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南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1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南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1月份),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心跳频率为75Hz
B.小明从家到学校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25km/h
C.洗热水澡的正常水温约为60℃
D.一张纸的厚度为1×105nm
2.(2分)如图所示,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以翩跹舞姿勾勒出了如诗如画的山河图景,一呼一吸,尽是山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舞台下的观众听到的舞曲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舞台下的观众主要通过音调判断出伴奏是古琴演奏的
C.电视机前的观众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舞者是因为光发生了漫反射
D.舞剧中“青绿腰”的下腰动作,令观众惊叹不已,掌声如雷,声音可高达50dB
3.(2分)去年的12月6日,黑龙江伊春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3℃,因此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尝试泼水成冰的游戏。如图所示( )
A.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
B.开水提供水蒸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液化,液化需要放热
C.图中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遇冷放热直接凝华成小冰晶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试卷,家威杏 MXSJ663 每日最新,性比价最高D.和“泼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现象还有雾凇的形成
4.(2分)鸟儿白天会将玻璃幕墙看成蓝天白云,黄昏会透过玻璃看到明亮室内的绿色植物,导致其贸然飞往撞击受伤。鸟儿在如图所示位置所见情景( )
A.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B.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C.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
5.(2分)光线经过甲、乙两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下列对两透镜类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透镜的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说明甲透镜是凸透镜
B.乙透镜的折射光线是发散的,说明乙透镜是凹透镜
C.甲透镜的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向主光轴靠拢,说明甲透镜是凸透镜
D.乙透镜的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向主光轴靠拢,说明乙透镜是凸透镜
6.(2分)如图甲是在房子侧壁上形成的树荫,图乙是太阳光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树荫中形成的月牙形亮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树荫”的形成是由于光的折射
B.树荫中的月牙形亮斑是小孔成像形成的
C.亮斑是月牙形的是因为发生了日全食
D.亮斑的形状和树叶缝隙的形状是一致的
(多选)7.(2分)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B.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
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多选)8.(2分)下面有关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湿衣服在温度高的地方一定比温度低的地方干得快
B.﹣20℃的室外,冰冻的衣服会变干是升华现象
C.0℃的冰和0℃的水的冷热程度相同
D.把﹣10℃的冰拿到室温是20℃的房间里冰会立即熔化
(多选)9.(2分)如图所示,是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结构类似,整车靠电池驱动,效率更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后视镜扩大了司机的视野空间,它使用的是凹面镜
B.汽车挡风玻璃是倾斜的,目的是使车内物体所成的虚像位于玻璃的上方,不妨碍司机视线
C.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超声波来测距离
D.关上车窗后,车内会变得安静很多,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多选)10.(2分)如图,小丽利用玻璃板观察平面镜成像,B是蜡烛A的像( )
A.改变玻璃板的位置,A和B之间的距离一定会改变
B.将B一侧的白纸涂黑,A的像会变得更清晰
C.看到像,是因为B发光进入人眼
D.整个过程中,B的大小始终保持不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总分18分)
11.(2分)凝聚着国人梦想的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C919返回首飞现场时,现场见证者心情越发激动,随着声音的 (填“响度”或“音调”)越来越大,飞机开始着陆,最终首飞取得圆满成功。十年心血,现场的C919研发专家们流下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对于他们来说 (填“乐音”或“噪声”)。
12.(4分)生活中有很多物态变化的现象。书写毛笔字时,纸上的墨迹逐渐变干的过程,是 现象;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造雪机喷射水雾,这些雾状液滴遇到冷空气发生 ,形成“人工雪”;科学家为了保证祝融号火星车在60℃左右的气温下正常工作,在火星车顶部设置了一个集热窗,白天受太阳照射时它发生 (以上三空物态变化名称)由固态变成液态储存能量,夜间时它又由液态变为固态 热量从而保证火星车安全度过寒夜。
13.(2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岸上看到水中鱼的光路(光的传播方向未标出)。A点为小明的眼睛 (填“OS”或“OA”),入射角的大小为 。
14.(2分)如图所示,车内一乘客通过座位前竖直放置的玻璃板能看到左侧车窗外路旁树的像。车前进过程,树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 (选择“变大”、“不变”、“变小”),该乘客以玻璃板内树的像为参照物,觉得车 (选择“向前运动”、“向后运动”、“静止”)。
15.(3分)如图是潜望镜的示意图,观察者通过该潜望镜看到的物体的像的情况是:同实际物体上下 、左右 (选填“一致”或“相反”)。人眼看到军舰所成的像到潜望镜的距离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军舰到潜望镜的距离。
16.(2分)夏季的雷雨天里,一人看到闪电后5秒听到雷声,则打雷处距离此人 m。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如果他听到起跑的枪声开始计时,那么开始计时的时间比实际的起跑时间 了0.29秒(选填“超前”或“延迟”)。(此时声速为340m/s)
