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3年山东省威海市生物中考真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威海市生物中考真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紫薇俗名“痒痒树”,用手轻挠它的树干,树枝和树叶就会随之颤动。这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
A. 能生长和繁殖
B.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有遗传的特性
D. 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的特征包括:生物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紫薇俗名“痒痒树”,用手轻挠它的树干,树枝和树叶就会随之飘动。是植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属于应激性,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树在农历二月长出新叶,影响它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 温度B. 水分C. 空气D. 湿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详解】“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农历二月温度回升,柳树长出新叶,因此,影响它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3. 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 环翠楼公园
B. 天鹅湖里的所有大天鹅
C. 昆崙山上的所有植物
D. 刘公岛上的所有生物
【答案】A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试卷,家威杏 MXSJ663 每日最新,性比价最高【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详解】A.环翠楼公园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故A正确。
BCD.天鹅湖里的所有大天鹅(只有部分消费者)、昆山上的所有植物(只有生产者)、刘公岛上的所有生物(只有生物部分),只有生物,没有环境,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故BCD错误。
故选A。
4. 我们吃红心火龙果时,手常常被染成红色,这些红色液体主要来自细胞的( )
A. 细胞核B. 线粒体C. 叶绿体D. 液泡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结构不同功能各不相同。
【详解】液泡里含有细胞液,含有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等,如红心火龙果汁液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有甜味,就是细胞液,位于液泡中。
故选D。
5. 下列葡萄的结构中,属于组织的是( )
A. 一颗葡萄B. 一粒葡萄籽C. 一块葡萄皮D. 一朵葡萄花
【答案】C
【解析】
【分析】1.有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2.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由不同的组织按着一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植物由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
【详解】一颗葡萄,是果实属于器官;一粒葡萄籽,是种子属于器官;一块葡萄皮,属于保护组织,有保护的功能;一朵葡萄花,属于器官,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6. 豆浆中富含的蛋白质主要来自大豆种子结构中的( )
A. 胚芽B. 胚乳C. 胚根D. 子叶
【答案】D
【解析】
【分析】大豆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有保护作用)和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子叶)。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子叶中储存营养物质。
【详解】大豆种子里有两片子叶,属于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因此,豆浆中富含的蛋白质主要来自大豆种子结构中的子叶,大豆没有胚乳,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 春播前,农民要耕地松土,主要目的是为种子萌发提供( )
A. 充足的空气B. 一定的水分C. 适宜的温度D. 充足的光照
【答案】A
【解析】
【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自身条件为胚是完整的并是活的度过休眠期的。
【详解】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春播前,农民要耕地松土,土壤疏松有利于空气进入土壤内部。因此,主要目的是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8. 如图表示细胞形成组织的过程,甲、乙表示细胞不同的生理活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表示细胞的分裂
B. 乙表示细胞的分化
C. 甲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多
D. 乙形成的新细胞遗传物质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细胞膜在中央的部分从四周逐渐的向内凹陷,细胞质一分为二,形成两个新细胞细。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形成两个新细胞。2.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
【详解】甲的数量变多,表示细胞的分裂;乙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的变化,表示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故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9. 大旱时,树木会有部分叶子脱落。脱去部分叶子有利于树木存活,主要是为了降低( )
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D. 吸收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水分以水蒸气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
【详解】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较弱,而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降低蒸腾作用,常常去掉一部分枝叶,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 如图剥开的花生里有四粒种子。发育成这颗花生的花中有( )
A. 一个子房、一个胚珠
B. 一个子房、四个胚珠
C. 四个子房、一个胚珠
D. 四个子房、四个胚珠
【答案】B
【解析】
【分析】果实种子形成过程如图:
【详解】一粒花生是一个果实,果实由子房发育形成;花生粒属于种子,种子是由胚珠发育来,花生里有四粒种子,因此,有一个子房,四个胚珠,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1. 新鲜蔬菜堆放一段时间后,菜堆里面会比较热,这些热量来源于蔬菜的( )
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蒸腾作用D. 吸收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4.吸收作用是指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根系以其庞大的表面积,主要是根尖上着生的根毛,与土壤水分相接触。
【详解】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因此,新鲜蔬菜堆放一段时间后,菜堆里面会比较热,这些热量来源于蔬菜的呼吸作用,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2. 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使卵细胞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再将胚胎移植到母体内继续发育,直至成熟。将胚胎移植到母体的部位应是( )
A. 卵巢B. 子宫C. 胎盘D. 输卵管
【答案】B
【解析】
【分析】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俗称,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
【详解】A.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A不符合题意。
B.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因此试管婴儿技术将胚胎移植到母体的子宫中,B符合题意。
C.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物质交换的重要器官,胎儿在子宫中发育,依靠胎盘从母体取得营养,C不符合题意。
D.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分泌的消化液能彻底消化脂肪
B. ②分泌的消化液能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C. ③分泌的消化液只能消化糖类
D. ④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答案】D
【解析】
【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图示为消化系统示意图,其中是①是肝脏、2胃、③是胰腺、④是小肠。
【详解】A.图中的①是肝脏,能够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胆汁流入小肠后,对脂肪有乳化作用,故A错误。
B.②是胃,胃中胃腺能够分泌胃液,胃液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将蛋白质分解成多肽,在小肠内将蛋白质消化成氨基酸,故B错误。
C.③是胰腺,分泌的消化液是胰液,含消化蛋白质、淀粉、脂肪的酶,故C错误。
D.④是小肠,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故D正确。
故选D。
14. 人体皮肤有损伤时,伤口容易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下列人体细胞中,能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是( )
A. 白细胞B. 红细胞C. 血小板D. 表皮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血小板有止血和凝血功能,白细胞能吞噬病菌,防御感染。因此能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是白细胞。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5. 某同学嗓子发炎了,他按医生的建议口服了消炎药。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要到达咽部毛细血管,至少需经过心脏( )
A. 0次B. 1次C. 2次D. 3次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液循环途径如图:
