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选择题有25小题,共50分;综合题有5大题,共50分;总分共10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考试结束,试题纸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综合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 读经纬网图,关于图中各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地比②地先看见日出B. ②地位于高纬地区
C. ③地位于南温带D. ④地所在纬线是最长
【答案】B
【解析】
【详解】赤道是最大纬线圈,从赤道到两极地区,纬线越来越短,纬线在南北两极缩成一点。东早西迟,②在①的东边,②地比①地先看见日出,A错误;纬度60°~90°为高纬度地区,②地位于高纬地区,B正确;23.5°S~66.5°S为南温带,③在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上,C错误;③地所在纬线是最长的,D错误。故选B。
2. 某同学用乒乓球、木板、铁丝等物品制作简易模型演示地球的运动,演示简图(如下图)中有些错误,正确的调整是( )
A. 将甲处乒乓球上的经线改为平行线B. 把乙处乒乓球上的“南极圈”改为“北极圈”
C. 把所有乒乓球的倾斜方向调整为与丙处一致D. 将丁处乒乓球所标自转方向改为反方向
【答案】B
【解析】
【详解】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与纬线的线,所以应将甲处乒乓球上的经线改为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A做法错误;由赤道向南和向北各分90°,向北为北纬,乙处乒乓球上“南极圈”应改为“北极圈”,B说法正确;把丙处乒乓球的倾斜方向调整为与甲乙丁处一致,C说法错误;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将丁处乒乓球所标自转方向改为自西向东方向,D说法错误。故选B。
下表是我国成都(30.6°N,104°E)和杭州(30.2°N,120.2°E)两城市在7、9、11月份某一天的日出日落时间。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3. 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成都与杭州相比( )
A. 成都比杭州靠东B. 成都更早迎来日出
C. 杭州更早迎来日落D. 白昼时间相差很大
4. 9月到11月成都和杭州白昼时间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纬度差异D. 海陆差异
【答案】3. C 4. B
【解析】
【3题详解】
读表可得,成都与杭州相比,杭州日出时间比成都早,杭州比成都靠东;杭州比成都更早迎来日落;成都与杭州白昼时间相差不大。 故选:C。
【4题详解】
9月到11月成都和杭州白昼时间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转运动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故选:B。
【点睛】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第19届亚运会2023年9月23日—10月8日在杭州举行,这是中国第三次举办亚洲最高规格综合性体育赛事,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亚运会在杭州举行时,地球公转位置处于图中( )
A. a段B. b段C. c段D. d段
6. 9月23日20时杭州亚运会开幕时,在纽约(西五区)的华人观看开幕式,当地时间是( )
A. 9月22日7时B. 9月22日20时C. 9月23日7时D. 9月24日15时
【答案】5. C 6. C
【解析】
【5题详解】
a段位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间, b段位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之间,c段位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和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间,d段位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和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之间,亚运会在杭州举行时为9月23日—10月8日,地球公转轨迹位于秋分日与冬至日,即c段,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纽约是西五区的区时,两地时间相差13小时,纽约的时间比北京晚13个小时,故当北京时间是9月23日20时,纽约的时间是9月23日7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绕地轴运动,公转绕太阳运动,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
济南市学生小龙周末去泉城广场看喷泉,下图是他在路上拍的照片,图中阴影是影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十分钟后小龙到达目的地,正好赶上喷泉喷涌,请问他看到的可能是哪一场( )
A. 第一场 9:30—10:00B. 第二场 11:00—11:30
C. 第三场 16:30—17:00D. 第四场 20:00—20:30
8. 此条街上路灯照明时间最短的节气是( )
A. 春分B. 夏至C. 秋分D. 冬至
【答案】7. C 8. B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指向标定向,箭头指示东方。图中济南市物体影子偏东,可知太阳偏西,应为傍晚时分。小龙看到的可能是第三场16:30—17:00,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达到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夏至日时此条街上路灯照明时间最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时间的差异、太阳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公转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等现象。
9.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其说法正确的( )
A. 甲村的经纬度位置是118°E,33°N
B. 甲、乙、丙三村位于陡崖附近的是乙村
C. 温泉位于丙村的西南方
