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展开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2课时
学科
生物学
学段: 高中
年级
一年级
教材
书名: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 9 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 阐明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分离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 通过对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分析,培养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的科学思维,体会假说—演绎法和孟德尔的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思路
教学难点: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思路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回顾一下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的四点假说:第一: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第二: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第三: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第四: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引起反思,孟德尔的假说中最核心的思想是什么?与同时代的融合遗传观点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新知学习
介绍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推出预测的结果,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学习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开展遗传实验研究,孟德尔要设计怎样的实验,根据假说进行推理演绎,预测实验结果?怎样设计实验证明F1是杂合子,或F1产生了含两种遗传因子、且比例相当的配子呢?
分享孟德尔验证分离现象解释时设计的一组巧妙的杂交实验。测交是进行检测、测验的杂交实验。那么又是用于检测什么呢?孟德尔设计的巧妙之处在哪里呢?
归纳为孟德尔的第一定律,又称分离定律。我们一起总结分离定律的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提醒同学注意分离定律内容中颜色标记的关键词,这是孟德尔解释杂交实验分离现象时最核心的思想。
介绍其他证明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验证据,F1花粉鉴定法。
案例分析,遗传定律的应用。植物及动物的遗传育种研究。学习解决遗传问题的一般思路
真实研究了解动植物遗传育种的异同,提出数学统计的方法对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性
学习重要的科学方法
真实的研究案例体会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思路
体会孟德尔的创新思维
建立遗传学理论
体会实验学科的研究本质,科学技术与科学理论的相互影响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提升解决遗传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小结提升
本节问题聚焦:
(1)孟德尔设计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运用数学统计和假说—演绎法进行研究。
(2)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四点假设,并通过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3)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的行为遵循分离定律。
(4)分离定律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普遍性。
总结明确学习任务,培养学科研究方法
课后作业
反馈解决遗传实验研究的方法
巩固解决遗传问题的思路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3节 DNA的复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a href="/sw/tb_c400384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3节 DNA的复制教案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对DNA复制的推测,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DNA复制的过程和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DNA的结构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a href="/sw/tb_c400383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2节 DNA的结构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a href="/sw/tb_c400383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及相关分析,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