17.(3分)如图,将眼镜放在超声波清洗机中清洗时,眼镜上的污垢振动频率大于 Hz;超声波可以让物体高频率振动,说明声波具有 ;人耳听到超声波清洗机工作时发出的“嗡嗡”的声音,这 (是/不是)超声波。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8.(8分)潜艇静止在海面上,向海底发出超声波,10s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回声。若潜艇在海面上发出超声波脉冲的同时,9.9s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回声。已知超声波在水中的速度是1500m/s,求:
(1)海的深度;
(2)潜艇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结果在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数字)。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图3分,共6分)
19.(3分)如图所示,一束光AB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凸透镜。光线发生折射后,经一平面镜反射后再次射向了凸透镜,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20.(3分)图中MM'和NN',是薄厚均匀的玻璃板的两个表面,AO是入射光线
①入射光线AO在MM'处的反射光线;
②OB透过NN'的折射光线。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8分)
21.(5分)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小丽用小车、长木板、刻度尺、秒表、木块等器材,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所示,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tB、tC。
(1)实验中应使斜面坡度保持较 (选填“大”或“小”),便于减小 (选填“时间”或“路程”)的测量产生的误差。
(2)如图所示,小车从B到C经过的路程为 cm,若tA、tB、tC所对应的时间如图所示,则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后才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BC段的平均速度偏 。(填“大”或“小”)
22.(6分)小丽做实验探究冰熔化的规律。
(1)小丽认为甲图装置的缺点是 ,因此选择了乙图的装置进行实验。本实验需要记录加热时间和物质的温度,还要观察 ,从而总结熔化规律。
(2)小丽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冰为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持续了 min。如图所示C点冰处于 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3)小龙同学在利用相同的器材进行这个实验时,观察到冰熔化时温度计示数缓慢上升。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填选项前字母)。
A.烧杯中的水过多
B.对试管中的冰不断搅拌
C.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
D.酒精灯的火焰小
23.(6分)小丽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规律。
(1)关于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B.用体温计替代实验用温度计,可以方便读取温度值
C.实验仪器安装的顺序最好是先上后下
D.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水不会马上停止沸腾
(2)A、B、C三种读数方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代号)。
(3)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 ℃,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4)为了拓展研究,小丽在实验时往水中加了适量盐,在相同的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盐水做了沸腾实验,通过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的盐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表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沸点 (降低/不变/升高)。据以上探究得到的结果,我们煮食物时要想让汤汁尽快沸腾,最好选择 (先/后)放盐。
24.(5分)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ABCD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转
(1)除图中器材外,本实验还需用到的测量器材是 。硬纸板的作用:a.显示光路;b. 。
(2)小丽改变入射角大小,多次实验后,得到如下几组数据: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归纳出的规律是 。
(3)如图丙将纸板倾斜放置,此时反射光束 (选填字母符号)。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4)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你认为没有能做到的原因是 。
25.(6分)小丽利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其中A、B是两支相同的蜡烛。
(1)小丽选择单面镀膜的玻璃板代替普通玻璃板的目的是 。
(2)手指放在蜡烛 (填“A”或“B”)的烛芯顶部不会被烧痛。
(3)小丽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
(4)若实验中玻璃板M与桌面不垂直,所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 (选填“相等”或“不等”)。
(5)小丽观察到的烛焰的像比实际的烛焰暗一些,原因是 。
(6)小丽在实验时不小心将玻璃板碰裂成一大一小两块,如果利用较小的玻璃板继续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使蜡烛A成完整的像。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1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总分20分。1—6单选题每题2分,7--10多选题每题2分,少选得1分,多选不得分)
1.(2分)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心跳频率为75Hz
B.小明从家到学校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25km/h
C.洗热水澡的正常水温约为60℃
D.一张纸的厚度为1×105nm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数据,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人正常心跳每分钟约75次,即心跳频率接近1Hz;
B.中学生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5m/s=18km/h,故B不符合实际;
C.洗热水澡的正常水温约为40℃,故C不符合实际;