D. 甲、乙两村间的图上直线距离是4厘米,实地距离是40千米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度数向东增大是东经,向北增大是北纬,可以判定:甲村的经纬度位置(118°E,33°N),故A正确;丙处位于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乙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甲处位于山脊附近的山坡上,故B错误;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则温泉位于丙村的东北方,故C错误。该图的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甲、乙两村间的图上直线距离是4厘米,实地距离是4千米,故D错误。故选:A。
10. 对图幅相同的①中国地图、②山东省地图、③德州市地图三幅地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的地理事物比②、③详细
B. ②表示的地理事物比①、③详细
C. 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①、②、③
D. ①表示的范围最大,③表示的地理事物最详细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三幅地图中最详细的是③,故AB错误;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③②①,故C错误;①表示的范围最大,③表示的地理事物最详细,故D正确;故选D。
11. 地图的种类很多,如地形图、旅游图、交通图、人口图、世界政区图等。阅读下面三个情境,分析三位同学分别需要选择什么类型的地图( )
①小方准备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需要设计越野路线
②某会议在日本举行,小强想找一找日本的位置
③小明想去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离他家很远,他想看一看怎样乘车( )
A. 地形图、世界政区图、交通图B. 地形图、交通图、人口图
C. 水文图、人口图、交通图D. 交通图、世界政区图、人口图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依据各种地图的作用,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需要设计越野路线,应选择地形图;想找一找日本的位置,应选择世界政治地图;去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离他家很远,他得想一想怎样乘车,需查找交通图。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 学习地理需要细心的观察,在大自然中学习地理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如果你在郊外迷失了方向,下列方法不能用来辨别方向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有很多方法,除借助纸质地图、电子地图以外,在野外如果迷失了方向可以通过树木的年轮、北极星以及指南针来判断,借助流星是不能判断方向的,C符合题意,故选C。
戴马克松地图是第一张世界视像图,该图在一个平面上向人类展示了无明显变形的各个大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我们的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并不均匀,其中( )
A. 陆地面积占71%B. 海洋面积占29%
C. 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D. 海洋集中分布在东半球
14. 图中甲乙的分界线是( )
A. 土耳其海峡B. 白令海峡C. 苏伊士运河D. 巴拿马运河
【答案】13. C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地球上海陆分布不均,海洋占了绝大部分,约占71%,陆地只占29%,陆地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集中在南半球和西半球,排除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 甲大洲为亚洲,乙大洲为北美洲,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七大洲的分界线: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和红海;非洲与欧洲的分界线: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欧洲与北美的分界线:丹麦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南美洲与大洋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15. 今年5月,中宣部决定授予湖南科技大学万步炎教授“时代楷模”称号,他扎根海洋资源勘探技术研究,研制的“海牛Ⅱ号”在距海平面2000米的深海海底钻到231米!刷新了世界深海海底钻机的钻深纪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洋中脊(海岭)是海底最深的地方B. 钻机深度距离海平面有2231米
C. 这次钻探位于大陆架D. 这次钻探达到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是海沟,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其最深的地方深度为11034米,因此这次钻探不能达到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AD错误;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坡度较缓,为大陆架,大陆架的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C错误;“海牛Ⅱ号”在距地2000米的深海海底钻到231米,因此钻机深度距离海平面有2231米,B正确。故选B。
图为一位苏州的中学生记录的自然观察笔记,完成下面小题。
16. 该学生观察的月份可能是( )
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
17. 观察时段的天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北风3级B. 多云转小雨C. 空气质量差D. 处于一天中的最高气温
【答案】16. D 17. A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资料可知,苏州橘子、石榴、柿子成熟了,银杏树叶黄了,此时应为北半球的秋季。9、10、11月是北半球的秋季,D正确。故选D。
