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二 受精作用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二 受精作用教案设计,共3页。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1课时
学科
生物
学段: 高中
年级
一年级
教材
书名: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 9 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 利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研究中的科学史素材,初步感悟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大胆尝试提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减半的可能性。进而认同亲子代在维持遗传物质稳定性中具有精准的调控机制。
2.通过观察减数分裂模式图和动植物精子、卵细胞的减数分裂照片,概述减数分裂的过程,认同生命的物质观。
3. 通过观察有性生殖生物体细胞和配子的染色体组成,引导学生提出减数分裂过程的合理假设,借助照片和动画验证假设的合理性,发展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减数分裂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教师引入:当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被重新发现以后,接下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基因在细胞中究竟有没有物质基础呢,孟德尔所假设的那种颗粒状的遗传因子是不是真实存在的?
问题:基因可能在细胞中的什么位置?
教师引导:孟德尔在两大遗传定律当中所提示的,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行为都是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的,要寻找基因,观察配子的形成过程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由遗传学研究的推进引发学生对进一步研究方向的思考,认同通过研究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的合理性和重要意义。
新知学习
教师展示果蝇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引导学生形成配子形成过程的合理推测。
问题:配子中染色体和体细胞中的差异是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归纳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数量和组成的差异,由此引出减数分裂。
教师以人体细胞为例,介绍高等动植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特点,介绍同源染色体。
问题: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怎样分配既能达到数目减半的目的,又能保证亲子代的遗传稳定性?
学生基于同源染色体的学习内容提出“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假设,再次利用果蝇细胞图像提供假说成立的证据。并提出更多的证据需要对减数分裂过程进行全面观察。
教师详细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重点学习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
学习减数分裂Ⅰ的过程。
问题:减数分裂Ⅰ前后,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减数分裂Ⅰ结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已经减半。这一变化是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发生的。
学习减数分裂Ⅱ的过程。
问题:减数分裂Ⅱ前后,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减数分裂Ⅱ前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
小结减数分裂过程。
教师介绍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两者的异同点。
以如何进行减数分裂的显微观察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减数分裂观察的选材。
观察蝗虫和黑麦减数分裂过程的照片,利用动物和植物细胞减数分裂的实体照片,为抽象的生物学知识提供支撑。
应用与检测:细胞分裂时期的图像识别。
教师以习题引导学生识别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
通过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复习对比,完成同源染色体辨别和图像识别方法。
遵从科学研究发展的规律,利用已知进行假设,并进行演绎。通过细致的观察验证假说的正确性。带领学生体验研究的过程,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减数分裂的过程学习中不断通过问题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印象同时,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染色体的数目是如何实现减半的。
引导学生认同,在在生物学研究中,选材的正确性对实验的影响。通过材料的选择检验学生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过应用加深理解和记忆。
小结提升
小结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减数分裂时,细胞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最终使成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回顾、落实重要概念
课后作业
准备下节课制作模型模拟减数分裂过程的材料,并思考应该如何利用颜色和长短来代表细胞当中的不同染色体。
通过材料准备,完善和检测所学知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及反思,共3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3节 DNA的复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对DNA复制的推测,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DNA复制的过程和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及相关分析,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