【详解】某同学嗓子发炎了,他按医生的建议口服了消炎药,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要到达咽部毛细血管的途径是: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咽部毛细血管。先是体循环。再是肺循环,再是体循环,因此,最先出现在心脏的腔是右心房,最少2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咽部毛细血管,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6. 当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可采取图所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其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异物排出。此时被救助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 膈顶部下降 胸腔容积扩大 肺内气压变小
B. 膈顶部下降 胸腔容积缩小 肺内气压变小
C. 膈顶部上升 胸腔容积缩小 肺内气压变大
D. 膈顶部上升 胸腔容积扩大 肺内气压变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1.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就是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平静呼吸),其动力来自于呼吸肌。
2.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详解】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异物排出。相当于呼气过程,冲击患者上腹部,使膈肌回升,胸廓容积变小,肺内气压变大,部分气体沿呼吸道冲出,将异物排出。
故选C。
17. 下列从反射的角度对成语“闻鸡起舞”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属于非条件反射
B. 神经中枢在脊髓
C. 感受器在耳蜗中
D. 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1)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2)复杂反射(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例如,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会迅速走进教室;行人听到身后的汽车喇叭声,就会迅速躲避等。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而且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闻鸡起舞”意为听到鸡鸣就起来舞剑,此反射是人通过长期生活经验和学习形成的条件反射,感受器在耳蜗,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与相应的肌肉,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8.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片欢腾,工作人员心跳加快,激动万分。此时,他们体内分泌量增加的激素主要是( )
A. 生长激素B. 胸腺激素C. 胰岛素D. 肾上腺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详解】A.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胸腺激素的作用主要是保障人体免疫功能的正常,以及调节人体的免疫机能。它可以快速激活和增殖机体的免疫细胞,增强细胞因子的活性,从而抵御外界环境细菌、病毒的侵袭,还可以减少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反应,同时具有治疗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等,故C不符合题意。
D.肾上腺素是一种应急激素,当人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时分泌出这种激素,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9.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过水痘的人一般不会再患此病。从免疫类型看,下列各项与此相同的是( )
A. 皮肤阻挡病原体入侵
B. 胃酸杀死食物中的病原体
C. 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D. 白细胞吞噬入侵的病原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1、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是一种经由与特定病原体接触后,产生能识别并针对特定病原体启动的免疫反应。2、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免疫或固有免疫,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遗传特性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的。3、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白细胞,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第三道防线是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4、患过水痘的人一般不会再患水痘,原因是在体内产生了水痘病毒的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详解】A.皮肤阻挡病原体入侵,其保护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
B.胃酸杀死食物中的病原体,属于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B不符合题意。
C.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C符合题意。
D.白细胞吞噬入侵的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 根据细胞内是否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可将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A. 草履虫B. 青霉C. 酵母菌D. 大肠杆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内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称为原核细胞,如细菌;细胞内有成形细胞核的称为真核细胞,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属于真核生物。
【详解】A.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具有成形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A不符合题意。
B.青霉属于真菌,具有成形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B不符合题意。
C.酵母菌属于真菌,具有成形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C不符合题意。
D.大肠杆菌属于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21. 做引体向上时,在将身体拉向最高位置的过程中,起支点作用的是( )
A. 前臂骨B. 上臂骨C. 肘关节D. 肱二头肌
【答案】C
【解析】
【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详解】做引体向上时,在将身体拉向最高位置的过程中,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牵动着骨绕着肘关节完成了引体向上的动作,肘关节起到了支点的作用,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2. 我国古代社会的“六畜”并非按照现代生物学分类依据划分。“六畜”包括马、牛、羊、狗、猪、鸡这六种畜或禽,它们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 体表被毛B. 双重呼吸C. 体温恒定D. 胎生、哺乳
【答案】C
【解析】
【分析】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胎生和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2、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着羽毛,鸟的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有喙无齿,鸟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为双重呼吸,鸟的心脏有四腔,两条循环路线,循环能力强,生殖方式为卵生,体温恒定。
【详解】马、牛,羊、狗、猪属于哺乳动物,它们体表有毛,牙齿分化,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胎生哺乳;鸡属于鸟类,其体表覆盖着羽毛,有喙无齿,用肺呼吸,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生殖方式为卵生,体温恒定,因此“六畜”的共同特征是体温恒定,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3. 驯兽师能够训练猴子按照指令做出推车、跳绳等动作,但无法教会青蛙做出这些动作。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青蛙不具有学习行为
B. 猴子和青蛙学习能力不同
C. 学习行为的获得需要以遗传因素为基础
D. 学习行为的获得不能只依靠环境因素的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等。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
【详解】A.青蛙具有学习行为,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越弱,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A错误。
B.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就越弱,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和“错误”的次数就越多;猴子属于哺乳动物,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猴子比青蛙高等,其学习能力较强,B正确。
CD.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 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CD正确。
故选A。
24. 蜥蜴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它比青蛙更适应在陆地上生活的特点是( )
①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②有四肢支撑身体;③完全用肺呼吸;④体内受精、陆地产卵;⑤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A. ①②④⑤B. ①③④⑤C. 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少数种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心脏两心房,一心室,血液为混合血,不完全的双循环。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依赖于湿润的的环境,有辅助呼吸的作用。2、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陆生爬行,少数种类后生入水或穴居;体被表皮形成的鳞片或真皮形成的骨板,缺乏皮肤腺体;四肢强大,趾端具爪,适于爬行;用肺呼吸,体内受精、陆地繁殖;体温不稳定。3、蜥蜴属于爬行动物。