D.一张纸的厚度约为6×105nm=0.5mm,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时间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2.(2分)如图所示,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以翩跹舞姿勾勒出了如诗如画的山河图景,一呼一吸,尽是山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舞台下的观众听到的舞曲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舞台下的观众主要通过音调判断出伴奏是古琴演奏的
C.电视机前的观众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舞者是因为光发生了漫反射
D.舞剧中“青绿腰”的下腰动作,令观众惊叹不已,掌声如雷,声音可高达50dB
【分析】(1)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2)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电视机工作时相当于光源,不是利用光的反射来工作的;
(4)根据对声音强弱等级的了解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A、舞台下的观众听到的舞曲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舞台下的观众主要通过音色判断出伴奏是古琴演奏的;
C、打开的电视机本身是光源,因此,故C错误;
D、观众掌声如雷,其响度要远超50dB。
故选:A。
【点评】本题围绕精彩的舞蹈节目,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光的反射与直线传播、声音的响度等,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
3.(2分)去年的12月6日,黑龙江伊春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3℃,因此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尝试泼水成冰的游戏。如图所示( )
A.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
B.开水提供水蒸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液化,液化需要放热
C.图中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遇冷放热直接凝华成小冰晶
D.和“泼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现象还有雾凇的形成
【分析】升华指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变成气态,升华要吸热;凝华指物质由气态直接转变成固态,凝华要放热。
【解答】解:A、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
B、开水提供水蒸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汽化,故B错误;
C、图中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遇冷放热直接凝华成小冰晶;
D、雾凇的形成也是凝华现象。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凝华现象,属于基础题。
4.(2分)鸟儿白天会将玻璃幕墙看成蓝天白云,黄昏会透过玻璃看到明亮室内的绿色植物,导致其贸然飞往撞击受伤。鸟儿在如图所示位置所见情景( )
A.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B.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C.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
【分析】(1)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2)折射现象是指当光由一种介质(比如水)斜射入第二介质(比如空气)时,在界面上部分光发生偏离原来路线而与原来路线产生夹角的现象;
(3)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解答】解:鸟儿白天会将玻璃幕墙看成蓝天白云,这是因为远处的蓝天白云反射的光在玻璃与空气分界处发生了反射进入了鸟的眼睛;
鸟儿在黄昏时会透过玻璃看到明亮室内的绿色植物,这是室内绿色植物反射的光通过玻璃与空气分界处发生了折射进入了鸟的眼睛。
故选:A。
【点评】本题是一道光学综合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等内容,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5.(2分)光线经过甲、乙两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下列对两透镜类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透镜的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说明甲透镜是凸透镜
B.乙透镜的折射光线是发散的,说明乙透镜是凹透镜
C.甲透镜的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向主光轴靠拢,说明甲透镜是凸透镜
D.乙透镜的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向主光轴靠拢,说明乙透镜是凸透镜
【分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光线经过甲之后,折射光线推迟会聚了;光通过乙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了。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注意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是与光线原来的传播方向比较而言的,乙图中的光线的会聚点比原来的光线的会聚更远离了透镜,故是发散作用。
6.(2分)如图甲是在房子侧壁上形成的树荫,图乙是太阳光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树荫中形成的月牙形亮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树荫”的形成是由于光的折射
B.树荫中的月牙形亮斑是小孔成像形成的
C.亮斑是月牙形的是因为发生了日全食
D.亮斑的形状和树叶缝隙的形状是一致的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所成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解答】解:A、“树荫”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树荫中的月牙形亮斑是小孔成像形成的;
C、亮斑是月牙形的是因为小孔成像,不是日全食;
D、亮斑的形状和树叶缝隙的形状是不一致的,所成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关键是知道小孔成像的特点。
(多选)7.(2分)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B.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
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分析】(1)根据图象读出两物体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甲乙通过的路程;
(2)由图象可知,乙较甲晚10s出发,在0﹣10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10s﹣30s,乙做匀速直线运动;0~30s,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3)由图象读出甲30s内通过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甲的运动速度;
