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教案
展开掌握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区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2.掌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要求;
3.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形成科学的思维。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等相关知识。
公共参与:自觉遵循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让思维合乎逻辑
【教学重点】了解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在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阅读材料《调皮的小明》
小明是个非常调皮的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上课不守纪律,故意气老师,下面是他与老师的一段对话:
老师:小明你都上学多长时间了,怎么还这么不懂规矩,不遵守课堂纪律!
小明:我刚刚上学不到一年的时间,哪里能懂什么规矩?
老师:那你说应不应该遵守课堂纪律?
小明:遵守课堂纪律不好,不遵守也不好。
老师:我怎么就和你说不明白了呢!你看你做的的作业,5一3=1?“如果你哥哥有五个苹果,你从他那儿拿走三个,结果怎样?”
小明:“结果嘛,结果他肯定会揍我一顿。”
思考:小明的逻辑思维存在什么问题?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小明的逻辑思维存在自相矛盾、模棱两可、偷换概念的错误,那么这些错误都违反了逻辑思维的哪些基本要求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新课讲授:
出示课题: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第二幕: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探究活动一:图文分析《影响“别人”》
探究问题:两个小同学的对话中有没有逻辑问题?谈谈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整理探究分析结果
结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这种没有保持概念同一性的思维,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1、遵循同一律的理由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和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
2、同一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
(1)常用公式:“A是A”。
(2)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探究活动二:图文分析《好茶》和《零分作文》
探究问题:卖茶人的回答违了什么要求,犯了什么错误?这个学生在文章写作时犯了什么错误?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卖茶人的回答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这个学生把“人贵有志”的论题换成了“人贵奋斗”了论题,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
3、同一律的要求
1、抽象思维及其特征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题。
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概念”的同一性: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具有确定性,不能随意变换。
“判断”的同一性: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一判断断定了什么必须具有确定性,不能随意更改。
【相关链接】:同一律并不否认客观事物及人的思想认识的变化发展
同一律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
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反映事物变化发展的正确认识并不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例如:西红柿是由苹果绿变红的
它是由绿变红的时候,它就是由绿变红的。
当它是绿的时候,它就是绿的。
当它成为红的时候,它就是红的。
当它是不绿不红的时候,它就是不绿不红的
因为同一律所反映的不是形色状态或它们的变化,而是形色状态和它们的变化的确实性的同一。”
第二幕: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探究活动三:图文分析《自相矛盾》
探究问题:这位楚人为什么“弗能应”?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整理探究分析结果
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1、遵循矛盾律的理由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2、矛盾律的常用公式基本和内容
(1)常用公式:“A不是非A”。
(2)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表示对A否定的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3、矛盾律的要求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探究活动四:图文分析《自相矛盾吗?》
论断: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
探究问题:这个论断自相矛盾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这个论断不是自相矛盾的。 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①可以解读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这是针对不同对象而言的;
②可以解读为人类在其存续的历史长河中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在其存续的特定历史阶段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③可以解读为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指潜能),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现实认识能力又总是有限的,无限是相对于有限来讲的,有限是相对于无限来讲的。
结论: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
4、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1)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
(2)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
例如:①小明想画一个方的圆。
②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③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
④这几周的军训太紧张了,但已经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①和④论断都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要么画圆,要么画方,不存在“一个方的圆”;既然“太紧张”,就不可能“不知不觉”。
②和③论断没有自相矛盾。“噪”与“静”“鸣"与“幽”是对立统一的;认识能力的“无限"与“有限”也是对立统一的。
第三幕: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探究活动五:阅读材料《它倒底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在一次讨论会上,关于某部古典作品是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意见。有人认为它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有人认为它不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讨论结束时,会议主持人表态说:“我反对第一种意见,也反对第二种意见。”
探究问题:会议主持人的话是否合乎逻辑,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结论:主持人的话不符合逻辑。因为两个判断构成矛盾关系,对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之一加以否定,必须对另一判断予以肯定。逻辑思维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
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1、遵循排中律的理由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
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
2、排中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
(1)常用公式:“A或者非A”。
(2)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3、排中律的要求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对“是”与“非”各打五十大板。
4、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1)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内容
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2)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与实践的关系
这些基本规律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
它们不是逻辑学家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哪个权威规定的。
人们通过无数次社会实践,既认识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认识到了思维自身的规律。
(3)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形成科学思维的必要条件。
实践证明,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
【知识整合】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关系
[知识梳理]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1)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
(2)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
(3)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
[知识梳理]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1)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2)这些基本规律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它们不是逻辑学家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哪个权威规定的。而是通过无数次社会实践,既认识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认识到了思维自身的规律。
(3)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形成科学思维的必要条件:
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
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
小试牛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是个非常调皮的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上课不守纪律,故意气老师,下面是他与老师的一段对话:
老师:小明你都上学多长时间了,怎么还这么不懂规矩,不遵守课堂纪律!
小明:我刚刚上学不到一年的时间,哪里能懂什么规矩?
老师:那你说应不应该遵守课堂纪律?
小明:遵守课堂纪律不好,不遵守也不好。
老师:我怎么就和你说不明白了呢!你看你做的的作业,5一3=1?“如果你哥哥有五个苹果,你从他那儿拿走三个,结果怎样?”
小明:“结果嘛,结果他肯定会揍我一顿。”
小明的逻辑思维存在什么问题?
答案:自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模棱两可,违反了排中律、偷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
本课小结:
人教统编版判断的概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a href="/zz/tb_c401587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判断的概述教案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明确概念的方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a href="/zz/tb_c401586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明确概念的方法教学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概念的概述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a href="/zz/tb_c401586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概念的概述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相关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