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二2.2群落的主要类型 能力提升 同步练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498075/0-171049286218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二2.2群落的主要类型 能力提升 同步练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498075/0-171049286221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二2.2群落的主要类型 能力提升 同步练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498075/0-171049286226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同步训练习
生物人教版 (2019)第2节 群落的主要类型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人教版 (2019)第2节 群落的主要类型课堂检测,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探究题,问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群落的丰富度主要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B.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种类和栖息空间有关
C.在裸岩、沙丘、冰川泥、火山岩上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
D.群落演替到森林阶段,群落的优势种将不再发生改变
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物种丰富度及其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不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
B.呈指数增长的种群,种群密度不会制约自身增长
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以用取样器取样法
D.标志重捕法中,需对每次捕获的个体计数并标记
3.谢灵运《登池上楼》有这样的描述:“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下列关于池塘中群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会受无机环境的影响
B.研究池塘的范围和边界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C.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与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正反馈调节
D.池塘岸边柳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应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4.有关生命系统具有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高大乔木在森林中均匀分布属于群落的空间特征
C.环境容纳量就是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D.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动植物分层现象都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5.不同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可孕育不同的生物群落,以下关于各种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热带雨林中生活着90%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
B.草原上能进化出失去飞翔能力的鸟类
C.荒漠动物一般在雨季进入冬眠,旱季进入夏眠
D.冻原植被种类稀少,只有能忍受强风吹袭的植物才能生存下来
6.在沙漠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在热带雨林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说明( )
A.阳光对植物的分布起决定性作用B.阳光能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
C.水是限制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D.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重要影响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原生物群落的动物中爬行类、啮齿目较多
B.在夏季,温带落叶林枝繁叶茂,而在冬季叶片全落,只剩光秃的枝干,这种变化体现了温带落叶林的季节性变化
C.草原上的动物种类较多,且善于奔跑
D.在森林生物群落中,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决定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8.下列关于图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狼彻底消失,则兔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B.③和④属于兔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C.狼和兔依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反猎捕,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某区域狼的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20只,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0只,则该区域狼的数量估计为60只
9.某同学欲在弃耕一年的自家菜地中开展两个活动: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两活动的取样点应相同,且要随机取样
B.对土壤中活动能力强的小动物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C.只需对样方中的蒲公英、土样中的各种存活动物逐个计数
D.调査结果不能说明弃耕对蒲公英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影响
10.群落是更高层次的系统,下列研究的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
A. 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 B. 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
C. 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D. 我国东北到海南的木本植物的丰富度
11.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査,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②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③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3︰2
④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12.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某兴趣小组对某一地区的人工广场绿地,人工林地,农田3种不同土地类型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所示。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
注:第1层,距地表0~5 的土壤;第5~10的土壤;第3层为距地表圯10~15的土壤
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的动物类群数
B.各样地不同土层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有明显的差异
C.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的密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D.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存在影响
