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下3月月考语文卷及答案
展开(本试卷共四个大题,25个小题,共8页;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1-4题。
①在那个众生喧哗的年代,中国诞生了一大批不同观念、不同主张的学术流派,波澜起伏,蔚为壮观。那些伟大的人物,那些伟大的思想,奠定了我们曾经的光辉岁月。怀抱着希望和理想,辛苦的旅程也就无处不缺乏浪漫色彩。后人凝视诸子百家的舞台,谁都不为那段时光的丰盈和璀璨而震撼。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连绵不绝。
②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的翘首一瞬,见证了清澈闪烁的穹庐之下唐帝国诗意地运行。 , ; , ; , 。诗人们开始超越一己之穷达,把忧家、忧己和忧国、忧民融为一体,在恣肆的激情中注入理性的思考。家国情怀和人本思想从此雕镂(lòu)出中国历史下半段进程的图案。李白如从天上来,飞流直下;杜甫如在大地上长,厚重深沉。无论少了哪一个,大唐的天空都黯(àn)然失色。
③雍容的、豪放的、明朗的、神闲气定的、乐观充沛的、纵情高歌的、意气飞扬的、遒劲(jìn)有力的,各种形态如太阳般丰富明媚,如星空般璀璨闪耀,在盛宴的空气中穿梭飞舞。画完《千里江山图》的王希孟、留下《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烧出天青色的汝窑工匠,都在完成自己命运般的作品后,就沓无消息。他们的洞见穿越了千年,他们的才华打败了时光。他们是有一副傲骨的,不善趋炎附势,这使他们绝大多数个性突出,总是 ,混不进人群。但若有幸和这样的人成为朋友,就相当于打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一扇窗,你会发现他们对现实的认识 ,不由得会产生敬仰之情。他们面临选择的困顿与坚定,伴随跌宕的往事,引领起伏的情感,记载(zǎi)在记忆深处,这就是《中国》。 (选自《中国》,有删改)
1.文中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雕镂(lòu)B.黯(àn)然失色
C.遒劲(jìn)有力D.记载(zǎi)
2.文中画线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喧哗B.连绵不绝C.翘首D.沓无消息
3.第③段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鹤立鸡群 入木三分B.鹤立鸡群 深恶痛绝
C.诚惶诚恐 深恶痛绝D.诚惶诚恐 入木三分
4.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后人凝视诸子百家的舞台,谁都不为那段时光的丰盈和璀璨而感动。
B.后人凝视诸子百家的舞台,无不为那段时光的丰盈和璀璨而震撼。
C.后人凝视诸子百家的舞台,谁都不为那段时光的璀璨和丰盈而震撼。
D.后人凝视诸子百家,谁都不为那段时光的丰盈和璀璨而震撼。
5.第②段空白处句子被打乱,请重新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正确一项是( )
①却让后世怀想了千年 ②那是一次短暂的相会 ③勃发着无尽的朝气
④那是一个飞扬的时代 ⑤绽放出智慧的光芒 ⑥那是一些有趣的灵魂
A.②①④③⑥⑤B.②④③①⑥⑤
C.④③①②⑤⑥D.⑤⑥③④②①
6、名篇名句默写。((1)--(4)题中任选两题作答,(5)、(6)小题必答,每空1分,共6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__________,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2)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4)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5)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7~12题,共12分)
(一)学习与探究(4分)
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学校九(1)班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任务。
7、学校开展户外“生活处处有语文”系列活动中,晓华在报刊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中国竭尽全力为世界争取了缓冲时间,武汉用生命与血泪换来了宝贵的战疫经验。他以为句中的“疫”是错别字。你不同意他的看法并向他解说:
(2分)
8、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大型文化益智节目。该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和欣赏,带动全员重温学过的古诗词,从古文化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材料二: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中,上海复旦附中16岁女生武亦妹最后胜出。对于古诗文她是发自内心喜欢,中央民大副教授蒙受评价武亦姝:“诗歌的真善美是渗透到她心里去的,她站在那里气定神闲的样子,这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材料三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热播,激起了民众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王白云:在诗词大会上,比的并不是对诗词美的感受和品味,而是九宫格、干扰项,在语文老师眼里,简直就是一场标准化考试。
网友Q爱谁谁: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不赞成以这种方式来接触理解古诗词。
读完以上材料,你得出了什么结论?(2分)
(二)名著阅读(4分)
读下列文段,完成以下问题。
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家人都来讧(hòng争吵,混乱)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合家大小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枢停在第三层中堂内。