【详解】①蜥蜴的皮肤干燥,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③蜥蜴的肺比青蛙的发达,气体交换能力较强,完全用肺呼吸;
④青蛙将精子和卵细胞产在水中不同,生殖发育离不开水,蜥蜴体内受精、陆地产卵;
⑤蜥蜴的受精卵较大,卵内养料较多并含有一定的水分,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保护,使卵能在陆地环境中发育成幼蜥,因此蜥蜴比青蛙更适应在陆地上生活,②蜥蜴有四肢支撑身体与适应在陆地上生活没关系,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5. 科学家将某种蜘蛛的基因注入蚕的受精卵中,培育出了蚕的新品种,这种蚕吐出的丝中约有10%的成分与蜘蛛丝的相同。该过程用到的生物技术是( )
A. 杂交技术B. 仿生技术C. 克隆技术D. 转基因技术
【答案】D
【解析】
【分析】1、杂交技术是通过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而取得某些双亲基因重新组合的个体的方法。2、仿生技术是一种在技术方面模仿动物和植物在自然中的功能的技术。3、克隆技术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
【详解】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的技术,将某种蜘蛛的基因注入蚕的受精卵中,培育出了蚕的新品种,该过程用了转基因技术,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6. 大熊猫体细胞内有21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似。从美国归来的雌性大熊猫“丫丫”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 )
A. 20对+XXB. 20对+XYC. 21对+XXD. 21对+XY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雄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雌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雌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雄性。
【详解】大熊猫体细胞内有21对染色体,其中20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XY是雄性,XX是雌性。大熊猫“丫丫”是雌性,因此,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20对常染色体+XX,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7. 果农想将果园中种植的某品种苹果,改换成黄金富士品种。下列方法中,能最快收获到黄金富士苹果的是( )
A. 嫁接B. 扦插C. 杂交D. 压条
【答案】A
【解析】
【分析】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有:嫁接、扦插、压条。杂交属于有性生殖。
【详解】A.嫁接是把一株植物体的芽或带芽的枝接到另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砧木,嫁接可分为芽接和枝接两种方式。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故A符合题意。
B.扦插是指把能产生不定根的植物体的枝条剪下,将下端插进潮湿的土壤中,使枝条长成一个新个体的方法。杨柳、葡萄、月季、蔷薇等植物常用这种方法进行繁殖,故B不符合题意。
C.通过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而取得某些双亲基因重新组合的个体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把通过生殖细胞相互融合而达到这一目的过程称为杂交,故C不符合题意。
D.压条又称压枝,是把植物的枝、蔓压埋于湿润的基质中,待其生根后与母株割离,形成新植株的方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8. 取两个蒜头,用清水培养。甲放在阳光下,乙放在遮光处。一段时间后,甲长成了绿色的蒜苗,乙长成了黄白色的蒜黄。下列说法中,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B. 生物的性状受环境影响
C. 环境可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
D. 蒜苗和蒜黄不是同种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性状也受环境的影响。
【详解】取两个蒜头,用清水培养。甲放在阳光下,乙放在遮光处。一段时间后,甲长成了绿色的蒜苗,乙长成了黄白色的蒜黄。说明了光影响了叶绿体的形成,因此,进一步说明了生物的性状受环境的影响,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9. 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双眼皮是显性性状,用A表示;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用a表示。妈妈是双眼皮,女儿是单眼皮,则妈妈的基因组成是( )
A. aaB. AaC. AAD. AA或Aa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通常是由成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是AA或Aa,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是aa。妈妈是双眼皮,女儿是单眼皮,女儿的基因a来自于双亲,因此,基因组成是Aa,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0.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1094种植物药材,443种动物药材,这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 数量多样性B. 基因的多样性C.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 物种的多样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A.生物多样性内涵不包括数量的多样性,A错误。
B.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错误。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及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类型的多样性,例如: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C错误。
D.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可见,《本草纲目》中记载了1094种植物药材,443种动物药材,这直接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7个小题,共40分)
31. 19世纪60年代,几十只欧洲兔子被放养到澳大利亚。因遍地青草,几乎没有天敌,繁殖能力超强的兔子在短短几十年内数量就超过了100亿只。兔子泛滥破坏了植被,导致一些本土食草动物,如小袋鼠、袋狸等几近灭绝。
阅读并分析上述资料,思考这一实例可以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在环境因素作用下兔子数量快速增长,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________的关系。为兔子快速繁殖提供了基本条件的生物因素是________。
(2)兔子泛滥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破坏了植被,这是因为兔子以植物为食,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________的角色;二是导致一些本土动物几近灭绝,这是因为兔子与小袋鼠、袋狸等是________关系。
(3)由此实例可知,一个新物种的进入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因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是有限的。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来物种入侵的防范,避免打破当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
【答案】31. ①. 影响 ②. 青草
32. ①. 消费者 ②. 竞争
33. ①. 自动调节能力 ②. 平衡
【解析】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小问1详解】
在环境因素作用下兔子数量快速增长,这体现了环境影响了生物,兔子大量生长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这体现了生物影响了环境。因此,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青草为兔子快速繁殖提供了基本条件的生物因素。
【小问2详解】
兔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以植物为食,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二是导致一些本土动物几近灭绝,这是因为兔子与小袋鼠、袋狸等是竞争关系。
【小问3详解】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由此实例可知,一个新物种的进入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因为生态系统的是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有限的,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来物种入侵的防范,避免打破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32. 有经验的农民播种时会合理安排种植密度,以提高作物产量。那么,种植密度多大才是合理的呢?在“精确农业”理念指导下,科研工作者研究了某品种玉米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图。请分析此图,为农民提出合理密植的具体建议。(提示:一块地的叶面积指数=植物叶的总面积/土地面积)
(1)以“叶”的面积指数为研究对象,是因为玉米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叶肉细胞中的__________;同时研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是因为玉米产量的高低取决于光合作用制造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质量之__________的大小。
(2)此品种玉米的叶面积指数为__________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同,玉米不能积累有机物;叶面积指数为__________时,玉米产量最高。
(3)测算此品种玉米成熟植株的平均叶总面积,若得到的数据为1平方米/株,则一亩(667平方米)农田种植__________株玉米时产量最高。
【答案】32. ①. 叶绿体 ②. 差
33. ①. 10 ②. 5
34. 3335
【解析】
【分析】1.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小问1详解】
叶肉细胞里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玉米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玉米产量的高低取决于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差值大小,差值越大,有机物积累量越大,玉米产量越高。
【小问2详解】
