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2* 齐桓晋文之事课时作业
展开一、基础梳理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词
3.多义实词
4.词类活用
5.特殊句式
6.文化常识
(1)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__________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对自己的________。
(2)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________涂钟行祭,叫作“衅钟”。
(3)中国:古代指__________地区。
(4)四夷:四方的__________民族。
(5)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________代称庠,________代称序。
(6)黎民:黎,古通“黧”,黑色。古国名,姓。民,民众,百姓。后泛指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巩固
(一)语句翻译
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基础双练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冬十月甲申,户部尚书裴矩奏“民遭突厥暴践者,请户给绢一匹”。上(唐太宗)曰:“朕以诚信御下,不欲虚有存恤之名而无其实。户有大小,岂得雷同给赐乎?”于是计口为率。
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上悦,乃不点中男。
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陈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曰:“陛下以神武平海内,岂文德之足比。”(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
B.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
C.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
D.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虚有存恤之名而无其实”的“其实”指实际恩德,现代汉语中“其实”指“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两者含义不同。
B.“中男虽未十八”与“虽曰天命”(《五代史伶官传序》)两句中的“虽”字含义相同。
C.“以道御之”与“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道”字含义不同。
D.“朕昔受委专征”与“委命下吏”(《过秦论》)两句中的“委”字含义相同。
附:参考答案
一、基础梳理
1.①同“悦”,高兴 ②同“肢”,肢体 ③同“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 ④“盖”同“盍”,何不;“反”同“返”,回到 ⑤同“途”,道路 ⑥同“矣”,表示确定语气 ⑦同“网”,这里用作动词,张网捕捉,比喻陷害 ⑧同“斑”,斑白、花白
2.①从而推广到 ②妻子儿女 ③中原地区
3.(1)①吝惜、舍不得 ②疼爱、爱护 ③喜爱 ④同“”,隐藏 (2)①揣测 ②丈量 ③谱写、作曲 ④限度 ⑤计划 ⑥度过 ⑦次 (3)①涉及、推及 ②等、等到 ③比得上 ④至、到 ⑤和 (4)①根本,这里指仁政王道 ②本来 ③草木的根 ④推究 ⑤本来的 (5)①憎恨 ②劲疾,指声音宏大 ③痛心 ④疾病 ⑤同“嫉”, 嫉妒 (6)①举起 ②拿、把 ③尽 ④攻克、占领 ⑤成功 ⑥列举 ⑦察举、举荐 ⑧整个,遍 ⑨施行
4.①名词作动词,处罚 ②名词作动词,穿 ③名词作动词,称王,统一天下 ④形容词作名词,肥甘,指美味的食物;轻暖,指轻软暖和的衣服 ⑤形容词作动词,远离,不接近 ⑥形容词作动词,老,敬爱;幼,爱护 ⑦使动用法,兴,使……兴起;危,使……处于险境 ⑧使动用法,使……朝见 ⑨使动用法,使……臣服
5.①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以 ②主谓倒装句,“百姓之谓我爱也”是主语,“宜乎”是谓语 ③被动句,标志词:见 ④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前置 ⑤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何”作宾语前置 ⑥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之 ⑦判断句,标志词:乃
6.(1)道德 谦称 (2)血 (3)中原 (4)少数
(5)周 殷 (6)普通平民百姓
二、重点巩固
(一)语句翻译
1.(1)既然这样,那么举不起一根羽毛,是因为他不用力气;看不见整车的柴火,是因为他不用目力;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因为他不肯布施恩德。(得分点:“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一羽之不举”“舆薪之不见”,宾语前置句;“百姓之不见保”,被动句;“为”,因为;“明”,名词,视力、目力)
(2)难道(大王)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处于险境,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才在心里痛快吗?(得分点:“抑”,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兴”“危”,使动用法;“甲兵”,代指战争;“构怨于诸侯”“快于心”,介宾短语后置句;“与”,同“欤”,吗)
(二)基础双练
(1)B
解析 “不可”是“固执以为”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上怒”是主谓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B。
(2) D
解析 A项正确。B项均为虽然。C项方法/谈论。D项委派/委托,托付。
参考译文
冬十月甲申(二十九日),户部尚书裴矩上奏“遭受突厥暴虐践踏的平民,朝廷应赐给每户一匹绢”。唐太宗说:“我用诚实信用治理天下,不想徒有抚恤百姓的虚名而没有实际恩德。户有大小,怎么能每户给一样的赏赐呢?”于是以人口数目作为赏赐的标准。
唐太宗派遣官员征兵,封德彝奏请“没到十八岁的中男,其中身体强壮高大的,也可以一并征召”。唐太宗听从了封德彝的奏请。敕令发出,魏征坚持认为不可以,不肯签署敕令,四次把敕令退回去。唐太宗愤怒,召见并责备魏征说:“身体健壮高大的中男,是奸民欺骗官府,虚报年龄以逃避兵役。征召他们又有什么害处,而你却如此固执!”魏征回答说:“统率军队,在于统率是否得当,不在于兵员数量的众多。陛下征召身体健壮的中男,用正确的办法统率他们,便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征召幼弱以充虚数呢?况且陛下经常说‘我以诚信治天下,想使臣民都不要欺诈’。”唐太宗听了很高兴,于是没有征召不满十八岁的中男。
唐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日(初三),太宗大宴群臣,演奏《秦王破陈乐》。太宗说:“我先前接受委派专行征伐,民间便有了这首乐曲,虽然不具备雍容高雅的文德,然而立国的功业由此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说:“陛下以神武平定天下,哪里是文德足以相比的。”
例句
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义
①王说,曰:……
②为长者折枝
③刑于寡妻
④盖亦反其本矣
⑤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⑥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⑦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⑧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①以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
②妻子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③中国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词语
例句
意义
(1)爱
①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③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④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
(2)度
①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②度,然后知长短
③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姜夔《扬州慢》)
④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
⑤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答司马谏议书》)
⑥秋月春风等闲度(《琵琶行》)
⑦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及
①今恩足以及禽兽
②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③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⑤及尔偕老,老使我怨(《诗经·氓》)
(4)本
①盖亦反其本矣
②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苏武传》)
③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种树郭橐驼传》)
④抑本其成败之迹(《五代史伶官传序》)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5)疾
①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
②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③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
④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陈情表》)
⑤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孙子吴起列传》)
(6)举
①吾力足以举百钧
②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③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
④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谏逐客书》)
⑤莫令事不举(《孔雀东南飞》)
⑥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⑦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⑧举天下豪杰(《五代史伶官传序》)
⑨举先王之政(《答司马谏议书》)
例句
活用类型及释义
①然后从而刑之
②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④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
⑤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⑦抑王兴甲兵,危士臣
⑧朝秦楚
⑨以一服八
例句
句式特点(指出标志词)
①申之以孝悌之义
②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③百姓之不见保
④臣未之闻也/莫之能御也/未之有也
⑤牛何之
⑥夫子之谓也/一羽之不举
⑦是乃仁术也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当堂达标检测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多义词,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指出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2 烛之武退秦师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2 烛之武退秦师达标测试,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多义词,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指出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1.2* 齐桓晋文之事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2* 齐桓晋文之事当堂达标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多义词,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指出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