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荣安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荣安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荣安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荣安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C-12 N-14 O-16 Na-23 Mg-24 A1-27 S-32 Cl-35.5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为不成盐氧化物,A错误;
B.属于酸性氧化物,B正确;
C.属于碱性氧化物,C错误;
D.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酸性氧化物,D错误;
故选B。
2. 仪器名称为容量瓶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仪器为圆底烧瓶,A错误;
B.该仪器为U形管,B错误;
C.该仪器为容量瓶,C正确;
D.该仪器为烧杯,D错误;
故选C。
3.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
A. 石墨B. 盐酸C. 酒精D. 熔融 KCl
【答案】D
【解析】
【详解】A.石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因此能够导电,但石墨是非金属单质,不属于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A错误;
B.盐酸是HCl的水溶液,其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能够导电,该物质属于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B错误;
C.酒精是由分子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其在水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发生电离而导电,因此属于非电解质,C错误;
D.熔融 KCl是离子化合物,其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能够导电;该物质是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因此属于电解质,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O2的摩尔质量为44 g
B. 1 ml氧的质量是16 g/ml
C. 摩尔是表示一定数目粒子集合体的物理量
D. 常温常压下,2 g H2的分子数目为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CO2的摩尔质量为44 g/ml,A错误;
B.未指明是氧元素的哪种微粒,因此不能确定其摩尔质量,B错误;
C.物质的量是表示一定数目粒子集合体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C错误;
D.常温常压下,2 g H2的物质的量是1 ml,则其中含有的H2分子数目为NA,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5. 下列物质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A. 金刚石B. 和C. 水和冰D. 生石灰和熟石灰
【答案】A
【解析】
【分析】同素异形体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详解】A.金刚石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A;
B.和是氧元素、钠元素形成的两种氧化物,故不选B;
C.水和冰是同一种化合物,故不选C;
D.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生石灰和熟石灰是两种不同化合物,故不选D;
选A。
6. 含有自由移动Cl-的是( )
A. 溶液B. 液态HClC. 固体NaClD. KCl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KClO3在水溶液里电离出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所以没有自由移动的Cl-,故A错误;
B.液态HCl中只存在HCl分子,不存在自由移动的Cl-,故B错误;
C.NaCl固体中含有Na+和Cl-,但是离子被静电作用束缚,不能移动,没有自由移动的Cl-,故C错误;
D.KCl在水溶液里电离出自由移动的K+和Cl-,所以该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Cl-,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7.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A. 饱和食盐水B. 淀粉溶液C. 盐酸D. 硫酸铜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饱和食盐水是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A错误;
B.淀粉溶液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盐酸是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C错误;
D.硫酸铜溶液是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8. 氢化锂(LiH)可在野外用作生氢剂,其中氢元素为-1价。其化学反应原理为:。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中的氢元素被氧化B. LiH是还原剂
C.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中的氢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A错误;
B.LiH中H元素化合价升高,LiH是还原剂,故B正确;
C.该反应有单质生成,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
D.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D错误;
选B。
9. 在酸性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在酸性溶液中,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铜离子在溶液中为淡蓝色,无色溶液中不可能存在铜离子,故B错误;
C.在无色酸性溶液中,四种无色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与氢离子也不发生反应,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