【17题详解】
此时为东北风3级,A正确;天气为多云,B错误;空气能见度高,说明空气质量好,C错误;一天中的最高气温是午后2点,此时为16:21-16:27,D错误。故选A。
【点睛】3、4、5月是北半球的春季,6、7、8月是北半球的夏季,9、10、11月是北半球的秋季,12、1、2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18. 读等温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地为高温中心,B地为低温中心B. D点位于E点的西北方向,二者相对高度是1000米
C. E点气温差异小,C点气温差异大D. A处地形为盆地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A地所在等温线气温中间低、四周高,为低温中心,B地所在等温线气温中间高、四周低,为高温中心,A错误;D点位于E点的西北方向,二者相对高度是1000米,因为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C,B正确;E点气温差异大,C点气温差异小,因为E点所处的等温线更加密集,C错误;A处为低温中心,可能为山峰,因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D错误。故选B。
19. 读图,关于甲、乙两地说法合理的是( )
A. 两地位于北半球B. 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
C. 甲地降水的季节差异比乙地大D. 导致甲乙两地降水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地形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甲乙两地的气温可知,都是1月份气温最高,故可以判定该区域位于南半球,故A叙述错误;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小,故B叙述错误;降水的季节差异指同一地区一年内不同季节、不同月分降水量存在的差异,图中数据是年降水量,故C叙述错误;甲地位于迎风坡,乙地位于背风坡,影响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故D叙述正确;故选D。
猴面包树是热带稀树草原中一种非常奇特的常绿乔木,树干粗大,喜温耐旱,干季时落叶以减少水分蒸发,湿季时可大量储水于树干中。完成下面小题。
20. 根据猴面包树的生长习性,推断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
A. 全年高温多雨B.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 全年高温少雨D.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21. 图右侧是湿季时的猴面包树景观,可能拍摄于( )
A. 甲地2月B. 乙地2月C. 甲地8月D. 乙地8月
【答案】20. D 21. A
【解析】
【20题详解】
读材料知,猴面包树是热带稀树草原中一种非常奇特的常绿乔木,树干粗大,喜温耐旱,干季时落叶以减少水分蒸发,湿季时可大量储水于树干中,分干湿两季,因此猴面包树生长在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D正确;全年高温多雨的是热带雨林气候,A错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是地中海气候,B错误;全年高温少雨是热带沙漠气候,C错误。故选D。
【21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为热带草原气候,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猴面包树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地区,因此分布在甲地。猴面包树郁郁葱葱、茁壮成长的景观,应该拍摄于湿季,甲地12月到次年的2月降水多,为湿季,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
下图示意“一带一路”沿线能源型高收入经济体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注:老少比是指老年人口数与少年儿童人口数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是:老少比=(≥65周岁人口数÷0~14周岁人口数)×100%。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是( )
A. 科威特B. 文莱C. 卡塔尔D. 沙特阿拉
23. 除文莱外,其他国家外籍人口占比较高,大量的外籍人口会使所在国( )
A. 文化多元化B. 就业困难C. 城市化受阻D. 人口容量变大
【答案】22. B 23. A
【解析】
【22题详解】
文莱的人口数量较少,但老少比的比例最高,因此该国的人口老龄化最严重,故B正确,故ACD错误,故选择B。
【23题详解】
外籍人口来自不同的种族和民族,大量的外籍人口涌入,会促进民族、种族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使文化呈现多元化,故正A确;能源型高收入经济体,主要以资源开采为主,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劳动需求量大,故劳动力短缺,就业岗位多,吸引大量的外籍工人,故B错误;外籍人口增加会促进城市发展,故C错误;人口迁入不会改变其资源、科技等因素,不会使人口容量增大,故D错误,故选择A。
【点睛】人口迁移会对社会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尤其是随着近现代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交通运输的日益便捷,人口移动大大促进了种族、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一是建立了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明显地改变了世界人口的分布;二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三是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
24. 读“聚落的发展和演变”,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聚落的形成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B. 聚落分为城市和乡村两种类型
