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习题
展开一、选择题
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51亿亩、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近7年来,全国耕地面积减少了1亿亩,其中1300多万亩是有灌溉设施的优良田地。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下列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还有大面积的宜耕、宜林荒地待垦用B.耕地和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C.东南地区耕地广,西北地区林地广D.南方地区降水多,故水田集中
2.河南正阳县土地整理成效显著,可有效增加土地,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质量。下列措施中对增加耕地面积作用不大的是( )
A.旧村归并B.退宅还耕C.植树造林D.塌陷区土地复垦
【答案】1.B 2.C
【分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大,但是后备资源少,宜耕、宜林荒地面积不大,A错误。耕地和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B正确。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地区,C错误。南方降水多,但是水田受地形、河流影响,比较分散,D错误。故选B。
2.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土地整理的背景:沟坎过多、道路沟渠不整、零星未利用土地和废弃地多;因工矿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和压占等,废弃了大量土地;可以通过旧村归并,退宅还耕;塌陷区的土地复垦等恢复土地生长功能,或作为后备耕地,ABD不符合题意 ,错误。植树造林对增加耕地面积作用不大,符合题意,C正确。故选C。
人类通过对与土地有关的自然资源的利用,改变地球陆地表面的覆被状况,以满足需求、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争夺与冲突日趋激烈。图为2000年—2010年黔桂喀斯特山地土地类型相互转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3-4小题。
3.关于黔桂喀斯特山地土地利用类型的相互转化关系,正确的是( )
A.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草地B.减少的草地主要转化为水域
C.增加的林地主要由水域转化D.增加的草地主要由林地转化
4.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 )
①建设用地扩张②退耕还林工程③石漠化综合治理④耕地撂荒闲置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3.D 4.D
【分析】3.读图分析,耕地负半轴林地比重大,说明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成林地,故A选项错误;草地负半轴林地比重大,说明减少的草地主要转化成林地,故B选项错误;林地正半轴草地比重大,说明增加的林地主要由草地转化成,故C选项错误;草地正半轴林地比重大,说明增加的草地主要由林地转化成,故D选项正确。所以选D。
4.由图例可知,耕地面积减少,转化为建设用地、林地、草地和水域,故耕地减少的其中原因之一是建设用地扩张,①正确;由图例可知,耕地面积减少,转化为建设用地、林地和草地和水域,故耕地减少的原因原因之一是退耕还林,②正确;石漠化综合治理是生态建设工程,通过恢复林草植被,建设畜牧业发展设施、水土保持设施等治理措施,对石漠化进行综合治理,逐步恢复受损的自然生态系统,因此导致原有耕地减少,故③正确;图中的部分草地增加就是土地撂荒的结果,故④正确。所以选D。
东北黑土区是“世界四大黑土区”和“世界三大寒地黑土区”之一,总面积为103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其中土壤侵蚀面积达27.59万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27%。该区属于寒温带气候,气候干燥寒冷,降雨集中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7~9月的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图示意我国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据此完成下面5-6小题。
5.目前东北黑土区大面积坡耕地黑土侵蚀严重的主要原因有( )
①常年缺乏地表植被,土壤裸露易被侵蚀
②地形坡度较大,人类长期掠夺式开发,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③冬季少雨,昼夜温差大,风力作用强烈
④夏季降雨集中,多暴雨淋冲地表,加剧土壤侵蚀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6.东北黑土区适宜建设大型绿色无公害食品产业基地,主要是由于( )
①耕地面积大,生态环境好,污染少②黑土肥沃,化肥使用少③冬季严寒漫长,病虫害少,使用农药少④机械化程度高,当地消费市场广阔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5.B 6.A
【分析】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北黑土区,夏季由于农业生产,农作物的生长,植被覆盖率较高,①错误;东北平原周围山环水绕,由山地处中部平原,加之河流较多,河流之间为分水岭,地形坡度较大,人类长期掠夺式开发,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②正确;冬季多冻土发育,且冬季有积雪覆盖,风力作用不易造成黑土侵蚀,③错误;夏季降雨集中,多暴雨淋冲地表,加剧土壤侵蚀,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 ,ACD错误。故选B。
6.东北东北黑土区适宜建设大型绿色无公害食品产业基地,主要是由于耕地面积大,生态环境好,污染少;黑土肥沃,化肥使用量少;冬季严寒漫长,病虫害少,使用农药少。①②③正确;机械化程度高,但当地地方人稀,当地消费市场较小,农产品商品率高,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为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必须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藏粮于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藏粮于地”强调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即在粮食供过于求时,轮作、休耕一部分土地;在粮食紧缺时,再将这部分土地迅速用于粮食生产;这样通过耕地的增加或减少来维持粮食供求的大体平衡。下图示意我国2016年耕地等级构成。据此完成下面7-9小题。
7.与“藏粮于仓”相比,“藏粮于地”会( )
A.提高粮食生产成本B.减少粮食浪费
C.减少粮食需求量D.保障粮食供给
8.目前,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关键是( )