D. 在酸性溶液中,次氯酸根与氢离子反应生成弱酸次氯酸,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10. 下列关于容量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B. 容量瓶上一般标有容积、温度和刻度线
C. 将配制的盐酸溶液存放在容量瓶中,贴好标签待用
D. 容量瓶洗净后(刻度线以上无水)无需烘干就能使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需要颠倒摇匀,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故A正确;
B.容量瓶上一般标有容积、温度和刻度线,故B正确;
C.容量瓶不能用来长期保存溶液,故C错误;
D.容量瓶中有少量水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无影响,容量瓶洗净后(刻度线以上无水)无需烘干,故D正确;
故选C。
1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向碳酸钠中加入少量水后,插入温度计,显示温度上升
B. 焰色试验的铂丝可用稀盐酸洗
C. 可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和两种溶液
D. 钠投入水中会浮在水面,并熔融成小球状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酸钠溶于水放热,故A正确;
B.盐酸可以溶解氧化物等杂质,且易挥发,不会残留痕迹,故B正确;
C.加入澄清的石灰水,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都能生成CaCO3沉淀,不能区别两种溶液,故C错误;
D.钠很活泼,能与水剧烈反应,钠的密度小于水,所以会浮在水面上,钠的熔点较低,钠和水反应放出热量而使钠熔成小球,故D正确;
故选C。
12. 下列各化合物不能直接由单质间化合制取的是
A. CuCl2B. NaClC. FeCl2D. HCl
【答案】C
【解析】
【详解】A.CuCl2由铜与氯气反应可制得,故A不选;
B.NaCl由钠与氯气反应可制得,故B不选;
C.Fe与Cl2反应的产物只有FeCl3,故C选;
D.HCl由氢气与氯气反应可制得,故D不选;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3. 同温同压下,下列关于相同质量的氢气和氦气说法正确的是
A. 体积之比为4∶1B. 密度之比为1∶4
C. 物质的量之比为2∶1D. 分子数之比为1∶2
【答案】C
【解析】
【分析】相同质量的氢气和氦气,设质量都是1g,则物质的量分别为 、。
【详解】A.同温同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体积比为2∶1,故A错误;
B.同温同压,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密度之比为2∶4=1:2,故B错误;
C.物质的量之比为,故C正确;
D.分子数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分子数之比为,故D错误;
选C。
14.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是
A. 可利用厨房中的食醋除去热水瓶水垢中的CaCO3:CaCO3+2H+=Ca2++CO2↑+H2O
B. 往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OH-NH3↑+H2O
C. 往酸性碘化钾溶液中滴加适量的双氧水:2I-+2H++H2O2=I2+2H2O
D Cl2通入水中:Cl2+H2O2H++Cl-+ClO-
【答案】C
【解析】
【详解】A.醋酸为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应以化学式表示,不能改写成离子,A不正确;
B.往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都会与OH-发生反应,B不正确;
C.往酸性碘化钾溶液中滴加适量的双氧水,I-会被氧化为I2,同时生成钾盐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I-+2H++H2O2=I2+2H2O,C正确;
D.Cl2通入水中,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为弱酸,应以化学式表示,D不正确;
故选C。
15. 反应6HCl(浓)+KClO3=3Cl2↑+KCl+3H2O ,则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是
A. 6∶1B. 1∶5C. 1∶6D. 1∶3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反应6HCl(浓)+KClO3=3Cl2↑+KCl+3H2O中,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5→0被还原,为氧化剂,H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0被氧化,为还原剂,其中6mlHCl生成1mlKCl,被氧化的HCl为5ml,则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答案:B。
【点睛】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进行分析即可。
16. 下列溶液中含Cl-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A. 10mL0.1ml/L的 AlCl3溶液B. 20mL0.2ml/L的 CaCl2溶液
C. 30mL0.2ml/L的 KCl溶液D. 10mL0.25ml/L的 NaCl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10mL 0.1ml/L AlCl3溶液中c(Cl-)=3c(AlCl3)=0.1ml/L×3=0.3ml/L;
B.20mL 0.2ml/L CaCl2溶液中c(Cl-)=2c(CaCl2)=0.2ml/L×2=0.4ml/L
C.30mL 0.2ml/L KCl溶液中c(Cl-)=c(KCl)=0.2ml/L×1=0.2ml/L;
D.10mL 0.25ml/L NaCl溶液中c(Cl-)=c(NaCl)=0.25ml/L;
所以氯离子浓度最大是0.4ml/L,故答案为B。
17. 下列物质在空气中久置变质,在变质过程中既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又有非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是( )
