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教学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单元总结大归纳(六)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单元总结大归纳(六)课件,共16页。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综合大归纳(六) 专题一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和社会治理的发展历程、优抚政策的主要特点和发展概况 1.发展历程 (1) 户籍制度 ① 战国:开始建立户籍制度。 ② 秦汉:秦朝实行分类登记制度,汉朝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人管理。 ③ 隋唐:隋朝实行“大索貌阅”,严防不实,唐承隋制。 ④ 宋:户籍分主户和客户。 ⑤ 元明清:元明按职业定户籍,清袭明制,但管理趋向松弛。(2) 社会治理:县是最基层行政机构。 ① 秦汉:实行乡里制度,建立什伍组织。 ② 唐宋:唐实行邻保制度,宋实行保甲制。 ③ 明清:明实行十家牌法,清实行保甲制。 2.优抚政策 (1) 主要特点:政府是主体,民间为辅助。 (2) 发展概况:宋朝以后,宗族内救助活动兴起,明清开始出现慈善组织。专题二 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主要特点 1.宗族势力强大,皇权与族权相结合。 由于宗族的稳定与社会秩序的安定相一致,因此,宗族势力往往得到皇权的认可,乡官里吏在催征钱粮时往往需要族长的配合,有时则表现为宗族家长直接担任乡官里吏,使行政组织与宗族组织合而为一。 2.忠孝治理乡村。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结构首要的特征是家国同构,家庭成了国家的缩影,国家成了家庭的放大。而家国意识反映在乡村政治文化中,就是忠孝治村,忠和孝作为两个重要的价值观,维系了乡村的政治秩序。忠是从政治上衡量村民的品质,要求村民尽一个臣民应尽的义务;而孝强调的是尊重权威,长幼有序,属于伦理范畴。 3.乡绅有限自治。 政府在乡村选择的管理者,主要是有德行的长者、有名望的乡绅、有财产的地主等,这些人往往都读过书,在知识、智力和财富上占有优势,能够解释乡规民约,用道德感召力维持乡村的秩序。乡绅的身份是双重的:作为国家的代理人,他们要帮助国家做事,而作为乡村的代表,他们又需要维护村民的共同利益。 专题三 世界主要国家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1.基层治理 (1) 古代:古希腊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 (2) 中古:经历了从庄园到行会的过程,基督教会作用重要。 (3) 近代:地方自治是主要特点。 (4) 二战后:社区是基层治理的主要方式。 2.社会保障 (1) 萌芽:17世纪初,英国颁布济贫法。 (2) 起步: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终确立。 (3) 确立:二战后,英国、北欧国家等相继建成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专题四 世界主要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 1.保障权利公平:社会保障把保障每个人的生存权、发展权放在首位,享受了全民的社会保障,意味着基本生活得到了保证,从而在一个公平的起点上参与社会竞争。 2.保障机会公平:任何社会成员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都应被覆盖在社会保障范围内,均等地获得社会保障的机会。 3.维护规则公平:一视同仁,既不能对弱势群体歧视,又不能对特权阶层倾斜。通过社会保障机制,重点保护社会的极端贫困人口。 4.调节分配公平:社会保障通过收入再分配的功能进行调节,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贫富差别,缓解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完成第六单元单元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