟)
1.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可以断定该物质一定是一种单质( )
2.Na2O2、Na2O都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二者均为碱性氧化物( )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 )
4.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
5.SO2、SiO2、CO均为两性氧化物( )
6.酸一定能电离出H+,但电离出H+的不一定是酸( )
7.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因吸附离子往往带有电荷( )
8.向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
9.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 )
10.Na2CO3·10H2O的风化是物理变化( )
11.Ceq \(――→,\s\up7(O2))COeq \(――→,\s\up7(Fe2O3))CO2eq \(――→,\s\up7(Na2O2))Na2CO3依次为化合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题型一 分类法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1.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银、二氧化硫、硫酸、烧碱、食盐
B.碘酒、冰、硫酸氢钠、烧碱、碳酸钙
C.氢气、干冰、硝酸、纯碱、硝酸钾
D.铜、氧化铜、醋酸、石灰水、碳酸氢钠
【答案】A
【解析】A.银是金属单质;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硫酸是含氧酸;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食盐是氯化钠,属于盐,故A正确;
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属于混合物;硫酸氢钠是盐,故B错误;
C.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故C错误;
D.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选A。
2.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答案】A
【解析】A.氧化镁属于碱性氧化物,硫酸属于酸,氢氧化钾为碱,氯化铁为盐,乙醇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A正确;
B.过氧化钠属于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氢硫酸为酸,烧碱为氢氧化钠为碱,碳酸钙为盐,胆矾为纯净物,B错误;
C.熟石灰为氢氧化钙为碱,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是混合物,C错误;
D.三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硝酸为酸,纯碱为碳酸钠为盐,生石灰为氧化钙为氧化物,碱式碳酸铜为纯净物,D错误;
答案选A。
3.氢氟酸是HF的水溶液,HF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从组成和性质划分,HF属于
A.氧化物B.酸C.碱D.盐
【答案】B
【解析】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为酸;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是碱;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为盐,因此HF属于酸,答案选B。
4.根据某种共性,可将CO2、P2O5、SO2归为一类,下列物质中完全符合此共性而能归为此类物质的是( )
A.CaO B.SiO2 C.CO D.H2O
【答案】B
【解析】CO2、P2O5、SO2都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且属于酸性氧化物。CaO属于金属氧化物且属于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二氧化硅是非金属氧化物,且属于酸性氧化物,如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故B正确;一氧化碳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水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5.已知 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3PO2属于二元酸
B.H3PO2属于三元酸
C.NaH2PO2属于酸式盐
D.NaH2PO2属于正盐
【答案】D
【解析】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为一元酸,故A、B错误;由于H3PO2为一元酸,故NaH2PO2属于正盐,故C错误、D正确。
6.经测定,一瓶气体中只含有C、O两种元素,通常情况下这瓶气体不可能是
A.一种化合物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两种化合物D.两种单质
【答案】D
【解析】A.一瓶气体中只含有C、O两种元素,若为纯净物,可能是化合物CO、CO2中任意一种,A不符合题意;
B.由于C单质在室温下为固体,O元素的单质O2或O3呈气态,则若该气体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只能是O2与CO或O2与CO2的混合物;或O3与CO或O3与CO2的混合物,B不符合题意;
C.只含有C、O两种元素的气体若是两种化合物,则该气体是CO、CO2的混合物,C不符合题意;
D.若为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由于C元素的单质是固体,O元素的单质可能是O2或O3,O2或O3在常温下呈气态,因此一瓶气体中若只含有C、O两种元素,不可能是两种单质,D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D。
7.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分类B. 物质分类
C. 地壳中元素含量D. 金属的化学性质
【答案】A
【解析】A.由物质种类、数目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则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为并列关系,故A正确;
B.纯净物、混合物为并列关系,不存在包含关系,且化合物一定是纯净物,故B错误;
C.地壳中O元素含量最高,Si、Al、Fe分别为二、三、四位,图中位置不合理,故C错误;
D.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不生成盐,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故D错误;
故选A。
8.现有下列4组物质:
A.CaO、MgO、CuO、NO
B.CO、NaOH、KOH、Ba(OH)2
C.O2、Fe、Cu、Na
D.HCl、FeCl3、H2SO4、HNO3
按要求填空。
(1)上述表格中①是:_______;②是:_______;③是:_______;④是:_______(填化学式)。
(2)表中的①②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成分,二者在汽车尾气排气系统中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CO2和N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同素异形体是指同一元素形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与表中③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4)把表中④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可得到一种胶体,该胶体的颜色为:_______。
【答案】(1) NO CO O2 FeCl3