(4)根据图象可知甲乙谁先出发谁后出发。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甲通过的路程为400m﹣100m=300m,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乙处于静止状态,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甲的运动速度为v==,故C正确;
D、由图知,乙后出发。
故选:ABD。
【点评】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多选)8.(2分)下面有关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湿衣服在温度高的地方一定比温度低的地方干得快
B.﹣20℃的室外,冰冻的衣服会变干是升华现象
C.0℃的冰和0℃的水的冷热程度相同
D.把﹣10℃的冰拿到室温是20℃的房间里冰会立即熔化
【分析】(1)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液体表面积以及液体表面积上的空气流动,温度越高、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积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2)物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3)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4)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并不断吸热。
【解答】解:A、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只比较周围温度的高低,故A错误;
B、固态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
C、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故C正确;
D、把一块−10℃的冰放到20℃的水里,继续吸热,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此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熔化的条件,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还考查了影响蒸发的因素,是基础性知识,平时要多理解记忆。
(多选)9.(2分)如图所示,是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结构类似,整车靠电池驱动,效率更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后视镜扩大了司机的视野空间,它使用的是凹面镜
B.汽车挡风玻璃是倾斜的,目的是使车内物体所成的虚像位于玻璃的上方,不妨碍司机视线
C.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超声波来测距离
D.关上车窗后,车内会变得安静很多,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分析】(1)生活中的面镜有三种: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视野;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面镜能成像,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小轿车前方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3)倒车雷达应用了超声波来工作;
(4)玻璃可以反射声音,起到隔音的效果。
【解答】解:A.凸面镜特点:以球面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例如汽车的后视镜;
B.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当车外光线暗,车内物体会通过挡风玻璃成像,所以车内物体所成的虚像位于玻璃的上方,故B正确;
C.倒车雷达应用了超声波来测试车后物体与车的距离,故C正确;
D.关上车窗后,车内会变得安静很多,故D正确。
故选:BCD。
【点评】本题考查平面镜的应用、超声波的应用、噪声的减弱和球面镜的应用,是一道综合题。
(多选)10.(2分)如图,小丽利用玻璃板观察平面镜成像,B是蜡烛A的像( )
A.改变玻璃板的位置,A和B之间的距离一定会改变
B.将B一侧的白纸涂黑,A的像会变得更清晰
C.看到像,是因为B发光进入人眼
D.整个过程中,B的大小始终保持不变
【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将B一侧的白纸涂黑会使成像更清晰;
(3)平面镜成像时,物体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4)物像大小相等。
【解答】解:A、如果让玻璃板沿着AB移动;如果垂直AB上下移动,故A错误;
B、将B一侧的白纸涂黑,故B正确;
C、平面镜成虚像,虚像不会发出光线;
D、物像大小相等,像变小。
故选:ACD。
【点评】掌握平面镜成像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总分18分)
11.(2分)凝聚着国人梦想的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C919返回首飞现场时,现场见证者心情越发激动,随着声音的 响度 (填“响度”或“音调”)越来越大,飞机开始着陆,最终首飞取得圆满成功。十年心血,现场的C919研发专家们流下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对于他们来说 乐音 (填“乐音”或“噪声”)。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随着飞机开始着陆,距离变近;现场C919研发专家们流下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C919发动机的轰鸣声属于乐音。
故答案为:响度;乐音。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三要素以及防止噪声的来源,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分析解答。
12.(4分)生活中有很多物态变化的现象。书写毛笔字时,纸上的墨迹逐渐变干的过程,是 汽化 现象;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造雪机喷射水雾,这些雾状液滴遇到冷空气发生 凝固 ,形成“人工雪”;科学家为了保证祝融号火星车在60℃左右的气温下正常工作,在火星车顶部设置了一个集热窗,白天受太阳照射时它发生 熔化 (以上三空物态变化名称)由固态变成液态储存能量,夜间时它又由液态变为固态 放出 热量从而保证火星车安全度过寒夜。
【分析】汽化指物质由液态转变成气态,汽化要吸热;凝固指物质由液态转变成固态,凝固要放热;熔化指物质由固态转变成液态,熔化要吸热。
【解答】解:纸上的墨迹逐渐变干的过程,是液态墨水转化成气态;正十一烷的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储存能量。
故答案为:汽化;凝固;放出。
【点评】本题考查了汽化、凝固和熔化现象,属于基础题。
13.(2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岸上看到水中鱼的光路(光的传播方向未标出)。A点为小明的眼睛 OA (填“OS”或“OA”),入射角的大小为 30° 。
【分析】水中鱼反射的光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认为光沿直线传播,人看到的鱼是折射光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高,所以人看到的是变浅了的鱼的虚像。
【解答】解:观察水中鱼时,鱼反射的光线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120°。