9、这段情节出自清代小说家 (人名)的讽刺小说《 》。(2分)
10、结合这一情节,简要分析严监生的形象。(2分)
(三)临写与鉴赏(4分)
11、请仔细观察12小题的四幅字帖,从中挑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楷书将它们写在“田”字格里。(2分)
12、对下列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 (2) (3) (4)
A.第(1)幅是行书字体,结构匀整,端庄通畅,让人感受到戍边将士们以身报国,建功立业万丈豪气。
B.第(2)幅作品是草书“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连绵回绕,飘逸刚劲的笔画使人联想到守边战士身经百战,虽铠甲磨穿,但壮志不灭的勇气。
C. 第(3)幅作品为楷书(行楷)字体,形体方正、刚健坚劲,传达出了诗人溢于言表的爱国激情。
D. 第(4)幅作品为隶书字体,体态宽扁,方劲古拙,很好地表现出英雄掷地有声的浩然正气。
三、阅读(13~25题,共3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3-14题。(4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 ,下阕写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2分)
14.“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8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 = 1 \* GB3 ①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项羽慢而侮人,陛下仁而爱人。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 = 2 \* GB3 ②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 3 \* GB3 ③。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功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注释】①无敢:不要。 ②筹策:计策。 ③子房:张良的字。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 ②走送之 走:
③项羽慢而侮人 慢: ④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为:
16.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吾能用之”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唐人尚未盛为之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无案牍之劳形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2分)
答:
(2)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2分)
答:
中华资源库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0题。(8分)
读书是一种“遇见”
赵 畅
①我以为,读书其实是一种“遇见”。打开书本的刹那,就开启了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听说形形色色的事,接触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精华。
②如果说,“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那么,选择怎样的“遇见”,读书人理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苏东坡说得好:“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那么,什么才是“所欲求者”?我想,除了要选择那些契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可使功课长进的书籍外,关键一定要按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去选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一代又一代读者淘洗的经典。
③交朋友要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读书当然也是“遇见”的人和事越多越好,读书面越广越好。读报看到一个材料:在当年的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在读书方面都是学贯中西、打通文理。因此,吴宓、陈岱孙、金岳霖、贺麟等能用中国语言、中国文化娴熟诠释西学;冯至讲《浮士德》时,可以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诠释《浮士德》“一个越来越高尚越纯洁的努力,直到死亡”的主题。一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教授,也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学识。物理学教授王竹溪编写《新部首大字典》,在语言学界颇有影响;化学系教授黃子卿工于书法,热爱旧体诗,时常与文学教授游国恩探讨诗歌;年轻的数学家华罗庚则对散曲充满热爱……
④读书的“遇见”,又并非不动脑筋地匆匆而过,而是一种王观能动的行为。换言之,一定要避免人云亦云的做法,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诚如孟子所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据说,梁启超先生对于所读之书是不愿轻易相信的。他作《王荆公》,为搞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宋人文集笔记凡数十种。所以,当与《宋史》互相参证时,他才发现其中的一些以讹传讹抑或故意诋毁、污蔑的谬误,然后,他“一一详辩之”,以还原历史真相。这种实事求是的“遇见”方式,不仅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自己的治学态度负责。