A.提高农业科技B.实行精耕细作
C.扩大耕地面积D.提高耕地质量
9.黄淮海平原土地盐碱化地区实现“藏粮于地”的有效措施是( )
A.发展台田B.种植绿肥
C.轮作休耕D.扩建大棚
【答案】7.B 8.D 9.A
【分析】7.与“藏粮于仓”相比,“藏粮于地”是根据粮食供给状况对土地进行轮作、休耕等,可以保护土壤肥力,减少土地退化,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可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A错误。粮食仓储中会出现生虫、鼠咬及陈化现象,造成粮食浪费,“藏粮于地” 可以减少此类粮食浪费,B正确。粮食需求量是由市场决定的,与粮食储藏方式关系不大,C错误。两种方式都是储藏,都可以保障粮食供给,D错误。故选B。
8.目前,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是根据粮食供给状况对土地进行轮作、休耕等,可以保护土壤肥力,减少土地退化,通过提高耕地质量保障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所以该战略的关键是提高耕地质量,D正确。提高农业科技和实行精耕细作是“藏粮于技” ,AB错误。藏粮于地是着眼现有耕地,提高耕地质量,不是通过扩大耕地面积保障粮食产量,C错误。故选D。
9.黄淮海平原土地盐碱化地区实现“藏粮于地”的有效措施是治理盐碱地,发展台田可以控制地下盐分向地表土壤的迁移,治理土地盐碱化,提高土壤生产能力,A正确。种植绿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肥,对盐碱地治理作用不大,B错误。 轮作休耕可以保护土壤肥力,对治理盐碱地作用不大,C错误。扩建大棚主要用于蔬菜、瓜果生产,粮食生产不适于大棚生产,D错误。故选A。
在我国一些偏远的山区农村,土地抛荒现象非常严重。政府出台相应的处罚政策,明令凡耕地无故抛荒两年以上者,政府可对该土地享有承包权利的农户予以罚款或者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处罚。于是,多地出现“土地白送,倒贴工钱”雇佣劳力种田的奇怪现象。据此完成下面10-11小题。
10.偏远山区农村士地抛荒严重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村劳动力不足B.农业产量不稳定C.城乡经济差距大D.土地退化严重
11.能有效解决山区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措施有( )
①实行土地分散承包②推广精耕细作③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④流转土地承包使用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10.C 11.D
【分析】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偏远山区农村土地抛荒严重的根本原因是城乡经济差距大,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土地无人耕种的现象,C正确;本质上是人口流动的结果,不是农村劳动力不足的原因,A错误;农业产量不稳定和土地退化严重没有材料提及,BD错误。故选C。
11.能有效解决山区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措施有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承包使用权,使土地集中,扩大生产规模,推进农业机械化,解决土地抛荒现象,③④正确;土地分散承包不利于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种植;推广精耕细作,需要劳动力太多,不利于解决农村土地抛荒问题,①②错误。故选D。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到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5.46亿亩(1亩≈666.67m2)。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单位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成规模(单位:千万亩)统计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我国严守耕地红线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低B.人口总量大C.单位面积产量低D.自然灾害多发
13.为提高高标准农田的耕地质量,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陕西——退耕还林,修建水平梯田B.吉林——改良酸性土壤,退耕恢复植被
C.江苏——节水灌溉,全部使用农家肥D.河北——大规模更换表土,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
【答案】12.B 13.A
【分析】12.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但农业属于基础产业,严守耕地红线并不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低,A选项错误。我国人口总量基数大,粮食需求量大,需要严守耕地红线,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B选项正确。我国农业历史悠久,精耕细作,农业经验丰富,单位面积产量相对较高,排除C选项。我国自然灾害确实多发,但这并不是严守农业红线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仍是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对农业的需求较为高。故选B。
13.陕西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应退耕还林,修建水平梯田以保持水土,A选项正确;我国酸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B选项错误;江苏位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灌溉水源较充足,节水灌溉描述不准确,而且全部使用农家肥不现实,C选项错误;虽然河北土壤盐碱化较严重,但是大规模更换表土易破坏生态环境,工程量大,成本高,做法不合理,排除D项。故选A。
宁夏引黄灌区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古老稻区,依靠渠系自南向北自流引水灌溉。“宁夏大米”因品质优良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021年宁夏成为袁隆平青岛海水稻项目试点地区之一。下图是宁夏引黄灌区2020年平均降水量与地下水平均埋藏深度统计数据。石嘴山市位于宁夏北部。据此完成下面14-16小题。
数据来源:2020年宁夏水资源公报
14.海水稻的试点地区最有可能在宁夏的( )
A.中卫市B.吴忠市C.银川市D.石嘴山市
15.影响石嘴山市地下水平均埋藏深度的主要因素有( )
①灌区渠系和田间渗漏②地势高低③凌汛④降水下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6.海水稻在我国具有巨大推广价值是因为( )
①中国盐碱地面积大
②有助于解决我国粮食问题
③干旱地区推广价值更大
