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五四制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部编版(五四制)四下 1 古诗词三首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部编版(五四制)四下 3 天窗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部编版(五四制)四下 4 三月桃花水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部编版(五四制)四下 口语交际:转述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部编版(五四制)四下 习作:我的乐园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小学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2 乡下人家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2 乡下人家教案及反思,共4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构、冠”等10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生字,理解“率领、觅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中不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生字词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5分钟)
(出示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
同学们,当我们远离喧嚣的都市,步入乡村,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同学们,我们今天共同走进乡下人家,一起感受田园的诗情画意吧!(板书课题:乡下人家)
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30分钟)
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30分钟)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请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一想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都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一说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乡下人家房前屋后(植物、鸡鸭),一片自然和谐。
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乡下人家(夏天门前吃饭、秋天伴歌入梦)的生活情景。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总结全文,赞美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
4.认读生字新词。
(1)出示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
装饰 芍药 朴素 率领 倘若 附近 捣衣 归巢
绘成 和谐 寄住 催眠 辛苦 时候 独特 风景
(2)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重点强调:注意读准翘舌音“芍”,前鼻音“辛”。
另外,注意多音字“率”,在这里读“”,组词为“率领”,它还有一个读音是“”,组词为“效率”。
(3)展示读:开火车读,分组赛读。
5.识记字形,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构 饰 蹲 凤 序 例 率 觅 耸 踏 倘 绘 谐
寄 眠
(1)认读字音。
(2)识记生字。
(3)教师重点针对以下几个字进行指导、范写:
“蹲”,左高右低,右上部紧凑,右下部长横托上。
“耸”,两个“人”左小右大,多横间距要均匀。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5分钟)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我们主要学习了本课的生字以及重点词语,并且给课文划分了层次,整体上对课文有了一个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乡下人家各组景色的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3.感受田园诗情,产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不同景色的特点。
难点:学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选择一处景物写一写。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复习旧知
巩固字词
(9分钟)
1.学生听写词语,教师检测学生课后的复习情况。
构成 装饰 蹲下 凤仙 顺序 照例 率领 觅食
耸立 踏步 倘若 描绘 和谐 寄住 催眠
2.指名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精读课文
读中感悟
(25分钟)
精读课文
读中感悟
(25分钟)
1.指名读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第1、2自然段作者主要写了什么景物?
(青、红的瓜、长藤、碧叶、鲜花、春笋)
(2)“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中的“探”字用得好不好?(用得好。“探”字用拟人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长势的迅速,如同在和人们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3)这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哪几幅图画?
(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
2.指名读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这两个自然段描写了哪几幅图画?
(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2)为什么说这里的风景是“自然、和谐”的?
(因为傍晚时分,红霞辉映,晚风轻拂,倦鸟归巢,乡下人家边吃晚饭,边闲话家常,与周围的大自然融为一体,和谐共处。所以说“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3)“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纺织娘的叫声,流露出作者对这声音的喜爱。乡下的人们在这“赛过催眠曲”的叫声中进入梦乡,多么令人羡慕,读来让人更加向往乡村生活。)
3.指名读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
怎样理解“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句话?
(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积累方法
指导写作
(3分钟)
本文寓情于景、融情于物,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几种景物,将自己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融入其中,写出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
总结全文
延伸拓展
(3分钟)
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师可以放一幅冬天村庄的图片帮助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桌听一听。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时注重从整体入手,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把握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基调后,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字词的感悟挖掘来理解一幅幅乡村风景画的特点,进行回返、提升。教学还注重读写结合,在教学的最后安排了写话。这样就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合理,教学过程流畅。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四年级下册15 白鹅优秀教学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语文13 猫一等奖教案及反思,共5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4 母鸡获奖教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