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仿真摸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仿真摸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 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C或D)。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Fe-56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8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 ”、“ ”、“ ”分别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图示中能表示单质分子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分子,不符合题意;
B、该分子由三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分子,不符合题意;
C、该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分子,不符合题意;
D、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分子,符合题意。
故选D。
2. 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它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A. 厨房中因燃气泄漏遇明火爆炸
B. 夏天车胎因为曝晒而发生爆炸
C. 节日烟花在空中爆炸
D. 面粉加工厂发生粉尘爆炸
【答案】B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试卷,家威杏 MXSJ663 每日最新,性比价最高【解析】
【详解】A、厨房中因燃气泄漏遇明火爆炸,燃气燃烧会产生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夏天车胎因为曝晒而发生爆炸,只是车胎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烟花在空中爆炸,烟花燃烧会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粉尘爆炸也会产生新物质,也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将铁钉放入试管内B. 收集CO2
C. 稀释浓硫酸D. 加热液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钉属于固体药品,放入试管中时,先横放试管,再用镊子放在试管口,再慢慢竖起试管,切不可将铁钉投入直立的试管中,错误;
B、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错误;
C、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错误;
D、用酒精灯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夹应夹持在距管口处处,试管跟桌面成45°角,正确。
故选D。
4. 下列跨学科实践活动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以用作气体肥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起到杀菌消毒作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C、SO2属于空气污染物,可以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仪测 SO2含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用过的塑料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应放入可回收垃圾桶内,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5. 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2”的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①CO2;②Mg2+;③2Fe3+;④;⑤2O;⑥O2;⑦2OH-;⑧2CO
A. 表示物质中元素化合价的有②④B. 表示分子的个数的是⑤⑧
C. 表示一个分子中某种原子的个数的是①⑥D. 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③⑦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合价标在元素的正上方,符号在前数字在后。④表示物质中元素化合价。②表示的是离子所带电荷数。错误;
B、化学式前加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⑧表示分子个数。⑤表示的是原子个数。错误;
C、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以上数字“2”中,①⑥表示分子中某个原子的个数。正确;
D、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以上数字“2”中,②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③⑦表示离子个数。错误;
故选C。
6. 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 因为氧气浓度不同,所以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
B. 因为组成元素相同,所以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相同
C. 因为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
D. 因为氢气是最轻的气体,所以点燃氢气前要验纯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气中氧气浓度比空气中氧气浓度大,故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硫在空气中燃烧剧烈,故说法正确;
B、H2O和H2O2的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故说法错误;
C、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故说法错误;
D、点燃氢气前要验纯,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时易发生爆炸,与氢气是最轻气体无关,故说法错误。
故选A。
7.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和硫酸铜、硝酸银均能发生反应,说明了活动性,,无法比较银和铜的金属活动性,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溶液接触到能迅速产生气体,但是不能确定的化学性质和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则不能证明是分解的催化剂,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第一支试管中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的铁钉均没有生锈,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滴入浓氨水后,烧杯中的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氨分子运动到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8. 如图是用U型管改进后的创新实验装置,同时取下U型管两端的橡胶塞,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装置可以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B. 反应时,右边玻璃管液面上升速度比左边更快
C. 将CO2换成CO,实验现象一样
D. 反应一段时间后,烧杯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都会变红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左侧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质是氢氧化钠,溶剂是水)与右侧烧杯中的水体积相等,二者形成对比实验,但最后左右液面上升速度不一样,左侧快,说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符合题意;
B、反应时,左侧烧杯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导致左侧U型管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左侧液面上升,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导致右侧U型管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右侧液面上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水强,故左边玻璃管液面上升速度比右边更快,不符合题意;
C、将二氧化碳换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且与水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故实验现象不一样,不符合题意;
D、反应一段时间后,左侧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右侧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有多种。小华同学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并用图像分别描述了实验现象。依据图示现象不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的是
A. 在NaOH溶液中加入CuO,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B. 在稀盐酸中加入CuCl2溶液,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C. 在NaOH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然后向其中逐滴加人稀硫酸
