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DNA的复制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基础篇】
1.下列关于DNA分子复制的正确顺序是( )
①互补碱基对间氢键断裂,解旋
②以解旋后的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③子链与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②③①
2.在生物实验室内模拟生物体DNA复制所必需的条件是
①酶类 ②游离4种脱氧核苷酸 ③ATP ④DNA分子 ⑤适宜的温度 ⑥适宜的pH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3.保证准确无误地进行DNA复制的关键步骤是( )
A.解旋酶促使DNA的两条链分离
B.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上的碱基与母链碱基进行互补配对
C.配对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碱基与母链碱基进行互补配对
D.模板母链与互补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4.真核细胞中DNA复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
A.多起点双向复制能保证DNA复制在短时间内完成
B.每个子代DNA都有一条链来自亲代
C.复制过程中氢键的破坏和形成都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
D.DNA分子的准确复制依赖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DNA的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核,RNA的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质
6.DNA复制时,解旋的实质主要是( )
A.破坏碱基对之间的化学键B.破坏碱基与脱氧核糖间的氢键
C.破坏磷酸与脱氧核糖间的化学键D.破坏各元素间的化学键
【能力篇】
7.下图表示早期科学家对DNA复制方式的几种推测。据图不能作出的推断是( )
A.若为全保留复制,则子代DNA中,只有一个含有亲代DNA链
B.若为半保留复制,则子代DNA中,只有两个含有亲代DNA链
C.若为弥散复制,则子代DNA的每条链都可能含有亲代链的片段
D.若为弥散复制,则需要先解旋后复制,否则就是边解旋边复制
8.把大肠杆菌培养在以15N为氮源的培养液中繁殖多代后,让被15N标记了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环境中培养。DNA复制两次后提取第二代大肠杆菌DNA并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如下图)。下列结果能验证DNA复制方式的是( )
A.①为14N/14N-DNA,②为14N/15N-DNAB.①为14N/14N-DNA,②为15N/15N-DNA
C.①为14N/15N-DNA,②为14N/14N-DNAD.①为15N/15N-DNA,②为14N/14N-DNA
9.DNA双链均被32P标记的一个大肠杆菌在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液中分裂3次,若该大肠杆菌的拟核DNA分子含有5000个碱基对,其中A有3000个。不考虑变异,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拟核DNA一条链上G的数量不会超过2000个
B.拟核DNA分子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酶的催化
C.该拟核DNA分子复制3次后,有2个拟核DNA具有放射性
D.该拟核DNA分子第3次复制需要消耗游离的胞嘧啶1.6×104个
10.某一DNA分子含有800个碱基对,其中A有600个。该DNA分子连续复制数次后,最后一次复制消耗环境中含G的脱氧核苷酸12800个,该DNA分子共复制( )
A.4次B.5次C.6次D.7次
11.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有丝分裂完成后,每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 ( )
A.0条B.20条
C.大于0小于20条D.以上都有可能
12.如图为DNA片段1经过诱变处理后获得DNA片段2,而后DNA片段2经过复制得到DNA片段3的示意图(除图中变异位点外不考虑其他位点的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DNA片段3中同一条链上相邻碱基A与T通过两个氢键连接
B.理论上DNA片段3的结构比DNA片段1的结构更稳定
C.DNA片段2至少需要经过2次复制才能获得DNA片段3
D.DNA片段2复制n次后,可获得2n个DNA片段1
13.用15N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4代,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有15N和14N,c只含14N。下图中这三种DNA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 )
A.B.C.D.