观图可知:此品种玉米的叶面积指数为10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同,玉米不能积累有机物,叶面积指数为5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差值最大,积累的有机物最多,玉米产量最高。
【小问3详解】
已知一块地的叶面积指数=植物叶的总面积÷土地面积,设植物叶的总面积为x,叶面积指数为5时,玉米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大。据此可以列出的等式是x÷667=5,则植株叶总面积=5×667=3335(平方米),已知玉米成熟植株的平均叶总面积为1平方米/株,即1亩农田种植3335株玉米时产量最高。
33. 小健满头大汗地跑回家中,端起桌上的水杯“咕咚、咕咚”喝了起来,看来他真是渴极了!小健喝进体内的水去向如何?这些水又发挥了什么作用呢?请结合水在人体内吸收、利用及排出过程示意图分析回答:(图中A~E均表示人体的结构)
(1)水的吸收和利用:喝下的水通过[ ]__________吸收进入血液。进入血液的水有一部分成为__________的主要成分,帮助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等;还有一部分水透过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壁进入[ ]__________,或成为人体的组成成分,或参与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2)水的排出:人体排出水的途径有三条。水的排出除能带走废物之外,通过D形成汗液排出水还能起到__________的作用;通过[ ]__________排出水是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主要途径,其意义是为细胞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
(3)由上述可见,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依靠各器官、系统之间的__________,实现了对水的充分利用,真正做到了“不浪费每一滴水”。
【答案】33. ①. A消化系统 ②. 血浆 ③. C组织细胞
34. ①. 调节体温 ②. E 泌尿系统
35. 协调配合
【解析】
【分析】图中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组织细胞、D皮肤、E泌尿系统。
【小问1详解】
消化系统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因此,喝下的水通过A消化系统吸收进入血液。进入血液的水有一部分成为血浆的主要成分,帮助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等;还有一部分水透过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壁进入C组织细胞,供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
【小问2详解】
人体排泄的三条途径:排尿、排汗、呼气。通过形成汗液排出水除能带走废物之外,还能降低人体的温度,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通过E泌尿系统排出水是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主要途径。
【小问3详解】
由此可知,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依靠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了对水的充分利用。
34. 如图表示按一定分类依据对某湿地生态系统中植物进行的分类,请借此阐释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生物分类之间的关系。(图中A~E均表示植物类群)
(1)经过漫长的__________历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物。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包含了植物各个主要类群,其中B为__________植物。这些植物类群中的各种生物都有着共同的祖先。
(2)了解多种多样的生物需要将生物进行分类。生物分类有助于了解生物,从上图可以看出,C类植物都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生物分类还有助于了解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与E类植物亲缘关系最近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3)__________能够反映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通过按一定依据的分类,形成了上图中植物类群从A~E的排列顺序,这一顺序能够反映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_________。
【答案】34. ①. 进化 ②. 苔藓
35. ①. 有输导组织、用孢子繁殖 ②. D
36. ①. 生物分类(或:分类) ②. 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
【解析】
【分析】图中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裸子植物、E被子植物。
【小问1详解】
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物。B无根,有茎、叶的分化,无输导组织,是苔藓植物。
【小问2详解】
C蕨类植物都具有的特点是有输导组织、孢子繁殖。E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有果皮包被,是被子植物;D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外无果皮包被,是裸子植物,因此,与E被子植物亲缘关系最近的是D裸子植物。
【小问3详解】
生物分类能够反映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根据题图中植物类群从A~E的排列顺序,反映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
35. “现在的蚊子,怎么大白天都出来咬人!”生活中,有时会听到这样的抱怨。其实,此白天咬人的蚊子并非以前晚上咬人的蚊子。这种“花蚊子”(如图甲所示)学名叫作白纹伊蚊,下面就让我们走近它。
(1)观察图甲所示的白纹伊蚊,可以看到它的__________分节;图乙表示被拍死的白纹伊蚊,那么,它有无起保护作用的外骨骼呢?请结合其所属类群的特征加以判断:__________。
(2)图丙是白纹伊蚊的幼虫,名为孑孓,它生活在水中,没有翅膀,能够游泳。由此可知,白纹伊蚊的发育方式是__________发育,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生殖。
(3)白纹伊蚊白天出来咬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这种行为属于____行为。
【答案】35. ①. 足(或:身体、附肢) ②. 有
36. ①. 完全变态 ②. 有性
37 先天性
【解析】
【分析】1、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2、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是本物种的一种遗传特性,不需要后天学习,生来就有的一种行为能力。3、完全变态发育是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4、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亲本而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逐渐发展成为新个体的一种生殖方式。
【小问1详解】
白纹伊蚊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其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有起保护作用的外骨骼。
【小问2详解】
白纹伊蚊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明显的差异,因此白纹伊蚊的发育方式是完全变态发育,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卵生。
【小问3详解】
白纹伊蚊白天出来咬人由其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是一种遗传特性,不需要后天学习,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
36. 有专家预测,有些人感染冠状病毒痊愈后还会再次感染。对于这个说法,我们该怎样对待呢?
(1)明晰原理。冠状病毒感染后有人还会被第二次感染,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次感染时体内产生的__________逐渐减少,导致免疫力衰减。预防冠状病毒感染,一是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二是要通过体育锻炼、合理营养等提高自身免疫力,三是继续通过__________产生抵抗冠状病毒的抗体。
(2)作出决策。对于传染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有人选择尽量做好个人防护,最大限度延后感染时间;有人选择不刻意进行防护,不怕被感染。你的选择更倾向于前者还是后者?__________。写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两个理由:____________。
【答案】36. ①. 抗体 ②. 注射疫苗(或:预防接种)
37. ①. 倾向于前者 ②. 能够减少被感染的次数,病毒的毒性可能变得更弱,未感染期间可能有更有效的疫苗或特效药研制出来
【解析】
【分析】1.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2.当病原体侵入人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是一种特殊蛋白质。
【小问1详解】
第二次被感染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次感染时体内产生的抗体逐渐减少,导致免疫力衰减,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一是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减少被感染的风险;二是要通过体育锻炼、合理营养等提高自身免疫力;三是继续注射新冠疫苗,疫苗在免疫学上属于抗原,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
【小问2详解】
对于有可能到来的第二个高峰,有人选择尽量做好个人防护,最大限度延后感染时间,能够减少被感染的次数、病毒的毒性可能变得更弱、感染期间可能有更有效的疫苗或特效药研制出来等,因此倾向于前者;选择不刻意进行防护,不怕被感染,因为,新型冠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很难不被感染,感染并不可怕,感染了可获得半年的免疫力,因此,倾向于后者。
37. 城镇中,许多种植爱好者在阳台进行无土栽培。无土栽培不用土壤,而是用营养液对植物进行培养。小明也尝试无土栽培,但出现了“烂根”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植物“烂根”?怎样解决植物“烂根”的问题呢?小明用大豆幼苗作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请将他的探究思路补充完整。
(1)作出假设。小明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了假设:“烂根”是根部氧供应不足引起的。作出这一假设的依据是______(答一条即可)。
(2)设计实验。为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小明设置了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应是根部能否得到充足的____。
(3)设计装置。对于实验组,小明设计了两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比较甲、乙两种装置的异同,理解装置设计的原理,在表格空白处填写适当的器材名称。