(2)2NO+2CON2+2CO2
(3)O3
(4)红褐色
【解析】(1)表格中A组分类标准为金属氧化物,不属于该类别的物质①为NO,B组是碱,不属于该类别的物质②是CO,C组是金属单质,不属于该类别的物质③是O2,D组是酸,不属于该类别的物质④为FeCl3;
(2)①②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成分,二者在汽车尾气排气系统中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CO2和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N2+2CO2;
(3)同素异形体是指同一元素形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与上表中③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O3;
(4)把上表中④为FeCl3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到红褐色,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即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题型二 常见分散系及其区别
9.向烧杯中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棕色,停止加热,就制得了Fe(OH)3胶体。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属于混合物
B.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C.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0-9 -10-7m之间
D.利用丁达尔现象是区分胶体和溶液的一种常用方法
【答案】B
【解析】A.分散系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属于混合物,A正确;
B.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B错误;
C.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即10-9 -10-7m之间,C正确;
D.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溶液不具有丁达尔现象,因此丁达尔现象是区分胶体和溶液的一种常用方法,D正确;
答案选B。
10.下列分散系最不稳定的是
A.向NaOH溶液中通入得到的无色溶液
B.向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的分散系
C.向沸水中滴入饱和的溶液得到的红褐色液体
D.向碘水溶液中滴加四氯化碳充分振荡后,静置后的下层液体
【答案】B
【解析】溶液均一稳定,胶体具有介稳定性,浊液不稳定,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
向NaOH溶液中通入得到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是稳定体系;向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反应生成Cu(OH)2沉淀,得到的是Cu(OH)2悬浊液,浊液分散系不稳定;向沸水中滴入饱和的溶液得到Fe(OH)3胶体,胶体分散系介稳定;向碘水溶液中滴加四氯化碳充分振荡后,静置后的下层液体是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是稳定体系,因此最不稳定的是向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的分散系,故选B;
答案选B。
题型三 胶体的性质与制备
11.医学上对血液中毒最常用的净化手段是血液透析。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血液中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透过透析膜,血液内的毒性物质则可以透过,由此可以判断
A.蛋白质、血细胞不溶于水,毒性物质可溶于水
B.蛋白质以分子形式存在,毒性物质以离子形式存在
C.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直径大于毒性物质的粒子直径
D.蛋白质、血细胞不能透过滤纸,毒性物质能透过滤纸
【答案】C
【解析】A.蛋白质、白细胞不能通过透析膜是因为其直径大于透析膜孔径,毒性物质粒子的直径小于透析膜孔径,和溶解性无关,故A判断错误;
B.蛋白质以分子形式存在,但毒性物质不一定以离子形式存在,也可以是直径较小的小分子,故B判断错误;
C.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不能透过透析膜,毒性物质的粒子能,则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大于毒性物质的粒子,故C判断正确;
D.透析膜孔直径小于滤纸,毒性物质能通过透析膜,也就能通过滤纸。滤纸的孔径最小为1~3微米,蛋白质、血细胞不能通过透析膜,但可以通过滤纸,故D判断错误;
本题答案C。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铜颗粒(粒子直径为50~100nm)是一种胶体
B.向NaOH溶液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可制取Fe(OH)3胶体
C.直径在80nm左右的新冠病毒颗粒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在空气中不能形成气溶胶
D.将含0.1ml FeCl3的饱和溶液逐滴滴入到沸水中充分反应,得到的Fe(OH)3胶体微粒一定小于0.1ml
【答案】D
【解析】A.胶体是混合物,而纳米铜仅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不是胶体,故A错误;
B.向稀NaOH溶液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生成Fe(OH)3沉淀,得不到Fe(OH)3胶体,故B错误;
C.胶粒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新冠病毒蛋白质分子直径为80nm左右,在空气中能形成气溶胶,故C错误;
D.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将含0.1ml FeCl3的饱和溶液逐滴滴入到沸水中充分反应,得到的Fe(OH)3胶体微粒一定小于0.1ml,故D正确;
答案选D。
13.下列关于胶体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关于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都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分散系
B.将外加直流电源通过Fe(OH)3胶体,阴极处颜色变深,则说明Fe(OH)3胶体带正电荷
C.向Fe(OH)3胶体中加入大量盐酸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D.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制豆腐,是利用了胶体的聚沉性质
【答案】D
【解析】A.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都是均一、透明、稳定的分散系,但FeCl3溶液呈淡黄色,氢氧化铁胶体呈红褐色,选项A错误;
B.该胶体微粒带正电荷,而不是“该胶体带正电荷”,选项B错误;
C.向Fe(OH)3胶体中加入大量盐酸溶液,则最终会生成氯化铁溶液,选项C错误;
D.胶体具有介稳性,但当胶体受热后、加入电解质溶液和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后将产生沉淀,该现象叫做聚沉,硫酸钙是盐属于电解质,故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制豆腐,是利用了胶体的聚沉性质,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题型四 物质转化的应用