C. 城市聚落先于乡村聚落出现D. 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聚落的形成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比如说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A叙述正确;人们集中的居住地统称为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B叙述正确;城市聚落晚于乡村聚落出现,C叙述错误;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D叙述正确。本题要求选择叙述不正确的一项,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
25. 下图是世界主要语言的使用人数和使用国家(地区)统计图,读图可知( )
A. 汉语使用人数最多,但是使用国家和地区少于阿拉伯语
B. 英语使用人数仅次于汉语,但是使用国家和地区最多
C 西班牙语使用人数,使用国家和地区数量都不及日语
D. 俄语使用超过1亿人,但是只有俄罗斯一国使用俄语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汉语使用人数最多,但是使用国家和地区少于阿拉伯语,A正确;英语使用人数次于汉语、西班牙语,但是使用国家和地区最多,B错误;西班牙语使用人数,使用国家和地区数量都比日语多,C错误;俄语使用超过1亿人,有18个国家或地区使用俄语,D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50分)
26.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①②③中,与“坐地日行八万里”相符的是____地,该地一年会被太阳直射____次。沿该地向北行,不改变方向____(能/不能)同到原点。
(2)当太阳直射点在B地时,这一天是北半球____(节气),此时,②地的正午影子长度最____,①②③三地昼长从长到短的顺序是____。
(3)若图3所示是正午时刻射进宁津某中学教室屋内阳光面积情况,那么当屋内光照面积达到全年最大值时,太阳直射点在图2中____(填字母)。
(4)当太阳光照图如图4所示,太阳直射点在____(纬度),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
【答案】(1) ①. ③ ②. 2 ③. 不能
(2) ①. 夏至 ②. 短 ③. ②①③
(3)D (4) ①. 23.5°S ②. 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经纬网地图、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图、光照示意图为材料,涉及经纬网的判读、地球运动的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材料分析能力。
【小问1详解】
“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随着地球自转,一天移动大约4万千米,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所以赤道上的点符合诗句情况,③位于赤道,所以相符的是③地;赤道上的点一年会有2次太阳直射。从赤道向北行进,最终会到达北极点,不能回到原点。
【小问2详解】
地球的公转导致了一年当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B地位于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B地,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夏至日,②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所以在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正午影子最短。在夏至日,离北极点越近,昼长越长,因此①②③三地昼长从长到短的顺序是②①③。
【小问3详解】
当屋内光照面积达到全年最大值时,说明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山东宁津某中学达到了一年当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一天,也就是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23.5°S)也就是图2中的D点的时候,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该俯视图自转时针呈现顺时针,说明该俯视图中心是南极点,因此可以看出南极圈到南极点之间是极昼,当太阳直射点位于23.5°S也就是南回归线的时候,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27.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老人节,又称“登高节”。小明与爷爷一起住在杨家镇,他们决定重阳节当天一起去登山,小明准备了杨家镇附近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1)图中桃村所在等高线上的数值为____,其表示的是____(相对高度、海拔)。
(2)出发当天,小明用等高线地形图知识向爷爷推荐____(I 或Ⅱ)线作为登山首选,小明向他爷爷推荐的理由是____。
(3)登山途中,爷爷说“因地形,用险制塞”和“就地取材”是历代修筑长城的重要经验,并指着山上一段古长城告诉小明,该段长城就是沿____(山体部位名称)而建。小明和爷爷在爬行过程中,听到水流撞击岩石的声音,他们循声走过去在____(图示甲、乙)处看到了壮观的瀑布景观。
(4)小明与爷爷登上山顶朝____(方向)远眺,看见了他们俩居住的杨家镇。小明从地理角度向爷爷解释了杨家镇比桃村规模大的原因。请你根据图示信息,帮小明补充他要说的内容:____。
(5)为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小明和爷爷在游览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____。(至少一条)
【答案】27. ①. 150 ②. 海拔
28. ①. Ⅰ ②. Ⅰ线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29. ①. 山脊 ②. 甲
30. ①. 东南 ②. 杨家镇地势更加平坦,且靠近河流干流,水源充足(任答一点即可)
31. 随手把垃圾带走,不破坏树木等(答对一条,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分析】本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设置试题,共五小题,涉及等高线的基本特征辨析、等高线地形的辨析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各类地形分析、等高线的基本特征等知识点的掌握能力和会分析所给的材料信息、合理提炼所涉及的知识点、合理作答的素养。
【小问1详解】