D. 在稀盐酸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NaOH溶液中加入CuO,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硫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再与氧化铜反应,由图像可知,氧化铜固体开始时质量不变,但是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后氧化铜的质量减少,那么开始加入的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中和反应,故不合题意;
B、在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铜,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在酸性的环境下氢氧化铜难以沉淀,所以必须先把盐酸消耗掉才能生成沉淀,根据图像可以判断出酸碱的中和反应的发生,故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故不合题意;
C、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难溶的硫酸钡沉淀,而体现不出中和反应的发生,故不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故符合题意;
D、稀盐酸显酸性,pH<7,加入氢氧化钠后,二者发生中和反应,酸性减弱,pH变大,二者恰好完全中和后,pH=7,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7,由图像可知,发生了中和反应,故不合题意。
故选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42分)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计24分)
10. 除夕当天,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在距离地球约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为全国人民送上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
(1)航天员特意穿上了喜庆的“祥云服”。航天服使用了多种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属于_______(填“合成”或“复合”)材料。
(2)航天员在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都贴起了春联。用墨汁书写的春联能长时间保存的原因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
(3)地面科研人员为航天员准备了真空包装的年夜饭,真空包装的食品不易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
(4)春节假期,航天员可以与亲友手机视频。制备手机芯片的主要材料是硅,工业制硅的反应之一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 合成 11. 稳定或不活泼
12. 隔绝氧气或空气
13. H2
【解析】
【小问1详解】
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塑料,所以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
【小问2详解】
用墨汁书写的春联能长时间保存,是因为墨汁中含有碳,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小问3详解】
食物的变质主要是食物进行的缓慢氧化过程,真空包装的食品不易变质的原因是食物不能与氧气接触,缓慢氧化不能完成;所以隔绝氧气是防止食品变质的基本方法,真空包装的食品能够隔绝氧气,从而达到防止变质的效果;
【小问4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除2X外,反应前有1个硅原子和4个氯原子;反应后有1个硅原子、4个氯原子和4个氢原子,因此2X中含有4个氢原子,故X化学式为H2。
11. 北韩大麻花、倪家大锅盔、武功镇旗花面是武功县常见的特产,其制作的主要原料为小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小麦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为6.0~7.0,过酸性土壤不利于小麦高产、稳产。改良过酸性土壤,通常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3)合理施肥有利于小麦增产。NH4Cl是一种常见的_________(填“磷肥”、“氮肥”、“钾肥”或“复合肥”),其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答案】11. 糖类 12. Ca(OH)2
13. ①. 氮肥 ②. -3
【解析】
【小问1详解】
小麦中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
【小问2详解】
氢氧化钙具有碱性,改良过酸性土壤,通常使用的物质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
【小问3详解】
NH4Cl中含有营养元素—氮元素,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其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氯元素显-1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4+(﹣1)=0,则x=﹣3。
12. 《中国制造2025》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领域。
(1)传统汽车使用的燃料是由石油炼制而成的,石油属于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锂电池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与锂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填字母)。
A. B. C. D.
(3)氢能源汽车是新能源汽车中的一种。
①实验室通过电解水制氢时,与电源_______(填“正”或“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是H2。
②有专家研究出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可在太阳光照射下实现水高效分解制氢。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反应前后未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
【答案】12. 混合物 13. B
14. ①. 负 ②. H、O##O、H
【解析】
【小问1详解】
石油中含有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混合物;
【小问2详解】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化学性质相似,锂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其核外电子数=3,第一层最多排两个,故最外层电子数为1,故选:B;
【小问3详解】
①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故填:负;
②由图可知,反应Ⅰ中水在催化剂和光照的条件下生成过氧化氢和氢气,反应Ⅱ中过氧化氢在催化剂和光照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中原子种类不变一直都是氢氧原子,故填:H、O或O、H。
13. 某兴趣小组在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用不同质量的硝酸银溶液做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次实验。
(1)甲实验中滤渣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2)乙实验中,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________(填离子符号),产生无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答案】13. 银##Ag
14. ①. Zn2+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锌>氢>铜>银,所以甲实验中:加入锌粉和铜粉,锌粉会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待锌粉反应完全后,铜粉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完全后,过滤,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即为氯化银沉淀,说明滤液中有银离子,即可说明滤液中的溶质含有硝酸银,所以锌粉和铜粉反应完全,硝酸银没有反应完全,则滤渣的成分是生成的银;
【小问2详解】
乙实验中,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说明滤渣中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即锌过量,硝酸银反应完全,铜粉没有参与反应,那么滤液中的溶质只含有硝酸锌,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该反应方程式为:。
14. 如图1为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问题:
(1)t2℃时,将50gNH4Cl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t3℃时,将等质量的KNO3、NH4Cl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为:KNO3_______NH4Cl(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宜县第二中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仿真摸底卷A,共7页。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宜县第二中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仿真摸底卷A,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宜县第二中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仿真摸底卷A,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