13.在误差分析中,以下哪一项的实验结果会比实际值偏大( )
A.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
B.在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实验中,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
C.标志重捕法调查某鸟类种群密度时,部分鸟类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D.样方法调查某草地蒲公英种群密度时,未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
1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较,可能偏小的是( )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校园老鼠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老鼠身上的标记物脱落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
C.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方格内和压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
D.酵母菌计数时,从静置的酵母菌培养液底部取样统计
15.下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土壤中螨类孳生与某化工厂重金属铬污染的相关性结果。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污染区内螨类密度显著提高
B.实验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计算螨类数量
C.螨类可作为土壤铬污染的指示生物
D.螨类物种丰富度与铬污染相关
16.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等距取样法,调查长条形绿化带中某种丛生单子叶杂草的种群密度
B.将盖玻片放置于计数室上,吸取静置酵母菌培养液上层液,滴加在盖玻片边缘
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采集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时,被捕过的动物难以再次捕捉,则导致统计值偏高
二、多选题
17.下列调查种群密度或物种丰富度时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结果偏小的是( )
A.使用大网眼的渔网进行调查池塘某种鱼的种群密度
B.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忽略计数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
C.标记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D.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土壤中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
三、探究题
18.某生物学习小组为了理解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特征, 来到一片芦苇丛中进行考察。
1.为了调查该区域的主要生物类群的丰富度,请你设计一张表格,并命名。
2.在考察生物群落的特征和结构时,需要调查生物类群的丰富度,其目的是了解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特征。
3.通过调查,他们在该芦苇丛中发现芦苇、香蒲、 泥炭藓、水绵等31种植物和青蛙、东亚飞螳、蜘蛛、螳螂、 蚯蚓等19种动物以及草菇等3种大型真菌,这说明生物群落具有__________特征。在这些生物中,属于该群落的优势种的是__________。
4.有的同学提出芦苇长势整齐,在该群落中不存在垂直结构,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四、问答题
19.由于围湖造田、网箱养鱼、污水排放等原因,到21世纪初,湖北省洪湖的水面积比20世纪初减少了近2/3,昔日的美景不见了,换来的不是年年干旱,就是水涝;后来实行退耕还湖政策,并进行污水排放治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洪湖的生态环境逐渐改善和恢复,其水而积也增加到400 km2。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环境改善和恢复,洪湖逐渐变为鸟类的天堂,该地水鸟数量明显增加,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鸟的种群密度增加的直接原因是 ;若洪湖中鲢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20 000尾,为了能保持鲢鱼的最大捕携量,每次捕捞后鲢鱼的种群密度应保持在 尾/km2 。
(2)洪湖中野生红莲的荷叶有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有致,这种现象 (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理由是 。
(3)洪湖中生活着鱼、乌龟、野鸭、益鸟等动物,它们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经过保护和治理,洪湖的物种不断增多,环境也变得越来越优美,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产,还成为人们观光、休闲的好处所,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0.南宋诗人杨万里用“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描写了六月的西湖,请结合生命系统的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从描写西湖景色的诗句可以看出,西湖属于生命系统中的__________层次。
2.荷叶上伫立的一只青蛙与湖里挺立的一株清荷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相同吗?为什么?
3.生活于西湖的所有清荷是构成一个种群还是一个群落? 为什么?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群落结构、群落演替等内容,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群落内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A项正确;森林中的鸟类主要因为食物种类和栖息环境不同而出现垂直分层现象,B项正确;在裸岩、沙丘、冰川泥、火山岩上发生的演替都属于初生演替,C项正确;群落演替到森林阶段,群落的优势种也可发生变化,D项错误。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不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A正确;呈指数增长的种群,资源和空间是无限的,种群密度不会制约自身增长,B正确;在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C正确;标志重捕法中,需对初次捕获的个体计数并标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不用标记,D错误。
3.答案:C
解析:
4.答案:A
解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A项正确;高大乔木不是一个群落,高大乔木在森林中均匀分布不属于群落的空间特征,B项错误;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C项错误;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动物分层现象与光的利用无直接关系,D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热带雨林中生活着90%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A项正确;由于没有大面积的树木,部分草原进化出了失去飞翔能力的鸟类,B项正确;荒漠动物一般在旱季进入夏眠,雨季来临复苏,C项错误;冻原的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生长缓慢,只有那些能忍受强风吹袭和土粒、冰粒击打的植物才能生存下来,D项正确。
6.答案:C
解析:热带雨林中生物种类繁多,沙漠中生物种类稀少,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水,水是限制生物分布,特别是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C项正确。
7.答案:B