依据所给地图和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在桃村的上下分别出现了200和100的等高线数值,故此可推测出该幅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50,因此桃村所在的等高线的数值为150,表示的是海拔高度。
【小问2详解】
依据所给地图和所学知识分析,Ⅰ地区的等高线较为稀疏,表示的坡度比较缓,攀爬比较省力,适合老年人口攀爬。
【小问3详解】
依据所给地图和所学知识分析,长城一般是在地势较为险峻的高地,图中长城所在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因此古代的长城多沿着山脊而建;一般在陡崖处可以欣赏到瀑布景观。在等高线地形图当中,出现等高线交织在一起的就是陡崖,即图中的甲处。
【小问4详解】
图中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通过图中出现的山顶和杨家镇的辨析,可知杨家镇位于山顶的东南方向,而杨家镇由于位于山脚下,地形较为平坦,且有较多的河流经过,水源较为充足,因此杨家镇的规模远远大过桃村,而桃村由于位于山坡处,地形较为陡峭,因此规模较小。
【小问5详解】
上山游览的过程当中应注意时刻保护周围的环境,不随手乱丢垃圾,不破坏自然景观,保护生态等,从而达到“绿色生活”的理念。
28. 九州号豪华邮轮于2022年3月22日从上海启航,经过83天环球航行,6月13日回到上海,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邮轮从上海出发,向西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印度洋→____→____回到上海。
(2)邮轮进入红海时,导游讲到:“大约2000万年前,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分开,300万年前,海水进入诞生了红海……”红海的面积将____,依据是其两侧的板块在____(运动形式)。
(3)在航行途中经过两条世界重要的运河,其中B____运河,该运河是A____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D____洲与E洲的分界线。
(4)图中A地位于____板块,图中①山脉的形成原因是____,其位于____地带。
【答案】(1) ①. 大西 ②. 太平
(2) ①. 增大 ②. 张裂
(3) ①. 苏伊士 ②. 亚洲 ③. 南美洲
(4) ①. 欧亚 ②. 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 ③. 地中海一喜马拉雅
【解析】
【分析】本题以邮轮环球航行图和世界板块分布图为材料,涉及大洋的分布,六大板块的名称及板块运动的影响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方向、大洋的分布、板块的运动等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邮轮从上海出发,上海濒临太平洋、向西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回到上海。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而且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在做张裂运动,所以红海的面积将越来越大。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B为苏伊士运河,该运河是A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巴拿马运河是D南美洲和E北美洲的分界线。
【小问4详解】
图中A地亚洲位于亚欧板块,图中①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原因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其位于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带。
29.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气候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要素。山西省某中学地理课堂以“发现气候”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图1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图2为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资料二:甘蔗喜热、喜湿、喜光,对热量要求尤其较高,冬季最低温度如果低于 0℃,就会遭受冻害。葡萄喜光,不耐寒,适宜生长的温度为 12℃~30℃,年降水量为 600~800 毫米左右,春季需水量多、夏季需水量少。
资料三: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不断加剧。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将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 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
(1)读图1,同学们发现南、北回归线之间主要分布有热带雨林气候、____、热带草原气候和____四种气候类型, 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纬度位置/海陆分布)。
(2)图1中①地被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与周围地区相比,该地气温较____(高/低),造成这样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形成了____气候。
(3)图2中,与气候类型C相比,气候类型B的特点是____。
(4)说出图2中最适宜种植甘蔗的气候类型的字母代号____,最适宜种植葡萄的气候类型名称是____,主要分布在图1中____(填数字序号)。
(5)全球气候变暖与我们息息相关,写出一条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____。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具体措施____。
【答案】(1) ①. 热带季风气候 ②. 热带沙漠气候 ③. 纬度位置
(2) ①. 低 ②. 地形因素 ③. 高原山地
(3)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4) ①. A ②. 地中海气候 ③. ②
