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练习化学试题(1)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练习化学试题(1),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1—27 Si—28 P—31 S—32
Cl—35.5 K—39 Ca—40 Mn—55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燃放烟花B.滴水成冰
C.光合作用D.百炼成钢
【答案】B
【详解】A、燃烧烟花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滴水成冰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该选项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百炼成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每年3月29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下列标识与安全无关的是( )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试卷,家威杏 MXSJ663 每日最新,性比价最高A.B.
C.D.
【答案】B
【详解】A、腐蚀品,标识与安全有关;
B、节约用水,标识与安全无关;
C、易燃液体,标识与安全有关;
D、有毒品,标识与安全有关;
答案:B。
3. 下列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B.C.ArD.
【答案】B
【详解】A.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选项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容易造成酸雨,选项符合题意;
C.氩气是稀有气体,属于空气的组成气体,不是空气污染物,选项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气体之一,不是空气污染物,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2023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众生的地球”,
某学校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围绕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的下列倡议不正确的是( )
A.工业上推广使用脱硫煤B.生活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C.能源上少用化石燃料D.农业上作物秸秆露天焚烧
【答案】D
【详解】A、工业上推广使用脱硫煤,可减少燃烧产生的SO2,有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倡议正确;
B、生活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可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从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故选项倡议正确;
C、能源上少用化石燃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故选项倡议正确;
D、农业上作物秸秆露天焚烧,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不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倡议不正确。
故选D。
5. 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离不开火。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炒菜时不慎油锅起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
B. 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 控制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的目的
D.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炒菜时不慎油锅起火,可以盖上锅盖,其原理是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合理;
B、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故B不合理;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控制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的目的,故C合理;
D、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故D合理;
故选B。
6. 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B. 利用化学反应可以改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C. 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
D. 自然界中的氧、碳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意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利用化学反应不可以改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符合题意;
C、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如碳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自然界中的氧、碳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意义,如植物的光合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中国天眼”与世界共“见”未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天眼”的球面射电板是用铝合金板制作的。根据如图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铝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B.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C.铝原子易形成阴离子D.铝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答案】C
【详解】A、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则铝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
该选项说法正确;
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该选项说法正确;
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的周期数,
则铝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8. 小明同学在项目式学习中完成了“测定土壤酸碱性”的实验,以下操作不正确的是( )
A.装入土壤颗粒B.加水溶解
C.玻璃棒蘸取清液D.测pH值
【答案】D
【详解】A.土壤颗粒状态为粉末状固体,把土壤颗粒装入试管,先把试管倾斜,用纸槽把药品送至试管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再把试管慢慢直立起来,使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部,故A正确;
B.加水溶解即倾倒液体,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试管稍稍倾斜,瓶塞倒放桌面,这些操作要点都无误,故B正确;
C.玻璃棒蘸取清液,将玻璃棒垂直伸入待测液,操作无误,故C正确;
D.测定溶液pH值时,pH试纸不可直接伸入待测液中,否则会污染试剂,故D错误。
故选:D。
9. 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A. 催化剂一定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 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 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反应,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A.AB.BC.CD.D
【答案】B
【详解】A、熟石灰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硫酸铵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氯化铵也能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均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不能鉴别,不能达到目的。
B、灼烧,闻气味,产生特殊气味的是合成纤维,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可以鉴别,能达到目的。
C、将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Zn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Cu、Ag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活动性锌强于铜、银,不能比较Cu、Ag的活动性强弱,不能达到目的。
D、BaCl2溶液能与过量Na2SO4的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B。
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
