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乐陵市化楼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乐陵市化楼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他作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最可能是( )
A. 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
B. 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C. 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 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生物学是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
【详解】A.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但细胞不能完成一切生命活动,如血液循环就是在循环系统完成的,A不符合题意。
B.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在细胞内进行,但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不仅仅在细胞内进行,B不符合题意。
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不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不符合题意。
D.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的参与下完成,所以每一个生命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D符合题意。
故选D。
2. 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需要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仪器,下列实验中所选用观察仪器与其他实验不同的是( )
A. 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B. 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和捕食过程
C. 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D. 观察葫芦藓各部分的特征
【答案】C
【解析】
【分析】放大镜和显微镜都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观察仪器,观察肉眼无法看到的物体使用显微镜,肉眼能够看到但需要进一步清楚观察时,使用放大镜。
【详解】A.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观察其对刺激的反应使用的是放大镜,A不符合题意。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最新小初高试卷,家威鑫 MXSJ663 性价比最高 B.水螅可以用肉眼看到,要清楚的观察其外部形态和捕食过程,使用的是放大镜,B不符合题意。
C.细菌是个体十分微小的微生物,只能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C符合题意。
D.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有了茎和叶的分化,观察其各部分的特征时使用的是放大镜,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光合速率是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或产生氧)的速度;呼吸速率是指呼吸作用吸收氧(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速度。某同学将一株生长正常的小麦置于密闭容器中,在适宜且恒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培养,发现容器内二氧化碳含量初期逐渐降低,之后保持相对稳定。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初期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B. 初期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降低,之后呼吸速率保持稳定
C. 初期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之后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
D. 初期光合速率逐渐升高,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答案】A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两个向逆的过程,既有联系又互相对立。当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时,密闭容器内二氧化碳会降低;当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密闭容器内二氧化碳会保持相对稳定;当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时,密闭容器内二氧化碳会增多。
【详解】A.初期二氧化碳含量逐渐降低,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吸收了二氧化碳;之后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既不吸收也不释放二氧化碳,A正确。
B.据题意分析,由于密闭容器内二氧化碳逐渐降低,氧气浓度逐渐升高,从而使光合速率逐渐降低,呼吸作用速率逐渐升高,直到两者平衡趋于稳定,B错误。
C.初期二氧化碳逐渐降低,表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C错误。
D.在密闭容器内二氧化碳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开始由于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光合速率较高,随着二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光合速率会逐渐降低,直到和呼吸速率趋于平衡,D错误。
故选A。
4. 下列有关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B. 干旱地区植物的叶片往往较小,这反映了生物影响环境
C. 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无机盐和水的吸收速度越快
D. 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上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下表皮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了,蒸腾作用不仅对植物自身有重大意义;对调节气候、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也有重大作用。
【详解】A.在自然环境中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情况等因素的影响,A正确。
B.干旱地区植物的叶片往往较小,这反映了环境影响生物,B错误。
C.蒸腾作用促进根部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吸收和蒸腾作用无关,C错误。
D.多数植物叶片的下表皮气孔比上表皮气孔多,所以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上表皮多,D错误。
故选A。
5. 我们教室的门窗主要是用木本植物茎的木质部做成的,这些木材中的物质最终来源与什么无关( )
A. 细胞中的叶绿体B. 土壤中的水
C.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D. 大气中的氧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详解】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由题意可知,教室里的课桌主要是用木本植物做成的,这些木材中的物质构成主要来源于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而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空气中的氧气不参与有机物的制造,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6. 当今社会,许多人健康意识提高,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同时,食品零添加更受大众关注,鲜榨果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超市中的鲜榨椰子汁,餐馆中的芒果汁、西瓜汁是孩子们的最爱,这些汁液来自细胞的哪一结构?( )