14.北京冬奥会或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2022年2月4日至2022年2月2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某同学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了5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你认为“五连环”中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
A.分解反应B.复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D.置换反应
【答案】A
【解析】Fe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稀盐酸与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NaOH溶液与CO2发生反应时,可认为CO2先与水化合成碳酸,再与NaOH发生复分解反应;CO2与C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O,所以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故选A。
15.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碱中都含有氢氧根,所以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C.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D.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都是碱
【答案】B
【解析】A.CuO与HCl反应,生成CuCl2和H2O,虽然产物为盐和水,但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A不正确;
B.碱中含有氢氧根,氢氧根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B正确;
C.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是由CO2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引起的,CO2不是酸,C不正确;
D.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呈碱性,可能是碱,也可能是强碱弱酸盐(如碳酸钠),D不正确;
故选B。
16.氯化锌在工业上作为生产活性炭的活化剂,使活性炭成为多孔性物,增大其表面积。在Zn、ZnO、ZnCO3、盐酸和CaCl2 溶液五种物质中,每两种物质反应能生成ZnCl2 的组合有
A.2 种B.3 种C.4 种D.5 种
【答案】B
【解析】Zn、ZnO、ZnCO3均可与盐酸反应生成ZnCl2,而与CaCl2不反应,共计有3种组合,答案为B。
17.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若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A.CuO、Ba(OH)2、CuSO4B.NaOH、HNO3、K2CO3
C.KOH、FeCl3、Na2CO3D.NaOH、Ba(NO3)2、H2SO4
【答案】B
【解析】A.盐酸不与硫酸铜反应,盐酸不能转化为氢氧化钡,氢氧化钡不与氧化铜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盐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钾都能反应,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钾都能反应,故B符合题意;
C.氯化铁和碳酸钠均为盐,属于相同类别的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盐酸不能转化为硝酸钡,盐酸不与硫酸反应,氢氧化钠与硝酸钡不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8.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酸性氧化物
B.反应②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图中的部分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
【答案】A
【解析】各反应如下:①CaO+H2O=Ca(OH)2;②可以是Ca(OH)2与碳酸盐反应,也可以是Ca(OH)2与CO2反应;③CaCO3CaO+CO2↑;X可以与CaCO3相互转化,故X可能是CO2也可能是CaCl2,同时X可以与Ca(OH)2反应,故X应为CO2,则反应④Ca(OH)2+CO2=CaCO3↓+H2O;⑤CaCO3CaO+CO2↑或CaCO3+2HCl=CaCl2+CO2↑+H2O⑥Ca(OH)2+CO2=CaCO3↓+H2O。
A.物质X是CO2是一种常见的酸性氧化物,A项正确;
B.②可以是Ca(OH)2与CO2反应,B项错误;
C.若Ca(OH)2溶液饱和,加入CaO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项错误;
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为酸、碱、盐、酸性氧化物之间的反应,不可能存在置换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A。
19.在硫酸、二氧化碳、铜、氯化钠、生石灰、一氧化碳、纯碱、铁和炭粉中,有5种物质符合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连线的两物质均能发生反应。
(1)请推断这5种物质分别为①_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和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Fe H2SO4 CO2 CaO Na2CO3
(3)Fe+H2SO4=FeSO4+H2↑ CaO+H2SO4=CaSO4+H2O Na2CO3+H2SO4=Na2SO4+CO2↑+H2O CO2+CaO=CaCO3
【解析】给定的物质中单质能与酸反应的为铁,则①为Fe;酸为硫酸,即②为H2SO4;④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则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④为CaO;③为酸性氧化物,为CO2;盐既能与氧化钙反应,又能与硫酸反应,则⑤为Na2CO3。
(1)给定的物质中单质能与酸反应的为铁,则①为Fe;酸为硫酸,即②为H2SO4;④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则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④为CaO;③为酸性氧化物,为CO2;盐既能与氧化钙反应,又能与硫酸反应,则⑤为Na2CO3。
(2)①和②的反应为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②和④的反应为硫酸与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方程式为CaO+H2SO4=CaSO4+H2O;
②和⑤的反应为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CO2↑+H2O;
③和④的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方程式为CO2+CaO=CaCO3。选项
碱性氧化物
酸
碱
盐
纯净物
A
氧化镁
硫酸
氢氧化钾
氯化铁
乙醇
B
过氧化钠
氢硫酸
烧碱
碳酸钙
胆矾
C
氧化镁
次氯酸
氢氧化铜
熟石灰
氯水
D
三氧化硫
硝酸
纯碱
生石灰
碱式碳酸铜
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分类标准
金属氧化物
碱
金属单质
酸
不属于该类别的物质
①
②
③
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同步训练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X和Y是两种单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同步练习题,共18页。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 离子反应习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