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学案
展开1.重点: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
2.难点: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基础认知
一、村落的产生
1.古代居住形式的演变
(1)演变: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___筑屋。
(2)原因:____的进步。
2.古代村落的产生
(1)条件:___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聚居点。
(2)表现:村落最早出现在___流域,世界其他地区,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
(3)布局特点:___而建。
(4)历史意义: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
二、集镇的出现
1.条件
(1)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兴起;在原始社会末期,____与农业分离,手工业者开始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
(2)___的出现使手工业者聚居的地方迅速繁荣,逐渐成为一定地域内的经济中心。
(3)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保护其财富和人身安全,在聚居的地方_____,形成集镇。
2.形成
(1)中国古代的镇主要是为___目的而设的。
(2)两宋时期,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发展起来。
(3)元朝漕运和___发达,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工商业集镇。
(4)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___分工。浙江崇德石门镇榨油业发达,嘉善干家窑镇“民多业陶”,江苏吴江盛泽镇____兴盛。
3.意义:集镇的出现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城市的产生
1.条件:农业、手工业和___的发展是城市兴起的根本因素。
2.功能: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___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
3.形成
(1)世界: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____人生活的地区形成了一些居民中心,几个较大的居民中心结成城市。西方古代城市的典型代表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____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古罗马城市的___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欧洲中古时期出现了一些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___城市和城镇。
(2)中国:商朝时,城市已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___。至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周朝城邑大致分为三等,___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各有定制。
4.意义:城市的兴起推动了工商业的繁荣,一定程度上也对___经济有一定的瓦解作用。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1.特点:类型多样。
2.成因:受居住地的______、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等多方面因素制约。
3.表现
(1)两河流域雨水稀少,没有森林,缺乏木材。人们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___建造房屋。几户人家的房屋墙壁贴着墙壁建在一起,基本上每户建筑的结构都是相同的。
(2)____大多数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庭院是家庭活动的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
(3)在古希腊罗马,带有___围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古罗马住宅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混凝土逐渐得到普及。____、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成为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3世纪,为了缓解人口剧增造成的住房紧缺,古罗马出现了由___楼板叠加组合而成的集体住宅。4世纪时,罗马城中大部分是这种____公寓,对后世建筑影响深远。
(4)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住在圆锥形的___中。亚马孙雨林中处于刀耕火种的印第安人住在圆形的公共居所中。
(5)多见于北方的穴居和南方的巢居构成中国民居最早的两大类型。自先秦以来,中国民居的设计遵循严格的_____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住宅的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民居最普遍采用的是木构抬梁结构。明朝时,_____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现存的明清民居类型主要有北方的窑洞、四合院,南方的徽派民居、___土楼等。
4.意义:民居是物化的历史和社会文明的象征。研究民居对于研究古今中外的历史状况与风土人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深化探究
探究一 中国古代城市和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
材料 由汉代至清代,中国的城市体系基本就是中央集权式的行政体系的载体,主要的城市都是地方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又是科举与官学等教化机构所在,以推行与农业经济直接有关的农田水利、河道整治工程,负责地区文化和社会建设,包括教育、刑名、救灾、福利和医疗等服务的提供。西欧城市……具有下列特征:(1)防御设施;(2)市场;(3)自己的法庭和至少部分的自己的法律;(4)团体的性格及与此相关的;(5)至少得有部分的自律性与自主性,这点包括官方的行政,在其任命下,市民得以以某种形式参与市政。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和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
提示:中国古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城市居民以行政人员和文化教育人士为主;城市管理主要是服务于农业和民生领域。
西欧城市:城市共同体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标准,城市的基本特征是市场、法治和自治等。
探究二 中国古代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差异及原因
(1)差异
①西欧城市是工商业者的聚居地,城市市民组成一个市民阶级。而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指的是众多人口的集中聚居地,但没有形成一个社会共同体——市民阶级。
②西欧中世纪城市最先是作为经济中心——主要是工商业中心发展起来的,尔后才发展了政治、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职能。而中国封建城市一般是首先作为政治中心出现的,以后才发展了经济职能。
③在西欧,政治上是农村统治城市,住在城堡里的封建领主统治城市,经济上是城市剥削农村,城市通过商业和高利贷等形式剥削农村居民。而在中国,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城市统治农村,住在城市里的封建地主和政府官员统治和剥削农村。
④在西欧,城市拥有自治权,享有许多特权。这种自治权是市民斗争的结果。在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国古代城市无法形成自治权。
⑤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是自发形成的——实行自然主义的非干预规划。中国古代的封建城市,完全受控于礼制的规划理念,严格按照“营国制度”建造,无不体现着等级、尊卑、礼制和皇权至上的封建思想。
(2)原因
①中国古代城市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一般不是以社会分工和工商业发展为前提,而是以政治需要为条件,由封建国家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而西欧城市建立在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和社会分工较为明确的基础之上。
②在中世纪的西欧,大多没有形成绝对的专制君权,而中国古代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③西方思想中的“理想主义”和“人文主义”基因浓厚,而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念无处不在。
探究三 农业生产与人居环境的关系
材料 传统聚落环境空间单元形成完整的具有气候和生态调节改善功能的生物小气候生境空间单元。传统聚落环境包括了传统聚落周边的农业生产土地和其外围的自然环境空间。它是人类在传统农业生活模式下,有主观目的地开发和改造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而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下去的环境。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农业生产对聚落环境的影响,并概括农业生产与人居环境的互动作用。
提示:影响:传统定居聚落的形成,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定居聚落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充足的食物供给,不同气候环境、地形等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
作用:农业生产发展会对居住环境中地形、水系、生态等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开发适度,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开发过度,会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
1.殷商和西周时期的城市,往往看不到整齐规划的城市布局,更像一个有围墙的农村。而到春秋战国时期,筑城之风盛行,随着商业的发展往往成了交换的中心城市。这反映了
A.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B.城市不再具备政治、军事职能
C.分封制崩溃的必然结果D.建筑技术的进步
【答案】A
2.古代中国是城乡一体的社会与经济结构,尤其在汉唐时期,脱离农村的工商业与市民阶层并未出现,城市是乡村的城市,是乡村的集合与代表。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古代
A. 社会转型缺乏必要的基础B. 城市发展的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C. 户籍制度阻滞了社会阶层流动D. 城市发展推动农业商品化
【答案】A
3.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松江棉布有“衣被天下”之称;丝绸业市镇有著名的盛泽镇、濮院镇;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 草市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B. 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C. 手工业的经济主导地位日趋显现D. 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
【答案】B
4. 古希腊雅典城市的中心是卫城,最早的居民中心形成于卫城的山脚下。整个城市形成的标志是卫城西北角城市广场的形成。由此说明
A. 城市易在山脚下形成B. 城市广场是城市的前身
C. 卫城是雅典唯一的城市D. 居民中心结合会形成城市
【答案】D
5.在欧洲某一时期,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据此推测,这种变化最早应该出现在( )
A.智者学派之前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之后 D.启蒙运动前后
【答案】B
唯物史观
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认识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
时空观念
认识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运用文献资料,探究古代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历史解释
通过史料分析,分析中外各地民居的差异和特征。
家国情怀
认识民居演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培养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导学案,共20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学习重难点,基础知识大填空,课堂小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学案设计,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世界各地的民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