选对两个及以上但不全的得3分,选对一个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建构模型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为氧化物B.x的数值为2
C.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1D.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不变
【答案】ABD
【详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
A、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为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说法正确;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x的数值为2,说法正确;
C、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2×44):(14×2)=22:7,说法错误;
D、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说法正确。
故选ABD。
在实验室中,某同学为了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
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
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如图所示,结合实验现象判断,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不含银离子B.滤渣中一定含有三种金属单质
C.滤液中只含有一种金属阳离子D.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
【答案】ABC
【分析】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银与铜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滤渣中存在活泼金属,说明加入的M比铜和银都活泼,M过量,说明滤液中的银离子和铜离子已被完全置换出来。
【详解】A、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正确;
B、分析可知,滤渣中一定含有银、铜、多余的M三种金属单质,正确;
C、分析可知,滤液中只有金属M的阳离子一中阳离子,正确;
D、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错误。
故选ABC。
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
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B. 时,将10g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0g
C. 将时饱和溶液升温到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 当中混有少量NaCl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答案】A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则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6.5%,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图可知,时,的溶解度为21.8g,则时,将10g固体放入50g水中,10g固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g+10g=60g,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到时,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将时的饱和溶液升温到时,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液组成不变,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图可知,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当中混有少量NaCl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C。
向一定质量的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得到一定温度下的滤液(不饱和)和滤渣,分别向滤液和滤渣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滤液的颜色为浅绿色B. 滤液中的溶质只有
C. 滤渣质量一定大于D. 滤渣中一定有单质Ag和单质Fe
【答案】AC
【解析】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Zn>Fe>H>Ag,因此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 ag ,锌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AgNO3反应完全,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Fe(NO3)2的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一定温度下的滤液(不饱和)和滤渣,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不含有硝酸银(因为银离子会与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即硝酸银反应完全;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渣中不含有氢前面的金属,即滤渣中不含有锌和铁,综上可知,只发生了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的反应,且锌和硝酸银恰好反应完全,故滤渣中只含有银,滤液中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锌。
【详解】A、由分析可知,滤液中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锌,故滤液的颜色为浅绿色,故A说法正确;
B、由分析可知,滤液中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锌,故B说法不正确;
C、由分析可知,只发生了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的反应,方程式为:Zn+2AgNO3═Zn(NO3)2+2Ag,由方程式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所以滤渣质量一定大于 ag,故C说法正确;
D、由分析可知,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渣中不含有氢前面的金属,即滤渣中不含有锌和铁,故可知,滤渣中只含有银,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AC。
化学小组的同学取一定量CuO、Fe2O3的混合物样品进行了一系列定量研究,
实验过程如下图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混合物样品的质量为5.6gB. 该混合物样品中CuO与的质量比为5:2
C. 该混合物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28gD. 实验过程②中生成沉淀的总质量为7.4g
【答案】AD
【解析】
【详解】A、氧化铁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铁和水,氧化铜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铜和水,所以溶液增加的质量即是混合物的质量,55.6g-50g=5.6g;正确;
根据A的分析,混合物为5.6g,氧化铁和盐酸的反应是Fe2O3+6HCl=2FeCl3+3H2O,
氧化铜和盐酸的反应是CuO+2HCl=CuCl2+H2O,
氯化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是3NaOH+FeCl3=Fe(OH)3↓+3NaCl,
氯化铜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是2NaOH+CuCl2=Cu(OH)2↓+2NaCl;
设有氧化铜的质量为x,氧化铁的质量为(5.6g-x),则有关系:
,,
则,
解得x=0.8g,
则氧化铁质量是5.6g-0.8g=4.8g,
样品中CuO与 Fe2O3的质量比为0.8g:4.8g=1:6;错误;
C、根据B的分析,氧化铜0.8g,氧化铁4.8g,则氧化铜中的氧:,氧化铁中氧的质量:,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0.16g+1.44g=1.6g;错误;
D、根据B分析,氧化铜中的铜(根据C的分析,铜元素质量为0.8g-0.16g=0.64g)转化成氢氧化铜,其质量为,氧化铁中的铁(根据C的分析,铁元素的质量为4.8g-1.44g=3.36g)转化成氢氧化铁,其质量为,则过程②中生成沉淀的总质量为0.98g+6.42g=7.4g;正确;
故选A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 填空
按要求从氢气、氧化铜、氢氧化钾、碳酸钡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①一种可燃的气体 。
②一种金属氧化物 。
③一种可溶性的碱 。
④一种难溶于水的盐 。
(2)大明湖是泉城济南重要的风景名胜,景色优美秀丽,湖水清澈碧绿,素有“泉城明珠”之美誉。
①水雾氤氲大明湖。雨后的大明湖笼罩在水雾中,湖面、凉亭、石桥若隐若现,画面宛如仙境一般。
湖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的间隔 (填“变大”“变小”“不变”之一)。
②荷香四溢满城湖。大明湖中亭亭玉立的荷花优雅绽放,已成为济南最靓丽的风景线。
荷叶中的己烯醇(C6H12O)是荷叶独特香味的来源。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说,