A. 细胞核B. 细胞膜C. 细胞质D. 液泡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等结构,各结构具有一定的作用。
【详解】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A错误;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B错误;细胞质能不断的流动,它的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C错误;液泡里面有细胞液,细胞液溶解多种物质,果汁主要来自于果实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D正确。
【点睛】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7. 下面有关生物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买回家的新鲜土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B. 呼吸作用为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用新鲜的绿藻验证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可以在光下进行
D.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就能产生能量,故不需要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据此解答。
【详解】A.新鲜的土豆体内有线粒体,能进行呼吸作用,A错误。
B.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为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正确。
C.用新鲜的绿藻验证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必须遮光进行,防止光合作用影响呼吸作用,C错误。
D.植物既要进行光合作用,又要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消化有机物,释放能量,D错误。
故选B。
8. 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物镜
B. 将10×和10×的改为10×和40×的镜头后,可看到更多的细胞
C. 看到的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应把玻片向左上方移动方可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D. 实验完毕用洁净的纱布擦拭目镜和物镜
【答案】C
【解析】
【分析】(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与安放显微镜、对光、安放玻片、观察标本、整理与存放显微镜。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亮度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
(3)玻片移动的方与物像移动的反向相反。
【详解】A、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为防止物镜碰到玻片,眼睛应注视物镜,故A错误。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所以将10×和10×的镜头改为10×和40×的镜头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100倍变为400倍,放大倍数变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减少了,细胞体积变大,B错误。
C、由于使用显微镜时,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所以当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应把玻片向左上方移动方可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C正确。
D、实验完毕用洁净的纱布将显微镜的镜身擦拭干净,用擦镜纸将目镜和物镜擦拭干净,D错误。
故选:C。
【点睛】能正确使用显微镜是解题的关键。
9.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撕取洋葱鱗片叶表皮放在载玻片中央的生理盐水中
B. 观察时先用低倍镜,有必要时再换用高倍镜
C. 盖盖玻片时一侧先接触水滴边缘.然后缓缓盖上
D. 用碘液染色时,一侧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
【答案】A
【解析】
【分析】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1洁净玻片;2在载玻片上滴清水,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上撕取一块薄膜;4把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展平;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先使它的一侧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6染色:因为细胞核里有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为了观察细胞核,在载玻片的一侧滴碘液,从另一侧吸引。因此,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不需要滴生理盐水,解答即可。
【详解】试题分析: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而不是生理盐水,A错误;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透明度高,观察时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有必要时再换用高倍镜,B正确;
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C正确;
用碘液染色时,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D正确。
【点睛】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10. 当军人在行军礼时,相关肌肉运动情况是( )
A.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B.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D.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在神经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下共同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当军人在行军礼时属于屈肘动作,因此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故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了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要求。
1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生物学角度来分析,绿色植物可以保持良好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下列对绿色植物价值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防风固沙消除噪音
B. 引起地球温室效应
C. 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氧气平衡
D. 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保持水土
【答案】B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据此解答。
【详解】绿色植物还能通过蒸腾作用,把根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还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作用,A正确;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引起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消耗二氧化碳,能缓解温室效应,B错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人类维持生命的氧,维持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C正确;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促进水循环,保持水土,D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绿色植物的生态价值。
