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 2024年3 月5 日 14:30-17:05 考试时长:75 分钟 满分: 100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18 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和英国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患者大部分在感染期伴有轻度肝水肿和高水平的血浆肝酶。肝酶即转氨酶,主要有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等。临床上,丙型肝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的常规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还需要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机体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为细胞呼吸的进行提供O2,避免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B. 丙型肝炎患者表现肝水肿症状的原因主要是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脏细胞受损,血红蛋白和肝脏细胞内液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
C. 人的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液
D. 血常规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某数值,说明了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动态平衡
【答案】D
【解析】
【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详解】A、机体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为细胞呼吸的进行提供O2,避免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A错误;
B、丙型肝炎患者表现肝水肿症状的原因主要是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脏细胞受损,血浆蛋白和肝脏细胞内液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B错误;
C、人的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C错误;
D、进行检查时,化验单中各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某数值,说明了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动态平衡,D正确。
故选D。
2. 多巴胺是脑内分泌的一种神经递质,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目前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吸毒者把可卡因称作“快乐客”。如图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图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转运回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从而增强并延长多巴胺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
B. “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精神萎靡,四肢无力,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减少
C. 多巴胺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膜内电位一定为正电位
D. “瘾君子”吸食毒品后,表现出健谈现象与吸食者大脑皮层言语中枢V区兴奋性过高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突触小泡,多巴胺代表神经递质;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得突触后膜兴奋,即使人产生愉悦感.可卡因与突触前膜上的载体结合,使得多巴胺起作用后不会被转运载体运回细胞,使得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
【详解】A、由图可知,可卡因作用机理是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使多巴胺不能转运回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含量增多,突触后膜持续兴奋,从而增强并延长多巴胺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A正确。
B、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精神萎靡,四肢无力,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减少,B错误;
C、“当多巴胺与受体结合时,突触后膜兴奋,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膜内电位不一定为正电位,C错误;
D、“瘾君子”吸食毒品后,表现出健谈现象应是与大脑皮层言语中枢S区兴奋性过高有关,D错误。
故选A。
3. 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变化的刺激后,机体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调整产热和散热,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了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下图为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下丘脑感知温度变化并进行体温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体温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可以作为感受器和神经中枢
B. 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下丘脑和垂体
C. 体温调定点上调后机体中的甲、乙等细胞的代谢增强,皮肤毛细血管扩张
D. 病原体感染机体并引起机体发热至 38.5℃的直接原因是产热量约等于散热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寒冷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最终使组织细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从而使机体体温上升;另外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可以减少散热,使体温上升。
【详解】A、下丘脑能够感知温度变化,还能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分泌相应激素,所以在体温调节中既是感受器,又是神经中枢和效应器,A正确;
B、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几乎是全身所有的细胞,还可以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B错误;
C、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温调定点上调,体温调定点上调后体温会升高,而体温升高是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的结果,机体产热量增加是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全身细胞,促进细胞代谢的结果,因此甲和乙的代谢都加强,同时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C错误;
D、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温会升高,而体温升高是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的结果,所以病原体感染机体并引起机体发热至38.5℃的直接原因是产热量大于散热量,D错误。
故选B。
4. 编码乙肝病毒(HBV)表面S蛋白的基因疫苗,被小白鼠骨骼肌细胞吸收可表达出S蛋白。S蛋白(抗原)引发一系列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图甲中数字代表细胞,字母代表生理过程,细胞⑦可诱导靶细胞裂解;图乙中抗体效价用衡量免疫效果的数量单位表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经图甲中 N过程形成的细胞③与细胞⑦细胞膜上均缺少抗原S蛋白的受体
B. 图乙是用50μg空基因载体作对照组,两周后抽取小鼠血清检测抗体含量得到的
C. 图甲中细胞③和⑤均有识别功能,细胞⑦是细胞毒性T 细胞
D. 抗原呈递细胞都不能再分裂与分化了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甲图是S蛋白(抗原)引发系列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中①为辅助性T细胞,能呈递抗原;②为B细胞;③为浆细胞,能合成与分泌抗体;④为记忆细胞;⑤为细胞毒性T细胞;⑥为记忆细胞;⑦为细胞毒性T细胞,能将靶细胞裂解死亡;乙图表示抗体效价用与基因疫苗剂量之间的关系。
【详解】A、经图甲中N过程形成的细胞③是浆细胞,细胞膜上缺少抗原S蛋白的受体,细胞⑦是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膜上有该受体,A错误;
B、由单一变量原则可知,图乙是用空基因载体作对照组,两周后抽取小鼠血清检测抗体含量得到的,B正确。
C、据图可知,图甲中③为浆细胞,能合成与分泌抗体,不能识别抗原,⑤为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抗原,细胞⑦是细胞毒性T细胞,C错误;
D、抗原呈递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B细胞可以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错误;
故选B。
5. 如图所示,图1、2、3 表示对胚芽鞘所作的不同处理,图4为一侧开孔的不透光纸盒内放置一胚芽鞘,另一侧用单侧光照射,图5 表示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进行相关实验得到的结果。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2、图3弯曲生长是因为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的
B. 图5 中浓度 X、Y、Z之间的大小关系为Y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成年人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动物学家施旺说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