己烯醇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在己烯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③风物胜地超然楼。大明湖畔超然楼亮灯瞬间火爆网络,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楼体的屋脊、瓦片、瓦件均采用铜质材料制成。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生成铜锈,
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碱式碳酸铜中含有 种非金属元素。
从元素守恒的角度分析,铜生锈可能与空气中的水、氧气和 有关。
④济南泉水甲天下,泉水甘甜且富含矿物质。下列有关泉水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填选项序号之一)。
A.清澈的泉水属于混合物
B.可用肥皂水检验泉水是否为硬水
C.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泉水的硬度
D.过滤可除去泉水中所有可溶性杂质
【答案】(1) H2 CuO KOH BaCO3
(2) 变大 有机物 6∶1 三/3 二氧化碳/CO2 D
【详解】(1)①氢气具有可燃性,故填:H2;
②氧化铜中含有金属元素铜和氧元素,属于金属氧化物,故填:CuO;
③氢氧化钾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并且能够溶于水,故填:KOH;
④碳酸钡含有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属于盐,不溶于水,故填:BaCO3;
(2)①湖水蒸发是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间间隔增大,故填:变大;
②乙烯醇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填:有机物;
己烯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12×6):(1×12)=6:1,故填:6:1;
③碱式碳酸铜含有铜、氢、氧、碳四种元素,除铜外均是非金属元素,故填:三或3;
碱式碳酸铜中含有碳元素,推测与空气中二氧化碳有关,故填:二氧化碳或CO2;
④A、清澈的泉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A正确;
B、可用肥皂水检验泉水是否为硬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饮水,B正确;
C、煮沸、蒸馏可以降低泉水的硬度,C正确;
D、过滤可除去泉水中不溶性杂质,D错误;
故填:D。
17 .2022年9月20日,济南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工程开工活动成功举办。建成后对方便市民出行,
促进济南中心城区和东部城区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轻轨列车使用大量铝合金作为原材料,铝合金属于
(选填“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之一)。
②铝热剂是铝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引燃铝热剂,发生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此反应用于焊接钢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应类型属于 (选填“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或“复分解反应”之一)。
③除铝合金外,轻轨列车上还使用了铝镁合金、锰钢、玻璃、塑料等材料,
以上材料中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t₁℃时,C物质的溶解度为 g;
②t₂℃时,将4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
③将t₂℃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t₁℃时,
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 。
④当A中含有少量B时,为了提纯A,可采用 (“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之一)的方法,
并简述选择该方法的理由: 。
【答案】(1) 金属材料 置换反应 塑料
(2) 43 3:5 B>A>C 降温结晶
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B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增大
【详解】(1)①轻轨列车使用大量铝合金作为原材料,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②铝热剂是铝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引燃铝热剂,发生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属置换反应;
③铝镁合金、锰钢、玻璃、塑料等材料,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铝镁合金、锰钢、属于金属材料,玻璃无机非金属材料;
(2)①t₁℃时,C物质的溶解度为43g;
②t₂℃时,A的溶解度为60g,溶解度对应的水为100g,
所以50g水溶解30g固体A就达到饱和,
将4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A只能溶解30g,
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0:50=3:5;
③将t₂℃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t₁℃时,
根据溶解度曲线变化趋势可知A为饱和溶液,B、C为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溶解度越大溶质质量分数越大,
t₂℃时B的溶解度大于C的,t₁℃时A的溶解度大于t₂℃时C的溶解度,小于t₂℃时B的溶解度,
C降温后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均不变,溶质量分数也不变,
所以t₁℃时三溶液溶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④当A中含有少量B时,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B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增大,
所以为了提纯A,可采用降温结晶。
18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
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
(1)第一组同学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的CO2气体,按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提示: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①所选仪器的正确连接顺序为 (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若将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的pH将 (填“变大”“变小”“不变”之一),原因是 。
(2)第二组同学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MnO2为催化剂)制备氧气,并对某种塑料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O三种元素),所选仪器按“A→B1→E→B2→D→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其中B1、B2均为浓硫酸洗气瓶),实验前检验装置气密性,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仪器E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m克,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B2质量增加3.6克,仪器D质量增加8.8克,则在该塑料试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③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B1,这样测算出的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与实际值比较将 (填“偏小”“偏大”“基本一致”之一)。
【答案】(1) ACBF
变小 CO2会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使碱性变弱
(2)
6:1 偏大
【详解】(1)①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
应该先选择固液反应的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再通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杂质,
再通过浓硫酸吸水干燥,然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连接的顺序为:A→C→B→F;
②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③氢氧化钙溶液呈现碱性,pH>7;二氧化碳与其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呈现中性,pH=7,
所以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的pH将减小;
(2)①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MnO2为催化剂)制备氧气,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②测得仪器B2质量增加3.6克,即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为3.6g,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仪器D质量增加8.8克,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均不变可知,