⑤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则是一种以“遇见”叠加“遇见”而解疑释惑的有效方法。延伸或者跳出书本的平面“遇见”,而到现实的自然与社会中去做立体的“遇见”,其效果或许会更精彩,更生动。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教授,就对读书与旅行之间的关系有着独到的理解。他说:“我是搞历史地理的,旅行有时会带来契机,长期解不开的谜解开了。我曾和凤凰卫视拍过‘告别三峡’的纪录片,就看到当地一个盐场、卤水直接从山里流出来,这种卤水看着普通,其实咸得不得了,直接放在锅里煮就成了盐。这里的盐场一直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在用,后来才停掉。我研究移民史,巴人曾迁到这里煮卤产盐,巴人为什么一度很强势,地盘能扩展那么大?他们控制着盐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原本,葛剑雄教授在读书中无法解开的疑惑,想不到因为一次拍纪录片的“遇见”,终于茅塞顿开。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现实自然与社会中的立体“遇见”,无疑是对书本知识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补充和佐证。
⑥想起杨绛先生说过:“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用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这无疑是对“读书是一种遇见”最生动的诠释。而一个会“串门”、常“遇见”的读书人,更让“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可能,水到渠成。 (有删改)
18.作者围绕“读书是一种‘遇见’”依次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2分)
19.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20.请简述第⑤段的论证思路。(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4题。(10分)
母 亲 的 梦
高绪华
① 每当我们回老家与母亲促膝谈心,提及子女教育话题时,她幼年求学记忆的闸门便被徐 徐拉开.悠悠往事宛若滔滔江水涌上心头。
② 那起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母亲家庭特别贫困,外公外婆都是贫苦农民,生活步履维艰。 母亲上的那所小学叫嵩寮岩小学,学校就设在朱氏宗祠里。一年级入学时,每个学生每学期需 要交学费旧币三万二千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曾有段时间使用旧币,直到一九五五年 发行第二泰人民币以后,一元人民币相当于原来的旧币一万元。这折合人民币三元两角的学 费.在今天希来,根本就不够我们一个孩子的一顿早嘱钱,可对母亲当时的家庭处境来说,那可简直就一个天文数字啊!二年级开学伊始,我外公实在支付不起我母亲的学费了,他为是否继续让她上学而焦虑,而母亲幼小的心灵深处是多么渴求文化知识啊!看着她整日里哭哭啼啼, 寝食不安,外公外婆也不禁心痛起来。一向憨厚实诚、寡言少语的外公只得奔拉着眼皮,恳求生产队小组长升具一份贫困生介绍信。母亲拿到了这封介绍信,便蹦蹦跳跳地飞奔去学校了。校 长熟知母亲的家境,怜悯之心油然而生,立马就批准了母亲的免费就读资格。就这样,母亲在此 后就读小学的五年里,一直享受着免费入学的教育恩惠与“扶贫雨露
③ 母亲十分珍惜那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虽然她每个月都需要用大部分时间来帮家里做 农活儿、料理家务,譬如摘麻豆、摘棉花、翔玉米棒、挑水、打猪菜、放 鹅 、抬粪水浇菜园、切蒿子、挖野苦菜煮饭吃等,但除此之外,则是母亲难得可以遨游书海的惬意时光了。母 亲 说 ,有好几次 ,天下着雨,不需要帮外婆做农活儿,她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去上学了!天刚亮,她早饭也顾不 及吃上一 口,就戴起斗笠,穿上龙头草鞋,从上堰村的深山老林的家里出发,喜出望外地一口气 跑了十多里的山路,来到了嵩寮岩小学门口。结果,没料想学校大门紧锁着,校园内鸦雀无声, 空荡荡的一片,无一人在校。
④ “啊 哟 !今天不上学,原来今天是星期天呀!”母亲哀叹一声,无可奈何地转身往回走。
⑤ 母亲一年只能上三四个月的学,但学习成绩优秀,尤其是她的毛笔字写得好,作文更是出 类拔萃。有一次,语文老师在全班三十多名同学面前,把母亲的作文当作范文声情并茂地幼读。
⑥ 即使家境不好,母亲还是顺利地参加了小学毕业会考,考上了毛坦厂中学,名列全班第 三。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母亲的录取通知书来到的时候,全家人的激动之情 却化作了晴天霹雳—— 我外公不幸离世了。虽然大队与人民公社都同意母亲升学,但时任生产 队长的母亲的小姑父,坚决不同意,不开介绍信,不让母亲转粮油关系。为外公守孝到“满五七" 后 ,母亲多次登门,央求她小姑父能开金口准许升学。她颤颤我我地说:“小姑父,求你给我升个 介绍信吧,我想上学,我不从生产队支粮油的,转到毛坦厂中学后,学校塔我饭吃,我吃学校的还 不行吗?"
⑦ 李队长疾言厉色地说:“你爸爸都已经死掉了,你弟弟还需要照顾,你家穷得叮当响,你这 么大的丫头,都十七岁了,还想去念书?你吃什么?你念书能吃书?!"
⑧ 年少而可怜的母亲深知较死劲就是给自己找别扭,转而想着,即使自己有机会升学,我外 婆与二舅生活的艰难程度也可想而知,因此只能咬咬牙,忍痛放弃自己那孜孜以求的升学梦想。
⑨ 几十年来,母亲每每向我们回忆起那段往事时,她的心中便氤氲起汩汩酸楚之情,她长吁 短叹地说:“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到四五十岁时,我还经常做若梦,梦见自己坐在教室里上课呢! 醒来后'啊哟'一声,空欢喜一场,原来我这是在做梦啊!"