14.康贝格曾以噬菌体为引子,用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加入过量ATP和DNA聚合酶,在试管中把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合成了噬菌体DNA,这种半人工合成的DNA也能够在寄主(细菌)体内繁殖。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说明的问题是在一定条件下,DNA具有 的能力。
(2)加入ATP的目的是 ,说明该过程是一个 的过程。
(3)加入DNA聚合酶的目的是促进 。
(4)若DNA是在细菌细胞内合成的,则其场所是 ;若在真菌细胞内合成,其场所可能是 ;若在高等植物叶肉细胞内合成,其场所又可能是 。
15.如图为细胞内DNA分子复制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过程可以发生的场所有 ,需要 、 等酶的作用。
(2)DNA分子复制时,在有关酶的作用下,以母链DNA为模板,以游离的 为原料,按照 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若亲代DNA分子中A+T占60%,则子代DNA分子中C+G占 %。
(4)若将含14N的细胞放在只含15N的环境中培养,使细胞连续分裂n次,则最终获得的子代DNA分子中,含14N的DNA分子占 ,含15N的DNA分子占 ,这说明DNA的复制特点是 。
【拔高篇】
16.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DNA复制时,BrdU会取代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链中,形成BrdU标记链。当用某种荧光染料对复制后的染色体进行染色,发现含半标记DNA(一条链被标记)的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含全标记DNA(两条链均被标记)的染色单体荧光被抑制(无明亮荧光)。若将一个细胞置于含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到第三个细胞周期的中期进行染色并观察。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1/2的染色体荧光被抑制B.1/4的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
C.全部DNA分子被BrdU标记D.3/4的DNA单链被BrdU标记
17.某T2噬菌体的核酸由m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有n个,现用一个DNA双链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噬菌体增殖3代需要消耗含有碱基C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7(m-n)
B.该噬菌体的DNA分子的一条链上碱基(C+G)的数目为(m-n)
C.复制产生的全部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都能检测到放射性
D.该噬菌体增殖n代,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占
18.将人的一个精原细胞的DNA用15N标记,然后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上培养,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再通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含15N,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只含14N
B.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均有一半染色体含15N
C.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含15N,另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只含14N
D.四个精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15N
19.现有从生物体内提取出的一个具有100个脱氧核苷酸对的DNA分子片段,两条链都已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另外还配备了多个没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4种脱氧核苷酸,想在实验室中合成出多个该DNA分子片段。请回答:
(1)除上述几种物质外,还需要配备 和有关的 。
(2)在第一代的两个DNA分子中,含3H的链叫 。
(3)到第二代时,共合成出 个DNA分子。经过测定,该DNA分子片段中共含有30个碱基T,那么此时共消耗了 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4)第三代DNA分子中,不含3H的DNA、一条链中含3H的DNA和两条链中均含3H的DNA的数目分别是 。
20.某研究小组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碳14进行了一组动物细胞学实验,其内容如下:放射性同位素碳14完全标记的细胞样本,分别在只有碳12的培养基内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实验期间收集分裂中期的细胞样本甲和乙,以及分裂后期的样本丙和丁,统计样本含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如下表。
(1)从上表推断,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
(2)上表中可以肯定属于减数分裂的样本是 。
(3)四个样本中,取样时间最早的可能是 。
样本
标记染色体数
标记核DNA数
样本
标记染色体数
标记核DNA数
甲
20
40
丙
20
20
乙
10
20
丁
12
12
参考答案:
1.A
【详解】复制开始时,DNA分子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①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互补碱基对间的氢键断裂,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然后②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利用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互补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③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故选:A。
2.D
【详解】在生物实验室内模拟生物体DNA复制所必需的条件是:①解旋酶、DNA聚合酶;②游离4种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③ATP(供能);④DNA分子(模板);⑤适宜的温度、⑥适宜的pH(保证酶活性)。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3.B
【详解】A、解旋酶促使DNA的两条互补链分离,其作用是为DNA复制提供模板,A不符合题意;
B、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上的碱基与母链上的碱基进行互补配对,这是确保准确无误地进行DNA复制的关键步骤,B符合题意;
C、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配对的脱氧核苷酸之间连接形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C不符合题意;
D、模板母链与互补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属于DNA复制完成阶段,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A、多起点双向复制能保证DNA复制在短时间内完成,提高复制效率,A正确;
B、DNA为半保留复制,每个子代DNA都有一条核苷酸链来自亲代,B正确;
C、复制过程中氢键的破坏需要解旋酶的作用,但是氢键的形成不需要DNA聚合酶的作用,C错误;
D、碱基对之间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遗传信息准确从亲代DNA传向子代DNA,D正确。 故选C。
5.C
【详解】DNA一般是双链结构,双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RNA一般是单链结构,但是局部可以形成双链(如tRNA),在RNA内部形成氢键,所以RNA也有氢键,故A错。
细胞核、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错误.