12. 青岛是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海洋动物种类繁多。下列关于海洋动物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蛤蜊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和贝壳,属于软体动物
B. 海蜇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
C. 对虾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属于节肢动物
D. 鲅鱼通过头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属于鱼类
【答案】A
【解析】
【分析】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鱼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详解】A.蛤蜊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和贝壳,符合软体动物的特征,因此属于软体动物,A符合题意。
B.海蜇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B不符合题意。
C.对虾身体由头胸和腹两部分组成,属于节肢动物 ,C不符合题意。
D.鲅鱼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属于鱼类,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的重点是了解不同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13.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噬菌体、青霉菌的生殖方式分别是( )
A. 自我复制、分裂生殖、孢子生殖B. 分裂生殖、自我复制、孢子生殖
C. 自我复制、孢子生殖、分裂生殖D. 分裂生殖、分裂生殖、孢子生殖
【答案】B
【解析】
【分析】病毒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细菌依靠分裂进行繁殖;大部分真菌主要依靠产生孢子进行繁殖。孢子在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够长成新的个体,这样的繁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详解】枯草杆菌是细菌,依靠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一分为二,繁殖速度快;枯草杆菌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青霉是真菌,利用孢子进行繁殖,产生孢子繁殖后代,速度较快。故选B。
【点睛】熟练掌握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繁殖方式。
14. 香菇是我们常吃的一种“蔬菜”,下列关于香菇的说法合理的是( )
①可进行光合作用 ②有成形的细胞核 ③有细胞壁 ④营寄生生活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香菇属于多细胞真菌。真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
【详解】①香菇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①错误。
②香菇属于真菌,真菌是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②正确。
③真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香菇有细胞壁,③正确。
④香菇属于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营腐生生活,④错误。
②③正确,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真菌的结构和营养方式,注意识记知识。
15. 下列生命现象所体现的生物特征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
A. 鲸浮出水面呼吸B. 松鼠摄取食物C. 人体排出汗液D. 蘑菇的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鲸浮出水面呼吸体现了生物能进行呼吸,松鼠摄取食物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人体排出汗液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这三个都体现了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蘑菇的生长体现了生物能生长,不能体现出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6. 下列关于生物圈和栖息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B. 生物圈的范围是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
C. 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称为栖息地
D. 栖息地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详解】A.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A正确。
B.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B错误。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整体,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称为栖息地,C正确。
D.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D正确。
故选B。
17. 8月12日,纪录片《与象同行》全球首映式在北京举行,该片利用无人机近距离、全景式记录了云南亚洲象北移南返的全过程,这其中应用的研究方法是( )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测量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详解】用无人机近距离、全景式记录了云南亚洲象北移南返的全过程属于观察法,利用仪器对亚洲象进行观察,B符合题意。
故选B。
18.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科学探究过程中都要设置对照实验,以便对结果进行验证
B. 不是所有问题都能通过一次探究实验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C. 探究成功的关键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合理的假设
D. 巴斯德实验证明了肉汤变质是细菌大量生长繁殖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还有其他非主要因素或难于控制的因素影响,或是没有发现的因素对实验的影响等。因此,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故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修改完善、重复实验等。
【详解】A.设置对照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步骤。并不是所有的科学探究都要设置对照实验,比如探究小白鼠走迷宫的学习行为,就不用设置对照组。但大多数科学探究都要设置对照实验,错误。
B.不是所有问题都能一次探究就可以得出结论,因此要进行重复实验,正确。
C.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交流。其中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探究成功的关键。所以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中,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错误。
D.巴斯德实验推翻了自然发生论,得出了细菌不会自然发生,而是由空气中原来存在的细菌产生的,错误。
故选B。
19. 下列能正确描述人体运动系统组成的是( )
A. 骨骼和骨骼肌B. 骨和关节
C. 肌肉和关节D. 骨和骨骼肌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等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与骨骼肌组成。
【详解】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与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与骨连结。骨在运动中起到杠杆的作用;骨连结有不活动的连结、半活动的连结和活动的连结三种形式,其中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受刺激而收缩;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骨骼肌收缩能为运动提供动力,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0. 下列有关乒乓球运动员运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伸直手臂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B. 当发球动作时,相应的骨起支点作用