A. B. 漂白粉C. 氯水D. 生石灰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OH在空气中久置,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变质为Na2CO3,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 漂白粉空气中久置,先发生CO2+H2O+Ca(ClO)2=CaCO3+2HClO,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后发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 氯水在空气中久置变质,发生Cl2+H2O═HCl+HClO,,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 生石灰在空气中久置变质,发生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均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B。
18.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个的质量为B. 气分子的原子数目为
C. 标况下,个水的体积为D. 的乙醇水溶液中含乙醇分子的数目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个,即1ml氢离子,其质量为1g,A正确;
B.氮气为双原子分子,则气分子的原子数目为2,B错误;
C.标况下水为液体,无法计算其体积,C错误;
D.没有给出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无法计算其数目,D错误;
故选A。
19. 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CuCl2(部分仪器和加持装置已经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中试剂可以是碳酸钠溶液,目的是除去Cl2中的氯化氢
B. 实验过程中E中产生大量蓝色烟
C. 打开分液漏斗旋塞,让浓盐酸缓缓滴下,一段时间后浓盐酸难以滴下,肯定是玻璃纤维处堵塞
D. 实验时,应先加热B,再加热E
【答案】D
【解析】
【分析】B装置中二氧化锰和A中的浓盐酸制取氯气,得到的氯气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C用饱和食盐水吸收氯化氢,D中用浓硫酸干燥,经过除杂干燥后的氯气进入E装置反应生成棕黄色的烟,F装置用来吸收未反应完全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C装置用来除去氯化氢气体,若选用碳酸钠溶液,在吸收氯化氢的同时吸收氯气,应选用饱和食盐水,A错误;
B.铜与氯气生成棕黄色的氯化铜,B错误;
C.打开分液漏斗旋塞,让浓盐酸缓慢滴下,一段时间后浓盐酸难以滴下,可能是产生的气体使B中压强增大,A中液体不能顺利滴下,C错误;
D.为防止铜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实验开始,应先加热B,排除装置内的空气,再加热E,D正确;
故选D。
20. 下列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水和Na2O2反应可以生成O2,能达到实验目的,A正确;
B.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需要把碳酸氢钠放在小试管,B错误;
C.氯气和氯化氢均可以和NaOH反应,用饱和食盐水除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C错误;
D.新制氯水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pH试纸测其pH值,应用pH计测定新制氯水的pH值,D错误;
故选A。
21. 汽车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5Na2O+K2O+16N2↑。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能在瞬间完成,并产生大量气体
B. 生成标准状况下2.24 L气体,该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5NA
C. 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 被氧化和被还原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1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反应在碰撞时就迅速发生,反应放出大量N2气体,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防止人因撞击而受严重伤害,A正确;
B.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产生16 ml N2,反应过程中转移10 ml电子。现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2.24 L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1 ml,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n(e-)=,故该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0625NA,B错误;
C.在该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NaN3中的-价变为反应后N2中的0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故N2是氧化产物;N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KNO3中的+5价变为反应后N2中的0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故N2又是还原产物,因此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C正确;
D.根据选项C分析可知:NaN3中的N被氧化,KNO3中N被还原,故被氧化和被还原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0:2=15:1,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22.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可以用氯气、二氧化氯、臭氧对自来水进行消毒
B. 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工业可用此反应制备盐酸
C. 常温下,氯气和铁不反应,所以可将液氯用钢瓶贮存
D. 氯气制备工厂若发生泄漏时,可用溶液浸湿软布蒙住口鼻,往高处撤离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气、二氧化氯、臭氧都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用氯气、二氧化氯、臭氧对自来水进行消毒,故A正确;
B.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故B错误;
C.常温下,氯气和铁不反应,因此可将液氯用钢瓶贮存、运输,故C正确;