解析:荒漠生物群落的动物中爬行类、啮齿目较多,A项错误;在夏季,温带落叶林枝繁叶茂,而在冬季叶片全落,只剩光秃的枝干,这种变化体现了温带落叶林的季节性变化, B项正确;草原上的动物种类较少,且善于奔跑,C项错误;在森林生物群落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决定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D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图示的食物链为草→兔→狼,若狼彻底消失,则兔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A正确;②和④属于兔的同化量的一部分,③含有的能量属于草的能量,B错误;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某区域狼的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20只,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0只,则该区域狼的数量估计为20×30/10=60只,C正确;狼和兔依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反猎捕,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正确。
9.答案:D
解析:A、蒲公英与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因此两活动的取样点不相同,A错误;
B、对土壤中活动能力强的小动物应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B错误;
C、对于土壤中个体较微小、数目较多个体,一般采用目测估计法,不必逐个计数,C错误;
D、没有对照组,调査结果不能说明弃耕对蒲公英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影响,D正确。
故选:D。
10.答案:A
解析:
11.答案:A
解析: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数量=重捕个体数/重捕中标记数×初次捕获标记数,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 (50÷10) ×50÷2 = 125只/hm2,①正确;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估算的种群密度将比实际值要大,②错误;由表格中数据统计可知,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3︰2,③正确;土壤中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査,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査,④错误。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如兔子、田鼠等)的种群密度,不适于调查土壤中的动物类群数,A错误;从表中数据可判断出,各样地不同土层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有明显的差异正确;对比表中数据可知,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的密度也有明显的差异,C错误;三个样地都有人类活动的影响,没有设置“荒野”作为对照组,D错误。
13.答案:C
解析:
14.答案:B
解析:
15.答案:D
解析:
16.答案:D
解析:
17.答案:ABD
解析:使用大网眼的渔网调查池塘某种鱼的种群密度,由于只能调查较大的鱼,故得到的种群密度偏小,A项符合题意;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植物时,对于边界线上的个体,要统计相邻两条边及其顶点上的数目,若不统计在样方线上的个体,会导致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小,B项符合题意;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种群中个体数(N)︰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C项不符合题意;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避光、避高温的特性,如果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会使数值偏小,D项符合题意。
18.答案:1. 芦苇丛中生物丰富度调查表
(行数可多可少,但需有“生物名称”“种群密度”等项目)
2.物种组成; 物种的相对数量; 3.物种的多样性; 芦苇; 4.不对。因为在该群落中上层为芦苇等生物,中层有香蒲等生物,底层有泥炭藓等生物,具有垂直结构。
解析:本题是探究调查芦苇丛中的主要生物种类和丰富度,培养学生设计表格的能力及判断推理能力。 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而芦苇是一个物种,不能说其具有垂直结构,但芦苇丛中却生活着许多其他生物,所以也存在垂直分层现象。
19.答案:(1)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25(2)不属于荷叶有的挺水,有的浮水,体现的是同种生物高度的不一致,而群落的垂直结构体现的是不同生物种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3)作为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时还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直接
解析: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方向)、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等。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时,会直接导致水鸟种群密度增加。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S型增长曲线中,环境容纳量即K值,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该水域面积为400km2,链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20000尾,则当链鱼的种群密度为20000÷400×1/2=25(尾/km2)时,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可保持链鱼的最大捕捞量。(2)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不同的生物种出现于地面以上不同的高度和地面以下不同的深度,从而使整个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上下层次的出现。荷叶有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有致,这是同种生物高度不一致导致的现象,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3)洪湖中生活着鱼、乌龟、野鸭、益鸟等各类动物,这些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洪湖可以提供丰富的物产并有旅游观光等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0.答案:1.生态系统; 2.不相同; 3.种群因为所有的清荷为同一个物种,所以构成一个种群。
解析:1.西湖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生态系统层次。
2.清荷是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
3.所有的清荷为同一个物种,构成一个种群。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50
50
28
22
重捕
50
10
32
18
样地
类群数
个体数
第一层
第2层
第3层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人工广场绿地
14
8
3
182
74
22
人工林地
13
7
4
190
92
18
农田
11
8
4
92
113
21
采样的点距化工厂的距离(km)
0.01
1
10
30(远郊农用)
铬浓度(mg/kg)
0.25
0.25
0.12
0.08
螨类密度(个/m2)
16480
2265
1047
1069
编号
生物名称
种群密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生态工程同步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第4章 人与环境第2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同步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