C. 任何扣球动作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完成
D. 运动员的运动还需要其它系统的配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详解】A.伸直手臂垫球时属于伸肘动作,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A正确。
B.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完成发球动作时,相应的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的作用,B错误。
C.任何扣球动作必须依靠骨骼肌提供动力来完成,C正确。
D.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D正确。
故选B。
21. 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 家鸽在繁殖期间孵卵、育雏
B. 狗见到生人就狂吠,见到主人就很温顺
C. 猴子经过训练后会打篮球
D. 狗听到铃声后会分泌唾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家鸽在繁殖期间孵卵、育雏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狗见到生人就狂吠,见到主人就很温顺、猴子经过训练后会打篮球、狗听到铃声后会分泌唾液都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都属于学习行为,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2. 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大山雀偷喝牛奶B. 大雁迁徙
C. 金鸡报晓D. 吃东西时分泌唾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行为根据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详解】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指的是由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大雁迁徙、金鸡报晓、吃东西时分泌唾液;而动物的学习行为指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所获得的行为,如大山雀偷喝牛奶,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3. 周氏啮小蜂能将受精卵注入美国白蛾的蛹内,利用蛹内的营养物质繁殖自身后代,从而杀死白蛾。这一事实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能够( )
A. 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B.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帮助植物传粉D. 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是: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A.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因此,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体现了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故A符合题意。
B.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这个过程体现了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B不符合题意。
C.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故C不符合题意。
D.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使其能挂在动物的皮毛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4. 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 同一个狮群的雌狮和雄狮会分工合作捕食猎物
B. 非洲象群体中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行动时要按照地位高低排序
C. 大雁队伍呈“人”字形排列
D. 锦鲤在水中成群觅食
【答案】D
【解析】
【分析】社群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详解】ABC.同一个狮群的雌狮和雄狮会分工合作捕食猎物、非洲象群体中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行动时要按照地位高低排序、大雁队伍呈“人”字形排列,均是动物的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ABC不符合题意。
D.锦鲤在水中成群觅食,群内没有明显的组织、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等级次序,因此不属于社群行为,D符合题意。
故选D。
25.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不包括( )
A. 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B. 把动物遗体分解成简单的物质
C. 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D. 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等,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A正确。
B.把动物遗体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是分解者的功能,B错误。
C.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把根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C正确。
D.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 50分)
26.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离不开科学家们共同参与、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维萨里通过大量的尸体解剖研究,发现心脏有四个腔,肝脏有两叶,血管起源于心脏而不是肝。
资料二:比夏经过对心脏、肺、胃等器官的解剖观察,指出器官由组织构成。
资料三:1665年,罗伯特·庞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木栓组织由许多规则的小宝组成,并把“小宝”称为细胞,其实“小宝”是细胞的空壳。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也观察到细菌、红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等不同形态的细胞。
资料四:施莱登通过观察植物组织,发现组织是由细胞构成的,且细胞中都有细胞核,提出了植物细胞学说。施旺发表的《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搬研究》中指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资料五:耐格里用显微镜观察多种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过程,发现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858年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断细胞”。
(1)维萨里通过尸体解剖研究,从________层次上揭示了人体的结构组成。从结构层次上分析,流动在血管和心脏中的血液属于________。
(2)你认为资料二中比夏研究的心脏由哪些组织构成________。
(3)资料三中罗伯特·虎克观察木栓组织时发现的细胞“空壳”是________(填结构名称)。列文虎克观察到的细菌和口腔上皮细胞在结构上主要区别是细菌________。
(4)资料四中施莱登观察植物组织时,发现细胞中除细胞核外还有哪些细胞结构与动物细胞共同具有_______。
(5)资料五中科学家不断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请你写出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_______________。