D.碳酸氢钠和氯气反应且碳酸氢钠碱性较弱,氯气制备工厂若发生泄漏时,因此可用溶液浸湿软布蒙住口鼻,由于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往高处撤离,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23. 下列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碳和氧气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一步反应能实现,故A不符合题意;
B.铁和盐酸生成氯化亚铁、和氯气生成氯化铁,氯化亚铁和氯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和铁生成氯化亚铁,一步反应能实现,故B不符合题意;
C.氯气和氢气生成氯化氢、和水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分解生成HCl,HCl和次氯酸钠生成次氯酸,一步反应能实现,故C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铝不能一步生成氢氧化铝,能和盐酸生成氯化铝,氯化铝和氨水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和盐酸生成氯化铝,一步反应不能实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如果不慎将酸液滴到皮肤,应该立刻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涂上1%的硼酸
B. 强氧化剂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钠等固体不能随意丢弃,可配成溶液或者通过化学方法将其转化成一般化学品后,再进行常规处理
C. 轻微烫伤或者烧伤,可先用洁净的冷水处理,然后涂上烫伤膏药
D. 实验室未用完的钠、钾、白磷需要放回原试剂瓶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酸液具有强腐蚀性,少量酸沾皮肤上,应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A错误;
B.强氧化剂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钠等固体不能随意丢弃,可配成溶液或者通过化学方法将其转化成一般化学品后,再进行常规处理,B正确;
C.轻微烫伤或者烧伤,可先用洁净的冷水降低局部的温度,然后涂上烫伤膏药消毒处理,C正确;
D.钠、钾是活泼金属,易与空气中的水、氧气反应,白磷燃点低,易发生自然,为了避免危险,实验室未用完的钠、钾、白磷需要放回原试剂瓶,D正确。
答案为:A。
25. 在0.2L由NaCl、、组成的混合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大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混合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B. 的物质的量是0.1ml
C. 混合液中阴离子和阳离子个数比1∶1
D. 将该混合液加水稀释至体积为1L,的物质的量为0.6ml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溶液呈中性原则,Ca2+浓度为:,A正确;
B.由图可知Mg2+浓度为:,物质的量为:,B正确;
C.溶液中Ca2+、Mg2+浓度为:,Na+浓度为,Cl-浓度为,混合液中阴离子和阳离子个数比为:,C错误;
D.Cl-浓度为,将该混合液加水稀释至体积为1L,的物质的量不变,为,D正确;
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26. 食品包装袋中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石灰干燥剂”。
(1)“石灰干燥剂”的主要成分生石灰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生石灰”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酸性氧化物 ②碱性氧化物 ③碱 ④化合物 ⑤盐
(2)生石灰可做干燥剂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某同学将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等物质划分为一类,该同学的分类依据为____________。
A. 酸类B. 碱类C. 氧化物D. 干燥剂
【答案】(1) ①. CaO ②. ②
(2)CaO+H2O=Ca(OH)2 (3)D
【解析】
【小问1详解】
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化学式为CaO;氧化钙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故答案为:CaO;②;
【小问2详解】
氧化钙可以和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做干燥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故答案为:CaO+H2O=Ca(OH)2;
【小问3详解】
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都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是常用的干燥剂,故选D。
27. 回答下列问题:
(1)①漂白粉的有效成分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碳酸氢钠的俗称____________________。
(2)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溶液,继续加热至沸腾,液体呈现____________色,停止加热,即可制得胶体。
【答案】(1) ①. Ca(ClO)2 ②. 小苏打
(2) ①. ②.
(3)红褐色
【解析】
【小问1详解】
氯气和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因此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O)2;碳酸氢钠的化学式是NaHCO3, 俗称小苏打;
【小问2详解】
碳酸氢钠为强电解质,故电离方程式为;金属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在制备胶体时,将5~6滴饱和溶液逐滴加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沸腾,当液体呈现红褐色时,停止加热,即可制得胶体。
28. 相同物质的量的NH3和H2S的质量比 ______ ,分子个数比为 ______ ,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 ______ ,所含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______ .