原核细胞同时含有DNA和RNA,故C正确。
RNA的主要合成场所也是细胞核,D错误.
6.A
【详解】解旋指的是复制刚开始时,DNA分子利用细胞线粒体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DNA分子的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从而破坏了DNA分子的两条链之间的碱基对,而连接碱基对的氢键,所以DNA复制时,解旋的实质主要是破坏碱基对之间的氢键,A项正确,B、C、D项错误。
7.D
【详解】A、若为全保留复制,两个母链结合,则子代DNA中,无论那一带,都只有一个含有亲代DNA链,A正确;
B、若为半保留复制,两个母链分开进入两个子DNA,子代DNA只有两个含有亲代DNA链;B正确;
C、若为弥散复制,子代DNA的每条链都含有母链和子链的片段,C正确;
D、从题图中的信息中无法判断DNA复制过程中,解旋与复制的时间关系,D错误。
故选D。
8.A
【详解】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每个新合成的DNA分子,都包含一条母链和新合成的子链,让被15N标记了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环境中培养,则第一代形成的DNA分子14N/15N-DNA,属于中带,第二代形成的DNA分子中,一半是①14N/14N-DNA,另一半是②14N/15N-DNA,故离心后在离心管中会出现中带和轻带,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D
【详解】A、该大肠杆菌的拟核DNA分子含有5000个碱基对,其中A有3000个,则T=3000,G=C=(5000×2-3000×2)÷2=2000,因此该拟核DNA一条链上G的数量不会超过2000个,A正确;
B、DNA分子复制时需要解旋酶解旋,DNA聚合酶催化DNA子链合成,B正确;
C、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亲代DNA的两条链均含有32P标记,该大肠杆菌在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液中分裂3次,则形成的8个拟核DNA中有两个含有32P,C正确;
D、根据A项分析可知,该拟核DNA中含有C=2000,第三次复制需要消耗游离的胞嘧啶数为(23-1)×2000-(22-1)×2000=8000个,D错误。
故选D。
10.D
【详解】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形成的子代DNA分子和亲代相同,不配对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由于DNA分子含有800个碱基对,其中A有600个,所以G占200个,该DNA分子最后一次复制消耗周围环境中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个数是2(n-1)×200=12800个,解得n=7,所以该DNA分子已经复制7次。即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1.D
【详解】依题意和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可推知,在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均含有20条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上含有的双链DNA分子中都只有一条链被32P标记。在第二次有丝分裂的间期DNA分子完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有的2个DNA分子,分别组成该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其中只有一条染色单体上的DNA的一条链被32P 标记。在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因着丝点分裂导致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为40条,其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有20条。由于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是随机的,所以在第二次分裂结束后,所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为0~20条。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 故选D。
12.C
【详解】A、在DNA片段3中同一条链上相邻碱基A与T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进行连接,A错误;
B、DNA片段3的A/T碱基对有两个氢键,而DNA片段1的C/G碱基对有三个氢键,因此理论上DNA片段1的结构比DNA片段3的结构更稳定,B错误;
C、DNA片段2的上面一条链第1次复制得到的是U/A的DNA片段,第2次复制才能得到T/A这样的片段,C正确;
D、DNA片段2复制n次后,共获得2n个DNA片段,其中一半是DNA片段1,D错误;
因此选C。
13.B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1个双链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4代,共形成24=16个子代DNA分子。由于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只有两条链,又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所以在子代的16个DNA分子中,含15N的DNA分子为2个,但只含15N的DNA分子为0;同时含15N和14N的DNA分子为2个;只含14N的DNA分子为16-2=14个;故B选项正确。
14. 自我复制 为DNA复制提供能量 消耗能量 DNA新链的合成 细菌的拟核 细胞核、线粒体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详解】(1)以噬菌体为引子,用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加入过量ATP和DNA聚合酶,在试管中把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合成了噬菌体DNA,该实验说明在一定条件下,DNA可以完成自我复制。
(2)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加入AT可以为DNA复制提供能量,说明DNA复制是一个耗能的过程。
(3)DNA聚合酶可以把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已有的引物或DNA短链上,促进DNA短链的合成。
(4)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AN合成场所是拟核;真核细胞线粒体、叶绿体中含有DNA,在真菌细胞内DNA合成场所可以是细胞核和线粒体;在高等植物叶肉细胞内DNA合成场所可以是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15.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解旋酶 DNA聚合酶 脱氧核苷酸 碱基互补配对 40 100% 半保留复制