该塑料试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③仪器B1是吸收氧气中的水蒸气,若没有该装置,会使仪器B2增重的质量偏大,
即水的质量增加,因此测算出的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与实际值比较将偏大。
19.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22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平稳增长,下图是以粗盐水为原料进行综合利用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①步骤I中为除去粗盐水中的、和杂质,
可向粗盐水中依次加入下列三种过量试剂,将杂质转化为沉淀,
所加试剂顺序依次可以是 (选填字母序号之一);
A.、、NaOH B.、、NaOH
②步骤Ⅱ中向滤液A中加入 (写名称)至溶液的pH为7后,蒸发、浓缩为饱和食盐水。
③步骤Ⅲ中,先通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后加压通入二氧化碳,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④碳酸氢钠(NaHCO3)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用途。
下列关于碳酸氧钠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序号之一)。
①在灭火器里,它是二氧化碳发生剂
②在食品工业上,它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③在制造饮料时,它是一种常用原料
④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之一
⑤在实验室中,它可以用于处理站在皮肤上的酸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④ C. 只有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2)从盐碱湖里获取的食盐(NaCl)晶体中常混有少量杂质,
某化学小组同学欲利用一份食盐样品进行实验(经检验,样品中杂质只有)。
称取50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200g水充分溶解,
再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1.1%的CaCl2溶液,
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试回答:
①当加入CaCl2溶液质量为150g时(即图中B点)烧杯里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
②当加入CaCl2溶液质量为100g时(即图中A点),恰好完全反应。试通过计算,
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1g)。
【答案】(1) B 稀盐酸 饱和氨盐水显碱性,更易吸收二氧化碳 D
(2) NaCl、CaCl2 解:设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x
参加反应的CaCl2的质量为:100g×11.1%=11.1g
x=10g
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为50g+200g+100g-10g=340g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为340g。
【详解】(1)①氯化溶液能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沉淀和氯化钠,
从而除去硫酸钠,碳酸钠溶液能和氯化钙、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从而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氢氧化钠溶液能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
从而除去氯化镁,得到滤液A,故选B。
②得到滤液A后,加入稀盐酸进行中和,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故步骤II中向滤液A中加入稀盐酸至溶液的pH为7后,蒸发、浓缩为饱和食盐水;
③步骤III中,先通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后加压通入二氧化碳,
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使溶液显碱性,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④碳酸氢钠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用途,在灭火器里,它是二氧化碳发生剂;在食品工业上,
它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在制造饮料时,它是一种常用原料;
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之一;在实验室中,它可以用于处理沾在皮肤上的酸。
故选D。
①当加入CaCl2溶液质量为150g时 (即图中B点),氯化钙溶液过量,
故烧杯里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CaCl2。
②见答案。
我国海岸线长达3.2万千米,海洋专属经济区幅员辽阔,海洋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十分远大。
金属镁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国防工业,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如图所示:
(1)在过程①中所加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2)请写出过程②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
(3)电解熔融氯化镁的过程中,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选项序号之一)。
A.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潮汐能转化为化学能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取NaCl和MgCl2的混合物20g,向其中逐滴加入10%的NaOH溶液,
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当加入120gNaOH溶液(即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阴离子有 (填离子符号)。
②当加入80gNaOH溶液(即图中A点)时,恰好完全反应,
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溶中溶质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写出解题过程)
【答案】(1)Ca(OH)2
(2) Mg(OH)2 +2HCl=MgCl2 +2H2O 复分解
(3)A
(4) Cl-、OH- 解:加入80gNaOH溶液,
反应为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故所得不饱和溶液应为氯化钠溶液。
设原混合物中MgCl2的质量为x,反应中生成NaCl的质量为y。
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0 g×10%=8 g。
x=9.5g
y=11.7g
故原混合物中有氯化镁9.5g,故原混合物中氯化钠质量为:20g-9.5g=10.5g
故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10.5g + 11.7g=22.2g
答: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2.2g。
【详解】(1)石灰乳为氢氧化钙的悬浊液,故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
过程②为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
故方程式为:Mg(OH)2 +2HCl=MgCl2 +2H2O;
方程式为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为复分解反应。
电解熔融氯化镁是通电使这个化学反应发生,
故能量转化应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选:A。
①、由图像可知:当加入80gNaOH溶液时,沉淀的质量不变,
故为氯化镁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故当加入120gNaOH溶液时,NaOH溶液过量,
故溶液中除了生成的氯化钠还有过量的氢氧化钠,故溶液中的阴离子有:Cl-、OH-;
②、见答案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和两种化肥
分别取少量化肥样品,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
灼烧闻气味
C
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将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D
除去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加入过量的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练习化学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济南市中考化学学业水平考试预测模拟测试1,共11页。
这是一份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九年级学业水平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