(4)选择装置。小明最终在甲、乙两种装置中选择了乙装置,他作出这一选择时考虑的问题应有__________
A. 幼苗生长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B. 自己的经济条件是否允许?
C. 用废旧材料能否达成目的?
【答案】37. 植物被水淹了容易“烂根”(或:雨水过多需要给植物排水;花盆下面有排水小孔)
38. 氧 39. ①. 充气泵 ②. 固体基质颗粒 ③. 棉绳 40. BC
【解析】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小问1详解】
植物被水淹后容易“烂根”、雨水过多需要给植物排水、花盆下面有排水小孔,可以提出假设,“烂根”是根部氧气供应不足引起的。
【小问2详解】
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烂根是因为土壤中氧气不足,呼吸作用微弱。为了证明该假设,设置的对照实验中唯一不同的变量应该是根部能否得到充足的氧气。
【小问3详解】
通过比较发现,乙中对植株起固定作用的材料是②固体基质颗粒,相当于图甲中的海绵;图甲中通过①充气泵满足植物根对氧气的需求,乙装置中通过固体基质颗粒间隙里的空气满足植物的需求;乙装置中通过③棉绳将营养液输送到固体基质颗粒间隙。
【小问4详解】
小明最终选择了乙装置。原因可能是与甲装置中用到的充气泵、专用培养箱相比,乙装置中用到的废旧矿泉水瓶、棉绳更经济,实现了废物利用,节约资源,故BC正确,A错误。
故选BC。设计要点
装置
如何固定植物
如何为根供给有关物质
固定部位
起固定作用的材料
氧的供给
水和无机盐的供给
甲
茎
海绵
通过__________进入营养液中的空气供给
直接通过营养液供给
乙
根
______
通过固体基质颗粒间隙里的空气供给
通过_____将营养液输送到固体基质颗粒间隙供给
1. 紫薇俗名“痒痒树”,用手轻挠它的树干,树枝和树叶就会随之颤动。这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
A. 能生长和繁殖
B.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有遗传的特性
D. 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的特征包括:生物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紫薇俗名“痒痒树”,用手轻挠它的树干,树枝和树叶就会随之飘动。是植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属于应激性,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树在农历二月长出新叶,影响它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 温度B. 水分C. 空气D. 湿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详解】“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农历二月温度回升,柳树长出新叶,因此,影响它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3. 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 环翠楼公园
B. 天鹅湖里的所有大天鹅
C. 昆崙山上的所有植物
D. 刘公岛上的所有生物
【答案】A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试卷,家威杏 MXSJ663 每日最新,性比价最高【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详解】A.环翠楼公园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故A正确。
BCD.天鹅湖里的所有大天鹅(只有部分消费者)、昆山上的所有植物(只有生产者)、刘公岛上的所有生物(只有生物部分),只有生物,没有环境,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故BCD错误。
故选A。
4. 我们吃红心火龙果时,手常常被染成红色,这些红色液体主要来自细胞的( )
A. 细胞核B. 线粒体C. 叶绿体D. 液泡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结构不同功能各不相同。
【详解】液泡里含有细胞液,含有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等,如红心火龙果汁液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有甜味,就是细胞液,位于液泡中。
故选D。
5. 下列葡萄的结构中,属于组织的是( )
A. 一颗葡萄B. 一粒葡萄籽C. 一块葡萄皮D. 一朵葡萄花
【答案】C
【解析】
【分析】1.有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2.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由不同的组织按着一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植物由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
【详解】一颗葡萄,是果实属于器官;一粒葡萄籽,是种子属于器官;一块葡萄皮,属于保护组织,有保护的功能;一朵葡萄花,属于器官,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6. 豆浆中富含的蛋白质主要来自大豆种子结构中的( )
A. 胚芽B. 胚乳C. 胚根D. 子叶
【答案】D
【解析】
【分析】大豆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有保护作用)和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子叶)。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子叶中储存营养物质。
【详解】大豆种子里有两片子叶,属于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因此,豆浆中富含的蛋白质主要来自大豆种子结构中的子叶,大豆没有胚乳,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 春播前,农民要耕地松土,主要目的是为种子萌发提供( )
A. 充足的空气B. 一定的水分C. 适宜的温度D. 充足的光照
【答案】A
【解析】
【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自身条件为胚是完整的并是活的度过休眠期的。
【详解】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春播前,农民要耕地松土,土壤疏松有利于空气进入土壤内部。因此,主要目的是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8. 如图表示细胞形成组织的过程,甲、乙表示细胞不同的生理活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表示细胞的分裂
B. 乙表示细胞的分化
C. 甲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多
D. 乙形成的新细胞遗传物质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细胞膜在中央的部分从四周逐渐的向内凹陷,细胞质一分为二,形成两个新细胞细。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形成两个新细胞。2.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
【详解】甲的数量变多,表示细胞的分裂;乙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的变化,表示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故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9. 大旱时,树木会有部分叶子脱落。脱去部分叶子有利于树木存活,主要是为了降低( )
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D. 吸收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水分以水蒸气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
【详解】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较弱,而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降低蒸腾作用,常常去掉一部分枝叶,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 如图剥开的花生里有四粒种子。发育成这颗花生的花中有( )
A. 一个子房、一个胚珠
B. 一个子房、四个胚珠
C. 四个子房、一个胚珠
D. 四个子房、四个胚珠
【答案】B
【解析】
【分析】果实种子形成过程如图:
【详解】一粒花生是一个果实,果实由子房发育形成;花生粒属于种子,种子是由胚珠发育来,花生里有四粒种子,因此,有一个子房,四个胚珠,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1. 新鲜蔬菜堆放一段时间后,菜堆里面会比较热,这些热量来源于蔬菜的( )
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蒸腾作用D. 吸收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4.吸收作用是指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根系以其庞大的表面积,主要是根尖上着生的根毛,与土壤水分相接触。
【详解】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因此,新鲜蔬菜堆放一段时间后,菜堆里面会比较热,这些热量来源于蔬菜的呼吸作用,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2. 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使卵细胞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再将胚胎移植到母体内继续发育,直至成熟。将胚胎移植到母体的部位应是( )
A. 卵巢B. 子宫C. 胎盘D. 输卵管
【答案】B
【解析】
【分析】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俗称,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
【详解】A.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A不符合题意。
B.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因此试管婴儿技术将胚胎移植到母体的子宫中,B符合题意。
C.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物质交换的重要器官,胎儿在子宫中发育,依靠胎盘从母体取得营养,C不符合题意。
D.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分泌的消化液能彻底消化脂肪
B. ②分泌的消化液能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C. ③分泌的消化液只能消化糖类
D. ④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答案】D
【解析】
【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图示为消化系统示意图,其中是①是肝脏、2胃、③是胰腺、④是小肠。
【详解】A.图中的①是肝脏,能够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胆汁流入小肠后,对脂肪有乳化作用,故A错误。
B.②是胃,胃中胃腺能够分泌胃液,胃液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将蛋白质分解成多肽,在小肠内将蛋白质消化成氨基酸,故B错误。
C.③是胰腺,分泌的消化液是胰液,含消化蛋白质、淀粉、脂肪的酶,故C错误。
D.④是小肠,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故D正确。
故选D。
14. 人体皮肤有损伤时,伤口容易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下列人体细胞中,能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是( )
A. 白细胞B. 红细胞C. 血小板D. 表皮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血小板有止血和凝血功能,白细胞能吞噬病菌,防御感染。因此能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是白细胞。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5. 某同学嗓子发炎了,他按医生的建议口服了消炎药。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要到达咽部毛细血管,至少需经过心脏( )
