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第十二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教案设计
展开分析逆向思维的依据和优势;发挥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互补作用。
【教材分析】
本框题《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为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第十二课《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的第二框,围绕逆向思维的含义和作用,需要科学理解逆向思维含义及主要方法,辩证把握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的互补关系与作用,运用多向思维方法提高创新思维水平。
【教学目标】
1.描述与分类:逆向思维的含义。
2.解释与论证:逆向思维的方法。
3.预测与选择:进行逆向思维的时机。
4.辨析与评价:思维正逆应当互补。
【核心素养】
1.科学精神:正确理解逆向思维的含义、时机、方法:辩证认识正向思维
和逆向思维的关系。
2.公共参与:抓住逆向思维的时机,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正确进行逆向
思维。
【教学重点】逆向思维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怎样发挥思维正逆互补作用
【教学方法】正确理解联言判断的真假值特征,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图文分析
孩子不愿意做爸爸留的课外作业,于是爸爸灵机一动说:儿子,我来做作业,你来检查如何?孩子高兴的答应了,并且把爸爸的“作业”认真的检查了一遍,还列出算式给爸爸讲解了一遍。只是他可能不明白为什么爸爸所有作业都做错了。
思考:爸爸用什么思维方式解决了他想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聪明的爸爸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解决孩子不想做他留的作业的问题。那么,什么是逆向思维呢?它有什么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和目录——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总议题:如何正确把握逆向思维的含义和作用?
议题1:思维如何逆向?
议题2:正逆怎样互补?
第一幕:逆向思维的含义
议题一:思维如何逆向?
探究活动一:材料分析《凤尾裙》
探究问题:经理用什么思维方式解决了他想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关于新时代党建总要求进行梳理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经理用了逆向思维方式解决了他想要解决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逆向思维的方式使挫折、困境等“不利事”变为“幸运事”;在科学技术领域,可以变废为宝;在国家发展中,可以变“危”为“机”,所以,我们有必要学会逆向思维的方法。
逆向思维的含义
1、逆向思维的必要性
事物包含着矛盾,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因而事物具有复杂的相反相成的性质与功能,人们已经认识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为了认识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性质与功能,人们往往有意识地逆向性地思考既有的认识,这就运用了逆向思维。
探究活动二:视频分析《逆向思维》
探究问题:结合视频内容分析什么是逆向思维?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2、逆向思维的内涵
如果把原有的思路叫作正向思维,那么一切与原有的思路方向相反的思路都可以叫作逆向思维。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中,逆向思维就是反向求索,或者称为反向法。作为创新思维的一种方法,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探究活动三:材料分析《老板和员工》
无论对于老板,还是员工个人而言,追求发展都是彼此共同的目标。作为老板,希望员工早来晚走,努力拼命工作,以获得企业快速发展。作为员工,希望老板提高福利待遇,增加学习锻炼机会,以获得自己职业和技能提升。老板的目标与员工的目标是错位的,或者说是矛盾的,对立的。老板,作为企业的所有者,他的最终目的其实想以最低的员工成本获取最高的商业收益。
探究问题:在企业这个系统中,作为老板和员工,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够使彼此的目的都能达到呢?或者说能够将两个互为冲突的关系,变为互为促进的关系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整理分析结果
3、逆向思维的主要方法
(1)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可以发现事物未被我们认识的新功用。
探究活动四:材料分析《流水线生产》
以前的工厂效率低下,人围着机器和零件转,每个工人累得半死效率还不高。后来有人改善了工序,让人不动零件动,这样逐渐就发展出流水线的概念了。效率大大提高。
探究问题:流水线的概念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整理分析结果
(2)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转换认识的视角,对事物存在状态,如动与静、冷与热、甜与咸、吸引与排斥、模糊与精细等的认识可能发生相互转化。
探究活动五:材料分析《洗衣机的脱水缸的转轴为什么是软的?》
洗衣机的脱水缸,它的转轴是软的,用手轻轻一推 ,脱水缸就东倒西歪。可是脱水缸在高速旋转时,却非常平稳,脱水效果很好。当初设计时,为了解决脱水缸的颤抖和由此产生的噪声问题,工程技术人员想了许多办法,先加粗转轴,无效,后加硬转轴,仍然无效。最后,他们来了个逆向思维,弃硬就软,用软轴代替了硬轴,成功地解决了颤抖和噪声两大问题。
探究问题:弃硬就软,用软轴代替了硬轴,成功地解决了颤抖和噪声两大问题,这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3)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某种事物此时无用,彼时却会有用;此地无用,彼地却会有用;对此人无用,对他人却会有用。转换场合或对象来认识事物功用,其缺点可能变为优点。
第二幕:逆向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议题二:正逆怎样互补?
探究活动六:材料分析《三角形的车轮》
现行的车轮几乎全是圆形的,有人却想运用逆向思维想把车轮改成三角形,经过无数次实验终究也没能成功。
探究问题:上述材料对你进行逆向思维带来了什么启发?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聚合思维法是人们应该掌握的有效方法。
二、逆向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1、逆向思维应当合“理”
(1)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
(2)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
(3)如果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探究活动七:材料分析《到底应该不应该去南方?》
古代的鲁国有个人,擅长做鞋子。但由于鲁国做鞋子的人很多,做鞋盈利很少,于是准备到南方的越国去做生意。但他也有顾虑,因为那里的人习惯赤脚、不穿鞋,但又想到这恰恰说明在那里鞋子和帽子的市场潜力很大。他到了越国后,大力宣传穿鞋和戴帽子的好处, 赢得了当地人的认可, 销量惊人。
探究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应如何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2、正逆互补,相得益彰
(1)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即人们已有的对事物常规认识的成果,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即对已有的常规认识作反向思考。
(2)创新思维中的逆向思维,往往是在运用正向思维未能获得满意结果的情况下才采用的。
探究活动八:材料分析《南方鞋子的销量一定会好吗?》
古代的鲁国这个擅长做鞋子的人。如果真的去了南方,南方鞋子的销量一定会好吗?假如越国人对鞋子确实没有需要,那么他到南方做生意的危险还是很大的。
探究问题: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是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
3、正逆互补,携手共进
(1)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
(2)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4、创新思维是有方向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
(1)目的:在创新思维过程中,人们运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等多向的思维方法,目的在于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认识事物,以求获得常规思路难以得到的新认识。
(2)联系:不同方向的思维方法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本课小结:
高中人教统编版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a href="/zz/tb_c401590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教案</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核心素养,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合作探究,核心归纳,知识网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核心素养,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合作探究,核心归纳,知识网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