(5) ①. 海平面上升,旱涝灾害频繁等 ②. 绿色出行; 植树造林;节约用电;不使用一次性产品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为材料,涉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分布的因素、气候特点,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据图可知,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四种气候类型虽然降水量具有较大差异,但因为都位于热带,所以都属于热带气候,都具有全年高温的特征,因此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小问2详解】
图中①地位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受地形因素影响,与周围地区相比,该地气温较低,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
【小问3详解】
气候类型C具有全年温和湿润的特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类型B具有冬冷夏热,降水少,集中在夏季的特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气候类型C相比,气候类型B气温的年较差大,降水少且季节分配不均。
【小问4详解】
甘蔗喜热、喜湿、喜光,最适宜种植甘蔗的气候类型是A,A为热带雨林气候,具有全年高温多雨的特征,与甘蔗的生长习性相符合。葡萄喜光,不耐寒,春季需水量多,夏季需水量少,最适宜种植葡萄的是D,D气候具有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特征,为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地中海沿岸位于图中②处。
【小问5详解】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有:冰川融化(主要是大陆冰川融化影响),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对沿海海拔较低的国家或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构成威胁;可能增加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旱涝灾害频繁等。气候变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类一方面燃烧煤、石油,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另一方面,砍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结果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气温也就随着升高。作为中学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应注意节约用电,节约纸张,不使用一次性产品,保护森林;出行少乘坐私家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行,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30. 读“世界人口相关资料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从地形类型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地区,从南、北半球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半球;按纬度来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纬度地区。
(2)图中ABCD四个地区中没有定居人口的是____,E地区人口稀少,其原因是____。
(3)甲、乙两种景观位于③地区的是____,当地环境对传统民居的影响____。
(4)②所在的区域主要是____色人种,信仰的宗教主要是____。
(5)图中①区域部分国家因人口增长过慢,产生了____等问题。
【答案】(1) ①. 平原 ②. 北 ③. 中低
(2) ①. D ②. 热点雨林地区,气候过于湿热
(3) ①. 乙 ②. 当地气候闷热潮湿,一楼放杂物,二楼楼上住人,利于通风散热
(4) ①. 白 ②. 伊斯兰教
(5)劳动力短缺、兵源不足、社会抚养老人负担加重等(只要答出一条即可)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世界人口相关资料分布图”为材料,涉及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人种和宗教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从地形类型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从南、北半球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按纬度来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纬度60°以下的中低纬度地区。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ABCD四个地区中没有定居人口的是D南极地区,E亚马孙平原地区热带雨林面积广大,人口稀少,其原因是气候过于湿热,不适宜人居住。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甲为平顶屋,乙为高脚屋,③地位于印度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高脚屋能适应高温多雨的环境,有利于通风散热,防潮,因此位于③地区的是乙。
小问4详解】
图中②中东地区,中东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
【小问5详解】
图中①欧洲西部部分国家因人口增长过慢,产生了劳动力短缺、兵源不足、社会抚养老人负担加重等问题。
日期
日出时间(北京时间)
日落时间(北京时间)
成都
杭州
成都
杭州
7月1日
6:04
5:01
20:10
19:05
9月1日
6:40
5:36
19:27
18:22
11月1日
7:18
6:13
18:16
17:12
甲
乙
平均气温
1月
19℃
1月
20℃
7月
1℃
7月
-3℃
年降水量
1030mm
350m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清远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广东省清远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广东省清远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