【详解】(1)含有DNA的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可以进行DNA的复制;DNA的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
(2)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其复制时需要以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亲代双链DNA分子中A+T占60%,则亲代DNA分子中C+G占40%,由于复制形成的子代DNA与亲代DNA分子相同,所以子代DNA分子中C+G占40% 。
(4)将含14N的细胞放在只含15N的环境中培养,连续分裂n次后可获得2n个子代DNA,其中含14N的DNA有2个,故子代DNA分子中,含14N的DNA分子占1/2(n-1);所有的子代DNA均含15N,故含15N的DNA占100%,据此可说明DNA的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
16.D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在第三个细胞周期中期时,含半标记DNA的染色单体分别在两个细胞中,故有两个细胞的两条染色单体荧光全被抑制,有两个细胞中的一条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一条染色单体荧光被抑制,故A、B选项正确;一个DNA分子中有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由于DNA为半保留复制,故不含BrdU标记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分别位于两个DNA分子中,新复制得到的脱氧核苷酸链必然含BrdU标记,故所有DNA分子都被BrdU标记,C选项正确;以第一代细胞中的某一条染色体为参照,在第三个细胞周期中期时一共有16条DNA单链,含BrdU标记的有14条,故有的DNA单链被BrdU标记,D选项错误。
17.C
【详解】A、由题意可知,该噬菌体的核酸中碱基C的数目为(m-n)个,该噬菌体增殖3代共产生了8个噬菌体,则消耗碱基C的数目为7(m-n)个,A正确;
B、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噬菌体的DNA分子的一条链上碱基(C+G)的数目即为DNA分子中的C或G的总数,故该噬菌体的DNA分子的一条链上碱基(C+G)的数目为(m-n)个,B正确;
C、复制产生的全部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只有2个DNA分子能检测到放射性,C错误;
D、该噬菌体增殖n代,能检测到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为2个,占DNA分子总数2n的比例为,D正确。 故选C。
18.D
【详解】A、DNA经半保留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都有15N标记,故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都含15N,A错误;
B、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都含15N,B错误;
C、经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都有15N标记,故四个精细胞的染色体都含15N,C错误;
D、综上可知,四个精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15N,D正确。 故选D。
19. ATP 酶 母链 4 210 6、2、0
【详解】(1)DNA的复制除模板和原料外,还需要能量(ATP)和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2)子代DNA分子中含3H的链来自亲代DNA,因此是母链。
(3)到第二代时实际上已复制了2次,共合成出4个DNA分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每个DNA分子中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100-30=70(个),消耗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70×(22-1)=210(个);
(4)第三代共有DNA分子23=8(个),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其中一条链含3H的DNA为2个,不含3H的DNA为6个,两链均含3H的DNA为0。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复制,识记DNA复制的过程,本题重点是要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进行相关的计算。
20. 20 乙 甲
【详解】(1)题表中,处于分裂中期的甲和乙中带标记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0和10,且每条染色体上的2个DNA均含14C,故甲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第一个细胞周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乙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故推测该生物体细胞应该含有20条染色体。
(2)题表乙中带标记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甲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或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丙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后期(如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后期)。丁中带标记的染色体只有12条,一定是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故题表中可以肯定属于减数分裂的样本是乙。
(3)综合(1)和(2)的分析可知,甲取样时间可能最早。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DNA的复制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a href="/sw/tb_c400384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3节 DNA的复制同步测试题</a>,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3节 DNA的复制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3节 DNA的复制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分,共75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DNA的复制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DNA的复制当堂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