⑩ 如今,当母亲或上老花镜能比较顺利地看书读报时,当她的满堂儿孙中走出了 一个又一个大学生时,地那因岁月沧桑沁满皱纹的脸,像湖面时不时荡开的一圈圈幸福旖旎的涟漪。
母亲的求学梦,正在她的儿孙、重孙三代人身上圆梦。
(选自《参花》2020年 第 23期 ,有删改)
21. 文章回忆了母亲幼年时的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2分)
2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4分)
(1) “啊哟!今天不上学,原来今天是星期大呀!”母亲哀叹一声,无可奈何地转身往回走。(赏析加点词语) (2 分)
(2) 她那因岁月沧桑沁满皱纹的脸,像湖面时不时荡开的一圈圈幸福旖旋的涟漪。(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2 分)
23.清简要概括文中“母亲”的人物形象。(2 分)
24.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2 分)
四、作文(40分)
25、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结茧成蛹的春蚕,在软壳里期待化为彩蝶的时刻;含苞欲放的花蕾,在青叶中畅想盛开如霞的未来。青春年少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定然憧憬着美好的明天,做着这样那样的梦,诸如团圆梦、大学梦、作家梦、航天梦、强国梦……
请以“我的________梦”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归去来兮,苦问归时何太晚?外是兴犹未尽时的意念,归是迷途知返时的执若,归是久别思亲时的热切。
晚归的人,给你带来哪番经历和感想?请以“晚归”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若选题目一,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参考答案:
1.C 2.D 3.A 4.B 5.A
6、(1)杏花疏影里(2)八年风味徒思浙(3)陟罚臧否(4)身世浮沉雨打萍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6)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7、“疫”不是错别字。“战疫”仿照“战役”而来,切合当前抗疫形式,更为贴切生动;“战疫”是当前的高频用词,已被大众所接受认可,且辨识度极高;所以“疫”不是错别字。
8、《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9、吴敬梓;《儒林外史》
10、这一情节通过描写严监生吝啬灯油,伸出两个手指头不肯断气,妻子挑掉一茎灯草他才断气,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严监生爱财如命(守财奴)形象(或“嗜财如命”“吝啬”“小气鬼”等亦可)。
11、略。
12、(1)
13、塞下秋景;守边将士思乡报国之情;
14、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异常荒凉。
15.①假:借 ②走:跑 ③慢:轻视,傲慢 ④为:被
16. B
17.(1)因为这个缘故(因此)很多人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广泛阅读大量书籍。
(以是、以、因、得)
(2)陛下派遣人去攻下城池和封地,把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百姓一同受益。(使、以、予、同利)
18.①选择怎样的“遇见”,读书人理应有主动权;②读书是“遇见”的人和事越多越好,读书面越广越好;③读书的“遇见”,并非不动脑筋的匆匆而过,而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行为;④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是一种以“遇见”叠加“遇见"而解疑释惑的有效方法。
19.道理论证;引用苏东坡的名言;有力地论证了“选择怎样的‘遇见’,读书人理应有主动权”这一观点。
20.首先提出本段的论点: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则是一种以“遇见”叠加“遇见”而解疑释惑的有效方法。接着列举葛剑雄教授因为一次拍纪录片的“遇见”终于解开了巴人一度很强势之谜的事例。最后得出结论:在现实的自然与社会中的立体“遇见”,无疑是对书本知识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补充和佐证。
21、示例:①母亲二年级时,外公无力支付她的学费,后来,外公恳求生产队小组长,帮母亲获得 免费入学的资格;②母亲一边帮家里做农活、家务,一边上学,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③母亲学习成绩优秀,她的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④母亲考上中学后,由于家庭发生 变故,加之家境困难,以及母亲小姑父的阻挠,母亲忍痛放弃了孜孜以求的升学梦想。
22.(1)“哀叹''意指“悲哀地叹息",该词生动地表现出母亲难得有轻轻松松地上学的机会却发现 是星期天后的失望和无奈之情。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的脸比作“湖而”.把“笑容”比作“涟漪”,生动形象地表现出 母亲笑容中饱含的幸福。
23.示例:①热爱学习;②不怕吃苦;③倔强懂事。
24.①文章记述母亲幼年时•艰辛的求学生涯,表达出作者对母亲没能实现求学梦的惋惜之情;②母亲在繁重的劳动中.仍孜孜求学,遨游书海,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刻苦、勤学的钦佩之 情。③母亲的求学梦,正在儿孙身上圆梦,母亲因此而感到满足和幸福,作者对此感到欣慰。 (答对两点即可)
25、略
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入学测试语文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入学测试语文卷及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入学测试语文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入学测试语文卷及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入学测试语文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入学测试语文卷及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