故答案为:OA;30°。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4.(2分)如图所示,车内一乘客通过座位前竖直放置的玻璃板能看到左侧车窗外路旁树的像。车前进过程,树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 不变 (选择“变大”、“不变”、“变小”),该乘客以玻璃板内树的像为参照物,觉得车 向后运动 (选择“向前运动”、“向后运动”、“静止”)。
【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可正确选填第1空。
(2)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要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1)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和物体大小相同,车前进过程;
(2)该乘客以玻璃板内树的像为参照物,乘客和玻璃板内树的像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不变;向后运动。
【点评】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跟平面镜大小,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但是我们远离平面镜时,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变小,是因为眼睛看像的视角变小,产生了错觉,像的实际大小是没有发生变化的。
15.(3分)如图是潜望镜的示意图,观察者通过该潜望镜看到的物体的像的情况是:同实际物体上下 一致 、左右 一致 (选填“一致”或“相反”)。人眼看到军舰所成的像到潜望镜的距离 大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军舰到潜望镜的距离。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
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求解,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
【解答】解:
潜望镜是由两块平面镜构成的,且平面镜是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现有一艘军舰位于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等大的虚像,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人眼看到军舰所成的像到潜望镜的距离大于军舰到潜望镜的距离;
由镜面对称性可知,潜望镜中使用的是两块平面镜、左右颠倒的像,左右再次颠倒的像。
故答案为:一致;一致。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及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正立的虚像,一句话就是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16.(2分)夏季的雷雨天里,一人看到闪电后5秒听到雷声,则打雷处距离此人 1700 m。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如果他听到起跑的枪声开始计时,那么开始计时的时间比实际的起跑时间 延迟 了0.29秒(选填“超前”或“延迟”)。(此时声速为340m/s)
【分析】(1)闪电和打雷是同时发生的,之所以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3×108m/s)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340m/s),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打雷处到人的距离;
(2)听到枪声才计时,声音传播的路程是100m,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声音传播的时间即为延迟时间。
【解答】解:由v=得,打雷处距人的距离:s=vt=340m/s×5s=1700m。
由v=可得≈0.29s,即枪声已经传播100m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所以开始计时的时间比实际的起跑时间延迟了6.29s。
故答案为:1700;延迟。
【点评】熟练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17.(3分)如图,将眼镜放在超声波清洗机中清洗时,眼镜上的污垢振动频率大于 20000 Hz;超声波可以让物体高频率振动,说明声波具有 能量 ;人耳听到超声波清洗机工作时发出的“嗡嗡”的声音,这 不是 (是/不是)超声波。
【分析】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大于20000Hz是声波叫超声波;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超声波的振动的频率是大于20000Hz的。超声波可以让物体高频率振动。工作时发出的“嗡嗡”的声音不是超声波,是听不见的。
故答案为:20000;能量。
【点评】知道人耳的听觉范围、超声波定义,以及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便可解答此题。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8.(8分)潜艇静止在海面上,向海底发出超声波,10s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回声。若潜艇在海面上发出超声波脉冲的同时,9.9s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回声。已知超声波在水中的速度是1500m/s,求:
(1)海的深度;
(2)潜艇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结果在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数字)。
【分析】(1)知道超声波的速度和传播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超声波传播的路程,海的深度等于超声波传播路程的一半;
(2)根据速度公式求出超声波9.9s传播路程和潜艇运动的路程,潜艇运动的路程等于海的深度的2倍与超声波传播路程之差,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潜艇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解答】解:(1)由v=可知1=vt1=1500m/s×10s=15000m,
海的深度:h=s1=×15000m=7500m;
(2)由v=可知2=vt2=1500m/s×9.9s=14850m,
潜艇运动的路程:s7=2h﹣s2=3×7500m﹣14850m=150m,
潜艇的速度:v2==≈15.8m/s。
答:(1)海的深度为7500m;
(2)潜艇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15.2m/s。
【点评】本题考查回声测距以及速度公式的应用,知道潜艇运动的路程等于海的深度的2倍与超声波传播路程之差是解题的关键。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图3分,共6分)
19.(3分)如图所示,一束光AB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凸透镜。光线发生折射后,经一平面镜反射后再次射向了凸透镜,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分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以后过焦点,反射后经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轴,据此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解答】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当照射到平面镜上后会发生反射,