④有利于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14.D 15.A 16.B
【分析】14.海水稻在宁夏的试点地区要选择盐碱化比较严重且集中连片的地区。从数据资料分析可以得知,石嘴山市降水量小而地下水埋藏最浅,最易导致次生盐碱化,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根据表格可知,石嘴山的地下水平均埋藏浅,可能是地势低也可能是地下水多。宁夏平原属于灌溉农业,水源主要是通过密集的自流渠系引黄河水灌溉,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自灌区渠系和田间渗漏,①正确。从材料得知,渠系自南向北自流引水灌溉,推测出宁夏地势南高北低,石嘴山市位于宁夏平原北部,地势低,地下水埋深较浅,②正确。凌汛往往发生在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此时段是黄河的枯水期,导致河水外溢量较小,且此时气温低,地下有冻土层,不利于地表水下渗,③错误。宁夏平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地表水缺乏,来自降水下渗的补给很少,④错误。故选A。
16.我国土地盐碱化在季风区和非季风区都有广泛分布,①正确。我国人多地少,平原面积小,耕地盐碱化现象比较严重,造成粮食减产或产量低,推广海水稻有助于解决我国粮食问题,②正确。海水稻虽然耐盐碱,但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淡水灌溉,我国干旱地区淡水资源缺乏,③错误。海水稻能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防治荒漠化,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④正确,故选B。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8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战”。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
(1)要解决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2)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据图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
【答案】(1)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
(2)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
(3)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分析】(1)读图,a地区包括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植被破坏,湿地破坏,水土流失等。所以治理措施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沼泽等湿地。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等措施,保持土壤肥力。
(2)通过读图可知b、c、d分别为浙江、福建、广东省,主要分布在浙闽丘陵、两广丘陵,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位于东南沿海,人口密度大,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工业用地增加,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非农业用地比重大,所以人均耕地减少。
(3)根据图例分析,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介于世界平均水平和警戒线之间,也就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所以不容乐观。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年9月,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下表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部分数据。(1亩~666.7m2)
材料二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1)在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格落实了占补平衡的情况下,耕地数量仍减少,请说明原因。
(2)指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措施。
【答案】(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国土绿化;灾毁耕地等。
(2)在耕地充足的地区进行休耕,休耕的土地可种植绿肥作物、花卉等增加土壤肥力并开展生态旅游;在耕地短缺的地区进行休耕时,国家应提供经济补贴或粮食供应;培养农业科技人员,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分析】(1)耕地数量减少,主要考虑耕地向其他用地的转化。根据材料可知,耕地净流向林地和园地,说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林地和园地生态效益高,使得部分耕地发展林业和茶园、橡胶园等经济作物种植;耕地数量减少,可能是因为生态退耕、国土绿化,因地制宜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2)藏粮于地,既要确保耕地的数量,也要保证耕地的质量。在耕地数量充足的地区,有计划的进行休耕,恢复土壤肥力;休耕的土地可以种植花卉等,发展旅游,提高收益;在耕地资源不足的地区,进行休耕时,应给予农民适当的补助,提的当地农民的积极性等。藏粮于技,即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农业技术人员,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引黄灌区
年平均降水量(mm)
地下水平均埋藏深度(m)
中卫市
278
3.23
吴忠市
260
2.93
银川市
208
3.25
石嘴山市
194
1.79
“三调”总量(亿亩)
变化量(亿亩)
耕地
19.18
比“二调”减少1.13
建设用地
6.13
比“二调”增加1.28
园地
3.03
耕地净流向园地0.63
林地
42.62
耕地净流向林地1.12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一课一练,共13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同步练习题,共10页。
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当堂达标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中国的耕地资源和粮食安全,图中M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耕地供需矛盾的实质是,解决耕地供需矛盾的关键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