【答案】 ①. 1:2 ②. 1:1 ③. 1:1 ④. 3:2
【解析】
【分析】根据m=nM、N=nNA进行计算;根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进行计算。
【详解】氨气的摩尔质量为17g/ml,硫化氢的摩尔质量为34g/ml,所以根据m=nM可知,相同物质的量的NH3和H2S的质量比为17:34=1:2;
根据N=nNA可知,相同物质的量的NH3和H2S的分子个数比为1:1;
根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可知,相同物质的量的NH3和H2S的体积之比为1:1;
1个氨气分子中含有3个H原子,1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所以相同物质的量的NH3和H2S分子中,含有氢原子的个数比为3:2;
故答案是:1:2 ;1:1 ;1:1;3:2。
【点睛】根据气态方程:pV==nRT可知,当p、T一定时,V与n成正比;当V、T一定时,p与n成正比;当p、V、T都一定时,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即阿伏加德罗定律。
29. 实验室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氯气的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实验室制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指定试剂的名称:D______________。
(3)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除了可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外,还可以用其他很多方法制取氯气,其中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该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在该化学方程式上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数目和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浓硫酸 (3) ①. 除去杂质HCl ②. 尾气处理,吸收多余的Cl2
(4) ①. 还原剂 ②.
【解析】
【分析】装置B中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备氯气,装置C中试剂是饱和食盐水,作用是除去杂质HCl;装置D中浓硫酸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对进行Cl2干燥;装置F收集氯气;Cl2是有毒气体,根据其能够与NaOH反应的性质,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防止大气污染,故F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尾气处理,以此解题。
【小问1详解】
在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制备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小问2详解】
在装置B中制取Cl2,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制取得到的Cl2中含有杂质HCl及H2O蒸气,通过装置C中饱和NaCl溶液除去杂质HCl,通过装置D中浓硫酸干燥Cl2;
【小问3详解】
由第2问分析可知,C的作用是除去杂质HCl;Cl2是有毒气体,根据其能够与NaOH反应的性质,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防止大气污染,故F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尾气处理,吸收多余的Cl2;
【小问4详解】
该反应中HCl中部分氯元素化合价由-1变为0,发生氧化反应,为还原剂;在该化学方程式上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数目和方向为:。
30. 我校环保兴趣小组在处理污水样品时,需用的盐酸配制成的盐酸溶液。
(1)计算所需的盐酸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 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 容量瓶用水洗净后,再用配好的稀溶液润洗
C. 配制溶液时,将量筒量取好的盐酸直接倒入容量中,缓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线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 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摇匀
(3)①配制时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②稀释后未冷却至室温,直接进行转移,定容,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答案】(1)12.5mL (2)AD
(3) ①. 偏高 ②. 偏高
【解析】
【分析】(1)根据配制溶液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
(2)根据容量瓶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判断;
(3)根据c=结合俯视刻度线,造成溶液体积的影响分析判断。
【小问1详解】
配制溶液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所需2ml/L的盐酸的体积==0.0125L=12.5mL,故答案为12.5mL;
【小问2详解】
A、容量瓶口部有塞子,使用时,应先检查是否漏水,然后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即可,故A正确;
B、容量瓶洗净后不能用所配制溶液润洗,否则影响配制的溶液的浓度,故B错误;
C、容量瓶只能用来配制溶液,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溶液,应该在烧杯中稀释,故C错误;
D、摇匀时,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故D正确;
故选AD;
【小问3详解】
若配制时其他操作均正确,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则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
没有冷却至室温就向容量瓶转移溶液,溶液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冷却后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31. 取和的固体混合物,将该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后蒸发得到无色晶体,冷却后称其质量为。回答下列问题:
(1)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g;
(2)取等质量的原混合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则______________。
【答案】(1)84 (2)1.0
【解析】
【分析】与足量盐酸反应后蒸发得到无色晶体为氯化钠,其物质的量为:,设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为x ml,碳酸钠为y ml,则
X+2y=0.5,84x+106y=29.6,解得,x=0.1,y=0.2,以此解题。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0.1ml×84g/ml=8.4g;
【小问2详解】
根据钠守恒可知,取等质量的原混合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则。A
B
C
D
制取少量氧气
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除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测新制氯水的pH值
选项
X
Y
Z
A
C
CO
B
Fe
C
HCl
HClO
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饶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饶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饶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饶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饶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饶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泉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福建泉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福建泉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