A. 0次B. 1次C. 2次D. 3次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液循环途径如图:
【详解】某同学嗓子发炎了,他按医生的建议口服了消炎药,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要到达咽部毛细血管的途径是: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咽部毛细血管。先是体循环。再是肺循环,再是体循环,因此,最先出现在心脏的腔是右心房,最少2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咽部毛细血管,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6. 当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可采取图所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其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异物排出。此时被救助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 膈顶部下降 胸腔容积扩大 肺内气压变小
B. 膈顶部下降 胸腔容积缩小 肺内气压变小
C. 膈顶部上升 胸腔容积缩小 肺内气压变大
D. 膈顶部上升 胸腔容积扩大 肺内气压变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1.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就是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平静呼吸),其动力来自于呼吸肌。
2.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详解】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异物排出。相当于呼气过程,冲击患者上腹部,使膈肌回升,胸廓容积变小,肺内气压变大,部分气体沿呼吸道冲出,将异物排出。
故选C。
17. 下列从反射的角度对成语“闻鸡起舞”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属于非条件反射
B. 神经中枢在脊髓
C. 感受器在耳蜗中
D. 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1)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2)复杂反射(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例如,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会迅速走进教室;行人听到身后的汽车喇叭声,就会迅速躲避等。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而且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闻鸡起舞”意为听到鸡鸣就起来舞剑,此反射是人通过长期生活经验和学习形成的条件反射,感受器在耳蜗,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与相应的肌肉,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8.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片欢腾,工作人员心跳加快,激动万分。此时,他们体内分泌量增加的激素主要是( )
A. 生长激素B. 胸腺激素C. 胰岛素D. 肾上腺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详解】A.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胸腺激素的作用主要是保障人体免疫功能的正常,以及调节人体的免疫机能。它可以快速激活和增殖机体的免疫细胞,增强细胞因子的活性,从而抵御外界环境细菌、病毒的侵袭,还可以减少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反应,同时具有治疗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等,故C不符合题意。
D.肾上腺素是一种应急激素,当人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时分泌出这种激素,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9.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过水痘的人一般不会再患此病。从免疫类型看,下列各项与此相同的是( )
A. 皮肤阻挡病原体入侵
B. 胃酸杀死食物中的病原体
C. 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D. 白细胞吞噬入侵的病原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1、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是一种经由与特定病原体接触后,产生能识别并针对特定病原体启动的免疫反应。2、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免疫或固有免疫,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遗传特性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的。3、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白细胞,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第三道防线是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4、患过水痘的人一般不会再患水痘,原因是在体内产生了水痘病毒的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详解】A.皮肤阻挡病原体入侵,其保护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
B.胃酸杀死食物中的病原体,属于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B不符合题意。
C.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C符合题意。
D.白细胞吞噬入侵的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 根据细胞内是否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可将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A. 草履虫B. 青霉C. 酵母菌D. 大肠杆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内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称为原核细胞,如细菌;细胞内有成形细胞核的称为真核细胞,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属于真核生物。
【详解】A.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具有成形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A不符合题意。
B.青霉属于真菌,具有成形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B不符合题意。
C.酵母菌属于真菌,具有成形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C不符合题意。
D.大肠杆菌属于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21. 做引体向上时,在将身体拉向最高位置的过程中,起支点作用的是( )
A. 前臂骨B. 上臂骨C. 肘关节D. 肱二头肌
【答案】C
【解析】
【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详解】做引体向上时,在将身体拉向最高位置的过程中,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牵动着骨绕着肘关节完成了引体向上的动作,肘关节起到了支点的作用,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2. 我国古代社会的“六畜”并非按照现代生物学分类依据划分。“六畜”包括马、牛、羊、狗、猪、鸡这六种畜或禽,它们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 体表被毛B. 双重呼吸C. 体温恒定D. 胎生、哺乳
【答案】C
【解析】
【分析】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胎生和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2、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着羽毛,鸟的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有喙无齿,鸟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为双重呼吸,鸟的心脏有四腔,两条循环路线,循环能力强,生殖方式为卵生,体温恒定。
【详解】马、牛,羊、狗、猪属于哺乳动物,它们体表有毛,牙齿分化,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胎生哺乳;鸡属于鸟类,其体表覆盖着羽毛,有喙无齿,用肺呼吸,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生殖方式为卵生,体温恒定,因此“六畜”的共同特征是体温恒定,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3. 驯兽师能够训练猴子按照指令做出推车、跳绳等动作,但无法教会青蛙做出这些动作。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青蛙不具有学习行为
B. 猴子和青蛙学习能力不同
C. 学习行为的获得需要以遗传因素为基础
D. 学习行为的获得不能只依靠环境因素的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等。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
【详解】A.青蛙具有学习行为,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越弱,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A错误。
B.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就越弱,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和“错误”的次数就越多;猴子属于哺乳动物,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猴子比青蛙高等,其学习能力较强,B正确。
CD.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 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CD正确。
故选A。
24. 蜥蜴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它比青蛙更适应在陆地上生活的特点是( )
①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②有四肢支撑身体;③完全用肺呼吸;④体内受精、陆地产卵;⑤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A. ①②④⑤B. ①③④⑤C. 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少数种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心脏两心房,一心室,血液为混合血,不完全的双循环。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依赖于湿润的的环境,有辅助呼吸的作用。2、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陆生爬行,少数种类后生入水或穴居;体被表皮形成的鳞片或真皮形成的骨板,缺乏皮肤腺体;四肢强大,趾端具爪,适于爬行;用肺呼吸,体内受精、陆地繁殖;体温不稳定。3、蜥蜴属于爬行动物。
【详解】①蜥蜴的皮肤干燥,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③蜥蜴的肺比青蛙的发达,气体交换能力较强,完全用肺呼吸;
④青蛙将精子和卵细胞产在水中不同,生殖发育离不开水,蜥蜴体内受精、陆地产卵;