而最终折射光平行于主轴,说明入射光经过焦点,且关于主轴对称,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平面镜,即与主轴垂直,如下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透镜的折射与平面镜的反射光路,属于中档题。
20.(3分)图中MM'和NN',是薄厚均匀的玻璃板的两个表面,AO是入射光线
①入射光线AO在MM'处的反射光线;
②OB透过NN'的折射光线。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作图。
【解答】解:过点O作法线,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过点B作法线,光的折射中,光从玻璃进入空气,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折射光线和AO平行
故答案为:见解答图。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的运用,属于基础知识。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8分)
21.(5分)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小丽用小车、长木板、刻度尺、秒表、木块等器材,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所示,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tB、tC。
(1)实验中应使斜面坡度保持较 小 (选填“大”或“小”),便于减小 时间 (选填“时间”或“路程”)的测量产生的误差。
(2)如图所示,小车从B到C经过的路程为 50.0 cm,若tA、tB、tC所对应的时间如图所示,则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0.3 m/s。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后才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BC段的平均速度偏 大 。(填“大”或“小”)
【分析】(1)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小车滑下的速度较小,时间较长,便于测量;
(2)根据图象读出AC段和BC段的距离,并求出BC段所用的时间,再运用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3)根据速度公式可以判断误差。
【解答】解:(1)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时间较长;
(2)BC段路程由图可得5.00dm=50.0cm;;
(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后才停止计时,BC段的时间偏小。
故答案为:(1)小 时间 7.3
【点评】本题测平均速度,考查了实验的注意事项,长度的测量,速度的求解以及误差分析,属于基础考查。
22.(6分)小丽做实验探究冰熔化的规律。
(1)小丽认为甲图装置的缺点是 冰熔化时间过长 ,因此选择了乙图的装置进行实验。本实验需要记录加热时间和物质的温度,还要观察 物质的状态 ,从而总结熔化规律。
(2)小丽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冰为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持续了 6 min。如图所示C点冰处于 液 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3)小龙同学在利用相同的器材进行这个实验时,观察到冰熔化时温度计示数缓慢上升。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C (填选项前字母)。
A.烧杯中的水过多
B.对试管中的冰不断搅拌
C.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
D.酒精灯的火焰小
【分析】(1)甲装置的缺点是:物体受热不均匀,影响实验效果;在探究物体熔化的实验中,需要观察的数据有时间,温度以及物体的状态;
(2)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则没有;表现在图象上是晶体凝固图象有一个放热温度不变的水平段,而非晶体则没有;晶体从开始熔化到熔化完成所用的时间为熔化时间;晶体在凝固前为固态,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态,熔化后为液态;
(3)分析给出选项是否可造成温度计示数变化较慢。
【解答】解:
(1)甲装置的缺点是:物体受热不均匀,影响实验效果,需要观察的数据有时间;
(2)由图象知,冰在熔化阶段有一个吸热且温度不变的水平段,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共用8min﹣2min=3min,处于液态;
(3)A、该物质是晶体,烧杯中的水过多,故A错误;
B、熔化过程中,可使物质受热均匀,故B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温度计示数应会上升;
D、酒精灯的火焰小不会影响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故选:C。
故答案为:(1)冰熔化时间过长;物质的状态;6;液;(3)C。
【点评】本题考查晶体熔化,物质状态以及温度计的使用等知识,属于综合题目。
23.(6分)小丽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规律。
(1)关于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B.用体温计替代实验用温度计,可以方便读取温度值
C.实验仪器安装的顺序最好是先上后下
D.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水不会马上停止沸腾
(2)A、B、C三种读数方法中正确的是 B (填字母代号)。
(3)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 98 ℃,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保持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4)为了拓展研究,小丽在实验时往水中加了适量盐,在相同的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盐水做了沸腾实验,通过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的盐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表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沸点 升高 (降低/不变/升高)。据以上探究得到的结果,我们煮食物时要想让汤汁尽快沸腾,最好选择 后 (先/后)放盐。
【分析】(1)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实验器材的安装顺序为先下后上;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
(2)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水沸腾时的温度叫水的沸点。
(4)由表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沸点升高。
【解答】解:(1)A.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故A错误;
B.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实验时水的温度远远超过42℃,故B错误;