(6)细胞学说的发展史给你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器官 ②. 组织
(2)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上皮组织
(3) ①. 细胞壁 ②. 无成形的细胞核
(4)细胞膜、细胞质 (5)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6)要有不懈努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
【解析】
【分析】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差异性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组织。从微观到宏观,人体的结构层次可概括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小问1详解】
据资料可知,维萨里通过尸体解剖研究,从心脏这个器官层次上揭示了人体的结构组成。从结构层次上分析,流动在血管和心脏中的血液属于组织。
【小问2详解】
心脏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器官,其中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心脏内还有神经组织、结缔组织、上皮组织。
【小问3详解】
观察木栓组织时发现的细胞“空壳”是细胞壁,细菌和口腔上皮细胞在结构上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小问4详解】
除细胞核外,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共同具有细胞膜、细胞质。
【小问5详解】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
【小问6详解】
根据细胞学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感受到科学的发现是需要不懈努力和严谨的科学精神的。
27. 下图是人和动物关节结构及屈肘动作模式图,请识图回答问题:
(1)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_____和_____组成。
(2)当[_____]__________收缩、[6]舒张,牵引前臂骨围绕_____活动,从而完成屈肘动作。这说明人体任何一个运动(动作)都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
(3)在运动过程中,关节起到_____的作用。关节由关节面、[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
(4)关节的关节囊和_____使关节更牢固,关节头的[4]____和关节腔内的____使关节更灵活。
(5)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骨、关节、骨骼肌关系模式图,其中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答案】27. ①. 关节 ②. 骨骼肌
28. ①. 5 ②. 肱二头肌 ③. 关节
29. ①. 支点 ②. 1 ③. 关节囊 ④. 2 ⑤. 关节腔
30. ①. 韧带 ②. 关节软骨 ③. 滑液 31. A
【解析】
【分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关节的结构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组成。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图甲中,1关节囊,2关节腔,4关节软骨,3关节面;图乙中,5肱二头肌,6肱三头肌,7骨,8关节。
【小问1详解】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骨骼肌、骨、关节相互配合活动,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共同完成的。
【小问2详解】
骨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因此,当5肱二头肌收缩、6肱三头肌舒张,牵引前臂骨围绕肘关节活动,从而完成屈肘动作。
【小问3详解】
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关节面的表面覆盖一层关节软骨。因此,在运动过程中,关节起到支点的作用,关节由关节面、1关节囊和2关节腔构成。
【小问4详解】
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将两骨牢固地连在一起。因此,关节的关节囊和韧带使关节更牢固,关节头的4关节软骨和关节腔内的滑液使关节更灵活。
【小问5详解】
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图A中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图B中骨骼肌没有跨过关节直接固定在一块骨上,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8. 以下是五种微生物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的问题。
(1)图B是_____的示意图,它的结构简单,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_____组成。
(2)图中A与C、D、E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A无_____。
(3)图E中的⑤是_____,图中的C、D、E都通过⑤来繁殖后代。
(4)上图中的_____(填字母)可以使橘子长毛发霉。
(5)图中_____(填字母)是酵母菌结构图,与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相比缺少的结构是_____。
【答案】 ①. 病毒 ②. 内部遗传物质 ③. 成形的细胞核 ④. 孢子 ⑤. D ⑥. C ⑦. 叶绿体
【解析】
【分析】图中的A是细菌,B是病毒,C是酵母菌,D是霉菌,E是蘑菇。①是菌盖,②是菌褶,③是菌柄,④是菌丝,⑤是孢子。据此解答。
【详解】(1)B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属于病毒。
(2)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C酵母菌、D霉菌和E蘑菇都属于真菌,都属于真核生物,都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A细菌与C、D、E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A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3)图E中的⑤是孢子,C酵母菌、D霉菌和E蘑菇都通过产生⑤孢子来繁殖后代。
(4)D青霉可以使橘子长毛发霉,且会产生一类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物质。
(5)植物叶肉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C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观图可知,其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因此C酵母菌与植物叶肉细胞的区别是细胞内无叶绿体。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营养、生殖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9. 德州创下“亚洲之最”,超级智慧“大”棚落户陵城。单体面积230亩,总规划面积805亩,不仅刷新了国内单体面积最大记录,更是亚洲之最。下图中图一为超级智慧“大”棚种植的某绿色植物生理过程示意图,图二为该植物在夏季晴朗天气中一天内某些生理过程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从呼吸作用的过程考虑,①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该生理过程主要是在细胞的________内完成。图二中能够表示呼吸作用的曲线是________。
(2)从光合作用的过程考虑,②代表的物质是______,该物质通过叶的______进入大气。
(3)白天光照比较充足时,为增加农作物产量,应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增加温室内____________的浓度,具体措施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1条即可)。
【答案】(1) ①. 氧气##O2 ②. 线粒体 ③. 乙
(2) ①. 氧气##O2 ②. 气孔
(3) ①. 二氧化碳##CO2 ②. 适当通风(或多施有机肥等)
【解析】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3)图二中的甲表示光合作用、乙表示呼吸作用。
【小问1详解】
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呼吸作用白天和夜间都进行,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从呼吸作用的过程考虑,①代表的物质是氧气,②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该生理过程主要是在细胞的线粒体内完成。图二中能够表示呼吸作用的曲线是乙。