⑤蜥蜴的受精卵较大,卵内养料较多并含有一定的水分,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保护,使卵能在陆地环境中发育成幼蜥,因此蜥蜴比青蛙更适应在陆地上生活,②蜥蜴有四肢支撑身体与适应在陆地上生活没关系,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5. 科学家将某种蜘蛛的基因注入蚕的受精卵中,培育出了蚕的新品种,这种蚕吐出的丝中约有10%的成分与蜘蛛丝的相同。该过程用到的生物技术是( )
A. 杂交技术B. 仿生技术C. 克隆技术D. 转基因技术
【答案】D
【解析】
【分析】1、杂交技术是通过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而取得某些双亲基因重新组合的个体的方法。2、仿生技术是一种在技术方面模仿动物和植物在自然中的功能的技术。3、克隆技术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
【详解】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的技术,将某种蜘蛛的基因注入蚕的受精卵中,培育出了蚕的新品种,该过程用了转基因技术,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6. 大熊猫体细胞内有21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似。从美国归来的雌性大熊猫“丫丫”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 )
A. 20对+XXB. 20对+XYC. 21对+XXD. 21对+XY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雄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雌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雌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雄性。
【详解】大熊猫体细胞内有21对染色体,其中20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XY是雄性,XX是雌性。大熊猫“丫丫”是雌性,因此,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20对常染色体+XX,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7. 果农想将果园中种植的某品种苹果,改换成黄金富士品种。下列方法中,能最快收获到黄金富士苹果的是( )
A. 嫁接B. 扦插C. 杂交D. 压条
【答案】A
【解析】
【分析】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有:嫁接、扦插、压条。杂交属于有性生殖。
【详解】A.嫁接是把一株植物体的芽或带芽的枝接到另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砧木,嫁接可分为芽接和枝接两种方式。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故A符合题意。
B.扦插是指把能产生不定根的植物体的枝条剪下,将下端插进潮湿的土壤中,使枝条长成一个新个体的方法。杨柳、葡萄、月季、蔷薇等植物常用这种方法进行繁殖,故B不符合题意。
C.通过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而取得某些双亲基因重新组合的个体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把通过生殖细胞相互融合而达到这一目的过程称为杂交,故C不符合题意。
D.压条又称压枝,是把植物的枝、蔓压埋于湿润的基质中,待其生根后与母株割离,形成新植株的方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8. 取两个蒜头,用清水培养。甲放在阳光下,乙放在遮光处。一段时间后,甲长成了绿色的蒜苗,乙长成了黄白色的蒜黄。下列说法中,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B. 生物的性状受环境影响
C. 环境可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
D. 蒜苗和蒜黄不是同种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性状也受环境的影响。
【详解】取两个蒜头,用清水培养。甲放在阳光下,乙放在遮光处。一段时间后,甲长成了绿色的蒜苗,乙长成了黄白色的蒜黄。说明了光影响了叶绿体的形成,因此,进一步说明了生物的性状受环境的影响,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9. 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双眼皮是显性性状,用A表示;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用a表示。妈妈是双眼皮,女儿是单眼皮,则妈妈的基因组成是( )
A. aaB. AaC. AAD. AA或Aa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通常是由成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是AA或Aa,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是aa。妈妈是双眼皮,女儿是单眼皮,女儿的基因a来自于双亲,因此,基因组成是Aa,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0.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1094种植物药材,443种动物药材,这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 数量多样性B. 基因的多样性C.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 物种的多样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A.生物多样性内涵不包括数量的多样性,A错误。
B.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错误。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及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类型的多样性,例如: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C错误。
D.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可见,《本草纲目》中记载了1094种植物药材,443种动物药材,这直接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7个小题,共40分)
31. 19世纪60年代,几十只欧洲兔子被放养到澳大利亚。因遍地青草,几乎没有天敌,繁殖能力超强的兔子在短短几十年内数量就超过了100亿只。兔子泛滥破坏了植被,导致一些本土食草动物,如小袋鼠、袋狸等几近灭绝。
阅读并分析上述资料,思考这一实例可以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在环境因素作用下兔子数量快速增长,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________的关系。为兔子快速繁殖提供了基本条件的生物因素是________。
(2)兔子泛滥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破坏了植被,这是因为兔子以植物为食,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________的角色;二是导致一些本土动物几近灭绝,这是因为兔子与小袋鼠、袋狸等是________关系。
(3)由此实例可知,一个新物种的进入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因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是有限的。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来物种入侵的防范,避免打破当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
【答案】31. ①. 影响 ②. 青草
32. ①. 消费者 ②. 竞争
33. ①. 自动调节能力 ②. 平衡
【解析】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小问1详解】
在环境因素作用下兔子数量快速增长,这体现了环境影响了生物,兔子大量生长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这体现了生物影响了环境。因此,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青草为兔子快速繁殖提供了基本条件的生物因素。
【小问2详解】
兔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以植物为食,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二是导致一些本土动物几近灭绝,这是因为兔子与小袋鼠、袋狸等是竞争关系。
【小问3详解】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由此实例可知,一个新物种的进入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因为生态系统的是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有限的,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来物种入侵的防范,避免打破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32. 有经验的农民播种时会合理安排种植密度,以提高作物产量。那么,种植密度多大才是合理的呢?在“精确农业”理念指导下,科研工作者研究了某品种玉米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图。请分析此图,为农民提出合理密植的具体建议。(提示:一块地的叶面积指数=植物叶的总面积/土地面积)
(1)以“叶”的面积指数为研究对象,是因为玉米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叶肉细胞中的__________;同时研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是因为玉米产量的高低取决于光合作用制造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质量之__________的大小。
(2)此品种玉米的叶面积指数为__________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同,玉米不能积累有机物;叶面积指数为__________时,玉米产量最高。
(3)测算此品种玉米成熟植株的平均叶总面积,若得到的数据为1平方米/株,则一亩(667平方米)农田种植__________株玉米时产量最高。
【答案】32. ①. 叶绿体 ②. 差
33. ①. 10 ②. 5
34. 3335
【解析】
【分析】1.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小问1详解】
叶肉细胞里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玉米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玉米产量的高低取决于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差值大小,差值越大,有机物积累量越大,玉米产量越高。
【小问2详解】
观图可知:此品种玉米的叶面积指数为10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同,玉米不能积累有机物,叶面积指数为5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差值最大,积累的有机物最多,玉米产量最高。
【小问3详解】
已知一块地的叶面积指数=植物叶的总面积÷土地面积,设植物叶的总面积为x,叶面积指数为5时,玉米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大。据此可以列出的等式是x÷667=5,则植株叶总面积=5×667=3335(平方米),已知玉米成熟植株的平均叶总面积为1平方米/株,即1亩农田种植3335株玉米时产量最高。
33. 小健满头大汗地跑回家中,端起桌上的水杯“咕咚、咕咚”喝了起来,看来他真是渴极了!小健喝进体内的水去向如何?这些水又发挥了什么作用呢?请结合水在人体内吸收、利用及排出过程示意图分析回答:(图中A~E均表示人体的结构)
(1)水的吸收和利用:喝下的水通过[ ]__________吸收进入血液。进入血液的水有一部分成为__________的主要成分,帮助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等;还有一部分水透过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壁进入[ ]__________,或成为人体的组成成分,或参与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2)水的排出:人体排出水的途径有三条。水的排出除能带走废物之外,通过D形成汗液排出水还能起到__________的作用;通过[ ]__________排出水是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主要途径,其意义是为细胞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