C.酒精灯使用时要用外焰加热,所以实验仪器安装的顺序是先下后上;
D.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水短时间内还可以从烧杯中吸收热量,故D正确。
故选:D。
(2)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由图甲知正确的读数方法是B。
(3)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水沸腾时的温度为水的沸点,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
(4)由表中数据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我们煮食物时要想让汤汁尽快沸腾。
故答案为:(1)D; (2)B;保持不变;后。
【点评】本题是探究水沸腾规律的实验,要掌握器材的组装顺序、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水沸腾时的条件和特点,能够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盐水沸点与盐水浓度的关系并进行应用。
24.(5分)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ABCD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转
(1)除图中器材外,本实验还需用到的测量器材是 量角器 。硬纸板的作用:a.显示光路;b. 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
(2)小丽改变入射角大小,多次实验后,得到如下几组数据: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归纳出的规律是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3)如图丙将纸板倾斜放置,此时反射光束 C (选填字母符号)。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4)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你认为没有能做到的原因是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
【分析】(1)本实验需要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故需要量角器;
硬纸板即可以显示光路,又可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由表格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垂直水平面的同一平面内;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解答】解:(1)本实验需要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故需要量角器;
从图中可以清晰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即硬纸板可以显示光路,探究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由表格数据可知,每一组的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如图丙将纸板倾斜放置,此时反射光在垂直水平面的平面内,故选:C;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对方必然会看到自己的眼睛,对方看不到自己。
故答案为:(1)量角器;探究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3 ) C;(4)在反射现象中。
【点评】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实验,熟记平面镜成像特点是解题关键。
25.(6分)小丽利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其中A、B是两支相同的蜡烛。
(1)小丽选择单面镀膜的玻璃板代替普通玻璃板的目的是 增强对光的反射,使像更清晰 。
(2)手指放在蜡烛 B (填“A”或“B”)的烛芯顶部不会被烧痛。
(3)小丽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便于探究(比较)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
(4)若实验中玻璃板M与桌面不垂直,所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 (选填“相等”或“不等”)。
(5)小丽观察到的烛焰的像比实际的烛焰暗一些,原因是 只有一部分光发生了反射,还有一部分光发生了折射 。
(6)小丽在实验时不小心将玻璃板碰裂成一大一小两块,如果利用较小的玻璃板继续实验, 能 (选填“能”或“不能”)使蜡烛A成完整的像。
【分析】(1)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比透明的玻璃板反射能力强,成像更清晰。
(2)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3)方格纸可直接比较长度大小关系,且各直线垂直,结合实验目的回答。
(4)平面镜成的像与关于镜面对称。
(5)有一部分光发生了反射,还有一部分光发生了折射。
(6)用半块平面镜来做实验,仍能成完整的像。
【解答】解:(1)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比透明的玻璃板反射能力强,小丽选择单面镀膜的玻璃板代替普通玻璃板的目的是增强对光的反射。
(2)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手指放在蜡烛B的烛芯顶部不会被烧痛。
(3)方格纸可直接比较长度大小关系,且各直线垂直,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便于探究 ( ) 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4)若实验中玻璃板M与桌面不垂直,所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5)小丽观察到的烛焰的像比实际的烛焰暗一些,原因是只有一部分光发生了反射。
(6)在实验时不小心将玻璃板碰裂成一大一小两块,如果利用较小的玻璃板继续实验。
故答案为:(1)增强对光的反射,使像更清晰; ;(3)便于探究 ( ) 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4 ) ;( 5 ) 只有一部分光发生了反射;(6)能。
【点评】本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考查对器材的要求、操作过程的理解和成像规律的运用。盐水的浓度/%
0
2
4
6
8
10
12
14
沸点/℃
100.0
100.3
100.6
101.0
101.3
101.6
102.0
102.3
实验次数
1
2
3
4
入射角/°
20
30
40
60
反射角/°
20
30
40
60
盐水的浓度/%
0
2
4
6
8
10
12
14
沸点/℃
100.0
100.3
100.6
101.0
101.3
101.6
102.0
102.3
实验次数
1
2
3
4
入射角/°
20
30
40
60
反射角/°
20
30
40
6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0,辽宁省沈阳市南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2月考试物理试卷,共11页。
这是一份09,辽宁省沈阳市南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2月考试物理试卷,共3页。
这是一份09,辽宁省沈阳市南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2月考试物理试卷(1),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