【小问2详解】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气孔是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通道。从光合作用的过程考虑,②代表的物质是氧气,该物质通过叶的气孔进入大气。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白天光照比较充足时,为增加农作物产量,应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增加温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具体措施一般是适当通风(或多施有机肥等)。
30. 图一表示植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二表示人口腔上皮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三表示番茄结构层次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与人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番茄叶肉细胞特有的结构是图一中的_______(填序号)。
(2)番茄生长过程中,吸收含钙的无机盐多,含硅的无机盐少与[ ]______有关。
(3)成熟的番茄富含番茄红素,这种物质主要存在于图一[ ]____中。
(4)图三中的a和b过程表示_______,此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______,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5)图三中的c过程叫做______,该生理活动受图一中[ ]______的控制。
(6)吃番茄时经常烫后剥皮,剥掉的皮属于______组织,这种组织对应图三中的______(填字母)。
【答案】30. ①③⑤
31. ②细胞膜 32. ⑤液泡
33. ①. 细胞分裂 ②. 复制
34. ①. 细胞分化 ②. ④细胞核
35. ①. 保护 ②. d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ab表示细胞分裂、c表示细胞分化,d保护组织、e营养组织、f分生组织、g输导组织、h器官、k植物体。
【小问1详解】
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所以与人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番茄叶肉细胞特有的结构是图一中的①细胞壁、③叶绿体、⑤液泡。
【小问2详解】
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番茄生长过程中,吸收含钙的无机盐多,含硅的无机盐少,这与图一中的②细胞膜有关。
【小问3详解】
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所以成熟的番茄富含番茄红素,这种物质主要存在于⑤液泡。
【小问4详解】
图三中的a和b过程表示细胞分裂,此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从而保证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小问5详解】
图三中的c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该生理活动受细胞核的控制,因为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小问6详解】
保护组织是由植物体表面的表皮构成,具有保护功能。吃番茄时经常烫后剥皮,剥掉的皮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对应图三中的d。
31. 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它在土壤中活动,疏松土壤,吃进土壤中的有机物。消化后排出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养分,请根据“观察蚯蚓”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________构成,这使它的躯体运动灵活。
(2)蚯蚓的前、后端可以直接确定,因为________靠近身体的前端。
(3)在探究“蚯蚓在粗糙的纸上和玻璃板上运动速度的快慢”的实验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
(4)实验时用手指从前到后,从后到前触摸蚯蚓腹面,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它的腹面有很多小突起,这些小突起叫________,它与________配合完成运动。
(5)实验步骤如下:①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它的运动,并测量它爬行2厘米所用的时间;②将这条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并测量它爬行2厘米所用的时间;③分别重复进行3次;④计算蚯蚓运动所需的平均时间,并记录如下表。
此次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蚯蚓在粗糙的纸上的运动速度比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________。
(6)在观察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它的体表保持湿润,这是因为蚯蚓是靠________进行呼吸。
(7)实验时能否只用1条蚯蚓?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
【答案】31. 体节 32. 环带
33. 蚯蚓在粗糙的纸上比玻璃板上运动得快吗
34. ①. 刚毛 ②. 肌肉
35. 快 36. 湿润的体壁
37. ①. 否 ②. 存在偶然性
【解析】
【分析】1.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生活,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环形体节构成,靠前端有环带,靠体壁发达的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蠕动,依靠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
【小问1详解】
蚯蚓是环节动物,其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这使它的躯体运动灵活。
【小问2详解】
蚯蚓身体的前端有几个体节界线不明显,颜色也与其它体节不同,较厚,这一结构叫做环带。可见,蚯蚓的前、后端可以直接确定,因为环带靠近身体的前端。
【小问3详解】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开始,问题是科学探究的驱动力。在探究“蚯蚓在粗糙的纸上和玻璃板上运动速度的快慢”的实验中,所提出的问题可以是:蚯蚓在粗糙的纸上比玻璃板上运动得快吗?
【小问4详解】
蚯蚓没有骨骼,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不能快速运动。实验时用手指从前到后,从后到前触摸蚯蚓腹面,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它的腹面有很多小突起,这些小突起叫刚毛,它与肌肉配合完成运动。
【小问5详解】
根据实验结果“蚯蚓爬行2厘米所用的时间,在粗糙的纸是1.5分钟,而玻璃板上是3分钟”可知,此次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蚯蚓在粗糙的纸上的运动速度比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快。
【小问6详解】
蚯蚓靠湿润的体壁来呼吸的,其体壁密布毛细血管,土壤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所以,在观察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它的体表保持湿润,这是因为蚯蚓是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小问7详解】
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可见,实验时不能否用1条蚯蚓,这样会存在偶然性。粗糙的纸
1.5分钟
玻璃板
3分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3,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小营镇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乐陵市化楼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收心考试生物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乐陵市化楼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份月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七年级生物九月份知识盘点试题docx、七年级生物九月份知识盘点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