(3)由上述可见,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依靠各器官、系统之间的__________,实现了对水的充分利用,真正做到了“不浪费每一滴水”。
【答案】33. ①. A消化系统 ②. 血浆 ③. C组织细胞
34. ①. 调节体温 ②. E 泌尿系统
35. 协调配合
【解析】
【分析】图中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组织细胞、D皮肤、E泌尿系统。
【小问1详解】
消化系统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因此,喝下的水通过A消化系统吸收进入血液。进入血液的水有一部分成为血浆的主要成分,帮助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等;还有一部分水透过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壁进入C组织细胞,供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
【小问2详解】
人体排泄的三条途径:排尿、排汗、呼气。通过形成汗液排出水除能带走废物之外,还能降低人体的温度,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通过E泌尿系统排出水是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主要途径。
【小问3详解】
由此可知,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依靠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了对水的充分利用。
34. 如图表示按一定分类依据对某湿地生态系统中植物进行的分类,请借此阐释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生物分类之间的关系。(图中A~E均表示植物类群)
(1)经过漫长的__________历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物。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包含了植物各个主要类群,其中B为__________植物。这些植物类群中的各种生物都有着共同的祖先。
(2)了解多种多样的生物需要将生物进行分类。生物分类有助于了解生物,从上图可以看出,C类植物都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生物分类还有助于了解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与E类植物亲缘关系最近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3)__________能够反映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通过按一定依据的分类,形成了上图中植物类群从A~E的排列顺序,这一顺序能够反映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_________。
【答案】34. ①. 进化 ②. 苔藓
35. ①. 有输导组织、用孢子繁殖 ②. D
36. ①. 生物分类(或:分类) ②. 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
【解析】
【分析】图中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裸子植物、E被子植物。
【小问1详解】
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物。B无根,有茎、叶的分化,无输导组织,是苔藓植物。
【小问2详解】
C蕨类植物都具有的特点是有输导组织、孢子繁殖。E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有果皮包被,是被子植物;D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外无果皮包被,是裸子植物,因此,与E被子植物亲缘关系最近的是D裸子植物。
【小问3详解】
生物分类能够反映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根据题图中植物类群从A~E的排列顺序,反映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
35. “现在的蚊子,怎么大白天都出来咬人!”生活中,有时会听到这样的抱怨。其实,此白天咬人的蚊子并非以前晚上咬人的蚊子。这种“花蚊子”(如图甲所示)学名叫作白纹伊蚊,下面就让我们走近它。
(1)观察图甲所示的白纹伊蚊,可以看到它的__________分节;图乙表示被拍死的白纹伊蚊,那么,它有无起保护作用的外骨骼呢?请结合其所属类群的特征加以判断:__________。
(2)图丙是白纹伊蚊的幼虫,名为孑孓,它生活在水中,没有翅膀,能够游泳。由此可知,白纹伊蚊的发育方式是__________发育,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生殖。
(3)白纹伊蚊白天出来咬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这种行为属于____行为。
【答案】35. ①. 足(或:身体、附肢) ②. 有
36. ①. 完全变态 ②. 有性
37 先天性
【解析】
【分析】1、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2、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是本物种的一种遗传特性,不需要后天学习,生来就有的一种行为能力。3、完全变态发育是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4、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亲本而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逐渐发展成为新个体的一种生殖方式。
【小问1详解】
白纹伊蚊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其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有起保护作用的外骨骼。
【小问2详解】
白纹伊蚊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明显的差异,因此白纹伊蚊的发育方式是完全变态发育,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卵生。
【小问3详解】
白纹伊蚊白天出来咬人由其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是一种遗传特性,不需要后天学习,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
36. 有专家预测,有些人感染冠状病毒痊愈后还会再次感染。对于这个说法,我们该怎样对待呢?
(1)明晰原理。冠状病毒感染后有人还会被第二次感染,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次感染时体内产生的__________逐渐减少,导致免疫力衰减。预防冠状病毒感染,一是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二是要通过体育锻炼、合理营养等提高自身免疫力,三是继续通过__________产生抵抗冠状病毒的抗体。
(2)作出决策。对于传染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有人选择尽量做好个人防护,最大限度延后感染时间;有人选择不刻意进行防护,不怕被感染。你的选择更倾向于前者还是后者?__________。写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两个理由:____________。
【答案】36. ①. 抗体 ②. 注射疫苗(或:预防接种)
37. ①. 倾向于前者 ②. 能够减少被感染的次数,病毒的毒性可能变得更弱,未感染期间可能有更有效的疫苗或特效药研制出来
【解析】
【分析】1.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2.当病原体侵入人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是一种特殊蛋白质。
【小问1详解】
第二次被感染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次感染时体内产生的抗体逐渐减少,导致免疫力衰减,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一是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减少被感染的风险;二是要通过体育锻炼、合理营养等提高自身免疫力;三是继续注射新冠疫苗,疫苗在免疫学上属于抗原,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
【小问2详解】
对于有可能到来的第二个高峰,有人选择尽量做好个人防护,最大限度延后感染时间,能够减少被感染的次数、病毒的毒性可能变得更弱、感染期间可能有更有效的疫苗或特效药研制出来等,因此倾向于前者;选择不刻意进行防护,不怕被感染,因为,新型冠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很难不被感染,感染并不可怕,感染了可获得半年的免疫力,因此,倾向于后者。
37. 城镇中,许多种植爱好者在阳台进行无土栽培。无土栽培不用土壤,而是用营养液对植物进行培养。小明也尝试无土栽培,但出现了“烂根”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植物“烂根”?怎样解决植物“烂根”的问题呢?小明用大豆幼苗作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请将他的探究思路补充完整。
(1)作出假设。小明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了假设:“烂根”是根部氧供应不足引起的。作出这一假设的依据是______(答一条即可)。
(2)设计实验。为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小明设置了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应是根部能否得到充足的____。
(3)设计装置。对于实验组,小明设计了两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比较甲、乙两种装置的异同,理解装置设计的原理,在表格空白处填写适当的器材名称。
(4)选择装置。小明最终在甲、乙两种装置中选择了乙装置,他作出这一选择时考虑的问题应有__________
A. 幼苗生长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B. 自己的经济条件是否允许?
C. 用废旧材料能否达成目的?
【答案】37. 植物被水淹了容易“烂根”(或:雨水过多需要给植物排水;花盆下面有排水小孔)
38. 氧 39. ①. 充气泵 ②. 固体基质颗粒 ③. 棉绳 40. BC
【解析】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小问1详解】
植物被水淹后容易“烂根”、雨水过多需要给植物排水、花盆下面有排水小孔,可以提出假设,“烂根”是根部氧气供应不足引起的。
【小问2详解】
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烂根是因为土壤中氧气不足,呼吸作用微弱。为了证明该假设,设置的对照实验中唯一不同的变量应该是根部能否得到充足的氧气。
【小问3详解】
通过比较发现,乙中对植株起固定作用的材料是②固体基质颗粒,相当于图甲中的海绵;图甲中通过①充气泵满足植物根对氧气的需求,乙装置中通过固体基质颗粒间隙里的空气满足植物的需求;乙装置中通过③棉绳将营养液输送到固体基质颗粒间隙。
【小问4详解】
小明最终选择了乙装置。原因可能是与甲装置中用到的充气泵、专用培养箱相比,乙装置中用到的废旧矿泉水瓶、棉绳更经济,实现了废物利用,节约资源,故BC正确,A错误。
故选BC。设计要点
装置
如何固定植物
如何为根供给有关物质
固定部位
起固定作用的材料
氧的供给
水和无机盐的供给
甲
茎
海绵
通过__________进入营养液中的空气供给
直接通过营养液供给
乙
根
______
通过固体基质颗粒间隙里的空气供给
通过_____将营养液输送到固体基质颗粒间隙供给
相关试卷
2023年山东省威海市生物中考真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威海市生物中考真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威海市生物中考真题: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威海市生物中考真题,共9页。
2023年山东省威海市生物中考真题: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威海市生物中考真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